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开皇之治

科普小知识2022-05-01 05:10:28
...

开皇之治是隋朝隋文帝在北周的基础上(根据学者岑仲勉、杨志久等人的考证,北周留给隋朝690万户以及大量隐瞒的人口户口,隋朝通过接手北周、陈的大量人口以及清查他们留下的隐瞒户口,在开皇年间就达到了860万户,而隋朝后期大乱,“留给”唐朝200余万户(按《通典》记载杜正伦奏)),在位二十多年时开创,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隋文帝杨坚倡导节俭,节省*内不少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分裂的中国。自杨坚建立隋朝,便十分重视道教对社会的作用,他自称“朕祗奉上玄,君临万里。”(53)并对道教之符图谶大加运用。他的开国年号“开皇”,即是取材于道教灵宝派。《隋书·经籍志》说:元始天尊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54)《云笈七签》卷六亦曰:“及开皇劫,以此妙经,生天立地,大圣应于始青之中,号元始天尊。”(55)依此,则“开皇”为道教的一“劫”之始,表明天地间又一个新纪元的到来。杨坚取此为年号,正是力图证明他依天运而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而他则像至高无上的元始天尊那样济度众生,开劫度人。时朝臣王劭在上杨坚的书中曾说:“又年号开皇,与《灵宝经》之开皇年相合。”(56)《三洞珠囊》卷八亦称:“似元皇君号开皇元年,隋家亦象号开皇元年是也。”(57)

中文名:开皇之治

开创者:隋朝隋文帝

基础:北周

历时:二十多年

1、简介

开皇之治是隋朝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时开创,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隋文帝杨坚倡导节俭,节省*内不少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北周“留给”隋朝690万户以及690万户之外的大量隐瞒的人口户口(根据学者岑仲勉、杨志久等人的考证),而且没有大的战乱,隋朝通过接手北周、陈的大量人口以及清查他们留下的隐瞒户口,在开皇年间就达到了860万户,(而隋朝后期大乱,“留给”唐朝200余万户(《通典》载杜正伦奏“末年离乱,至武德有二百馀万户”,以及内外众多强敌、破坏空前严重的烂摊子),到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有户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三十六,有口四千六百零一万九千九百五十六。隋文帝储存的粮食财物大量被隋炀帝消耗,李渊占领长安用府库里的武装赏赐有功之臣,发现隋朝府库的物资不足,”渊倾府库以赐勋人,国用不足“。

自开皇九年,杨坚统一天下后,即以富国为首要目标,轻徭薄赋以解民困,在确保国家赋税收入之同时,稳定民生。由于南北朝以来,户籍不清,税收不稳,于是杨坚开皇五年,即大索貌阅,并接纳尚书左仆射高颎之建议,推行输籍法,作全国性户口调查,增加国家税收,改善经济,尽扫魏晋南北朝以来隐瞒户籍之积弊,促成开皇之盛世。

隋初经历南北朝战乱,民生疲弊,故杨坚接纳司马苏威建议,罢盐、酒专卖及入市税,其后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隋之富饶既非重敛于民,究其原因,与全国推行均田制有关。此举既可增加赋税,又可稳定经济发展,且南朝士族亦渐由衰弱至于消灭。均田制能顺利推行,对隋初经济发展收益甚大。

2、背景

东汉灭亡后,中国经历了漫长而混乱的四分五裂的时期。汉民族陷入了长达三个半世纪的厮杀战乱之中。像仿于罗马帝国分裂后的欧洲的黑暗时代。当东晋在江南建国的同时,中国的北方则陷入分裂混战,黄河流域成为匈奴、羯、鲜卑、氐、羌等五个主要少数民族和汉族争杀的战场,并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相互争霸,不断有国家成立和灭亡。因东晋偏安江南,整个世家大族都不忠心于司马氏,同时各士族之间常为了争权而北伐。


隋朝

据《晋书》记载,塞外内附有三十万人,入塞匈奴有数十万人,羯族和其它进入中原大地的十九种种族有一百多万人。而这些只是有记载的。南北朝时期,更是各种蛮族大批的进入中原,人数已经多于中原人。就是说北方少数民族已经占据统治地位,把中原瓜分了。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原的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公元306年,巴氐族人李雄称帝,定都四川成都,建国号大成,史称成汉。

公元315年,拓跋族人猗卢称王,建国号代,占有蒙古地区。

公元319年,汉臣刘曜称帝,定都陕西西安,改汉为赵,史称前赵。前赵臣羯族人石勒称王。

公元337年,东晋臣鲜卑人慕容晃建燕,史称前燕。

公元351年,后赵臣氐族人符坚称王,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大秦,史称前秦。

公元384年,前秦臣鲜卑人慕容泓称王,建国号燕,史称西燕,占有陕西地区。前秦臣鲜卑人慕容垂称王,建国号燕,史称后燕,占有河北地区。

公元386年,前秦臣羌族人姚苌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前秦臣拓跋圭称王,建国号魏,史称北魏。

公元407年,匈奴人赫连勃勃称大单于,建国号大夏……五胡、十六国乱我中国。这时的中原人已不是汉时的中原人,汉朝的原有人口早已不足的一半。中国开始蛮夷化,比起汉朝完全是一种经济文化的倒退。

西晋灭亡后,中国发生了大分裂,形成了“东晋十六国”的局面。当时割据北方的五个主要少数民族中有一个是鲜卑族,鲜卑族的拓跋家族在西晋末年曾协助西晋*抵御匈奴刘聪和羯族石勒,因而被西晋封为代王。五胡乱华时期,鲜卑拓跋氏逐渐形成了代国,但在公元376年,前秦苻坚征服了代国,然而383年的淝水之战后,前秦迅速瓦解,拓跋珪便于公元386年重建代国,同年改国号为魏,398年在平城正式称帝,是为太祖道武帝,历史上称这个政权为北魏。

北魏经过太祖道武帝拓跋珪、太宗明元帝拓跋嗣两代人三十多年的经营,到世祖太武帝拓跋焘时,国势已经非常强盛,太武帝经过十多年的征战,先后消灭了十六国中的夏、北燕、北凉等割据*,于公元439年统一北方。此前的公元420年,东晋权臣刘裕在扫平北方南燕、后秦等割据政权后,代晋自立,国号宋,是为宋武帝。以上述两大事件为标志,南北朝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多年的战乱使中国的文化、建筑遭到严重破坏,多少百年的文明古城成为灰烬。多少文化宗卷遭焚毁。战国、秦汉时期的艺术基本是看不到了。外来的宗教文化逐渐统治中国,中原大地上到处兴建大大小小的庙宇,供奉着外来的神。外来的佛教已远远的压过汉人推崇的儒家学说。异族的音乐、舞蹈、佛教的雕塑、绘画完全统治了中国。

3、政治

隋文帝时期在政治经济制度上进行了大量改革,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他将地方州、郡、县三级减为州、县两级,借以节省开支、精兵简政。在*则首创了三省六部制度。此外,隋文帝还废止了自曹魏以来中国实行了300多年的九品中正制,而创立了科举制度。南北朝时期,突厥人作为北方最主要的一个游牧民族时常侵扰内地。北周时期,杨坚一直采取和亲政策缓和双边关系。公元583年,突厥大举南侵,隋文帝派兵将其击败,并大修长城加强防御。

此后,战败的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西突厥向西面发展称雄西域(后在唐高宗时被唐朝消灭),东突厥则受到了隋朝的控制(后在隋末大乱再次崛起,空前强大”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后被唐太宗消灭),中国北方边境逐渐稳定。隋朝初年,在南方还存在有西梁和陈两个政权,这里要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个政权。在南朝的第三个朝代梁朝时期,爆发了著名的“侯景之乱”。侯景本是东魏大将,因为与权臣高欢不合而投奔了梁朝,后来他勾结临贺王萧正德发动*,答应事成之后让萧正德做皇帝。

叛军攻陷建康,包围皇宫,崇尚佛教的和尚皇帝梁武帝萧衍被困其中,活活饿死。不久,侯景杀死萧正德,立梁武帝萧衍第三子萧纲为皇帝,是为梁简文帝,后又废简文帝自立。其后,镇守江陵的梁武帝第七子萧绎派将军王僧辩和陈霸先击败侯景,攻破建康。萧绎于公元551年在江陵自立为帝,是为梁元帝。公元554年,西魏攻陷,梁元帝被杀,西魏立梁武帝之孙萧詧为梁朝皇帝,历史上把这个政权叫做后梁或西梁,西梁向西魏称臣。这个萧詧曾在549年与湘东王萧绎(也就是后来的梁元帝)交战,战败后逃亡西魏,被西魏封为梁王。

梁元帝死后,王僧辩立北齐支持的萧渊明为帝,陈霸先杀王僧辩及萧渊明,另立梁元帝之子萧方智为帝,是为梁敬帝,自掌大权,后又废敬帝自立,国号陈,是为陈武帝,这就使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朝。西梁虽然以南朝正统自居,与陈朝对立,但地少国弱,一直是北方西魏、北周和隋的附庸国。公元587年,隋文帝召西梁皇帝萧琮入朝,废之并吞西梁,由此完全做好了南下统一全国的准备。

公元588年,隋文帝以晋王杨广为帅,起兵南下攻陈。当时,陈朝皇帝是那位因宠爱张丽华和孔贵妃而夜夜笙歌的后主陈叔宝。隋朝大军压境,陈叔宝却不慌不忙,他说:我们有长江天险为屏障,过去北朝各国多次南侵不都无功而返吗?可是话音落下不久,隋朝大军就已经突破了长江防线。公元589年,隋军攻入建康,陈叔宝情急之下带着两个爱妃躲藏到一口枯井中,后来被俘。这口井就是今天南京鸡鸣寺中的那口胭脂井。至此,隋文帝结束了自西晋以后中国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南北朝结束。隋文帝杨坚也因其锐意改革、为君勤俭而创建了一个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史称“开皇之治”。

4、地方

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杨坚登基当天,长安城出现了八百年一次的祥瑞天象----庆云,仿佛上天也在热烈庆祝大隋皇朝的成立。在中国历朝历代中,他被公认为是才智最高的皇帝,也是最为仁慈的圣皇天子。

公元589年,大隋灭了南方的陈,统一了全国,同年琉球群岛归降隋朝,突厥可汗尊杨坚为圣人天可汗,表示愿为藩属永世归顺,千万世为圣朝典牛马。隋文帝结束了中国长期混乱的局面、征服各族蛮夷使中国又回到了和平年代。隋朝的李德林《天命论》中说隋文帝,“帝体貌多奇,其面有日月河海,赤龙自通,天角洪大,双上权骨,弯回抱目,口如四字,声若钏鼓,手内有王文,乃受九锡。昊天成命,于是乎在。顾盼闲雅,望之如神,气调精灵,括囊宇宙,威范也可敬,慈爱也可亲,早任公卿,声望自重。”

初唐的李延寿在《北史》中赞美隋文帝,“皇考美须髯,身长七尺八寸,状貌瑰伟,武艺绝伦;识量深重,有将率之略。”大隋朝建立以后,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开皇之治。在*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地方官吏概由*任免,由此巩固了*集权。大隋开皇盛世气象恢宏磅礴,隋文帝下令修建西京大兴城(即后来长安城)和东京洛阳城,大兴城的修建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规划高超水平的标志,也是当时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

大兴城乃当时的“世界第一城”,它的设计和布局思想,对后世都市建设及日本、朝鲜都市建设都有深刻的影响。

5、经济

修建水渠

隋文帝于公元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这是修建大运河的开始。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

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鸿恩大德,前古未比。”“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咸暨,尉候无警。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这就是隋书里的“开皇之治”。

程朱理学祖师爷激动地评价这位伟大的皇帝:“地凭宸极,天纵神武,开运握图,创业垂统,圣德也。拨乱反正,济国宁人,六合八纮,同文共轨,神功也。玄酒陶匏,云和孤竹,禋祀上帝,尊极配天,大孝也。偃伯戢戈,正礼裁乐,纳民寿域,驱俗福林,至政也。”后世的魏征赞叹道:“皇帝载诞之初,神光满室,具兴王之表,韫大圣之能。或气或云,荫映于廊庙;如天如日,临照于轩冕。内明外顺,自险获安,岂非万福扶持,百禄攸集。”可见大隋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财富、对后世中国造成深远的影响却很多。如三省六部制、开皇律、州县两级制、均田制、大运河、科举制度、长安城、洛阳城、义仓的创立。

法制改革

隋朝建立后,为巩固统一,杨坚厘定了一套新的*。包括*和地方的政治*、赋税、土地制度、法律、钱币、对外关系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立并发展了诸多意义深远的制度,开创了一代新局面。特别是他对政治*包括法制的改革,对于唐朝的*有着直接的影响,。

原来北周的官僚*是依《周礼》而定,名多而繁乱。杨坚则参酌汉魏时期的*,有所损益,在*设立三师、三公、五省、六部、二台、九寺、十二府。掌握政权的是五省,三师是荣誉称号,没有实权,授给有功劳的文武官。三公也仅仅是顾问性的机构,没有实权,不直接参与国家政务,也不常设。

执掌国家政务实权的是五省,即内侍省、秘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和尚书省。内侍省是宫廷的宦官机构,管理宫中事务。秘书省掌管书籍历法,事务较少。以上二省在国家政务中不起重要作用,起作用的是其他三省,这就是后来被唐朝继承的三省制。三省的设置,能互相牵制,避免了丞相一人专权的局面,把权力集于皇帝,加强了*集权制。

地方行政机构方面,则由过去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二级制,废郡。同时,将一些郡县合并。简化了地方行政组织,官吏的任用权一概由吏部掌握,禁止地方官就地录用僚佐。改变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局面。不仅节省国家开支,还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集权的统治。

隋文帝建立的这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新阶段,表明封建制度已发展到成熟阶段。自隋定制,一直沿袭到清朝。

钱币改革

废除其他比较混乱的古币以及私人铸造的钱币,改铸五铢钱。《隋书·食货志》称:“自是钱货始一,所在流布,百姓便之。”度量衡的统一对全国经济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曾说:“三代以来,权量之制,自隋文帝一变。”唐承隋制,基本以此为准,唐以后虽稍有变动,但基本仍保持隋制。

隋文帝对社会各个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对削弱地方豪强*,加强*集权起了积极的作用。所以,整个有隋一朝,社会都很富足,编户大增,仓储的丰实也为历史所罕见。全国安宁,南北民众得以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繁荣景象。故历史上把隋文帝之世称之为“开皇之治”。这才有了后来隋炀帝向西域商人炫耀国家的实力的资本,也才有了他挥霍糜烂的本钱。

改革选官制度和科举制的确立隋文帝时建立起一整套相当完备的行政管理机构。科举制度萌发于南北朝,发展于隋朝,真正成型于唐朝。科举制度的采用,是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动的结果。自从北魏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庶族地主阶级经济也相应得到发展,形成了一种社会力量。他们要求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科举制度有利于选拔人才,对于封建*集权制度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隋文帝崇尚节俭,一改隋初“刑政苛酷,群心崩骇,莫有固志”的混乱状态。“六宫”都穿洗旧的衣服,“非享燕之事,所食不过一肉。”一时间,“大崇惠政,法今清简,躬履节俭,天下悦之”。由于皇帝的大力提倡,隋朝初年朝中出现了崇尚节俭的风气。

农业改革

隋文帝时,农民的负担相对减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由于隋文帝进行了政治、经济上的整顿改革,既强化了*集权,又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出现了短暂的繁荣景象。户数增加。606年,全国户数达890多万户,在二十六、七年时间内,清查出大量瞒报的户口。垦田面积不断扩大,修复了许多水利工程。隋代仓库丰盈。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隋代官仓的丰实情况,反映了农业生产发展的状况和统治者搜乱人民的残酷程度。手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造船技术的进步。

隋炀帝巡游江都时所乘的“龙船”高15米,长60多米,船身分为四层。商业贸易出现繁荣景象,长安和洛阳不仅是当时的政治中心,也是重要的经济贸易城市。洛阳有丰都、大同和通远三市。丰都市周围84公里,通12门,市中有120行,3000余肆,市四周有400余店,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隋朝的对外贸易发达。陆路可达亚洲的西北部和欧洲的东部,海路可达南洋诸国和日本。“开皇”是隋文帝杨坚在位时的年号。隋文帝在此期间,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又攻灭了陈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那时,天下安定,经济发展,所以封建史学家称之为“开皇之治”。

赋税收入

隋文帝杨坚鼓吹节俭,节省*内不少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严重分裂后的中国,从此中国在大多数的世纪里都保持着他所建立的政治统一。鉴于北周留下690万户,但是大量被瞒报,故自开皇九年,杨坚统一天下后,即以富国为首要目标,轻徭薄赋以解民困,在确保国家赋税收入之同时,稳定民生。由于南北朝以来,户籍不清,税收不稳,于是杨坚开皇五年,即大索貌阅,并接纳尚书左仆射高颎之建议,推行输籍法,作全国性户口调查,增加国家税收,改善经济,尽扫魏晋南北朝以来隐瞒户籍之积弊,促成开皇之盛世。

隋初经历南北朝战乱,民生疲弊,故杨坚接纳司马苏威建议,罢盐、酒专卖及入市税,其后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隋之富饶既重敛于民,究其原因,与全国推行均田制以及严厉的户籍清查、大索貌阅有关,此举可增加官方统计的户籍、赋税。

加上隋代以关中作为本位,关中粮食短缺,需依赖关东漕运接济,故杨坚于洛州等地设立常平仓等官仓,贮存关东运来粮食,建广通渠,便利关中漕运。又于民间设义仓,人民捐纳粮食以防凶年。在地方行政方面,文帝鉴于魏晋南北朝政区划分毫无标准,地方行政混乱,支出庞大,杨坚遂于开皇三年,尽罢诸郡,实行州县二级制,使国家地方行政渐上轨道。诚如学者钱穆所言:开皇之治的成功,简化地方行政机构是一个基本因素。据统计隋初**开支减省三分之二,地方*之开支减省四分之三,全国于行政之经费,仅及南北朝时代开支三分一而已。故隋国库之丰积,不无原因。此外,杨坚安定政治,关陇集团的支持功不可没。

统一货币

开皇三年(583年),文帝下令铸造五铢钱,规定每千文重四斤二银两,作为全国通用货币,其它钱币则禁止流通,改府兵制为古代兵制之一。隋代府兵制创立以后,规定三年一拣点以补充缺额,服役年岁为二十一至五十九岁。府兵本身是免除课役,但军资、衣装、轻武器和上番赴役途中的粮食,则须自备。凡出兵征防须由朝廷命将统率,调遣时必须持兵部所下之鱼符,经州刺史和折冲府将领勘合后,才得发兵。战争结束则兵散于府,将归于朝。这样,将帅就不能拥兵自重。革府兵制。


五铢钱

行租庸调制隋开皇二年(582年),重颁均田令,自诸王以下至正七品的都督,受永业田从一百顷递减至四十顷,至于普通百姓,丁男一人受永业田二十亩、露田八十亩,奴婢亦同。另外又规定受田并承担赋役者,从十八岁提高到二十一岁,劳役从十一岁提高到十六岁,力役时间则从每年一个月减至二十天,而未被役的丁男可纳绢代替,称为“庸”。户调绢从一匹(四丈)减为二丈。年满五十者,还可减免。这样隋初的赋役便比前代大为减轻。

上一篇:汉传佛教

下一篇:苦行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