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科普小知识2022-03-29 09:36:32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InstituteofPhysicsCAS)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国立*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和成立于1929年的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1950年在两所合并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1958年10月8日启用现名。吴有训、赵忠尧、严济慈、吴健雄、钱三强等著名科学家曾先后在物理所工作过。截至2014年底,物理研究所共有在职职工494人,其中科技人员264人、科技支撑人员102人。根据2015年8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物理研究所有在学研究生810人(其中硕士生306人、博士生504人),在站博士后46人。

中文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外文名:InstituteofPhysicsCAS

成立时间:1928年

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

现任所长:王玉鹏

研究所地址:北京中关村南三街8号

专职院士:15人

博士后流动站:1个

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

硕士点:3个(专业硕士)

所训:穷理、有容、惟才、同德

1、历史沿革

建立前身

1928年1月,物理研究所的雏形——*研究院理化实业研究所物理组,经*研究院筹备委员会决定筹设;1928年3月,物理组作为理化实业研究所的三个组之一,在上海霞飞路899号临时所址正式成立,丁燮林被聘为物理组主任。1928年6月9日,国立*研究院正式成立。随后,理化实业研究所分为物理、化学、工程3个研究所。国立*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研院物理所)即宣告成立,并将6月9日定为所庆日,首任所长丁燮林。1928到1949年的20年中,中研院物理所经历两任所长,三次改变内部组织,七易所址。其中抗战期间颠沛流离,辗转昆明、桂林及重庆北培,抗战结束后东还上海,1948年4月迁往南京。

国立北平研究院作为地区研究院,最初拟为国立*研究院的分院,后改为独立的研究机关。1929年9月9日,国立北平研究院正式成立。国立北平研究院设有理化部等二级机构,各部下设相应研究所。国立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北研院物理所)作为理化部下设机构,与研究院同时成立,首任所长由北研院副院长李叔华兼任,所址位于北京东皇城根大取灯胡同9号。1935年撤销各部,研究所直归院属。抗战爆发后,研究试验设备随人员内迁至昆明,1945年冬,迁回北平。

合并发展

1949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成立。1950年2月上旬,中国科学院决定将中研院物理所与北研院物理所接收合并,组建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1950年5月19日,政务院任命严济慈为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第一任所长,陆学善为副所长。1950年8月15日,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应用物理所)正式成立,所址设在北京城内东皇城根。由于当时人员、设备分散,加之交通运输不便,搬迁工作直至1952年6月才基本完成。

1958年10月8日,经中国科学院院务会议批准,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物理所),迁往中关村现址。


物理所成建制调入和调出的单位

2、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14年底,物理研究所共有在职职工494人。其中科技人员264人、科技支撑人员102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7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36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95人。共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入选者7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0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5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5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

中国科学院院士:范海福、高鸿钧、解思深、李方华、李荫远、梁敬魁、沈保根、王鼎盛、向涛、杨国桢、于渌、张殿琳、章综、赵忠贤

序号 姓名 入选年度 序号 姓名 入选年度
1 王恩哥 1995 2 彭练矛 1996
3 向涛 1997 4 张杰 1998
5 薛其坤 1998 6 王太宏 1998
7 李建奇 1998 8 曹则贤 1998
9 王楠林 1998 10 成昭华 1999
11 翁羽翔 1999 12 禹日成 1999
13 王岩国 1999 14 邹炳锁 2000
15 李明 2000 16 高鸿钧 2000
17 邱祥冈 2000 18 盛政明 2000
19 程波林 2000 20 贾金锋 2000
21 蔡建旺 2000 22 韩秀峰 2000
23 顾长志 2000 24 李庆安 2000
25 孟庆波 2001 26 唐为华 2001
27 夏钶 2002 28 曹立新 2002
29 孙庆丰 2003 30 方忠 2003
31 *远 2004 32 高世武 2004
33 吴飙 2004 34 周兴江 2004
35 孙阳 2004 36 吴克辉 2004
37 陈澍 2004 38 徐红星 2005
39 施均仁 2005 40 范桁 2005
41 郭建东 2005 42 戴希 2005
43 张广宇 2008 44 李永庆 2008
45 胡勇胜 2008 46 陆兴华 2009
47 陈黎明 2009 48 李世亮 2009
49 郗学奎 2009 50 孟胜 2009
51 任治安 2009 52 梁文杰 2009
53 杨昌黎 2009 54 谷林 2010
55 杨义峰 2010 56 张文禄 2010
57 许秀来 2011 58 龙有文 2011
59 陈科 2012 60 孙培杰 2012
61 刘华平 2012 62 刘雳宇 2013
63 程金光 2013 64 朱晓波 2013
65 金魁 2013 66 李运良 2013
67 叶方富 2013 68 陈佳宁 2013
69 柳学榕 2013 70 张建军 2014
71 王炜华 2014 72 孟子杨 2014
73 丰敏 2014 74 张喆 2015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序号 姓名 入选年度 序号 姓名 入选年度
1 王恩哥 1995 2 彭练矛 1994
3 沈保根 1995 4 张泽 1998
5 薛其坤 1996 6 吕力 1997
7 李晓峰 1997 8 靳常青 1997
9 张杰 1998 10 王玉鹏 1998
11 闻海虎 1998 12 陈小龙 1999
13 汪卫华 1999 14 王太宏 1999
15 王鹏业 2000 16 王楠林 2000
17 饶光辉 2000 18 高鸿钧 2001
19 成昭华 2001 20 孙继荣 2002
21 魏志义 2002 22 李建奇 2002
23 白海洋 2002 24 李明 2003
25 韩秀峰 2003 26 贾金锋 2003
27 向涛 2003 28 方忠 2004
29 盛政明 2004 30 *远 2005
31 周兴江 2005 32 孙庆丰 2005
33 刘伍明 2005 34 徐红星 2006
35 孟庆波 2007 36 白雪冬 2007
37 高世武 2008 38 金奎娟 2008
39 吴飙 2008 40 夏钶 2008
41 顾长志 2008 42 翁羽翔 2009
43 李玉同 2009 44 雒建林 2010
45 马旭村 2010 46 戴希 2011
47 郭建东 2012 48 李泓 2013
49 杜世萱 2013 50 张广宇 2013
51 何珂 2013 52 陈澍 2014
53 李永庆 2014

科研部门

物理所是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的依托单位,中关村物质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筹建的牵头单位和北京纳米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的成员单位。


M楼

根据2015年8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物理所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科学院重点实验室,2个所级实验室,它们与国际量子结构中心、量子模拟科学中心、北京散裂中子源靶站谱仪工程中心、清洁能源中心、超导技术应用中心、功能晶体研究与应用中心等6个研究中心共同构成物理所的研究体系;技术部及各实验室、各研究组的公共技术岗位共同构成全所的技术支撑体系。

设施资源

根据2015年8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物理所围绕学科布局,加大了对重要科研设施及实验仪器装备的投入力度,进口或自行研制了一批达到中国一流、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实验装置,主要有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淀积(MOCVD)设备、磁性金属超薄膜生长/超高真空变温SPM/原位穆斯堡尔谱仪联合系统、有机分子外延-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纳米四探针探测(NP-OMBE-LTSTM)系统、TMRR&DSputteringSystem、变温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角分辩光电子谱-分子束外延联合系统、多功能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仪、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极低温强磁场双探针扫描隧道显微镜、FEIDB235聚焦离子束刻蚀与沉积系统、Raith150电子束曝光系统、IBMSP690大型计算机、模块式三级拉曼光谱系统以及自行研制的超高真空低温强场双探针STM、高分辨率TEM-扫描探针SPM原位物性研究系统、激光分子束外延系统II型激光分子束外延系统、国际首台超高能量分辨率真空紫外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和峰值功率大于350太瓦的超强飞秒激光装置——“极光III”装置等。


矩型靶大面积高温超导磁控溅射镀膜系统

根据2015年8月研究所图书馆官网显示,中科院物理所图书馆是一个小型开架式专业图书馆,收藏科技图书期刊约29万册。馆藏以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物理、原子和分子物理、以及等离子体物理为主,也适当收集了一些相关学科:数学、化学、电子学、计算机等有关书刊。入藏最早的科技文献可上溯到1824年。许多中国国内外的主要物理学期刊从创刊起入藏至今。是中国国内物理学类较为系统、完整的文献收藏部门之一。

国际合作

根据2015年8月研究所官网显示,多年来,物理所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开展了合作,包括与英国皇家学会、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德国马普学会、荷兰皇家科学院、日本学术振兴会等*科学研究机构建立起了长期、稳固的友好合作关系,还与其它国家的数十个科研机构和大学建立了广泛的所级国际合作关系。广泛、频繁、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有力地推动了物理所在学术上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同时,物理所在完善学术环境和营造学术氛围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学术评价体系和学术交流体系。实施了“国际评价机制”和“学术交流与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促进重大原创性成果的产生。设立了“公共技术讲座”、“崔琦讲座”、“中关村凝聚态论坛”、“凝聚态物理前沿讲座”、“科学之家学术漫谈”以及“明理时空”等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术交流体系。

2008年该所出国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的人员达313人次,出访国家与地区29个;有31个国家与地区的专家、学者、企业管理者、*官员、以及第三世界科学院的访问学者等来我所进行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参观访问以及参加学术会议等,总数逾400人次;新签署了合作协议、合作备忘录2项。


历年交流概况

3、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物理所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以“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体的发现及研究”、“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实验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低纯度钕铁硼永磁材料”、“定向碳纳米管的制备和结构和物性研究”为代表的一批原创性重要研究成果,获国际、中国国内奖共300多项,其中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4项,国家发明奖8项。

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2014年物理所共申请专利180项,获得专利授权70项。同时,物理所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2014年,物理所以专利技术“载波相位自稳定的中红外飞秒激光脉冲产生方法及装置”(专利授权号:ZL200810222628.0)无形资产出资成立“盐城物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推进飞秒激光设备的国产化开发和应用,有效地促进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部分专利技术如“新一代固态全色激光显示”已显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另有部分专利技术已经以技术入股的形式进入产业化,典型的范例有以锂离子电池专利为核心技术的苏州星恒电源有限公司。根据2015年8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物理所有控股、参股公司9个,其中以知识产权入股的5个。技术转移与成果辐射的省、市地区有北京、天津、*、江苏、浙江等。

2017年1月5日,磁电演生新材料及高压调控的量子序项目荣获2016年自然科学二等奖。

学术刊物

《中国物理B》(原名中国物理学),由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办,被SCI-CD、SCI-E、CA、JICST、AJ等检索系统收录。

《物理》是中国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办出版的物理学学术期刊,1972*,致力于传播当代物理学及其交叉学科的前沿最新进展,促进物理学与相关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渗透,沟通科研与产业,推动中国物理学的发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多次获得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等评定的优秀期刊称号;多年来持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经费资助;并连续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资助。收录《物理》的中国国外核心数据库有:英国科学文摘(SA/INSPEC)、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技文献速报》(JICST)、能源科学与技术(EnergyScienceandTechnology)。

《物理学报》由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办,创刊于1933年,原名《中国物理学报》(ChineseJournalofPhysics),创刊初期用英、法、德三国文字发表论文,1953年易为现名。刊登了一大批由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组成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973”基础研究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优秀科研工作和成果;并被SCI-CD,SCI-E,Scopus,CA,INSPEC,EI,JICST,AJ和MR等检索系统收录。根据SCI数据库统计,2013年《物理学报》的影响因子为0.845,总被引频次为8589次,其被引频次连续11年居中国物理类期刊之首。

4、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物理所是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物理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


花园一角

根据2015年8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物理所设有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两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材料工程、光学工程、集成电路工程等三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物理学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2002年,据“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首次公布的12个一级学科整体评估排名,物理所在物理学科中排名第一。2006年,物理所再次在物理学一级学科中排名第一。

教学建设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序号 获奖时间 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

1

1999年

李文治

解思深

2

2001年

*远

顾本源

3

2003年

厉建龙

薛其坤

4

2005年

倪培根

张道中

5

2006年

张广宇

王恩哥

6

2007年

张艳锋

薛其坤

7

2009年

张博

汪卫华

8

2010年

柳延辉

汪卫华

备注:以上信息截至2015-02-17
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序号 获奖时间 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

1

2004年

董全力

张杰

2

2004年

倪培根

张道中

3

2005年

王业亮

高鸿钧

4

2005年

李绍春

薛其坤

5

2005年

张广宇

王恩哥

6

2006年

骆军

梁敬魁

7

2006年

张艳锋

薛其坤

8

2007年

曾中明

韩秀峰

9

2007年

郗学奎

汪卫华

10

2008年

魏红祥

韩秀峰

11

2008年

张博

汪卫华

12

2009年

柳延辉

汪卫华

13

2010年

孟建桥

周兴江

14

2011年

李岗

王楠林

15

2011年

张文涛

周兴江

16

2012年

余睿

戴希

17

2012年

郭建刚

陈小龙

18

2013年

刘恩克

谌志国

备注:以上信息截至2015-01-23

5、文化传统

所徽


所徽

所徽整个徽标呈正圆形。圆的外层上半部为中文“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对应的下半部为英文“InstituteofPhysicsCAS”。图案中心以物理学(Physics)的英文首字母“P”为核心,同时也象征该所是在中国科学院领导下的组织,图案中心右下方为该所建立时间。

所训

寓意该所人员要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专心治学的大家风范。

6、现任领导

所长:王玉鹏

副所长:孙牧

副所长:方忠

副所长:文亚

副所长:顾长志

上一篇:日心说

下一篇:光学混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