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处暑适合吃什么
在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来临之后,便预示着秋天就快要来到了,天气将会越来越干燥,为了避免燥邪伤害我们的身体,要稍微用食物进补一下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4节气处暑适合吃什么_处暑养生的讲究,欢迎参阅。
处暑适合吃什么
处暑时节,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尽量少摄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强肝脏功能。同时像西瓜这类寒凉的瓜果,则要尽量少吃或不吃了。可以多吃一些秋季应急的水果,如苹果、梨、葡萄、哈密瓜、桃子之类的水果。处暑节气还适宜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适当的煮些绿豆汤、绿豆冬瓜汤、绿豆百合粥、绿豆薏米粥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处暑应该保持饮食清淡,合理营养。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的食物,包括辣椒、生姜、花椒、葱、桂皮及酒等。从中医上讲,这些食品容易加重秋燥对人身体的危害。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和豆制品等。
老鸭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一般处暑这天,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处暑养生的讲究
“处”是终止的意 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那么,处暑时节的养生有哪些讲究呢?
吃:少食辛辣多清淡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介绍说,“秋燥”是指在秋季发现的以干燥为特征的病变,分温燥和凉燥两种。处暑期间的“秋燥”属温燥,病症多表现为头疼、少汗、口渴、干咳少痰、咽干不适、手脚心热等,易与上呼吸道感染混同,这种具有明显季节性的不适,主要与久晴少雨、秋阳暴烈的气候有关。
因此,饮食上应少吃或不吃辛辣香燥食品,以清淡甘润为主。鲜藕、生梨、荸荠以及胡萝卜、豆腐、黑木耳、蜂蜜等具有养阴润燥的功效,不妨多吃些;多喝水、淡汤、菜汤、豆浆、牛奶等,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多数蔬菜和水果性寒凉,有生津润燥、清热通便的功效,且含大量水分,果蔬还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及无机盐、纤维素,可以改善燥气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而生葱、胡椒、烈酒等燥烈食品应少吃,另外,胃弱者要多喝粥,如红枣糯米粥、百合粥、莲子粥等。
静:睡觉别忘盖薄被
处暑时节的天气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爽。养生专家建议,处暑后要睡子午觉,“子”是指子时,夜间0-2点,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而“午”则是指11-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
子午时分及时补眠,既有防病保健的意义,又符合养生道理。尤其是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因此,市民们适当增加睡午觉和晚上睡觉时间,至少每天多睡1小时。晚上睡觉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脾胃受凉。
为保证充足睡眠,可以在睡前用醋泡脚。每晚睡前将60℃左右的热水约2500毫升倒入盆中,加食醋150毫升浸泡双脚(水温以脚能承受的热度为准),水应淹没踝关节,每次浸泡10分钟即可。中医认为用醋浸泡足部,能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解除疲劳,帮助入睡。
为达到祛暑防燥,还可以在室内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含氧量。
动:适量运动保阴气
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
专家建议,登山是秋季户外运动的不错选择。登山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脏收缩力增大,对哮喘等疾病还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增加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
需要注意的是,登山是一种负重运动,会对膝关节造成较大的负担。有骨关节炎的患者不适宜进行此项运动。对年老体弱者,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产生不测。
此外,处暑时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易复发或加重。可加强自我保健预防疾病。如,采用捶背法可补养肺气:端坐,腰背自然直立,双目微闭,放松,两手握成空拳,捶脊背*及两侧,各捶30次。捶背时,先从下向上,再从上到下;先捶脊背*,再捶左右两侧。按摩气管两侧防哮喘:四指并拢与拇指相对应放置于颈部气管两侧,自廉泉穴到天突穴,进行有节律性提捏,反复进行1-2分钟。
处暑的意思
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处暑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
上一篇:2021年处暑前后的传统习俗
下一篇:2021年处暑的风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