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排放
零碳排放,不是没有二氧化碳排放,而是使用植树等自然方式补充等量的氧气与人们排放的二氧化碳相抵达到平衡。零碳排放,是指无限地减少污染物排放直至零的活动。就其内容而言,一是要控制生产过程中不得已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将其减少到零;二是将不得已排放的废弃物充分利用,最终消灭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存在。就其过程来讲,是指将一种产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变为另一种产业的原料或燃料,从而通过循环利用使相关产业形成产业生态系统。
1、背景
全球气候变暖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而持续的挑战,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联合国*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进一步强化了人为活动引起气候变化的结论,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了控制温室气体的重要性并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和计划。
全球气候越来越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前美国却经历了自1976年以来11月份最冷的天气,全美50个州全部低于冰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研究称,目前世界各国*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应有轨道相去甚远,2070年前达到零碳排放可能会失之交臂,这是现在出生的人有生之年还能期待看到的时间。
中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在统筹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和国内可持续发展两个大局方面,正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增长快的趋势仍难以改变,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常规污染物排放和生态环境问题也难以得到根本遏制。为扭转资源依赖型、粗放扩张的高碳发展方式,中国*提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战略。
2014年11月12日中美两国共同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声明提出,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2、简介
从技术角度讲
在产业生产过程中,能量、能源、资源的转化都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资源转化为各种能量、各种能量相互转化、原材料转化为产品,都不可能实现100%的转化。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物质不灭定律,其损失的部分最终以水、气、声、渣、热等形式排入环境。中国环保工作起步较晚,以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真正做到将不得已排放的废弃物减少到零,可谓是难上加难。有些企业通过对不得已排放废弃物的充分利用,实现了所谓的“零碳排放”,也只是改变了污染物排放的方式、渠道和节点,一些污染物最终要进入环境。
从意义上讲
真正的“零碳排放”只是一种理论的、理想的状态。零碳能量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地热能、水能、电能。
3、零排放建筑
2008年8月,一座绿色环保型住宅设计方案最终获得英国柴郡切斯特市*青睐,落成后将成为英国零碳排放的首批住宅之一。
功能环保
这座零碳排放住宅位于英国柴郡切斯特市郊外,名为“格拉夫顿新宅邸”,占地80公顷,共有11间卧室。住宅预计耗资约1600万英镑(约合3200万美元)。住宅自身能生产“绿色能源”,为约3000平方米的生活空间供暖和照明。
住宅所有房间都一套地下设备吸取地热供暖。整套设备由埋在地表下1.8米处的水管回路组成。温度保持在摄氏14度左右。
水管里的水加有防冻液,并可在流动过程中吸取地热。水在水管流动过程中,一台机器把水交替压缩和减压,这样排出的热气可保持日常供水温度达到摄氏40度。太阳能板还可以把水加热到洗涤等各种日常生活用水的温度。
除此之外,地下两个风力涡轮机为照明系统和水泵供能,使得住宅所用能源实现自给自足。
外观传统
英国切斯特市议会上周通过建造这座零碳排放住宅的决议,而摒弃了之前凯西·芬德利设计的现代派建筑——粉色的“海星”住宅。
这座零碳排放住宅之所以胜出,首先在于住宅依照环保理念设计;另外一大优势,在于它采取古典主义的外观设计。
住宅由英国著名古典主义建筑师罗博特·亚当设计。他把建筑界环保潮流同传统的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巧妙地结合起来。
对此,亚当解释说,古典主义才最经得起时光的考验。“人们不想住在外表稀奇古怪的房子里。调查结果显示,85%的英国人想住在传统风格的房子里,”他说。
面对出局的结果,“海星”的设计者芬德利平静接受。他说:“我并不失望。新观念需要时间才能被接受,而且对于古典主义设计我认为的确很棒。”
“零碳馆”是中国第一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除了利用传统的太阳能、风能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外,“零碳馆”还将取用黄浦江水,利用水源热泵作为房屋的天然“空调”;用餐后留下的剩饭剩菜,将被降解为生物质能,用于发电。
外滩画报12月24日报道“零碳馆”是中国第一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除了利用传统的太阳能、风能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外,“零碳馆”还将取用黄浦江水,利用水源热泵作为房屋的天然“空调”;用餐后留下的剩饭剩菜,将被降解为生物质能,用于发电。近日,世博“零碳馆”总协调人、主设计师陈硕在建筑工地接受了《外滩画报》专访。他告诉记者:“世博会结束,零碳馆将永远保留下来,我们会把它打造成中国首座零碳博物馆。”
外形独特
从外形来看,零碳馆更像是两栋造型别致的“小别墅”,而不是展览馆。
零碳馆由两栋前后相连的四层楼建筑组成。两栋建筑外观一模一样,每栋房子的屋顶,各安装着11个五颜六色的风帽,跟随风向灵活转动;房子朝南的墙壁采用的是镂空设计,以后会装上玻璃,自然采光;而房子的北面墙壁则被设计为斜坡状。“零碳馆”总协调人陈硕告诉记者,他们将在坡顶设置可开启的太阳能光电板和热电板,另外还将种上一种名叫“景天”的半肉质植物。“景天”不仅有助于防止冬天室内的热量散失,而且还能使零碳馆从周边各展馆中“脱颖而出”。世博会将在明年5月份正式开幕,而夏季正是“景天”开花的季节。
其他特点
除了外形独特之外,零碳馆还有一些“看不见的秘密”。陈硕告诉记者,在零碳馆的地下埋着一根细小狭长的管道,一直通向800米远的黄浦江。在世博会召开期间,源源不断的黄浦江水将通过馆内的水源热泵装置,为游客送来徐徐凉风;在两栋房子中间的地面上,将会出现一个个一角硬币大小的小洞,它们是一套先进的雨水收集和回收系统,据初步统计,零碳馆收集的雨水和中水量将大于建筑消耗的水资源量。剑桥大学建筑环境硕士毕业的陈硕是零碳中心(中国区)总裁。零碳中心是一家有着英国背景的公司,公司创始人比尔·邓斯特(BillDunster)被英国媒体誉为“英国首席生态建筑师”。全世界首个零碳排放的社区—位于英国伦敦南部的贝丁顿零碳社区成就了比尔·邓斯特。2002年建成的贝丁顿零碳社区又被称为“未来之家”,整个小区使用可再生资源产生的能源,就能满足居民生活所需,不会要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以有效减少能源、水和汽车的使用率。
4、零排放城市
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市*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气候变化应对计划,目标是到2025年使哥本哈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零碳排放城市。
哥本哈根市*18日在一份声明中说,这个计划包括50项措施,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到2015年完成,目标是到2015年把该市的二氧化碳排放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20%,第二阶段是到2025年使哥本哈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零。
哥本哈根市长丽特·比耶勒高在声明中说:“我们正邀请工商界人士和市民参与进来,向世界展示这个城市在齐头并进地推行发展措施和气候友好措施。”
哥本哈根市*提出的措施包括:加大在风力涡轮机项目上的投入,使风力发电成为主要能源;推广电动车和氢动力车,让这些车免费停放并免费在街角充电;通过使用生物质能源等使发电厂的碳排放降为零;鼓励市民对绿色能源开发投资等等。
哥本哈根是2009年年底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大会主办城市。人们普遍希望,各方在这次大会达成2012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安排,使大会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转折点。
5、零碳在中国
上海世博零碳馆
上海世博会零碳馆
上海世博会零碳馆是中国第一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除了利用传统的太阳能、风能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外,“零碳馆”还将取用黄浦江水,利用水源热泵作为房屋的天然“空调”;用餐后留下的剩饭剩菜,将被降解为生物质能,用于发电。主办方表示:世博会结束,零碳馆将永远保留下来,将打造成中国首座零碳博物馆。
零碳馆由两栋前后相连的四层楼建筑组成。两栋建筑外观一模一样,每栋房子的屋顶,各安装着11个五颜六色的风帽,跟随风向灵活转动。零碳馆总协调人陈硕说,上海世博会零碳馆是作为一个平台,把社会上更多节能减排的故事展示到世博会上,让每一个参与者都知道自己在衣食住行上面二氧化碳排放的信息:
“通过每一个自己的生活方式输入进去会有一个房子,到另外一个区域是衣服的区域,最节能减排的服饰是什么?是貂皮大衣还是棉的,这里面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多少?你如何选择。在到下一个环节,你以前开什么车子,公交车、地铁?是不是还有另外一个选择,再到下一个环节,你所吃饭在制作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多少,到最后结束的时候回在这张卡上会记录你在衣食住行上面二氧化碳信息,低碳男?还是高碳男?是低碳女还是高碳女。”
上海世博会零碳馆四层独立的建筑中将设置零碳报告厅、零碳餐厅、零碳展示厅和六套零碳样板房,采用了通过征集得到的具有环保效应的建筑装修材料,全方位向世博会的游客们展示各个领域对抗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方法。大自然地板副总裁佘建斌告诉记者,在零碳馆中,大自然地板将展示“会呼吸的地板”:
“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下来,因为地板能散发出负离子,把空气中,活性的生态漆。希望通过2010年的世博园,零碳馆都是我们会呼吸的地板,能散发负离子,通过2010年推广,让人们知道这种会呼吸的地板是生态地板。”
陈硕表示,上海世博会零碳馆最主要是展现人类对抗气候变化所作出的努力,世博会结束,零碳馆将永远保留下来,将打造成中国首座零碳博物馆。
零碳县
2014年初启动,长沙县迅速成立“零碳县”发展模式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完成了碳排放普查,出台了“零碳县”发展规划,并提出到2025年实现碳排放零增长的建设目标,“零碳县”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零碳县”,通俗来说,是指一个县级行政区划范围内,通过规划、统筹,应用减源增汇、绿色能源替代,碳产品封存、碳交易及生态碳汇补偿等方法,抵消碳源,使碳源与碳汇代数和等于零。这其中的碳,主要指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每天都在产生,也每天都在被转化,然而转化的速度赶不上排放的速度,这也就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越积越多,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
毋庸置疑,零碳县的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
中国有句古话——开源节流,对于处理二氧化碳的问题,同样适用。“开源”是指加快二氧化碳的转化速度,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节流”则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一出一进,可有效控制甚至减少二氧化碳给环境造成的影响。
“零碳模式,从字面来看,很容易理解成是要让二氧化碳的浓度变为零。但即便可以通过开源节流降低二氧化碳浓度,要让其降为零,也是不现实的,更是不科学的,因为没有二氧化碳,植物无法光合作用,将大面积死亡。所以零碳不是说让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零,而是要使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转化成新能源,或者其他用途,这样就能抵消掉排放量,从数字上来说,正负相抵,就是零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