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慢性蝶窦炎

科普小知识 2023-11-16 19:07:33
...

1、概述

由于蝶窦位置较深,鼻镜检查照明不足,看不到其开口情况,再加蝶窦炎的症状不明确,因而认为蝶窦炎的发病率是最低的。近年来由于冷光源鼻内窥镜的问世,可以利用各种视角,以提高其鼻内各处的照明度和可见度,克服了视野的限制,因而慢性蝶窦炎的发病率也明显提高。

2、病因

病因与慢性筛窦炎相同。病理改变据58例鼻内窥镜检查,单发的蝶窦炎占34%,与后组筛窦炎并存者占14%,与前组鼻窦炎并存者占19%,全鼻窦炎者占33%。

3、临床表现

本病患者有一部分无任何主诉症状或症状不显著。仔细询问可有下列症状:

1.头痛

常位于眼球之后,以头顶、枕部为甚,夜间或饮酒后加剧。

2.反射性神经痛

可有面痛、牙痛、乳突、颈部、肩背等处神经痛。

3.嗅觉障碍

常为原因不明的嗅觉丧失。

4.头晕

步履不稳,左右摇摆,但无定向偏斜,与耳性眩晕不同。

5.后鼻滴涕

可在低头时或头位变动时有脓性分泌物自后鼻孔流至咽部,吐出后症状暂时缓解。

4、检查

1.X线

鼻额位可见筛窦阴影模糊和病变范围。

2.CT扫描

冠状面扫描可见筛窦黏膜增厚及筛顶有无骨质破坏,轴位扫描可见病变前后范围及纸样板有无缺损或骨质破坏。

3.试验穿刺

先用含肾上腺地卡因棉片使中鼻道收缩,并行黏膜表面麻醉,再用5号长针头刺入筛泡,注入少量灭菌生理盐水,抽出,检查是否混浊,也可做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试验。此法有一定难度和危险性,须由有经验的医师操作。

5、鉴别诊断

与慢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慢性额窦炎,慢性筛窦炎相鉴别。

6、治疗

1.药物疗法

负压置换术;麻黄素;抗生素;皮质类固醇;酶制剂;蝶窦冲洗法;蝶窦开口扩大术;蝶窦前壁凿开术

2.保守疗法

负压置换术效果尚好,可在1%麻黄素液中加适量抗生素、皮质类固醇、酶制剂等。

3.手术疗法

(1)蝶窦冲洗法适用于慢性蝶窦炎,经保守疗法效果不佳,检查发现蝶窦口有堵塞,引流不畅,症状显著者。①鼻腔黏膜以1%地卡因(加0.1%肾上腺素)行表面麻醉,然后将长鼻镜置于中鼻甲与鼻中隔之间,把鼻中甲推向外侧,扩宽嗅裂。②用有刻度、前端稍有弯度的导管,经鼻腔嗅裂斜向上插入抵达筛板,由前向后移动,直达蝶窦前壁。当导管恰好在中鼻甲下缘的中心与中鼻甲相交叉时,导管即可进入蝶窦的开口。选用30度视角的内窥镜引导,可以在明视下将导管插入蝶窦口内。③将注射器吸满无菌生理盐水,连接导管先行抽吸,确定有脓液后,嘱患者低头,捧住弯盘,再予冲洗。蝶窦盲目穿刺冲洗有危险性,不宜使用。

(2)蝶窦开口扩大术适用于用上法冲洗蝶窦有困难者。①以1%地卡因(加0.1%肾上腺素)行表面麻醉。将中鼻甲推向外侧,暴露蝶窦前壁,必要时切除中鼻甲后部以扩大视野。②将筛窦钩状刀伸入蝶窦口内,使该口外侧骨壁破碎,然后放入转头蝶窦咬骨钳,扩大蝶窦开口,取出碎骨片,若辨明窦内确有息肉可以取出,但需注意勿损伤蝶窦外侧壁和上壁,以免发生危险。

(3)蝶窦前壁凿开术适用于慢性蝶窦炎,以上述疗法无效,或并发球后视神经炎及颅内感染时。有下列几种手术进路:①鼻中隔进路,鼻中隔双侧表面麻醉,按鼻中隔黏骨膜下切除术,行一侧黏膜切口。剥离黏骨膜扩大范围,直达蝶窦前壁。切开鼻中隔软骨并剥离对侧黏骨膜,向后上方达蝶窦前壁。切除鼻中隔方形软骨及筛骨垂直板,显露蝶窦喙部,向两旁剥离蝶窦前壁黏膜,使前壁得到充分暴露。用骨凿和咬骨钳去除蝶窦前壁,进入蝶窦,使蝶窦得到足够的开放和引流。手术结束时将双侧鼻中隔黏骨膜对拢,填塞双侧鼻腔,次日抽出填塞物。②鼻内筛窦进路,适用于慢性蝶筛窦炎。方法同鼻内筛窦切除术。在开放前组和后组筛窦气房之后,继续向后探查即可发现蝶窦前壁。蝶窦前壁可分成两部,即筛房部(外侧被筛房遮住的一部分)及鼻腔部(露在鼻腔的内侧部分)。筛房部与鼻腔部的面积比例为5:3,打开蝶窦前壁并无困难。③鼻外筛窦进路,适用于霉菌性多发性鼻窦炎,需要广泛探查,以及疑有颅内或眶内感染者。对于一般单发性蝶窦炎,无此必要。④上颌窦进路,适用于慢性蝶筛窦炎兼有慢性上颌窦炎的患者。⑤功能性鼻窥镜筛窦进路,此项新技术已在国内开展,因照明度和可见度比传统方法提高,手术成功率也大为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