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

科普小知识 2023-11-16 10:36:15
...

呼和浩特第一中学是一所老校她的前身是1885年设立的古丰书院,后历经绥远省立第一中学,到1954年定名为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1960年被定为省级重点中学。1978年自治区*重新确定一中为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百年来,她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传统,成为呼一中生生不息之根本,可谓厚德载物。

学校名: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

地址: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环河街33号

校训:高,博,雅,优

创建时间:1885年

类别:公办学校

现任校长:汤俊文

知名校友:吕聪敏

所属地区:中国内蒙古

1、学校简介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

呼和浩特第一中学是一所老校,也是一所名校。

说她是老校,是因为她百年的历史和百年的文化。她的前身是1885年设立的古丰书院,后历经绥远省立第一中学,到1954年定名为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1960年被定为省级重点中学。1978年自治区*重新确定一中为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百年来,她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传统,成为呼一中生生不息之根本,可谓厚德载物。

说她是名校,是因她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良好的社会口碑。“思想立校,办有灵魂的学校;整体育人,塑高素质的人才”是她的教育宣言;“一切为了教育学生”是它的办学宗旨;“高、博、雅、优”的社会中高层人才是它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师——育人、学生——做人、学校——出人才”是她的人才培养特点,学校每一个教育思想,每一种教育行为都蕴含着现代气息、科学气息和人文气息。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实践中,呼市一中提出了“追求教育公正,促进人的发展”的理念和“做人、为学、健体、发奋、有为”的校训。学校的多功能青年广场、学生广播站、电视台、天文观测台、宽带校园网、双向闭路电视网、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实验楼、大型演讲、报告厅等都为学生的多元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物质设施和人文环境。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渗透着育人的思想、发展的思想。

百年来,一中向社会输送大量人才。近几年,更以一种高瞻远瞩的眼光培养了大批社会中高层人才。正因为如此,1999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命名为“文明单位标兵”,2000年被评为首批“普通中学示范性高中”。

这里是一条航船,是历史与未来的航船,它传承了呼市一中百年积淀的教育与教学文明,源远流长。

这里是一个平台,是学习与发展的平台,它凸显了呼市一中奋进的学生与教师、耕耘与收获,夺目璀璨。

这里是一种提升,是能力与境界的提升,它展示了一中人的做为与为学、思变与创新,高博雅优。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仅此一斑,就印证着一中的发展。展示成就,不仅仅是引以骄傲,更重要的是继承与发展。

2、历史沿革


归绥中学堂

1982年(清光绪十一年)清朝第41位任归绥道道员安祥创建“古丰书院”,因呼和浩特地区古时称丰州而得名。光绪二十年(1903年)清朝第四十六任归绥兵备道道员朴寿根据清朝学务大臣令和《奏定学堂章程》改古丰书院为“归绥中学堂”(呼和浩特第一中学的百年建校历史从此时开始)。1912年,绥远城将军贻谷创建了“绥远中学堂”,同年,绥远城将军裁撤,“绥远中学堂”并入“归绥中学堂”,后“归绥中学堂”更名为“归绥中学校”,张璞出任归绥中学校长,结束了呼市地区满、汉、蒙分教的历史,归绥中学校成为呼市地区的最高学府。1925年“归绥中学校”改名为“绥远区立第一中学”,赵允义(*绥远省执委)任校长。1929年因绥远特别行政区改为绥远省,绥远区立第一中学改为绥远省立第一中学,库耆隽任校长。在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局势所迫学校解散,学校被日军占领。1939年流亡到后套(今巴盟杭锦后旗)的绥远省*成立了“国立绥远中学”(绥中),由当时绥远省教育厅长闫伟筹办兼作校长,后绥中流亡宁夏,后又回到巴盟梅令庙,49年“国立绥远中学”正式改名为“绥远省立绥远中学”。1946年春,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几个月后,绥远省教育厅决定恢复归绥中学,由闫秉乾筹办并任校长。1947年校长为刘佐儒。1949年归绥解放,绥远省人民*将省立归绥中学和省立绥远中学(即绥中)改称“绥远省立归绥第一中学”和“第二中学”,将原私立“正风、新绥”两校合并为省立第三中学。1950年将省立一、二、三中学合并。正式命名为“绥远省立归绥中学”,第一位校长是冀丕杨。1954年5月30日,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令改“归绥中学”为“呼和浩特第一中学”至今。

1960年呼和浩特第一中学被定为省级重点中学,1978年自治区*重新确定一中为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百年来,她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传统,成为呼一中生生不息之根本,可谓厚德载物。

3、百年文化

史料(一)


归绥中学堂

光绪二十九年秋,古丰书院改为归绥中学堂。七厅儒学暂仍旧制,至宣统元年始裁撤。

古丰书院,自光绪二十七年秋,改定月考课程,废止八股文、试贴诗。以经义史论及时务策出题课士,并遵照新定学堂章程,就书院扩充斋舍,招生肄业。二十九年九月,归绥道朴寿就古丰书院地址款目,改设归绥中学堂。事属草创,规模狭小,仅收学生三十名,即以旧有院长为堂长,由道署派员督办。三十二年,归绥道胡孚宸到任,自兼督办,大加扩充,而归绥中学堂之始基以奠,本省学校,实权舆此。书院既改学堂,月课之制,仍旧举行,所以体恤寒士也。至三十一年底岁科考场停止。宣统元年最后拨贡试场后,七厅儒学始奉裁。盖为本省学务结束旧制,开始新制之时期也。当中学堂开办后,并于中学内附设师范学堂,以养成小学之师资。附设模范高等小学堂,以作各厅办理小学之表率。而归、萨、托、和、丰、宁、清、五、兴、陶各厅亦皆成立初、高等小学堂,或就旧有义学改设,或则筹款创设。惟武川、东胜以地理风气关系,从缓兴办。盖自归绥创设学堂以来,中学由道署直辖,各厅小学在归绥道责成下,由厅员承办。惟中学创始之时,七厅儒学尚未裁撤,官学到任,以新学方兴,对于旧所管理,几于无事可办,每由道署函聘主授中国之国文、修身学科,以调剂之。光绪末年,绥学虽在草创,而气象至为蓬勃,中学则慎重师资,各科教员皆极一时之选,宽筹基金,至十数万之巨。各大厅如归、萨、丰镇,则改良私塾,推广乡学,亦均积极进行。

案:观察胡公在任五年,于兴办归绥学务,厥功甚伟,筹集巨额基金,发交各县商生息,复购置学田三十余顷,次第拓展校基,添筑堂舍。而对于中学学生,朝夕督课维勤,每遇课期,亲身较阅,仍进诸生,口讲指画,娓娓不倦。时捐廉俸,给奖高才生,以资鼓励。各厅员办理学务不当或不力者,则札饬详撤不少贷。故在当时各厅同、通各官,均视办学为考成之最要,兢兢奉行,罔敢懈忽。凡所以恢宏其规制,巩固其基础,使绥省后来教育日见进展者,皆其力也。公尝于中学讲室前刊制一联曰:重译共轨文,异学分岐,愿多士勿忘国粹;十室有忠信,及时思奋,虽边地岂乏人材。其办学之精神意志,可概见矣。

史料(二)

清光绪二十九年九月,归绥道朴寿奉部文,就古丰书院地址,款目改为归绥中学堂时,事属草创,规模狭小,学生仅三十人。三十二年四月,胡孚宸署理归绥道,兼本校督办,大事扩充,筹集的款,建筑校舍,始招考学生一百余人,合原有之数,分为甲乙两班,(三十三年,添设师范简易科一班,模范高等小学两班,连同中学甲乙两班,共计学生二百余人)此胡公为督办时规画之大略也,继其后者率皆萧规曹随而已。(宣统三年,师范简易科毕业者四十三人)宣统三年六月,甲班学生毕业者二十六名。民国元年一月,改称归绥中学校,校长张璞改原有高小甲班为中学第一班;三月,又改原有高小乙班为第二班,五月,中学乙班学生毕业十八名,八月招考第三班。(并招考模范高小科一班,本校在开办时,以归绥风气晚开,士多寒酸,为提倡学风起见,规定学生每名月给律贴银三两,班长加五钱,嗣后次减至一两五钱,至第三班止,取消津贴)第二年,停办高小班,招考中学第四班,八月,张校长辞职,史真修接办,三年一月,史校长辞职,成章接办。四月,成校长辞职,由绥远将军张绍曾委任王定圻接办。八月,添设甲种矿业科一班,师范讲习科一班。是时学生共计六班,二百十余名。四年七月,师范讲习科毕业者十名,十月,王校和辞职,闪钦辰接办。五年一月,改矿业班为中学第五班。三月,闪校长辞职,李文鼎接办,招考第六班及师范讲习科一班。八月,李校长辞职,王大年接办。九月,王校长辞职,俞箴玺接办。十月,俞校长辞职,闪钦辰复职,六年二月,招考第七班,五月,招考师范讲习科一班。十月,闪校长辞职,张德珍接办,到校不及一月,病卒。邱豫聪接办。十月,师范讲习科毕业者十四人。七年八月,招考第八班。是年因本区投考学生仅十八名,道尹周登皞呈准来校肆业学生,每名每年减免两顷地亩差徭。旋即续招插班生五十三名。合前所招者共计七十一名。十二月第五班毕业,八年三月,招考第九班。九年三月,因上年招收新生程度不齐,补习一学期。至是复添招补习科一班。七月,第六班毕业。八月,补习班经甄别试验后,改为第十班。十月,邱校长辞职,祁志厚接办。十年一月,第七班毕业。三月添招补习科一班。八月,改为第十一班。十一年二月,绥远全区学务局成立。本校归局直辖。四月,添招补习科一班。八月,改为第十二班。第八班毕业。九月,募集款项,整顿图书馆。十二年三月,招考第十三班,投考学生,颇形踊跃。前定减免差徭办法,自该班起,即行取消。四月,祁校长辞职,阎肃接办。七月,第九班毕业。是月,阎校第辞职,周炳章以学务局科长兼办。八月,将前招之十三班改为新制初中一年级,辟本校前购大庆昌地址为运动场,将图书馆前空地辟为网球场,筹设图书室。十三年,周校长辞职,赵允义接办,三月,添招补习科一班,兼收女生四名。本省中学招收女生自此始。五月,扩充图书馆。七月,第十班毕业。补习科经甄别试验后,升为第十四班。九月,改建学生斋舍,添设木工教室及盥漱室。十四年一月,都统马福祥捐助本校图书一百七十四种。二月,添招补习科一班。五月,奉教育厅令,将归绥中学校名称改为绥远区立第一中学校。七月,第十一班毕业。补习科经甄别试验后,改为第十五班。八月,添设成绩室。十五年一月,都统李鸣钟捐助本校图书馆基金一千八百元。二月,教育厅拨给图书馆款六百元。添购图书二百八十二种。三月,添招补习科一班。四月,整顿各县学田。并将萨县代办学田收归自办。计十五年度,本校共有旧制四年级一班,新制初中一、二、三年级各一班,补习科一班。合计男女学生二百零六名。十五年六月,旧制第十二班毕业,新制十三班毕业,旧制至此停办。是年秋,增设高级一班。十六年六月,新制第十四班毕业,秋季续招高级第二班一班。是年本校共有初级一、二、三年级各一班,高级普通科第一部一、二年级各一班,计五班学生一百五十七人。十七年一月,赵校长辞职,库耆隽接办。六月新制第十五班毕业。八月,库校长辞职,赵允义接办。是月续招高级第三班,初级第十八班。赵校长旋又辞职,李正乐接办。十八年二月,李校长辞职,冯光荣接办。六月,高级第一班,初级第十六班毕业。秋,李续招高级第四班,初级第十九班。九月,冯校长辞职。秋,李正乐又接办。十九年二月,李校长辞职,班浩接办。六月,高级第二班、初级第十七班毕业。八月续招高级第五班,初级第二十班。二十年五月,班校长辞职,崔毓珍接办。六月高级第三班,初级第十八班毕业。秋季续招高级第六班、初级第二十一班。十月,崔校长辞职,赵允义接办。二十一年二月,赵校长辞职,李耀春接办。六月,高级第四班、初级第十九班毕业。八月,续招高级第七班、初级二十二班。是年本校共有高级一、二、三,初级一、二、三年级各一班,计六班,共男女学生一百八十余人。

案:自民国四年冬,校长王定圻辞职,继其后者,率为分发本区候补知事。因候缺而暂来长校,及补缺而续派闲员。用人者视为调剂官僚之地,长校者咸具传舍寄寓之心,往往一年数易,致校务无从改进,学风亦渐颓唐,是可谓本校中衰之时期。至十一年学务局成立,事有专属,校长一职不至如前之更调纷纷,得以久于其职,悉心整顿,不数年而风规复振,成绩昭然。于以见办学职责,首重专一,校长而以行政人员兼充或暂代者,校务断无起色之望也。

本校设立最早,学额亦较他校为多,历年扩地建筑,设备颇称完善,现设有教室七座,理化仪器室一座,图书馆一座系楼房,阅报室一座,大礼堂一座,游艺室一座,约计四十间;盥漱室一座,学生膳室三处,学生寝室分为五斋,其余办公室、教员室、夫役室、厨房、茶房、储藏室及一切用室,约计一百六十间,统共约计二百间。各室均取新式,甍砖盖瓦,整齐坚固。操场一方,占地约六亩,划设网球场二、篮球场一、跳高、跳远场各一。

本校开辟时,初办甲乙两班为五年制。自第一班至十二班为四年制。十二年八月,招考初中第十三班起,均为三三制。十五年添招高中一班。自此以后,年招高中、初中各一班,均为三三制。自开办至今,共毕业初中生二十一班。(甲乙两班在内)计五百八十三名。高中生四班,计五十三名。现有高中一、二、三年级各一班,学生共~百余名。初中一、二、三年级各一班。

学生共一百六十余名。经费在归绥中学堂对期,至为充裕,年支银一万二千余两。(师范学校及模范高小校经费均在内)计古丰书院旧款及各县官商捐集银所生之息,年约六千两。丰、宁、兴、陶四县四厘粮租银,年拨二千两。归化厅烟酒税项内提用银,年约三千两,其不足之数,由学田租银补助之。此胡道孚宸兼本校督办时规画之大略也。民国元年,各县商会因辛亥革命军事需款,挪用学校捐款本息,而归化厅税款及四厘粮银,亦均停拨,以致经费异常支绌。三年一月,规定年支经费一万二千元。八月,规定常年经费一万五千元。四年一月,道尹张志潭会同财政分厅厅长刘瞻汉,核减经费,准由财政厅年支一万元。其有不足之数,由校内原有生息及学田租银补助之。五年十月,因经费支绌,将萨县发商生息之本银一千四百两悉数提用。八年二月,奉道署令,年增经费六百元,以备理化实验之用。十年八月,因改建学舍七十二间,提用归绥县发商生息银二千两。所有以前发商生息银,至此完全用罄。旋经第三届教育行政会议议决,每年由四文斗捐项下补助本校经费二千四百元。除由财政厅年支一万六百元,教育厅年支二千四百元外,不敷之数,由学田租银,学生学费补助之。是年秋,因增设高中一班,年加经费三千二百九十元。十六年秋,增设高中第二班,增加经费六千六百六十六元。十七年秋,增设高中第三班,增加经费五千八百四十元。二十年一月,因生活日高,办公费不敷分配,增加补助费全年二千二百一十三元。现在由财政厅全年支领二万六干四百元。由教育厅年拨四千六百七十三元,本校学田亦为每年收入之一,惟历年以年有丰欠,所收数目,多寡无定。安北学田现用包租办法,年收约一千元,亦皆消耗于修筑费用。武川、萨县两处学田自十六年整顿后,武川年约收租银二千元,萨县年约收租银一千元。余详学田内。

4、学校文化

校训

做人、为学、健体、发奋、有为

校旗


校棋校微

校旗为两面。一面为蓝色,一面为白色。蓝色代表深邃、冷静,是呼和浩特第一中学的校色,取意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蓝色也是蒙古民族的吉祥色,象征广阔。白色代表纯洁无暇。中间图案由“徽标”和“呼和浩特第一中学”组成,上为“徽标”;下为“校名”,构成一个汉文“旦”的图形。

校旗象征“一中人”永远是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象征“呼和浩特第一中学”象初升的太阳,在蓝天、白云间冉冉升起,蓬勃向上。

校徽

校徽的设计依据中国“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设计为圆形,由大小双环构成基本图形。

双环上方为“呼和浩特第一中学”代表天,双环下方为英文名,代表地,天地相融,万物丛生,象征呼和浩特第一中学永远蒸蒸日上。

中间图案为篆体“一中”和“一九○三”(建校时间)变形组成。“一”为花瓣,“中”为花萼和花茎,“一九○三”为花根,象征“呼和浩特第一中学”象一株扎根祖国大地的花朵,含苞欲放,永葆青春活力。

校歌

作词:任卫新作曲:刘青

歌词:做人!为学!健体!发奋!有为!钟灵毓秀,塞外青城,芳华茂盛,桃李园丁。我们的母校,呼市一中,历史熔铸骄傲的名称。同学们,同学们,今日用功,我们珍惜母校的光荣;同学们,同学们,明天驰骋,我们增添母校的殊荣。今是一团火,嘿!明是漫天星,嘿!我们永远都是这里的学生!

做人!为学!健体!发奋!有为!刻苦勤勉是优秀传统,端正品行优良作风。思想立校,整体育人,为国栋梁,有志竟成。同学们,同学们,今日用功,我们珍惜母校的光荣;同学们,同学们,明天驰骋,我们增添母校的殊荣。今是一团火,嘿!明是漫天星,嘿!我们永远都是这里的学生!

5、学校荣誉

内蒙古自治区首批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内蒙古自治区义务教育示范学校

内蒙古自治区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

内蒙普通高中管理先进学校

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单位标兵

“九五”*重点课题“德育科研先进单位

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

全国体育锻炼达标先进单位

内蒙古标兵基层党校

全区党的基层组织先进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

内蒙古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德育实验基地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基地

中国新世纪中学教学论坛教学实验基地

*教科所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研究联谊校

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学校

呼和浩特市育人环境优秀学校

呼和浩特市十佳中学生实践教育基地

呼市回民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6、历任校长书记

呼和浩特第一中学1954年至2015任职的校长

汤俊文校长2011年至今

于泽强书记2013年至今

郭小明校长1994年-2010年

王 艳书记1999年-2012年

谢茂才校长1984年—1994年

王 润书记1984年—1994年

刘宪文校长兼书记1978年—1984年

董正荣校长兼书记1974年—1978年

于 洁校长兼书记1973年—1974年

刘玉成革委会主任1970年—1972年

王文鼎校长兼书记1961年—1966年

书 路校长兼书记1958年—1960年

田 耕校长兼书记1954年—1957年

绥远省立第一中学1950年—1954年(由归绥中学和国立绥远中学合并而成)

卫 群校长兼书记1953年—1954年

冀丕杨校长1950年—1952年

绥远省立归绥中学校1946年—1949年

刘佐儒校长1948年—1949年

闫秉乾校长1946年—1948年

国立绥远中学1939年—1949年1939年—1947年在梅令庙、1947年—1949年在现呼市一中

段成梁校长1948年—1949年

张淑良校长1947年—1949年

潘秀仁校长1942年

阎 伟校长

绥远省立归绥中学

霍世休校长1934年—1937年

郭良田校长1933年—1934年

于纯斋校长1932年—1933年

候 璠校长1932年

李耀春校长1932年—1932年

赵允义校长1931年—1931年

崔毓珍校长1931年

班 浩校长1930年—1931年

李正乐校长1930年—1930年

冯光荣校长1930年

绥远省立第一中学校

李正乐校长1929年

赵允义校长1929年

库耆隽校长1929年

绥远区立第一中学校

赵允义校长1925年—1928年

归绥中学校

周炳章校长1924年7月

阎 肃校长1924年4月—1924年6月

祁志厚校长1921年10月—1924年3月

邱豫聪校长1919年8月

张德珍校长1918年10月

闪钦辰校长1916年10月

俞箴玺校长1916年9月—1918年

王大年校长1916年8月

李文鼎校长1916年5月

杨泽濡校长1916年4月

闪钦辰校长1915年10月

王定圻校长1914年4月

成 章校长1914年1月

史真修校长1913年8月

张璞校长1912年1月

归绥中学堂

吴福麟堂长、学监1911年

林朝元堂长1910年

胡孚宸道员兼学监1906年—1910年

朴 寿道员兼学监1903年9月—1906年

上一篇: 信息登记

下一篇: 菲亚特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