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黄淮山羊

科普小知识2021-12-29 05:41:55
...

黄淮山羊因广泛分布在黄淮流域而得名,饲养历史悠久,五百多年前就有历史记载,明弘治(1488-1506年)《安徽宿州志》、正德(1506-1522)年间的《颖州志》均有记载。黄淮山羊,俗名槐山羊,包括槐山羊、安徽白山羊、徐淮白山羊。

1、养殖历史

黄淮山羊因广泛分布在黄淮流域而得名,饲养历史悠久,五百多年前就有历史记载,明弘治(1488-1506年)《安徽宿州志》、正德(1506-1522)年间的《颖州志》均有记载。黄淮流域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3~16℃,无霜期210-240d,降雨量600~800mrn,相对湿度70%~80%。流域内土层深厚、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饲草资源丰富。

除了该流域丰富的自然资源外,人们普遍喜食羊肉,每逢秋末深冬,白菜羊肉汤是上等菜肴,羊肉市场巨大。当地农民在长期饲养山羊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体型较大、生长速度快、性成熟早、产子率高的公母羊得以选留,年复一年繁衍后代,久而久之形成了适于黄淮流域饲养条件和自然环境的黄淮白山羊。黄淮白山羊以适应性强、采食能力强、抗病力强、肉质鲜美、皮张质量好、遗传稳定等优点深受黄淮流域广大农民的欢迎。


黄淮山羊

2、地区分布

黄淮山羊主要分布在河南周口地区的沈丘、淮阳、项城、郸城和驻马店、许昌、信阳、商丘、开封等地;安徽的阜阳、宿州、滁州、六安以及合肥、蚌埠、淮北、淮南等市郊;江苏的徐州、淮阴两地区沿黄河故道及丘陵地区各县。据1980年统计,有羊710余万只,其中河南占50%,安徽占35%,江苏占15%

3、外貌特征

黄淮山羊全身白色,被毛有光泽。躯体高,体躯长,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头长清秀,鼻直,眼大,耳长而立,结构匀称,骨胳较细。鼻梁平直,面部微凹,下颌有髯。分有角和无角2种类型,67%左右的羊有角:有角者,公羊角粗大,母羊角细小,向上向后伸展呈镰刀状;无角者,仅有0.5~1.5cm的角基。颈中等长,胸较深,肋骨拱张良好,背腰平直,体躯呈桶形。种公羊体格高大,四肢强壮,头大颈粗,胸部宽深,背腰平直,腹部紧凑,外形雄伟,睾丸发育良好,有须和肉垂;母羊颈长,胸宽,背平,腰大而不下垂,乳房发育良好,呈半圆形。毛被白色,毛短有丝光,绒毛很少。

4、生产性能

黄淮山羊成年公羊平均体高、体长、胸围和体重分别为:65.98±8.16cm,67.37±8.74cm,77.66±9.99cm,33.9kg,成年母羊分别为:54.32±4.55cm,58.09±6.08cm,71.17±5.99cm,25.7kg。7~10月龄的公羊宰前重平均为21.9kg,胴体重平均为10.9kg,屠宰率平均为49.29%;母羊宰前重平均为16.0kg,胴体重平均为7.5kg,屠宰率平均为47.13%。黄淮山羊皮板呈蜡黄色,细致柔软,油润光亮,弹性好,是优良的制革原料。黄淮山羊对不同生态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性成熟早,繁殖力强,皮板质量好。

5、繁殖性能

黄淮山羊初情期为123.42天,发情周期为19.87天,发情持续期为39.56小时,妊娠期为151.84天,公羊4月龄性成熟,5个月~6个月体成熟,利用年限约为4年~5年。母羊4月龄~5月龄性成熟,5个月~6个月体成熟。母羊常年可发情,以春季3月~5月及秋季8月~10月最为旺盛。平均产羔率为215%,其中第一胎最低,平均为165%,第四胎最高,为260%。繁殖母羊可利用年限约为7年~8年。


黄淮山羊

6、产肉能力

6月龄公羔屠宰测定,屠宰率为46.95%,净肉率为75.44%,肉骨比为3.98:1,眼肌面积为9.29平方厘米。6月龄母羔屠宰率为48%,净肉率为74.03%,肉骨比3.72:1,眼肌面积8.09平方厘米。抽检眼肌肌肉主要化学成分:水分为68.1%,干物质为31.9%,蛋白质为21.0%,脂肪为3.9%,灰分为1.05%,发热量为每克1.5kca1。

7、板皮质量

板皮为汉口路羊皮,致密坚韧,表面光洁,毛孔细匀,分层多,拉力强,弹性好,是国内著名的制革原料。6月龄公羔鲜皮重为2.05千克,干皮重为1280.33克,板皮面积为5061平方厘米。经鞣制厚度1毫米~1.2毫米,抗张强度为每平方毫米14.7千克,伸长率为50%,水分13.9%,收缩温度100℃,含油脂率6.7%,是制造山羊面服装的好原料。

8、饲养管理

种公羊的饲养管理

对种公羊的饲养管理,在非配种期以粗料为主,补喂混合精料0.4~0.6kg/d即可。配种期从配种预备期开始增加精料营养水平及喂量,先按正式配种期的60%~70%供给,进入正式配种期后,除供给优质的青干草*采食外,混合饲料的喂量应为0.8~1.2kg/d。当配种任务繁重时,应提前15d开始每只种公羊加喂鸡蛋1~2个/d。饲喂制度为投料2~3次/d,饮水3~4次/d,并保持羊舍清洁卫生、干燥和空气流通和羊只的适当运动。

母羊的饲养管理

对种母羊的饲养管理,在空怀期喂给空怀母羊的干饲料应为体重的2.5%~3.0%。在配种前1.0~1.5个月对膘情较差的母羊要加强营养,突击抓膘,甚至实行短期优饲,使母羊发情整齐,保证较高的受胎率和多胎率,同时使产羔集中,提高羔羊成活率。在妊娠早期膘情较好的母羊,供给青粗料,适当补饲精料即可。妊娠后期(后2个月)胎儿生长发育较快,初生重的80%~90%在此期间形成,应增加精料比例,提高营养水平。怀单羔母羊可在维持日粮基础上增加12%,怀双羔母羊增加25%。精料比例在产前40~21d增至18%~30%。哺乳母羊产后头25d要喂给高于饲养标准10%~15%的日粮。产双羔的母羊每天应补精料0.4~0.6kg,产单羔母羊则为0.3~0.5kg,2种情况下均应补给多汁饲料1.5kg以上。但在产后1~3d,对膘情好的母羊不应补饲太多的精料,以防止消化不良或发生乳房炎。当羔羊长到1.5月龄以后,母羊泌乳能力渐趋下降,羔羊已能采食大量青草和粉碎饲料;到3月龄时母乳仅能满足羔羊营养的5%~10%,应尽早断奶,母羊粗料量逐渐减少,增加粗料的饲喂量。推荐母羊精料的配方为:玉米60%、麸皮8%、菜子饼16%、豆粕12%、食盐1%、矿物质等预混料3%。


黄淮山羊

羔羊的饲养管理

羔羊出生30~60min内要吃到初乳,并供给清洁饮水和做到保温。产后7~10d,诱导羔羊采食青草和精料。产后15~20d,随着采食能力增强,应补饲混合料,喂料量随日龄调整。通常20~30日龄,每只羔羊饲喂量为50~70g/d,1~2月龄为100~150g/d,2~3月龄为200g/d,3~4月龄为250g/d,补喂2次/d。同时饲喂优质的豆科牧草,凡不作种用的公羔应在产后20d左右去势。产后60~90d,应根据羔羊体格发育情况适时进行断奶整群。推荐羔羊精料的配方为:玉米54%、麸皮12%、豆粕30%、食盐1%、矿物质等预混料3%。

育肥羊的饲养管理

断奶后羔羊的舍饲育肥分为精料型日粮育肥、青贮饲料型日粮育肥和颗粒饲料型育肥。其中精料型育肥适用于体重较大的健壮羔羊肥育。断奶初期羔羊体质弱,需喂给以精料为主的饲料,补喂优质牧草及青绿饲料。精粗比例为40:60或50:50。离乳1个月后,逐渐加大粗饲料喂量,精粗比例为35:65。肥育中后期,继续加大精粗饲料比例,达到30:70,直到出栏。推荐的补饲精料配方为:玉米53%、豆饼29%、麸皮14%、食盐1%、矿物质等预混料3%。补饲量为500~600g/d。青贮饲料型日粮舍饲育肥是以玉米青贮为主,约占日粮的68%~88%,但要注意此方法不宜用于肥育初期的羔羊和短期强度肥育的羔羊,主要用于育肥期在80d以上的羔羊。推荐精料配方为:玉米55%、麦麸25%、菜籽饼8%、豆饼8%、食盐1%、矿物质等预混料3%。颗粒饲料型舍饲育肥适合于有饲料加工条件且饲养肉用成年羊和青年羊。颗粒料中秸秆和干草粉可占55%~65%,精料5%~40%。典型日粮配方有:禾本科草粉30%、秸秆42%、精饲料25%、矿物质等预混料3%。喂颗粒料时,最好用自动饲槽投料,雨天不宜在敞圈饲喂,并按1只羊0.25kg的量喂青干草,以利于反刍。

9、黄淮山羊的疫病防控

消毒

舍饲养羊要严格执行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定期做好消毒、驱虫、免疫接种等防疫保健工作,保证羊群健康生产。消毒每2周用0.1%的高锰酸钾水消毒饮水槽和食槽1次。圈舍每15d消毒1次。常用的消毒药有10%~20%石灰乳和20%的漂白粉溶液,羊舍内用量约为1L/m2,用喷雾器喷洒地面、墙、舍顶。每年2~3次空圈彻底消毒,消毒程序:彻底清扫→清水冲洗→烧碱水喷洒→次日冲洗,并空圈5~7d。有疫病发生时要按规定彻底消毒。

驱虫

每年春、秋季各驱虫1次,寄生虫污染严重地区在母羊产后3~4周进行驱虫。羔羊断奶后易受寄生虫侵害,应进行保护性驱虫。药浴是防治羊外寄生虫病,特别是羊螨病的有效措施,药浴液可用0.025%~0.050%的双甲脒乳液、5~15mg/L的溴氰菊酯溶液等。药浴需选择晴朗温暖的日子,浴前8h停止采食,浴前2~3h让羊饮足水,以防羊进入浴池后误饮药水造成中毒。先浴健康羊,然后再浴有寄生虫病的羊;药液要淹没羊的全身,并把羊头压入药液中1~2次;浴后滴留20min。怀孕2个月以上的母羊不能药浴。

免疫

对羊群进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是提高羊群抵抗力、预防疫病发生的关键。免疫接种要根据当地及周边地区动物疫情动态有计划地做好防疫工作,重点对羊快疫、口蹄疫、羊痘、肠毒血症、羔羊痢疾等传染病进行免疫接种。预防接种前,应对被接种羊群的健康状况、年龄、妊娠、泌乳以及饲养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了解。每次接种后应进行登记,有条件的要进行定期抗体监测,并注意免疫保护期到期后要及时补免。

10、生存现状

我国养羊业的发展起源于草地养羊业,在多年的粗放经营过程中,由于羊群数量的盲目扩张,给草原生态造成了巨大破坏。为了控制草原沙化、退化,国家近年来实施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对草场围栏封育,采取了禁牧、休牧、轮牧措施,在缓解了环境恶化的同时,也出现了北羊南移的战略转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区养羊业有了较快发展,2004年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河北5省的羊年存栏量达11709.2万只,占全国存栏量36639.1万只的31.96%,在黄淮流域各省近亿只的羊存栏中,黄淮山羊达8000万只之多。上世纪末,仅江苏省徐州市存栏黄淮山羊达600多万只。本世纪初开始,国内羊肉需求量大增,黄淮流域养羊业迅速由皮肉兼用为主转向以肉用为主,此时,波尔山羊作为世界肉用山羊之父从1998年开始引入黄淮流域各省,对黄淮山羊进行了大面积杂交改良,取得了较好效果,证明了黄淮山羊作为肉用山羊母本的历史作用。但由于盲目炒种和无限制地级进杂交,在黄淮流域导致黄淮山羊数量急剧下降,黄淮山羊宝贵的基因逐渐被波尔山羊杂交羊所取代,走向了一条不归之路,当年达到数千万只的黄淮山羊的数量急剧减少,目前纯正的黄淮山羊已少之又少,面临绝迹的危险。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可能会重蹈济宁青山羊的覆辙,亟待引起我国养羊界的高度关注。

上一篇:金丝楸

下一篇:水牛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