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塔山铁塔
铁塔山铁塔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铁塔山铁塔位于盖州市东城街道办事处农民村铁塔山上,在海拔60米缓坡小丘之颠。此塔色青如铁,故称“铁塔”。因为塔的存在,此山又叫铁塔山,亦称塔山。
当地传说此塔与原东邻“八腊庙”(现已不存)为同期建筑,其时间为清康熙四年。《盖平县志·名胜篇》记载:“铁塔,在城东五里,相传铁塔飞去以石为之”。除县志外,流传较普遍的是为唐建。上述两者说法时代相差千年,出入太大,均不可信。根据考古调查,在此地发现许多辽代勾纹砖,辽代在州城附近建塔之例很多,其塔西五里就是盖州城,即辽之辰州,在辰州外建塔也在情理之中。又砖似铁色,取名铁塔是可能的。因不见唐的遗物,言唐建铁塔是无据可查,以后因辽塔坍毁,又建石塔,从建筑风格看,应为清初在辽塔的基础上重新修建。
塔为石质建筑,实心八角密檐式,通高10.1米。岩石为塔基,其上由塔座、须弥座、塔身、塔檐、塔上五部分组成。
八角形塔座,直径2.5米,高0.77米。座又分上、下两层,上层高0.34米,下层高0.43米。花岗岩石质,每面雕刻莲花,又多见云纹及回形纹。
须弥座为八角形束腰式,高2.03米,八面上均嵌青石质碑,碑身高0.92米,宽0.4米。碑文为:南面上横刻“大神金刚”,下刻“辰州书院董士举人口口口经理监修”等文字,西南面横刻“青除灾金刚”,正西面横刻“辟毒金刚”,西北面横刻“黄随求金刚”,正北面横刻“白净水金刚”,东北面横刻“赤声金刚”,正东面横刻“定持灾金刚”,东南面横刻“紫贤金刚”。碑下的莲花座高0.29米,碑上刻有莲花座高0.62米,碑顶至上莲花座檐高度是0.23米。
须弥座上建造塔身高1.03米,八面各雕青石质座佛一尊,坐佛身通高0.45米。身躯浑厚而庄重,魁伟而慈善。脸方、领圆,耳轮垂肩,口方鼻直。衣服纹理清晰,有辽代雕刻艺术特点。雕工精致,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佛完高0.45米,宽0.26米。坐佛刻有字,其顺序为,正南刻“爸登哥”、西南刻“张孟竖”正西刻“李国栋”、西北刻“陈柏”、正北刻“王国杰”、东北刻“王起竣”、正东刻“陈朝元”、东南刻字不清。佛完上为一宝盖装饰,雕形如帐而作倦势。每宝盖之上刻有一对飞天,姿势优美生动。坐佛下为束腰双层莲花座。束腰下层为云纹,上为回纹,中为莲花细纹,花上呈现水波纹。
塔檐共有14层,高5.43米。由下向上逐渐内敛,檐上雕饰瓦垅,檐椽雕出圆形瓦当,当面为双凸人字形纹。第一层檐厚0.1米,距第二层檐下方高度为0.35米。八个角石檐下皆凿洞,内按方形木椽,为当年修建时挂风铃设施,今木椽已朽折断,风铃皆已不存。第一层檐下,以青石雕刻斗拱檐,为一斗三升式。每层檐间高度不一,每檐面正中皆有一直径为0.14米的凹圆,为建塔装铜镜设施,今只见圆坑而不见镜。每层檐所用石料质地不同,从下自上为序,1、3、9、11、13层檐为泥板岩质,2、4、5、6、7、8、10、12、14层为青石质雕成。
葫芦形塔上由花岗岩石质雕成,通高0.84米。葫芦正置,亚腰式。下腹高0.38米,上腹高0.46米,下腹径大于上腹径。葫芦下坐于莲花叶状雕刻装饰上,形若花托,很秀丽美观。
远眺石塔,细身俊俏,别具一格,令观赏者赞叹不已,由此不难看出当时能工巧手别具匠心,技艺非凡,反映出建塔者的聪明才智。
1984年营口市人民*公布铁塔山铁塔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辽宁省人民*(辽政发[2007]22号)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辽宁省人民*(辽政发[2008]48号)公布的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塔基外20米以内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外30米以内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Ⅰ类建设控制地带外100米以内为Ⅱ类建设控制地带。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农民村:农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