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环保督查

科普小知识2022-06-01 20:10:01
...

环保督查,全称是环境保护督察。它是近年来环保一项重大制度安排。2015年7月,*深改组第十四次会议就审议通过《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明确建立环保督察机制。2017年9月环保部公布,第四批*环境保护督察组完成对吉林、浙江、山东等8个省份的督察进驻工作。在此期间,8省份因环境问题约谈4210人,问责5763人。人民时评9月25日发表时评:环保督察,催生转型升级“化学反应”。

全称:环境保护督查

简称:环保督查

建立文件:《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

建立时间:2015年7月

1、发展历程

环境保护督察是近年来环保一项重大制度安排。2015年7月,*深改组第十四次会议就审议通过《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明确建立环保督察机制。从2015年底*环保督察巡视在河北试点开始,环保问责风暴在各地掀起并覆盖全国31个省份,截止2017年9月已有超过1.5万人被问责。

督察“第一剑”,就剑指当时环境问题突出的河北。2015年底,*环保督察组进驻河北开展督察试点,随后,环保风暴不断推向全国。

2016年7月,首批8个*环保督察组进驻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西、云南、宁夏;2016年11月,第二批7个督察组督察北京、上海、湖北、广东、重庆、陕西、甘肃;2017年4月,第三批7个督察组督察天津、山西、辽宁、安徽、福建、湖南、贵州;2017年8月,第四批督察组陆续进驻吉林、浙江、山东、海南、四川、*、青海、*(含兵团)。

至此,在两年多的时间内,环保风暴已经无死角覆盖31个省份。不少人将督察视为“刮骨疗毒”。“原来治污就像打一巴掌,这次感觉刀真的架在了脖子上。”一家企业表示,环保再不达标,就会“死得很惨”。

不少专家认为,环保督察不仅查企业,更重要的是督“*”,环保风暴带动的是问责风暴。根据环保部公布的督察反馈情况,全国环保督察问责人员已经超过1.5万人。

百姓也切实从中感受到了环保动真格的变化,主动向督察组提供线索的群众越来越多。数据显示,第一批*环保督察组向地方交办群众来信来电举报1.3万件;第二批就超过1.5万件;第三批3.1万件;第四批近4万件……

2017年9月环保部公布,第四批*环境保护督察组完成对吉林、浙江、山东等8个省份的督察进驻工作。在此期间,8省份因环境问题约谈4210人,问责5763人。

2、发现问题

四类问题

——环保为经济让路,*思想有“雾霾”。

陕西关中地区重化产业比重较大,但近年仍在大量新建扩建高污染项目,不仅加剧区域大气污染,也为今后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沉重负担。这背后,是一些地方在制定考核目标任务时,仍在“以GDP论英雄”。督察组在河北、安徽等地发现,当地*对各地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都曾出现生态环境指标权重下降问题。湖北荆门、潜江等地甚至一度将招商引资任务完成情况列为环保部门年度评先评优的“一票否决”项。

个别地方党政领导思想的“雾霾”甚至比现实更严重。督察组指出,北京部分基层领导*在思想认识上习惯把环境问题归咎于客观原因;在内蒙古,半数盟市党委常委会很少专题研究环境保护,有的甚至一年没有研究环保问题。

——污染问题“不曝光不解决”,治理“投机取巧”。

广东汕头市潮阳区垃圾处理设施三年三次变更选址,至督察组进驻时仍未开工。天津市北辰区刘家码头村集聚近千家废品回收小作坊,积存大量垃圾渣土和污水,长期解决不力,直至2017年4月环保部督察并经媒体曝光后才得以整治。

还有的急功近利,导致钱花了、活干了,但效果甚微。天津市滨海新区、武清区在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周边区域采取控制交通流量、增加水洗保洁次数等功利性措施。

——上报数据“做手脚”,监测数据造假。

河北省发展改革委2013年到2015年对地市上报的压减钢铁产能封存项目基本没有进行现场核实,个别封存设备仍在生产。西安市长安区、阎良区相关人员环保底线意识不强,人为干扰国家空气质量监测子站正常运行,对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实施造假。

——自然保护区、重点流域环境问题突出。

祁连山是西北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2014年国务院批准调整保护区划界后,甘肃省国土资源厅仍违法违规在保护区内审批和延续采矿权9宗、探矿权5宗。黑龙江大庆市杜尔伯特县违规对扎龙*自然保护区实施开发项目,造成保护区内1万多亩湿地被毁。由于地方违规侵占湖面进行旅游开发,安徽巢湖滨湖湿地遭到破坏,入湖十五里河等水质长期劣五类。

3、意义

重塑环保红线底线 防止“一刀切”“一阵风”。

两年多来,随着环保亮剑,一系列可喜的变化正在发生。

地方*的环保红线意识大大增强,地方产业转型也升级加速。作为*环保督察“首站”的河北,今年共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8万多家。其中,国内胶合板生产基地之一的文安县,停产整改7000多家人造板企业,整合后的200家企业全部达到标准,企业数量减少到几十分之一,产值、纳税却实现翻番。

随着新发展理念的不断落实,各地完善考核评价、*问责等制度,为党政*“戴上紧箍咒”。黑龙江省鹤岗市将环保工作纳入县区工作年度目标考核,考评权重由原来的6分增加到10分。以往环保部门单打独斗的现象也得以改观,一系列长效机制得以建立完善。借鉴*环保督察模式,多地建立省级环保督察制度,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在河北、重庆等试点省市展开。

与此同时,一些专家建议,要防止个别地方在督察问责的压力下,治理“一刀切”、地方整改“一阵风”。

环保高压下,一些地方在问题整改中,曾简单粗暴地对洗车店、餐饮店、洗衣店等民生相关行业企业采取“一刀切”临时关闭措施。对于此类问题,今年8月初成都市下发紧急通知,不允许临时性关停方式应付环保督察,不允许搞形式主义、不允许借环保督察名义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和群众正常生活。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等专家建议,环保督察可以借鉴巡视的经验做法,把全覆盖和“回头看”结合起来,防止地方为应付检查搞“一阵风”,还可以加大对重点问题进行专项督察力度,让环保利剑时刻高悬,巩固环保治理的成果,让百姓在问责之后,看到更多实际的环境变化。

4、时评

人民时评:环保督察,催生转型升级“化学反应”

2017年09月25日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环保督察绝不是一阵风,不仅是生态环境的保卫战,也是一场转型升级的持久战


环保督查

环保部最近公布,第四批*环境保护督察组完成对吉林、浙江、山东等8个省(区)的督察进驻工作。至此,自2015年底从河北试点开始的*环保督察巡视,两年内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督察范围不可谓不广;超过1.5万人被问责,问责力度不可谓不大。就像一家企业负责人所说,“原来治污就像打一巴掌,这次感觉手术刀真的架在了病灶上”,环保督察被视为“刮骨疗毒”,其催生的“化学反应”有目共睹。

“千秋胜负在于理”。环保督查雷厉风行的背后,是新发展理念的引领,是绿色发展的深入人心。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用环保倒逼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强身健体”,越来越多的地方学会“算大账”。比如,河北文安县停产整改7000多家人造板企业,整合后的200家企业全部达到标准,企业数量减少到原来的几十分之一,产值、纳税却实现翻番。这样的环保“账本”表明,环保督察不仅是生态环境的保卫战,也是一场转型升级的持久战,必将有力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如果说,理念决定了“你认为重要的事”,那么,推动你为此竭尽全力的力量,主要是责任心。在*环保督察巡视的引领下,各地*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越来越主动。曾经“能躲一时是一时,能拖一会儿是一会儿”的“庸懒散”减少了,以“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强化环境保护的做法越来越普遍。有的地方在*环保督察组来之前便先行展开省内督察,有的地方设置专门的环境监察机构推进环保督察常态化。一位市委书记坦言,如今,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看空气质量是不是达到优良标准。近两年来,“早起先看空气”已成为很多领导*的习惯。在一些县市,大会小会说生态、茶余饭后谈环保,成为一种风尚;PM2.5、挥发性有机物、黑臭水体等专业术语,成了不少领导*脱口而出的高频词汇。

理念之变、责任之变,最终要体现在整改的扎实、精细上。因此,在实践中或把环保督察当“稻草人”,督一下动一下,刮“一阵风”;或在问题整改中措施不细不实,特别是对部分关系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行业企业采取“一刀切”、临时性关停等措施……对类似行为,要坚决说不。环保督察既反对纵容污染的“不作为”,又反对简单粗暴的“乱作为”,强调环境治理抓实抓细。比如,四川成都要求精准施策、拒绝“一刀切”,对待不同污染企业要分类处理,该关停的关停到位,该整改的整改到位。山东淄博也要求对“散乱污”企业分为关停取缔类、限期完善类、搬迁改造类等进行分类施治。行动上的精细治理,很好地维护了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的动态平衡。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环保督察绝不是一阵风,也不是最终目的,问责是为了督促各地根治环境污染的民生之患,回应绿水青山的民心之盼。人人都做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践行者,才能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