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
《*》(TheNewYorker),也译作《纽约人》,是一份美国知识、文艺类的综合杂志,内容覆盖新闻报道、文艺评论、散文、漫画、诗歌、小说,以及纽约文化生活动向等。《*》原为周刊,后改为每年42期周刊加5个双周刊。《*》现由康得纳斯出版公司出版。
中文名称:*
外文名称:TheNewYorker
语:言:英文
类:别:综合
创刊时间:1925年
1、简介
《*》封面
《*》不是完全的新闻杂志,然而它对美国和国际政治、社会重大事件的深度报道是其特色之一。杂志保持多年的栏目“城中话题”(TheTalkoftheTown)专门发表描绘纽约日常生活事件的短文章,文笔简练幽默。每期杂志都会点缀有《*》独特风格的单格漫画,让人忍俊不禁。尽管《*》上不少的内容是关于纽约当地文化生活的评论和报道,但由于其高质量的写作团队和严谨的编辑作风,《*》在纽约以外也拥有众多的读者。国内亦有许多该杂志铁粉义务翻译并分享《*》的上的精彩文章,例如豆瓣的上的“中文英文X文kindle读书大联盟”小组,为读英文有困难的人提供了方便。
2、历史
《*》封面
《*》由哈罗德·罗斯(HaroldRoss)和他的妻子简·格兰特(JaneGrant)创办,首期杂志发行于1925年2月17日。罗斯最初的目的是想办一份有深度的幽默刊物,以区别于当时已有的幽默杂志的庸俗格调。罗斯一直主持杂志的编辑工作,直到1951年去世。自创办起,《*》就一直以其独特的大都会文化的成熟风格而自豪。
创刊以后,《*》一方面保持了轻松幽默的主题风格,另一方面它也很快成为严肃新闻报道和文学创作的一处显要出版窗口。二战刚刚结束后,《*》曾用一整期的篇幅发表JohnHersey对广岛的报道。随后的年代中,杂志发表了许多著名作家的短篇小说,包括AnnBeattie、AliceMunro、村上春树、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菲利普·罗斯、赛林格、约翰·阿普戴克(JohnUpdike)等。杂志创办早期,通常每期刊物会发表两到三篇短篇小说,近年来减少到每期一篇。所发表小说的主题和风格多样,来源除了英语创作,还包括翻译作品。由于杂志严格的审稿标准,能够在《*》上发表作品可能使作者一炮走红。那些经常在*发表作品的作家,被称为是“*作家”。
罗斯去世后,威廉·肖恩接任主编,并一直任职达36年(1951-1987年)。在此期间,《*》基本形成了现在的风格。此后,罗伯特·哥特列波(RobertGottlieb)(1987-1992年)和蒂娜·布朗(1992-1998年)先后担任主编。与肖恩低调的作风不同,布朗在任期间对*进行了很多大胆的改革,也因此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她将杂志从黑白改为彩色,开始在版面上使用摄影作品,并采用更现代的版面设计,内容上也增加了对时事和热门话题的报道。这些改革使得杂志更加通俗化,带来了更高的广告收入,并使得订数大量增长。但是这些市场化的做法也招致了很多批评,认为这些改革破坏了《*》的传统。《*》现任主编是大卫·瑞姆尼克(DavidRemnick),他于1998年接替布朗的职位。
3、特色
《*》封面
近80年来,《*》上的文章是以风趣、成熟见长的。它的办刊宗旨也是所有美国杂志里最家喻户晓的。
《*》已经发展成为纽约社会的一个必要部分。想进入大都会社会圈子,你就必须读一读《*》。《*》中的故事和评论为人们的聊天设定纲要。《*》写什么,人们谈论什么。由于电影和戏剧是城市文化的重要部分,《*》使之成为杂志的重要部分。《*》的艺术评论很出名,名声从纽约传播到美国其他城市。为《*》写电影评论的作家本人就是名人。
《*》不是完全的新闻杂志,然而它对美国和国际政治、社会重大事件的深度报道是其特色之一。杂志保持多年的栏目“城中话题”(TheTalkoftheTown)专门发表描绘纽约日常生活事件的短文章,文笔简练幽默。每期杂志都会点缀有《*》独特风格的单格漫画,让人忍俊不禁。尽管《*》上不少的内容是关于纽约当地文化生活的评论和报道,但由于其高质量的写作队伍和严谨的编辑作风,《*》在纽约以外也拥有众多的读者。
4、倾向
传统上,《*》的政治倾向一般被认为是无党派性质和*派的。不过,近年来,杂志发表的一些社论文章带有明显的党派倾向。在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的报道中,《*》先后发表HendrikHertzberg、PhilipGourevitch的文章支持约翰·克里。并在选举前的一期杂志上,以杂志的名义正式支持克里。这在杂志八十年历史上是首次。在2008年10月13日的杂志中,杂志以“全体编辑”的名义正式支持巴拉克·奥巴马。
5、现状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九十年代末以来《*》也开始采用这些新的媒体。部分的杂志内容可以在《*》杂志的网站上免费获得。同样,网站上,可以买到历年来*杂志上发表的漫画的复制品。2006年,《*》出版了一套九张DVD的杂志全集,收录了创刊以来80年,超过4000期杂志的所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