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
北京市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在北京房山区琉璃河办事处董家林村。坐落在西周燕都遗址的东城墙外,馆区占地18000平方米,展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展出文物数百件,有青铜器、陶瓷器、玉石器、漆木器和甲骨等,尤以四座原址保留的墓葬和车马坑为特色。
中文名: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
地址:北京房山区琉璃河办事处董家林村
筹建时间:1990年
开放时间:1995年8月21日
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
馆藏数量:1000件藏品
馆藏精品:陶器、青铜器
1、简介
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
2、遗址概况
西周燕都遗址,因其发现地被称为琉璃河遗址。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东北2.5公里处,包括董家林、刘李店、黄土坡、洄城、立教、庄头六个自然村,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1.5公里,面积为5.25平方公里。琉璃河遗址是迄今西周考古中发现的唯一一处城址、宫殿区和诸侯墓地同时并存的遗址,出土的大量带“匽侯”铭文的器物,证明了这里就是三千多年前燕国的都城所在地。1997年,“九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特设了“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分期与年代测定”的专题。遗址于1979年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颁布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二十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具有很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3、建筑风格
博物馆为方形建筑,建筑风格采取对称四合院式布局,中心以文献记载之周“明堂”特点为主体,用五组(一高四低)四角攒尖式大屋顶覆盖,顶为棕红色色调;外形作“五室”、“重屋”、“四旁”等,四周展室为单层,用平顶、出瓦檐的形式,使外形取得廊庑及围墙效果,以衬托中心主体。按照周代制度在序厅对面设屏风式影壁一座,上嵌大理石石面,雕刻有苏秉琦先生题写的馆名;在大门入口处设石柱斗拱,配以用饕餮、夔龙等纹饰为题材的浮雕饰物,起“符号”作用。整座博物馆气势宏伟,格调典雅庄重,整体氛围强烈感人。
4、陈列展览
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
2007年9月,我馆进行展厅改造和重新布展。新展陈《北京的城市起源》,以燕都古城和墓葬区的展示为中心,向前追溯北京城市的文化起源,向后诠释出燕都对燕国八百年风云走向以至北京城市发展的深远影响。北京正是从原始聚落到方国都邑再到全国首都这样一步步走来,最终得以昂首屹立在于世界东方。展陈吸纳了学界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并采用了幻影成像等多媒体展示手段,整个展览分为北京古史文化、西周燕都古城、燕都贵族墓葬、燕都精美文物、燕国五都变迁等五个部分,展示了造型精美的青铜器、玉器、陶器、原始瓷器、玛瑙、漆器、甲骨等艺术珍品,再现了古燕国三千年沧桑的都城城垣、神秘奢靡的贵族墓葬。
推出了适应广大社会群体的“中国古代科技史”科普系列临展和巡展。已经完成《铜造就的文明》、《承载历史的车马》、《走近先秦农业》及《北京城与中国古代都城展览》等科普临展。这些展览都已经在周边学校和社区展出,得到师生和居民的一致好评。2011年序厅和临时展厅局部改陈。
5、宣教工作
开展社会教育及对外宣传是我们工作中的重要一项。我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基地、青少年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及校外教育基地,多年来始终坚持“以史育人、科教育人”的办馆宗旨。在认真履行工作职能的同时,我们又充分发挥青教育基地优势,开拓创新,重点突出,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大量的互动项目,深受学校、学生的拥护。实现了博物馆功能与科普职能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每年我馆都与周边附近的多所学校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由于有些活动设计新颖合理,深受学校的欢迎,所以我们已把此类活动做为我们的品牌项目,长期推广到学校中去。如:“西周馆志愿义务讲解员”活动,就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年,每年都有不同学校、不同年龄的学生参与此项活动,收益非浅;“考古兴趣小组”在燕化星城中学现已成立五年,累计吸收组员达160人。
6、环境改造
2008年以奥运工作为重点完善了馆内服务设施:如:完善双语标识、语音导览机、无障碍盲道。为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参观环境,利用*资金对博物馆的影壁墙、传达室、警卫室进行了粉刷和维修。完成了雨水砖铺设工程。对停车场路面进行了整理及停车位的规划,为游客参观提供了方便。积极推进博物馆环境建设和整治,对博物馆周边环境进行了清理、整顿,合理布置院内绿化地,改造和新种花草、树木1000棵,同时,设置了休息椅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休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