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
2016年6月,由中宣部支持指导、文化部委托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的“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工作召开编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经研究,决定将《尚书》《周易》《老子》《诗经》《论语》《墨子》《孟子》《孙子兵法》《庄子》《荀子》《史记》《黄帝内经》等12部书目列入2016年编纂计划。
1、简介
2016年6月,由中宣部支持指导、文化部委托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的“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工作召开编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编委会由著名学者、*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先生担任主任委员,聘请冯其庸、叶嘉莹、章开沅、张岂之、刘家和、乌丙安、程毅中、陈先达、汝信、李学勤、钱逊、王蒙、楼宇烈、陈鼓应、董光璧、王宁、李致忠、杜维明等18位在传统文化研究方面造诣深厚、成就卓著的大家担任顾问,进行学术指导。编委会成员与作者团队均由国内哲学、历史、宗教、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一流专家学者,以及功底扎实、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者担纲。
2、首批书目确定
编委会研究认为,编撰工作要以*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激活经典、熔古铸今、立足学术和面向大众”为目标,提供一套既具学术性又通俗晓畅,既有当代价值又传之久远的传统文化读本。经研究,决定将《尚书》《周易》《老子》《诗经》《论语》《墨子》《孟子》《孙子兵法》《庄子》《荀子》《史记》《黄帝内经》等12部书目列入2016年编纂计划。
3、专家点评
用经典培养健全人格典雅气质
2016年6月20日,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保国在接受焦点网谈记者采访时说:“经典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基因,是中华民族精神品格形成的基础,也是中华文明长期延续和繁荣的根本力量。”
王保国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以“人和社会”为主要内容形成的一批典籍,所以,诵读经典不仅有助于人们道德情操的塑成,也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传统社会的认知和对现实社会的理解。首先,有助于培养浓郁的文化素养,熟悉这些经典是获得文化素养的必由途径之一。第二,有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囊括儒、道、法、墨、释等多家学说,它们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人格的最高追求,诵读经典,融会各家之长,兼修并蓄,必将使人格更健全。第三,有助于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和人生境界的提高。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所倡导的“修齐治平”的人生追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大丈夫人格都会在潜移默化的诵读中成为优秀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第四,有助于培养中华文化典雅的审美气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诗文辞章、礼乐规范蕴含有丰富的东方美韵,它们典雅而优美。第五,有助于树立民族自信心,重铸民族精神。最后,有助于和谐社会建设。经典文化讲求建设“和而不同”的礼治社会,倡导人与自热、人与社会、人与人、人自身“和为贵”、“和而不争”、“和而不同”的理念,这些在当今社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博采众长让经典能够人人诵读
2016年6月20日,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利锁在接受焦点网谈记者采访时认为,任何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都有自己独异的文化传承,这些文化传承对该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和凝聚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民族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文化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在长期发展中沉淀下来的精华;欲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诵读其文化经典自然是解读其民族文化精神的必由之径。
王利锁说:“由中宣部指导、文化部委托国家图书馆编纂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是一件值得称道的好事。相信这套书的编纂出版肯定会对经典诵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对传统文化普及具有重要价值。”王利锁认为,经典诵读,需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文本的历史性理解。传统文化经典毕竟是历史性的存在,对经典的诵读,不能脱离其具体的历史语境,首先应该是历史性的解读,在历史语境中理解领悟先贤解决现实问题的智慧,学习其关注现实的勇气和精神。二是思想精蕴的当代性开发。诵读经典的目的是发掘经典的当代价值,为人们立身行事、治国安邦提供必要的借鉴,但价值的发掘,必须尊重文本,否则就可能走向功利实用,出现过度诠释的错误。王利锁说:“希望这个经典诵读文本,能够博采众长,真正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可以诵读的经典文本。我们期待它的编纂出版。”
4、网友评论
这是一场精神的盛宴
@会文小恩:太好了,该是我们将传统文化经典发扬光大的时候了。品读古籍,传承经典,这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传承,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再升华!
@北冥大鹏:对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的编纂,本身就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动,就是要将国家的精华、民族的精华糅进现代社会中,使它能真正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这是一场精神的盛宴!
@一朵小花:唤醒国粹,传承文化,我支持!只有让这些传统文化遍地开花,才能让它慢慢浸润、渗透到每个人的生命中。
文化经典也要有现代元素
@英才学霸01:再也不怕古籍难读了!译为易读易懂的现代文本很好,适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通俗易懂才能让更多人从中了解到中华文化。但原文也不能丢,那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传承!
@琮琮那年:也许很多人都是听过无数次这些书名,但是有多少人仔仔细细地读完过这些书?我觉得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些书缺少了现代元素,读起来过于枯燥,难理解。希望这次编纂文化经典要接地气,将古今融合,编出一套可读性强、内容丰富的好书。
读经典,让我们补上这一课
@fairy_z:《史记》、《诗经》、《孙子兵法》……看着这些熟悉的书名,都曾想认真读读,可每次都没坚持过三天的,现在想想觉得特别遗憾。
@百岁鱼:我们经常以工作累、生活忙等各种借口来为自己不读书找理由,时间越长发现自己肚子里的墨水越少。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次编纂的文化经典真的要买回来细细品读,让自己补上这一课。
@沥沥小婷:重新编纂文化经典,注解必须深入浅出,这样才能起到普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