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龙津街道

科普小知识 2023-11-17 10:22:21
...

龙津街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东北部,辖区总面积0.53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人,其中常住人口4.9万人,流动人口0.4万人。龙津街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区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要求,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积极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努力提高我街社区建设水平。

中文名:龙津街道

行政代码:440103007

身份证前6位:440103

长途区号:020

邮政编码:510000

隶属政区:荔湾区

行政级别:街道

车牌号码:粤A

1、地方简介


龙津街道

龙津街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东北部,辖区总面积0.53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人,其中常住人口4.9万人,流动人口0.4万人。下辖11个社区居委会:人民中社区、三元坊社区、华福社区、洞神坊社区、锦龙社区、六甫社区、长寿社区、龙津东社区、洪寿社区、都堂社区、龙翔社区。龙津街道办事处驻光复中路299-301号(现已搬至龙津东路701号)。该社区在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中,高度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把城乡居民的就业、增收、社保、宜居作为系统的民生工程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全力净化美化环境,加强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富裕的新型社区。

2、党政工作

龙津街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区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要求,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积极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努力提高我街社区建设水平。在区委、区*的指导下和区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街于2001年9月将光复中路299-301号办公大楼四层共650平方米改建成多功能、综合性的社区服务中心。新建成的社区服务中心包括社区服务大厅、社区学校、社区培训中心、家政服务中心、物业管理中心、退休人员管理中心等.

3、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中心本着“以人为本,服务社群”为宗旨、坚持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以有偿带动和保障无偿的发展思想,建立了社会救济、失业登记、职业介绍、家政服务、物业管理、计生服务、法律援助等形式多样的便民服务。同时优先为老年人和弱质群体提供无偿、低偿的福利服务。中心建立了社区服务信息网络信筒和社区服务呼叫中心,实现区、街、居委会“三级”管理网络的建设,将便民利民措施、服务项目和就业信息在网上发布,设立了社区热线电话和电子触摸屏,积极为居民群众提供各种信息查询和优质的服务。

4、行政区划


龙津街道

龙津街道区划

440103007101111人民中社区居民委员会

440103007102111六甫社区居民委员会

440103007103111三元坊社区居民委员会

440103007104111龙津东社区居民委员会

440103007105111长寿社区居民委员会

440103007106111华福社区居民委员会

440103007107111洞神坊社区居民委员会

440103007108111洪寿社区居民委员会

440103007109111锦龙社区居民委员会

440103007110111都堂社区居民委员会

440103007111111龙翔社区居民委员会

5、地方人口

龙津街道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39517

男:19486

女:20031

家庭户户数:12325

家庭户总人口(总):37797

家庭户男:18403

家庭户女:19394

0-14岁(总):5697

0-14岁男:2891

0-14岁女:2806

15-64岁(总):28522

15-64岁男:14340

15-64岁女:14182

65岁及以上(总):5298

65岁及以上男:2255

65岁及以上女:304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0093

6、地方特产


西关三星大包

西关三星大包

往时的“西关三星大包”,只是店家用卖剩的叉烧、肥肉、菜梗等“下等料”作馅,包皮特别大,每只足有4两重,苦工们吃了既顶肚子又能下酒,因而成为穷苦大众的至爱。

现在的三星大包,仍然是以面种和面粉的传统做法来发酵面皮,松软可口,但包子里的馅料则不可同日而语,叉烧、鸡肉、蛋黄、冬菇等,分量十足。皮薄馅靓的“蛾姐粉果”也分外吸引人。粉皮是用炖面配生粉,二者糅合搓成粉团,吃起来更爽口,而鲜虾、笋片、冬菇、叉烧、猪肉等馅是先炒熟才包进熟的面皮里,一种点心两种制法呢!

7、附近景点


八和会馆

八和会馆

西关有一条马路叫“恩宁路”。在这条马路上,曾经几立着一个全世界华人侨胞都耳熟能详、神往眷恋的传奇式建筑——八和会馆;人们对它的名字之熟悉恍若如雷贯耳,余韵绕梁,那种亲近之情并不亚于第十甫。八和会馆的昔日神话,令存留至今的恩宁路不折不扣成了一处风情遗址,成了一桩“三月不知肉味”的娓婉动听佳话,也成了一条令人心驰神往、拍案叫绝的响当当的“粤剧之街”。而阅尽人世沧桑的西关,也因拥有这条“古道”的悲欢离合,从而成为“粤剧曲艺之乡”。

“八和会馆”是粤剧艺人的行会,从前称为“琼花会馆”,当时设于佛山。因粤剧艺人参加太平天国革命,“琼花会馆”于咸丰4年(1845年)被清*夷为平地,粤剧艺人连遭杀害,走投无路的粤剧艺人们便无奈背井离乡,有的漂洋过海,远走南洋,有的则逃到西关的黄沙。那年月黄沙名符其实地肃杀荒凉,人称“乞儿地”,可刀下余生、死里出逃的一群粤剧艺人们就像孤魂野鬼,苦不堪言地在这块“乞儿地”上行乞觅食,过着非人般屈辱悲惨的日子。

清末光绪15年(公元1889年),粤剧艺人受难者得到了一个读书人梁同善大义凛然无私鼎助,即帮助他们上诉朝廷并最终获得胜诉,粤剧艺术才得以重见天日,得以复活。自那时起,“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粤剧人士扬眉吐气地在黄沙买地,并建起一座可容千人居住的大厦——八和会馆,令举世华人震惊又振奋,于是纷纷相传互告,成为传奇美谈。而名不见经传的黄沙自有了八和会馆后,日渐兴旺发达起来,成为西关旺地闹市,也成了旧广州一大声色犬马的风情景观。

上一篇: 小绿背织雀

下一篇: 孤独之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