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邮票

科普小知识 2023-11-17 11:45:03
...

邮票(Postagestamp)是邮政机关发行,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邮票是邮件的发送者为邮政服务付费的一种证明,发送者将邮票贴在信件上,再由邮局盖章销值,以用于在邮件被寄出前,证明寄邮人已支付费用。邮票的发行由国家或地区管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主权的象征。邮票的方寸空间,常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特色,这让邮票除了邮政价值之外还有收藏价值。邮票也是某些国家或地区重要的财源来源。收藏邮票的爱好叫集邮。世界上最早的邮票是黑便士,中国最早的邮票是清朝的大龙邮票。

1、定义

邮票是邮政机关发行,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发送者为邮政服务付费的一种形式。发送者会将邮票贴在信件上,再由邮局盖章销值,以用于在邮件被寄出前,证明寄邮人已支付全部或部分传递费用。为方便使用,邮票四周一般会打上齿孔,背面则加上一层背胶。1840年5月6日,英国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邮票。这张印着维多利亚女王浮雕像的黑色邮票面值一便士。这就是著名的“黑便士”。从此,邮政有了统一的收费,真正意义的现代邮政产生了。邮票发行由国家管理,通常是国家主权的象征,甚至是某些国家重要的财源来源,如列支敦士登。邮票也是收藏品,集邮已经成为世界重要文化风潮之一。

2、历史

邮票出现之前

在1840年邮票诞生以前,出现过有很多种邮件付费形式。巴黎邮局的佃户让—雅各·雷奥尔德·德·维利埃(Jean-JacquesRenouarddeVillayer)在1653年发明了一种名为“付款票”(或应付票据,法语:Billetdeportpayé),这是与邮票类似的纸样收费条,价值一苏。这种付款条被面并无粘性,需要用夹子或绳带固定在信件上。目前这种付款票已很难见到,而且流传至现世的情况不详。

在英国也有类似邮票前身制品。自1680年起伦敦芬尼邮局(LondonPennyPost)的商人威廉·杜克瓦(WilliamDockwra)和罗伯特·穆里发展出新的邮价统一系统,他们为发信者的邮件盖上邮戳的做法非常受欢迎,致使当时约克公爵在邮政领域的垄断地位岌岌可危。不过公爵向芬尼邮局施压,迫使后者在两年后放弃该项业务,而且被并入邮政总局。而芬尼邮局一些流传下来的三角形邮票现在依然可在博物馆见到。另外最少有四枚为私人所收藏。

19世纪初一些城市出现了所谓的“城市信封”(Stadtkuverts),也可看作为贴在信封上印刷邮票的前身。1818年萨丁岛出现一盖有邮戳的信纸,1821年前后由不列颠报纸发出的回复卡也已经有邮戳印记。世界上第一张印有邮票的明信片是在1838年从悉尼发出的邮简。

第一枚邮票的诞生

邮票的诞生,是由于邮资的征收对象的改变:不再是收信人,而是发件人付费。这是一种“预付模式”(先付费后使用)。而且邮资的费用可以因此而降低,收费也变得简单起来,通信因此走入寻常百姓家。

早在1836年来自卢布尔雅那的奥地利人劳伦斯·科师尔(LovrencKošir)向奥地利*提出建议,引入邮票简化邮政服务。苏格兰书商詹姆斯·查门斯(JamesChalmers)在1838年递交了类似的建议。建议可能为罗兰·希尔所采纳,而后者在1835年受不列颠*委托去对邮政进行改革。希尔因此成为邮票使用的倡导人。

在19世纪早期,邮资是按邮件送递路程远近和信件纸张数量分别逐件计算的,即“递进邮资制”,费用由收件人支付。按照规定,邮程在15英里之内收费4便士;20英里内收费5便士;300英里内收13便士……除此之外,按照邮递条件还会另加邮资。邮资非常昂贵。据记载,一封从伦敦到爱尔兰的信件就要花费一个铁路工人一个月工资的两成。如此高昂的邮资不仅平民望而却步,连国会*也难以承受,为此国会竟决定*可享有免费邮件。结果一些*将这些免费邮件大肆赠送给亲朋好友,免费邮件竟占邮件总数的75%,邮政部门因此亏空严重。而民间也想尽办法逃避邮资,诸如请人代送或拒绝收件等方法层出不穷。

数学家罗兰·希尔于1837年2月22日出版了一本名为《邮政改革—其重要性与现实性》的书籍,主张取消邮件免费特权,在英国本土邮件重量只有低于0.6盎司一律只收1便士的改革方案,并且由寄件人预付邮资,还提出用一种印刷精美的邮政用品来预付邮资,引起广泛回响。1839年7月22日,希尔的邮政改革主张终于在下*通过。8月17日,该方案获得了维多利亚女王的通过,决定自1840年1月10日正式实行。1840年3月,第一批邮票240个邮票模版制作完成,4月15日开机印刷,并于同年5月1日正式发行,并且在5月6日生效(但在5月2日已有人在使用了)。因为其面值1便士且用黑色油墨印刷,所以收藏家称之为“黑便士”,是为世界上第一枚邮票。该邮票图幅为19mm×23mm,无铭记,无齿孔,有背胶,有小皇冠水印。

最初的两枚邮票设计也是多得罗兰·希尔。为之他收到数千份设计,最后都为他弃之不用。邮票上的画像来自于一枚他特别喜欢的1837年纪念币。面值1便士的邮票是黑底的,2便士面值的则是蓝底。亨利·科巴(HenryCorbald)为之制作雕版,而印刷工作则由珀金斯,培根·珀斯印刷厂(Perkins,BaconPetch)承担。而黑便士邮票也有其不足之处,邮票上的黑色邮戳不易看清,且容易洗掉,因此有人钻漏洞将其反复使用。为此,之后的1便士邮票改用红色印刷,1841年2月10日,红便士宣告诞生。

邮票的推广

两枚邮票诞生后不久,其他国家也开始跟着使用起邮票来。1841年和1842年在美国出现了一些邮票。1843年巴西也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套邮票,共3枚,面值分别为30、60和90雷依斯,被称为牛眼邮票,是世界珍邮之一。1843年3月1日,瑞士苏黎世州发行地方邮票,分别以阿拉伯数字4和6为主图案,这是世界第一套双色邮票。1849年,法国发行了第一套邮票,以谷物女神色雷斯为图案。德国的第一枚邮票则是黑一,在1849年11月1日由巴伐利亚王国发行。1850年德国城邦汉诺威、普鲁士、萨克森、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还有巴登紧随其后。奥地利则在1850年6月1日开始发行邮票,它们在列支敦士登境内同样有效。中国的第一张邮票是大清邮政在1878年1月发行的大龙邮票。大龙邮票有三个版式,即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和厚纸大龙。

很快就有新的邮票种类诞生,例如在奥地利1851年出现的报纸邮票。而1871年秘鲁值第一条铁路开通之际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纪念邮票。但并非所有历史学家都赞成此观点。邮票开始具有广告效果。

法律作用

邮票的正式名称为“邮值标签”。这个词来自于君主阶层,却很好的说明了邮票的法律历史来由。贴上邮票意味着为运送邮件缴纳了事先规定好的邮资。邮政是属于国家管理的,或者是由国家制定的寡头经营(有时候有其他的名字,如藤和塔西斯家族(ThurnundTaxis)),所以公民的邮政行为属于国家法管理范畴。德国联邦邮局在私有化以前的邮政条例是等同于法律条例的,它管理着邮政服务与邮政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时可以免去私法对邮政服务所规定的税款。

邮票应用高潮

在19至20世纪之交,一战前夕,邮票应用达到高峰。由于铁路的急速发展,邮件成为了最重要的通讯手段。邮票印刷数量达到历史新高。奥地利最主要的5和10赫勒面值邮票在1908年印数达30亿。而且这些邮票只能在奥匈帝国境内奥地利部分,即切斯莱坦尼亚使用。匈牙利自1867年奥匈协议后独立发行自己的邮票。

随着邮票的发展,出现了所谓的“邮票语言”。邮票在信封上的位置,放法有着某些隐含的含义,例如“永远忠于你”。但是之后这门语言又日渐式微。

邮票成为宣传工具

一次大战期间邮票发展成宣传工具。在作战双方国内各自出现其伪邮票,主要是起到丑化对手的作用。而所谓的“间谍伪诈”,就是一方仿制对方邮票,通过中间人以敌方邮递途径传播宣传材料。也因此被人命名为战争邮政伪诈。所以若在战时以私人名义大量购买邮票是很容易引起对方注意的。宣传伪诈则是模仿对方邮票,但是有所更改,以丑化对方(如德意志帝国“DeutschesReich”被改成无意志帝国“FutschesReich”)。这些手法在二战最甚。例如英美两国曾大量伪造希特勒纪念邮票,将其头像改为希姆莱。德国也将一些英国纪念邮票中乔治五世的头像改为斯大林的头像,并将锤子与镰刀图案画入其中。但在冷战期间也可见。

邮票同样也可以作为间谍工具。二战中,一名德国女间谍通过信封上邮票的邮戳得以了解一支法国炮兵部队的地址与行踪,最后这支炮兵部队被几乎全歼。奥匈帝国曾经以邮票图案作为情报,以此来达到观察南斯拉夫各部队驻地的目的。

不但是敌对双方会将邮票作为宣传工具,就是*的国家,如法西斯纳粹德国通过大量印制邮票制造对希特勒的个人崇拜。类似的还有朝鲜的金正日,前苏联的斯大林,罗马尼亚的尼古拉·齐奥塞斯库、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美国的开国之父乔治·华盛顿、中国的孙中山和*、东德的马克思。前苏联曾为其卓越的航天技术发行相关邮票,向加盟国显示自身的科技实力。

邮票的今天

随着当代邮资机的应用与电子邮件的迅速普及,邮票的使用量在不断减少。即便如此,邮票的每年世界使用量还是数以十亿计的。

收藏者是邮票的一大主顾,为了迎合这些用户,邮政当局发行了很多纪念邮票,例如正值世界杯之际发行的世界杯纪念邮票,还有一些仿古制品。一些小国家的邮票已经不再是为了邮政用途,而是向收藏者售卖,作为自身财政一大来源,如梵蒂冈、列支敦士登、圣马力诺,还有一些非常贫困的第三世界国家。

新式邮票

自2002年起,德国的用户可以通过软件STAMPIT在互联网上下载打印邮票。自从邮政改革之后,邮政事业的垄断开始瓦解,一些私营企业也可以出版自己的邮票。例如柏林的PINAG2004年就东德喜剧系列的Abrafaxe发行了邮票。

2003年荷兰和芬兰邮政(后者显示面向企业用户)引入一些可以由用户自己设计的邮票。他们可以将相片,图片或者是标识导入到模板中付印。奥地利在2003年也提供该服务,最低印数为200,但2005年后则降至100。而美国则只需20张即可。瑞士在9月6日发行了四张印有手机照片的邮票,所有瑞士公民都可提供这些手机照片。

奥地利在1988年引入了全息照片邮票。但该技术花费甚高,所以并未成为主流,这是为了特定场合而制。这种邮票现只有120张左右,而且自成了一种收集方向。

3、种类

按发行目的和用途分类,有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航空邮票、欠资邮票、包裹邮票、军用邮票、稿件邮票、快信邮票、贺年邮票、附捐邮票、慈善邮票、挂号邮票等;

按发行机构分类,有*邮政邮票、地方邮政邮票、流亡邮政邮票等;

按使用区域分类,有限地区使用邮票、多国通用邮票、军事远征军邮票等;

按发行形式分类,有加盖邮票、改值邮票、对剖邮票、未发行邮票、暂代邮票等;

按邮票形式分类,有小型张、小全张、小本邮票、无齿孔邮票、无面值邮票、盘卷邮票、盲文邮票、发光邮票、邮资机券、电子邮票等。

按其形式及使用方式的邮票种类:

邮票按其形式及使用方式可分为: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文”字邮票、编号邮票、快信邮票、挂号邮票、欠资邮票、航空邮票、军事邮票、包裹邮票、公事邮票、储金邮票等等。

目前我国使用的邮票种类:有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文”字邮票、编号邮票五种。

不同用途的邮票分类:有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航空邮票、欠资邮票、军用邮票、附捐邮票、快递邮票、稿件邮票、邮政公事邮票、挂号邮票、回执邮票、专差投递邮票、火箭邮政邮票、保价邮件邮票、保险邮件邮票、宣传邮票、悼念邮票、贺年邮票、捐税邮票、电报邮票、汇兑印纸邮票、流动邮局邮票、印刷品邮票、包裹邮票、福利邮票等。

古典邮票:按英国《斯坦利.吉本斯邮票目录》对于古典邮票的解释,凡1875年以前世界各国发行的邮票皆称为古典邮票.但国际上一些邮学家认为,一些国家的早期邮票,如我国的“大龙”,“小龙”,“万寿”票,“红印花”加盖票,也应属于古典邮票之列。1980年,国际邮政局长会议为满足各国集邮者收集世界各国古典邮票的需要,曾发行一套《世界各国古典邮票》银质复制品,共七十三种,其中就包括我国的“大龙”邮票。

古典邮票的特点:

票种简单,除了普通邮票,只有新闻纸、公事、挂号和欠资票;

票型雷同,多数为小型票幅;单一刷色;

用纸较好,不少是有水印纸;

从无齿向有齿过渡,两种齿孔均有;

图案单一主要以人像、徽记、数字为主图等。

普通邮票:邮票中最主要的类别,面值种类齐全,常适用于各类邮件,发售期较长,图样设计严肃,如人像、徽记、建筑、风景等,常为表现图象特征的图样。一般每套枚数较多,票幅较小,刷色也单调,发行数量大,同一设计常多次制版印刷而产生出不同版别。世界各国的早期票,绝大多数属普通邮票,尤其是各国发行第一套邮票,如英国的“黑便士”邮票,我国的“大龙”邮票等。我国清代的普通邮票多以龙、鲤鱼、飞雁等为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多以帆船、农耕、“宫门”等为主,*统治时期以孙中山像和烈士像为主,新中国则以*、风景、建筑、革命圣地、人物形象等为主。普通邮票是传统集邮和邮政史集邮的主要内容,又是进行版式研究的主要对象。

普通邮票不印编号的原因:普通邮票的使用量很大,面值种类多,有些普票根据使用情况要多次印刷,由于普票的这些特点,不能事先固定编号,所以采取目前不编号的办法,以便灵活掌握。

小全张、小型张:小全张有两种含义:广义指所有为集邮而设计的面值较小的全张邮票,具有纪念和宣传目的,边纸上印有相同图案和文字,售价高于面值;狭义指具全套邮票的品种,而不包括小型张、小开张。世界最早的小全张是卢森堡于1906年发行的,解放区最早的是1947年东北区的《五卅廿二周年纪念》,新中国于1958年5月首次发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

小型张是专指没有同主题、同图样或同面值一般邮票全张的品种,以及全套并不印在一张的品种,包括五种类型:专门设计作为纪念或特种邮票,并无同题的一般全张;图样相同,但面值不同于一般全张;虽然同题,但图样不同于一般全张;图样及面值,虽都相同于一般的全张,但全套各枚分别印在各张上,每张一枚或若干枚;利用与纪念内容无关的其他邮票图样在边纸印上纪念文字。

小型张、小全张、小版张的区别:小型张、小全张、小版张各个面积全张邮票上所印的邮票枚数、面值,每枚邮票图幅不同。一般小型张在全张邮票上仅印有一枚专门设计的纪念邮票或特种邮票,因再无其他邮票,故小型张上邮票图幅较大,面值仅有一种;有的虽有同题的其他邮票,但图样又不同于其他邮票,图幅较大,面值比较高;如有的同题、同图邮票、图幅相同或不同。总之,小型张突出特点是一枚小面积全张邮票上仅印有单枚邮票,这单枚邮票图案均无单枚成套的邮局全张。小全张,是在一枚小面积全张邮票上印有全套邮票,全套邮票的面值、票幅、刷色也与邮局全张的相同。小版张是在一枚小面积全张邮票上印有几枚或几套相同或不同的邮票,其邮票的面值、票幅、刷色也均与邮局全张的相同。它们的售价不同。小型张多是按原面值出售,小全张、小版张大多提价出售。

普通邮票、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的区别:

发行目的和用途不同:普通邮票是为了适用于各类邮件贴用而发行,邮票面值种类齐全;纪念邮票是为了纪念国内外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和节日而发行的;特种邮票是为了宣传和展现某一特定的题材而发行的,没有严格的时间性,也无具体的纪念对象。

发行时间和使用情况不同:普通邮票发行日期无严格限制,发售时间比较长,用量大,印量多,可反复重印,印制数量一般不限制,在邮局长期出售;纪念邮票受发行日期制约,有严格的时间性,印量有限,在邮局出售期限较短,售完后一般不再重印;特种邮票一般不受发行日期制约,没有严格的时间性,印量有限,在邮局出售期限较短,售完后不再重印。

印制形式和特征不同:

普通邮票面值种类多,一般每一套枚数比较多,票幅较小,刷色也比较单调,图案多为建筑、人像、风景、徽记等;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因出于物殊纪念、宣传目的,票幅比较大,用多种色彩精印,票形也多变,有各式各样的异形票,还有精美的小型张、小版张;大多数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还在票上或票边上印有纪念文字或图案说明。

小本票:为了方便人们购买、保存、携带和随时使用而将单一面值或多种面值邮票印刷成连票装订成小册子形式出售,称之为小本票,亦叫邮票小册。使用时按邮资撕下一枚,或数枚即可,其内邮票有一边无齿,或二、三边无齿,并配有封面、封底,常单独制版印刷。世界是最早的小本票是卢森堡于1895年发行的,我国最早的是1917年中华邮政发行的“中华邮政邮票册”内装有“北京老版帆船”邮票;解放区最早的是1946年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发行的第一版*像小本票;新中国最早的是1980年发行的童话《咕咚》小本票。

电子邮票和机盖邮资戳、机制邮资签条的异同:

相同之处:两者外形相近,由自动售票机吐出或打印,都标注邮资金额。

不同之处:机盖邮资戳和机制邮资签条,不标注日期(即邮件寄发日期)、邮政编码、投寄局编号等,性质是邮资现付,属邮戳类;而电子邮票不注日期和地点,性质是邮资预付,属邮票类。

专题邮票:描述同一事物或表现同一主题而发行的同类邮票,一般都可以叫专题邮票,也称系列邮票。如法国的城徽系列邮票,日本的“浮世绘”系列邮票等都属于专题邮票。

目前世界上发行的专题邮票分类:

地图、地球、地球仪;交通、火车、马车、汽车、自行车;船舶、军舰;风景:塔、碑、铜像;异形;动物;植物、耕作;体育;飞机;音乐家、科学家;风俗;帝王、元首;女神;音乐、舞蹈;美术;宇宙开发、天体;票中票;国旗、其他旗帜;医学与医生;红十字;服饰;儿童、母与子;山岳;海洋、湖泊、河流、瀑布;作家、诗人;徽章、纪念章;农产与畜产;工业建设;著名建筑;名人、伟人;教育;童子军;电影、电视;通信事业;书籍与报纸;货币;运输;桥梁;宗教;原子能;战争与和平;圣诞节;民族等。邮票的内容包罗万象,客观地说,它包含了当今世界的所有现象—自然的、人文的。

投递亲启邮票:

邮政人员将邮件直接投交收件人手中,需收取额外费用,其凭证称投递亲启邮票。捷克斯洛伐克在1937年3月1日发行了投递亲启邮票,这种邮票是三角形蓝色50赫勒邮票,每个角内都有一个字母“V”,用以表示已付一笔要求保证收件人亲自收启的附加费,这种邮票由寄件人贴用;另一种类似的邮票,红色,每个角内都有一个字母“D”,用以表示收件人已付一笔要求一切寄给他的邮件必须由他亲自收启的附加费,这种邮票由投递局贴在邮件上。

星期日投递邮票:保加利亚在1825-1929年和1942年发行过星期日投递邮票。寄件人要求在星期日或公共假日投递的邮件必须贴用这种邮票,用以表示在正式邮资外附加的星期日投递费;星期日投递费得到的收入专用于邮政职工及其家属疗养院、休养所的维修费。

赶班费邮票:赶班费邮票用来表示在正常收寄邮件班次结束后,对需赶班递送的邮件所收附加费而发行使用的邮票。拉丁美洲有几个国家发行过这种邮票。

欠资邮票:欠资邮票是寄信人未贴东未贴足应坟的邮资,邮局发现后加贴的应补邮资凭证。

系列邮票:各组邮票具有内容上的一致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同时要求票型相近,前后呼应。

无效邮票:失去邮资效力,不能再做邮资凭证贴用邮件的邮票。如邮电部门规定停止使用的邮票;盖销或划销过的邮票;残票、污染、变色、褪色邮票;邮资封、邮资片上剪下的邮资图案及外国邮票。如发现有贴有这类邮票的信件,则作欠资处理。

海运保险邮票

贴有海运保险邮票的邮件,经海途运递时,被放置在特制的保险柜内,一旦遭遇海难或火灾,不致沉没或烧毁,仍有希望安全送达。仅荷兰和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于1921年曾有发行,票上都印有“DRIJVENDEBRANDKAST”(海运保险)字样。

选举邮票:选举邮票也称“公民投票”邮票,是在特定条件下发行的专用邮票,票上印有加盖“plebiscite”(选举)字样,专供投寄选票使用。如1920年德国与波兰对上西里西亚地区的归属发生争议,经凡尔赛会议仲裁,由当地居民用通信投票方式自决,当时两国分别发行这种邮票,免费供应选民。

限地区贴用邮票:限定使用地区的邮票。同一国家内,因各地币制不同,或因汇率不同,为防止利用邮票套汇,导致财政损失,常发行印有地区名称或面值币制名称的邮票,限在指定地区使用,有专印和加盖之别。

磷光邮票与荧光邮票的区别:磷光邮票和荧光邮票都是发光邮票,在紫外灯照射下发出蓝绿色余辉,主要区别是撤除紫外线照射,荧光邮票亮光立即消失,而磷光邮票亮光消失较慢。

新闻纸邮票:新闻纸邮票是专为预付报纸的邮费而发行的邮票。1851年,由奥地利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套新闻纸邮票。

基数邮票

在使用几种不同币制的国家内,以一种主要币制为邮票基数面值,而其他使用不同币制的地区,在购买邮票时,须按基数邮票的面值折合收费,这种邮票称为基数邮票。例如:我国抗日战争胜利后,*金元券贬值,许多地区市场交易以银元为计算标准,因此,邮资恢复为银元基本费率,并印有1元、2元、5元、10元等银元面值基数邮票,在使用银元地区按基数出售;在通用金元券地区按当地折合率折合成金元券出售。

单位邮票:是指在邮票票面上不印面值,只印邮件种类名称的无面值邮票。如1941年我国中华邮政发行的“国内挂号”、“国内快递”两种无面值单位邮票;1949年,中华邮政为适应物价飞涨的极不稳定状况,又发行一组单位邮票,票面上仍无面值,但印有“国内平信”、“国内挂号函件”、“国内快递信函”、“国内航空信函”等字样,在出售时,随行就市临时定价出售。

票中票:为纪念首次发行的邮票或为有关集邮活动而发行的邮票,有的采用以前发行的邮票作为图案,这种邮票即为票中票。1940年,墨西哥发行世界上最早的票中票--《世界第一枚邮票发行100周年》邮票,图案是“黑便士”邮票;我国首次发行票中票,则是中华邮政于1948年3月发行的《邮政纪念日邮票展览》邮票,票面右为《光复纪念》邮票,左为《邮政总局成立五十周年纪念》邮票;新中国第一套票中票是1983年为纪念全国邮展发行的两枚。到目前,世界上已有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数百种票中票。如1949年,匈牙利发行了以世界最早的苏维埃邮票为主图的票中票;1952年,巴基斯坦发行了以印度首次发行的圆形邮票为主图的票中票;瑞士、巴西、奥地利、芬兰、秘鲁等国,均发行过为纪念本国第一枚邮票100年的邮票,图案均采用本国首次发行的邮票。1990年是世界第一枚邮票诞生150周年,又有许多国家发行了以“黑便士”邮票为主图的票中票。收集票中票,可以看到一些不易见到的世界上的早期名贵珍邮,也可以了解这些国家发行邮票的历史。目前,票中票已成为一个热门收集专题。

对倒票:一种特殊形式的连票,相邻两枚邮票的图样互相颠倒即称之,有竖连上下对倒和横双连左右对倒之分。有多种形成原因,在设计方面,因特殊刷色需要,设计为对倒票,如T.7《武术》,无图样图框,上白下红,按全张各横行的邮票互相上下对倒设计印版。在印刷方面,因使用小规格印版而造成,如华东区江淮邮政邮票,印版大小约为全张的一半,每张各印两次,第二次印刷时常将纸倒放后上机,全张即正、倒各一格构成,其过桥票即此对倒票。在制版方面,也可因失误而造成对倒变体,如“万寿”九分银每格(5×5)第21枚,图样位置颠倒。这种票多为同图同值对倒,偶尔也有异值异图对倒,但极少。

无面值邮票:一般邮票都有邮资金额—面值,但有的国家因种种原因,在发行的邮票上不印面值,此即无面值邮票。如专供军人免费寄信的邮票,一般不印面值,贴到邮件上,即不需再缴纳邮费—晋察冀边区临时邮政于1938年9月发行的《抗战军人》邮票即为解放区第一套无面值专供军人贴用的邮票。也有些国家因邮政亏损准备提高邮资,但来不及等调资后再印邮票,于是便发行了无面值邮票,其价格根据邮票发行时的所需信件资费来定,美国曾多次发行无面值邮票,供国内信件贴用,1978年发行“A”字无面值邮票,1981年3月发行“B”字无面值邮票,同年11月又发行了“C”字无面值邮票,字母就象未知数,代表邮票邮售时的价格。

不同国家发行的包裹邮票的不同之处:

包裹邮票可以根据下列标记加以辩认:COLISPOSTAUX(法国);POSTCOLLO(比利时),KOLETNIPRATKI(保加利亚),ZULASSUNGMARKE(德国),PACCHIPLSTALL(意大利),ENCOMIENDAS(拉丁美洲),BUITOSPOSTALES(墨西哥),taxaDEFACTAGIU(罗马尼亚),PORTEDECONDUCCION(秘鲁);乌拉圭发行过供农民包裹贴用的邮票,上面标记是ENCOMIENDASDEGRANJA。以上是发行包裹邮票的主要国家。

附捐邮票:发售时除收取邮资外,还附加收取其他款项的邮票,亦称附加值邮票或准邮政票。万国邮联规定附捐部分不得超过邮资50%。专为救济或资肋社会福利活动而附捐的称慈善邮票或福利邮票。此外,还有补贴邮政收入、募集其他资金等种类。其面值、售价的表示方法有三种:不印明附加金额;印有邮资和售价;印有邮资和附加金额。世界上最早的是1897年英属新南威尔士发行的。我国最早的是1920年用帆船票加盖“附怍赈捐”邮票。中国人民邮政最早的是1984年T.92《儿童》附捐邮票。在集邮活动中,附捐邮票是专题集邮的主要选题之一,国外有专门的附捐邮票目录。

对剖邮票:将一枚邮票对等地分作两枚使用,可剪开亦可用打孔分开,主要是因某种面值的邮票供不应求而采取的办法,此即为对剖邮票,可分为斜剖、直剖、横剖三种。英国于1841年最早使用对剖邮票,即将二便士邮票对剖剪成两半,每片作一便士使用;乌拉圭、阿根廷、比利时等国也曾使用过对剖邮票。1903年我国福州邮票局因1分邮票暂缺,遂将“蟠龙”2分票斜剖为二,每片作1分使用,并在邮票上加盖有文字的专用木戳,同时盖有日戳;1912年湖北郧阳曾使用过直剖邮票。使用对剖邮票,通常必须购买后在邮局当面贴在邮件上,由邮局盖戳销票。而收集保存对剖邮票,最好保存原实寄封或剪片,洗下的对剖票价值不大。

最早的国内特快专递票:

世界上第一枚国内特快专递邮票是美国于1983年8月12日发行的,面值9.35美,票幅为48×44毫米,主图为美国国鸟白头海雕的头部特写,背景为月球.凡贴有这种邮票而重量不超过两磅的邮件可保证于第二天送达美国国内任何一处,邮资中含有保险费,如不能准时到达,寄件人可要求偿还邮资。

世界上最早的三角形邮票:

英属好望角于1853年9月1日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枚三角形邮票。当时英殖民当局打算设计和英国邮票风格不同,而又便于文化水平不高的邮局职员分拣信件的邮票,便在伦敦印制了从未有过的三角形邮票,全套2枚,即红色1便士和蓝色4便士;主图为“希望女神”。好望角现为南非的一个省。

世界上第一套慈善邮票:

1897年,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首先发行了第一套慈善邮票。当时的新南威尔士是英国在澳大利亚的一个殖民地,这就说明,这套慈善邮票并不是由正式国家发行的,只能说明是世界上第一套慈善邮票。1905年,由俄国发行了一套战时救济邮票,这是一套慈善邮票,因此,俄国是世界上最早发行慈善邮票的国家。

世界上第一枚免资邮票:

葡萄牙于1889年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免资邮票。这是一枚由*无偿供给葡萄牙红十字会使用的无面值邮票。在椭圆形的框内有一盾牌,中部为红十字标记。以红、黑两色印刷。

世界上第一枚商业广告邮票:

美国一家地方邮政服务公司于1862年出售。邮票上印有“蒙特哥梅利街418号加利福尼亚市信件快递公司豪克斯办事处和麦迪逊房地产代理和收租处为您传递结婚请贴,各种通知及信件”的广告内容。

中国从1878年发行邮票以来,按用途的分类: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航空邮票、欠资邮票、快信邮票、军用邮票、包裹邮票和附捐邮票。

航空邮票:航空邮票是专门用来寄发航空信件的,它是邮票的一个种类。航空邮票一般以飞机为主图,邮票上常印有“航空邮票”字样。我国的第一套航空邮票是1921年发行的。

发行加盖邮票的原因:加盖邮票也叫加印邮票,其发行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因发行国政体改变而加盖;如我国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在清代“蟠龙”邮票上加印“中华民国”字样使用,1950年中国人民邮政将*邮票加印“中国人民邮政”和人民币面值使用;

因改变用途加盖;如1945年4月,我国苏中区在邮件收费制实行后,将邮票加印“改作四角”字们,供寄递机要文件专用;因币制改变加盖,如*中华邮政将法币面值加印“金圆”字样,并改为金圆面值使用;

因限制使用地区加盖,如*中华邮政将邮票加印“限**贴用”等;

因改变邮票面值加盖,我国解放区加盖邮票中,多属此类;

因使用于国外设立邮局而加盖,指一个国家利用特权,在另一国家领土上设立邮局,将本国邮票加印文字后使用,如外国在我国的所谓“客邮”邮票。加盖邮票因加印技术,刷色变化、字体变化等,可产生出许多变异,有的已成为绝无仅有的珍邮。

官方错版票:在发生错版的情况下,邮政当局为防止投机活动,继续印制错版邮票照常出售,称官方错版票。如1937年在邮票上加盖红十字时,发生少量倒盖,并被出售出去。在此情况下,邮政当局又有意加盖了一些倒盖的错版票,在一些邮局出售,以打击投机行为。

国际加信券:

也称国际回信邮票券。1906年,万国邮政联盟通过决议,由万国邮联国际局用含有“UPU”(万国邮联法文缩写)水印的纸张印制国际回信券,在各会员国邮局发售,它本身不能作邮资使用,是在各会员国兑换相当于一封起重国际平信邮资的一种凭证,但不能兑换现金,故有人称之为“万国通用邮票”。这种国际回信券对寄信人来说十分方便,如给国外亲友写信并希望回复,又怕对方增加回信邮资负担,便可随信寄去该券。国际回信券既可解决寄信人预付回信邮资的问题,也避免了国际间货币不同的障碍,十分方便用户。万国邮联从1907年至今已发行多种国际回信券,正面为法文说明,背面印有中、英、俄、西班牙、阿拉伯文字。我国中华邮政在1912年曾发售过国际回信券,目前我国邮政部门也有发售,并可办理兑换业务。

变体邮票:邮票印制过程中,由于印刷技术上的差错而造成有缺陷不合格品,未检验出来,通过邮局流入市场,称之为变体邮票。变体邮票基本上是因印版缺陷、印制错误、用色错误、齿孔错误、水印错误、加盖错误等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漏印:在特殊情况下,在邮票上加印文字或图案或改变面值,均因印刷时发生文字、图案、数字等漏印一部分;

倒印:双色或多色套印邮票,印刷时把其中一色套印倒了即出现变体;

漏齿:有齿孔邮票发生各边或一边漏打齿孔现象;

复盖、倒盖:在邮票上加盖文字、图案、数字时发生的重印或倒印现象。变体邮票根据缺陷情况可分小变体和大变体。

臆造票:臆造票是指并无模仿对象而伪造的假邮票。由于并不存在相应的真品,所以这些臆造邮票的铭记有的是虚构的,也有的是以无邮政主权的国家和地区或流亡*的名义印制,比如“花纸头”就属于臆造票。另外,广义上臆造票也包括未经邮政部门授权,而随意加盖、改值的正式邮票。

新票:一是未做邮资凭证使用过的邮票;二是指新发行的邮票。在一般的集邮活动中和集邮者中所谓的新票,主要是指未做为邮资凭证使用过的邮票而言。新票的特点是:票面无邮戳盖销痕迹,印刷油墨光泽存在,齿孔无损,背胶完好。

旧票:“旧票”是相对新票而言,一般有两个含义:一是发行年代较为久远,品相显得陈旧的邮票;二是已经作为邮资已付凭证使用过的邮票,一般是指后者。旧票的特征是:票面有邮戳盖销印迹,印刷油墨有一定程度的减退,背胶消失或有贴用过的痕迹(漏销票也属此类)。

盖销票的特点:盖销邮戳印迹清晰,一般盖在邮票票面的四角地位;背胶存在,与原胶无异;票面印刷油墨光泽存在。

信销票的特征:票面上有邮戳印迹;如经漂洗处理,原有背胶消失;与未使用过的新票或盖销票相比,票面印刷油墨光泽有所减退。

邮票与副票的区别:邮票一般印有国家邮政标志,如新中国邮票都有“中国人民邮政”字样,而副票则没有;邮票都印有面值,副票没有;邮票可作为邮资凭证,贴寄函件,副票则不能作邮资使用。

附票:附票是附在邮票旁边的纸片,它有图案或文字,也有齿孔,外形很象邮票,但不印国家或地区的邮政名称,也无面值,它不是邮票。

“投机邮票”的种类:邮政上完全不需要的邮票;附带巨额捐款的邮票;有意少量印制,只供给某些代理店、在邮局买不到的邮票;有明显把集邮引向岐途意图的邮票;采用搭配其它套票的方法少量向集邮家和邮商提供而不在邮局出售的邮票等。

“花纸头”:

“花纸头”又称“公仔票”、“污点票”、“垃圾票”,近几年来,世界上出现一些以某国名义或臆造国名印刷的五彩缤纷,形式多样、图案丰富但较粗劣的邮票,这些邮票不是由国家邮政机构发行的,通常是邮商包销。一般说来,它不属于集邮范围。

“假邮票”的种类:包括完全的假票、无齿的假票、假齿孔票、假加盖票、假刷色、用纸不同的假票、假水印、假背胶票、修补过的邮票、假邮戳、假实寄封等。

商业邮票的主要特点:发行量大大超过本国邮政需要,绝大部分供出口,作为商品销售;按流行专题印制名目繁多的系列邮票,投专题集邮者所好;邮票主题非国际题材,也与本国无关;发行盖销邮票,向集邮者大量销售;发行商业票较多的国家主要是欧洲的一些小国,还有非洲及东欧的一些国家。

4、邮票印制

铭记

铭记用来表示邮票的发行国家与机构。1874年,邮政联盟规定各国邮票都必须印上国名;1889年修订的《万国邮政公约》又明确规定应当用拉丁文来标记国名,但目前该规定没有被严格执行。目前世界各国的邮票铭记主要是采用文字标注,这通常是国名或国名加邮政字样,有的还加注英文。以中国邮票为例,采用的是中国邮政加CHINA铭记。美国的则是USA或US,前苏联则是CCCP。英国是唯一的例外,其的邮票铭记为女王的侧面剪影,不标任何文字。此外,匈牙利发行的邮票铭记不是其国名,而是“MAGYAR”(中文“马扎尔人”之意);瑞士的邮票铭记则是“HELVETIA”(中文“荷尔维第亚人”之意)。欧洲一些国家联合发行的欧罗巴邮票上,加注有“EUROPA”和“CEPT”字样。

造型

邮票最早的造型是长方形,直立比横放要普遍。长方形邮票可以非常美观的放置在方连里。长方形的特殊形式—正方形的邮票比较少见。匈牙利就很喜欢发行漂亮的正方形邮票。除了四角邮票外,早期的一些邮票还呈现出三角形。其中最有名的是英国殖民地好望角发行的一套三角形邮票。

最近的十几年,很多国家都发行了形式多样的邮票,例如以足球为主题的圆形邮票。这种邮票不像四角或三角邮票那样容易从方联撕下来,因此它们常以邮票块的形式出现。收藏家席拉·里昂(SierraLeone)以其收集的特殊形状邮票而出名,例如徽章,水果,鸟,地图和椰子形。法国的邮政局(LaPoste)曾发行过心形邮票。

由于矩形有节省原料的优点,所以成为大量发行的普通邮票票形首选,而三角形也有相同优点,是除矩形外使用最多的票形。有些形状如圆形、菱形、心形以及包括水果、鸟、地图等各种事物的形状,会浪费原料,所以这些票形多用在发行量较少的纪念邮票上。

邮票也常以小型张、小全张、小版张和小本票等其他形式的形式发行。小型张(miniaturesheet)是指将一枚或数枚邮票印在一张面积较大的纸上,在邮票四周的空白处一般印有相关文字和图案的小开张邮票。而小全张属于小型张的同类特殊版式,是指全套邮票印在一张纸上的邮票,其面值、图案、枚数与同时发行的邮票完全相同。二者在边纸上大多都会饰以相关图案或说明文字,有时还会以高于面值的价格出售。世界上第一枚小全张是年卢森堡发行于1906年的纪念威廉四世大公登基小全张邮票。中国的第一枚小全张是中华邮政发行于1941年的《节约建国》邮票。小本票又称为邮票小册,是邮政部门将一套邮票印制成连票并装订成册,配有封底的邮票称为小本票。这种邮票经常由于装订的原因而有一边、两边无齿孔或二、三边无齿。小版张是邮政部门在发行全版张之外另印制的小开张邮票。小版张四周一般有装饰或与邮票主题关联的文字与图案。

齿孔

到了今天制齿则成为了针对邮票边缘最受欢迎的加工方法,这种方法也成就了邮票这种独一无二的外形样式。邮票边缘的齿其实是邮票打孔的摩登样式。开始的时候邮票的边缘不会怎么被加工。没有齿,使用者需要用剪刀方能从邮票方格分离出来。而英国人亨利·亚瑟尔(Henry·Archer)则打算改善这种情况。他首先应用了一种穿孔机,里面有着细小的刀排,人们能用它在两张邮票之间作出等距切口。世界上第一张以这种方法制出的邮票出现于1848年。

亨利·阿舍并没止步于此,他不断改进该机器,后来利用钻芯代替小刀。这种方法非常受欢迎。当第一枚边缘带齿的邮票在英国出现后,世界各国也紧随其后应用该做法。

在打孔机发明之后,大部分邮票都是有齿孔的,但有时因不具备打孔条件(如战争时期等),小部分邮票也没有齿孔。这种邮票收藏价值普遍高于有齿孔邮票,有时邮政部门为了满足集邮者的需求而故意发行无齿孔邮票,例如*在1962年8月8日发行的纪94号邮票“梅兰芳舞台艺术”和1963年8月5日发行的特59号邮票“熊猫”。

涂胶

邮票的背面会涂胶,之后只要湿润其表面就会产生粘性,可以粘贴到信封表面。时至今天邮票会在印刷之前就用机器上胶。但早期却是先印后胶的,而且在相应的机器出现之前,涂胶是手工用刷子完成的。胶的主要成分是塑料,例如聚乙烯醇(PVA),是一种碳多聚物。后来则是动物粘着剂,也见植物粘着剂,如糊精或阿拉伯胶。一些邮局则开始应用带粘性的塑料薄膜。大部分使用者使用舌头湿润涂胶层,因此很多邮局想办法使邮票带“味”。例如德邮在1955年到1956年测试了带薄荷味的涂胶材料。在集邮者收集邮票时,需要将背胶洗掉,才能夹在邮票册中。

印制邮票的母模和子模

母模泛指邮票印版在制版时首先按设计图稿制成的原始版。在雕刻凹版邮票的制版中包括原模和由原模翻压制成的含有单枚邮票图样的小钢轴。根据印刷工艺的需要,一种邮票的印版可有“一票一母模”和“一票多母模”之分,前者常见于某种图样只有一各面值的邮票,后者常见于某种图样具有不同面值的邮票;而多种邮票共用一个主图母模的又称为“多票同母模”。

子模是指邮票印版上或含有多枚邮票印版上或含有多枚邮票同样的中间版上相当于任何一单枚邮票的局部。上述中间版包括雕刻版邮票含有多枚邮票图样的小钢轴和影写版邮票的阳图底片、碳素纸等。如为分别独立的、用以拼成印版的子模则又称为“活模”。

票题

邮票的票题是指印在邮票上,能概括邮票图样内容的名称,故又称为邮票的名称。票题是邮票设计的依据,文字要求精确、简练。票题通常由国家邮政主管部门选定,邮票设计家依据它进行命题创作。

票题大多印在邮票画面上。新中国邮票票题有许多是印在画面之下的票边上,文字虽小,但非常清晰,其明显的优点是不影响主图的画面。

刷色

邮票上所呈现的颜色称为刷色。邮票的刷色是依靠专用的印刷油墨来表达的。在所有印刷品中,邮票刷色中的工艺手段最为多样,它使邮票较一般印刷品的色彩表现更丰富,更有观赏价值。

5、印刷类别

影写版

影写版是照相凹版别称,目前邮票多用此方法印制,其制版过程主要工序是整稿、分色、修版、连拍、拼版、晒版、过版、显影和腐蚀,将多色原稿制成分色反图底片(阴片),经修版后,连拍成与整版邮票规格一致的正图底片(阳片),再拼版,在每张底片上加贴各种版铭,并用规矩线校正各张底片的相对位置,用黑点、白线、网屏和底片,先后晒到涂有感光胶膜的碳素纸上,于是碳膜根据邮票图文的深浅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光照硬化,然后过版,即碳素纸包裹在镀铜的印筒上,用水浸湿,剥去碳素纸纸基,使胶膜转移到印筒上,并经过显影,未经硬化的胶膜便脱离筒面,相当于网线和邮票图文部分的受光胶膜贴在筒面上,再经过腐蚀及渗透并洗去胶膜,印筒面上即形成由下凹深度不同的网点组成的反图。用影写版印制成的邮票具有色彩鲜艳、层次丰富的特点,比胶版印刷更为柔和细腻。世界上最早的影写版邮票是巴伐利亚于1914年发行的。我国最早影写版邮票是北京邮票厂建成后于1959年5月发行的纪62《“五四”运动四十周年》邮票。

单色雕刻版邮票

我国早期的雕刻版邮票多采用平面雕刻版印刷机而印刷的,这种印刷机速度较慢,但压力很大,印刷前先把纸张湿润,使之更易着墨,印出的线条、点子光洁、完整、厚实,如《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邮票;现代的雕刻版邮票,多是高速轮转机用卷筒纸印刷的。

一版多色雕刻版邮票

制版工艺与常规雕刻版一样,只是在印版的周围有几个上墨辊装置,机器开动后,每个墨辊输送一种颜色到版面上去,印到白纸上就呈现出彩色的效果。由于这种颜色效果是几种颜色的拼色,因而色与色之间常有串色现象。普20高面值邮票采用了这种方法。雕刻版和照相凹版(影写版)套印邮票:雕刻版虽是比较理想的印制工艺,但它难于表现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层次,而照相凹版则往往在深调处呈现不规则的水纹,破坏画面的细微效果,故现在常采用两种混合套印的方法,发挥各自的和处,以达到理想的印刷效果,“黄山风景”、“红旗渠”等邮票均为这种方法印刷。

线条腐蚀版

俗称假雕刻,一般用于没有半色调层次的文字线条稿—把排好版的原稿,用照相凹版不加网的方法制版,在雕刻版印刷机上印刷,可得到字迹秀丽、轻重一致,油墨凸起光泽滋润的效果。

阶调凹版

把原稿照相缩小制成邮票大小的阳片,用碳素纸过版法把阳片和网纹做到类似雕刻版原钢版的铜版上;在这个版纹上的重点部位雕刻上线条和点子,得到邮票原版,再用电镀过版法制成阶调凹版的印刷大版。

影雕套印

影雕套印是一种混合套印方法,多采用影写版和雕刻凹版套印。雕刻版有版画艺术效果,可以防止伪造,但不能够充分表现丰富的色彩层次,而影写版,则能较好地弥补这个缺陷;影写版不能够有力地表现精细的线条和文字,而雕刻版在这方面占优势。影雕套印,多是利用雕刻版的细腻线、点来表现邮票图案的主要轮廓形象和主要层次,因此,雕刻版多用来印黑色;影写版主要用来印制色彩和层次细微之处的变化,常常用来印彩色,如《黄山风景》邮票。

压凸邮票

压凸是一种印刷方法,又称模压。印刷成品上凸起的图象和文字是经过一双凸凹的模具压印出来的,压凸邮票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所印制,压印出来的邮票图案如同浮雕,压凸邮票的图案以白色最常见。

双面印邮票

邮票印制时,误将纸张置反,而把邮票印在纸的反面,发觉后又改在纸的正面印,以致造成两面都印上了邮票。因纸张的反面粗糙,墨色模糊,故以清晰的正面为正式邮票发售。

邮票暗记

为区别邮票版别,在设计或雕刻印版时,人为加上不易发现的特殊标记,可由此来鉴别邮票真伪和原版与再版邮票。

版铭

版铭也叫“边铭”,指全张邮票边纸上表示印刷情况的文字、符号,与邮票同时印出。狭义仅指厂铭,广义兼指版号、日期铭、工铭、信息记号、色标、刷色梯尺,以及有关印制发行的其他图文,也可包括中心线、十字对准线;按形式可分为文字铭、数字铭、符号铭等。但不包括并非来自邮票印制的各种字符。

邮票的版铭和标记的内容

一种是邮票印版本身的版铭和标记,它是与邮票同时印上的;版铭如发行单位铭、印刷厂铭、枚数铭、数值铭,邮票名称铭、图案名称铭等;标记如色标,对色标记、规矩线、裁切线等。另一种是不附于印版文上,在邮票印好后手工打印上的,如印刷日期,印刷顺序号及检验成品号等。版铭和标记是研究每套邮票版式和印刷的重要资料。

新中国邮票票边上的标记

票边即指全张邮票四周的纸边,它上边的标记是邮票资料的真实记载,通过对其分析、研究,可了解其版次和印刷情况。主要包括:厂铭:表明承印邮票的印刷厂家名称;数值铭:用来表示全张邮票总计金额的数字;色标:表示邮票刷色层次的标记,由一种颜色由深到浅的方块或圆点组成,亦称梯尺;制版铭:即邮票制版者在色标中所表示的工作日期或个人代号;邮票名称:表示全套邮票名称或某一邮票图案名称,亦称题名铭;规矩线:用来检验和保证邮票在套印时准确无误的标记,亦称十字对准线或导线,常用“+”、“┓”、“-”表示;裁切线:用来把印刷全张分裁成邮局全张、小版张或小本票时使用的指示标记,亦称切边线;对色标记:即印刷机关电管控制的信息、记号,可控制套印和打孔的精确度;印刷日期号:邮票印好后在票边上打出的标记,字型较小;印刷顺序号:是在全张邮票的票边上打印的一组中号阿拉伯数字,为印刷数量的标记,亦称张号;检验成品号:在邮局全张的某角,用手工打号机打出的一组大号阿拉伯数字,多为蓝色或黑色。

邮票的版号

版号是版铭内容之一表示印版的编号。不同印刷单位版号有不同的形式和系列。总版号常指印刷单位各块印版的流水号,分版号为同图样、同面值邮票数块版的编号。编号顺序常按制版先后排列。除数字外,也有其他符号,如民国香港商务版烈士像8分票,在版号“A、E、1、1”中,第一个字母表示套别,第二字母表示为本套邮票中第几枚(E为第5枚),前一个数字表示母版顺序号,后一个数字表示用此版先后制成的各个印版的编号,即分版号;如新中国纪37《中国*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邮票(北京人民印刷厂印制),第一图版号为“84、85、87、88”,第二图为“81、82、83、86”,第三图为“89、90、91、92”,即总版号。

色标

色标即色级标志,印刷上称为“梯尺”,指在彩色影写版印刷的全张邮票票边上的数列由深到浅的圆点或方格。这是检验印色是否合格,深浅是否适度,层次是否丰富的标志。色级标志中分色层次越多,印刷越细致。一般是几色套印便有几列色级标志。

6、邮票材质

邮票用纸的三大类是:道林纸、白报纸和土纸。

邮票的纸质是区别邮票的版别、印次、以及鉴别邮票真伪的重要依据。

水印是在造纸过程中,用水印辊滚压初步胶水的纸浆,以干燥后形成潜影图文,迎光透视可见;具有这类潜影的纸张为有水印纸,具有防止伪造的作用,宜用于印制邮票及其它票证。新中国邮票中仅普东邮票有折线水印。

单式水印,又称“一票一水印”,是指在每枚邮票上,都有一个位置相、图案相同的水印。

涂料邮票纸属邮票纸的一种,专供印制影写版邮票使用。我国自1961年特46《唐三彩》邮票起,影写版邮票多用此种纸张印制。

1958年,波兰为纪念该国邮政创办400周年,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丝绸印制的小型张邮票。邮票图案是一辆古老的邮政马车奔驰在大道上,四周饰以精美的花纹并印有醒目的文字,加以别出心裁的丝绸质地,使之成为一件艺术品。

1963年3月,前*德国发行了《化学为和平和*服务》的小型张,邮票所用材料是与邮票内容相关的尼龙化纤织印制的。

常见的邮票多为纸质的,而*德国在1963年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塑料邮票。

加蓬*于1965年首先发行了金箔邮票,每枚重1.1克,面值为100法郎,仅发行5万枚。

钢箔、铝箔邮票分别由不丹、匈牙利、于1969年、1955年首先发行。

1973年不丹首次发行7枚《不丹历史》有声邮票,就是印在微型塑料唱片上的,邮票上录制着不丹国歌、不丹民歌和不丹历史解说词,可以贴寄信件,又可放在唱机上放听。

中国“大龙”邮票有少数全张含有造纸厂水印,而“小龙”邮票、“万寿”邮票、“蟠龙”邮票,均含有太极图。

中国首次采用水印纸印制邮票,始于“小龙”邮票。

中华邮政发行的邮票,有的曾采用篆文“邮”字;水印纸印刷。

印在布上的邮票首次由匈牙利于1958年9月发行;这是印在腊布上的4枚三角形花卉邮票的小型张,用来庆祝在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集邮代表大会。

最早的“树皮邮票”,是1982年由加蓬发行的。

1983年,吉布提为纪念法国航空工为业50周年,曾以木材为材质印制了一种小型张,画面为各个时期使用的飞机。

邮票的纸是特制的,要符合技术上的要求,它们既要对防伪识别起作用,又要张张如一(在战争期间就很难做到),所以价格昂贵。

现今的邮票使用的纸会发光。荧光,磷光和邮票的这种光效增益的性质是不一样的。邮票的这种发光性质一方面可防伪,另一方面自动盖戳机要靠它来识别戳印位置。德国每天需要25吨邮票用纸。

很多其它的国家则使用木或布料制邮票。例如瑞士就发行过这些邮票,但只面对收藏家。从1955年开始发行邮票的不丹,在1973年4月15日发行了一套68到100毫米的唱片邮票,它们既是邮票又是唱片。苏联1965年印有两枚以航空为主题的铝邮票。东德在1963年发行了一涤纶邮票,因涤纶一词Dederon从发音上非常接近东德的德语首字母缩写DDR。布隆迪在建国三周年之际发行了金薄膜邮票纪念其独立。2003年意大利发行牛仔裤料邮票。2004瑞士发行木料邮票。在2000年6月21日,瑞士还发行了世界第一套刺绣邮票。但是归根到底,纸还是邮票的最实用材料。

印邮票的纸

邮票纸表面上有涂料,纸面细腻,光滑,吸墨性强,印出的邮票色泽好,图案清晰,如果用一般的纸印刷邮票,会出现着墨不均匀,票面模糊不清,没有光泽等现象,同时,也不易使整张邮票分离。

使用特殊材料印制邮票最多的国家

不丹保持着使用特殊材料印刷邮票最多的记录。它发行过金属箔片凸压圆形邮票、加压一层罗纹光栅塑料膜邮票、塑料凸纹邮票和塑料膜邮票,不丹在1969年发行了用人造成丝制做的“祈祷者旗帜”邮票,又发行了印在钢片上的“钢铁工业500年”纪念邮票;在1973年,还用香片纸制作了一套玫瑰花邮票,还制作了一套7枚小型录音唱片邮票,录音内容是国歌和朗诵历史纪事。

金属邮票

自邮票问世后,一直是用各种纸张来印制的,但到了本世纪五十年代,随着印刷技术的改进和提高,开始出现用金属箔印制邮票,此即金属邮票。1955年,匈牙利为纪念本国制铝工业创建二十五周年和国际轻金属产业会议的召开,发行了一种铝箔航空邮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邮票。图案是一架飞机正在飞越烟囱林立的冶金工业区上空,印在厚度只有0.009毫米的铝箔上,背面裱有一层薄纸,刷有背胶;与普通纸质邮票一样使用。到期1965年,加蓬为悼念休伯查博士发行一种金箔邮票,面值100法郎,当然极少有人当邮票贴用,共发行五万枚,绝大多数为集邮者收存。另外不丹还在1969年发行过一套钢箔邮票,全套12枚,印在0.025毫米厚的钢箔上,分别介绍了世界钢铁生产的历史发展进程。

7、品相

邮票的品相一般分为七级,即极优品、最上品、上品、次上品、中品、下品和劣品。

1.邮票品相的完好情况叫做邮票完整程度。按惯例邮票完整程度分为五级,分别用字母表示:即“VF”表示十分完整;“F”表示完整;“VG”表示很好;“G”表示好,“P”表示差。

2.属于上品品相的邮票,在票面、票背、齿孔、背胶四方面都应该既无印刷中的瑕疵,也无保存上的损坏。

3.凡邮票票面有污染、折痕、破损、或背面揭薄,以至少齿孔的邮票均属次品,集邮者对此一般不收集体(珍品除外)。

4.邮票的品相好,是指票面图案清晰邮戳少而轻,无缺损的邮票。

5.*省集邮界称邮票的品相好为票相,用它来反映邮票的外观质量。

6.集邮家所称的“品相端正”是指一枚有齿孔的邮票,其图案恰好位于邮票四个边的正中间。

7.一般应从哪几方面鉴别邮票的品相:

8.鉴别邮票品相着眼点有以下十个重要方面:票面整洁程度;齿孔完好程度;色彩光洁度;图像(包括图位)准确度;背胶是否原胶(新票);有无斑点污痕(旧票);邮戳清晰度;有无针眼;有无揭薄、揭破;有无破损;有无折破。

邮票褪色、变色的原因:

邮票褪色、变色是集邮者常遇到的难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受到强光的长期照射或接触酸性、碱性等物质所至;变色、褪色的主要现象有:蓝色变绿色,紫色变灰蓝色,红绿两色套色变得只剩绿色等,纸张也变绿色发黄,这种变色就成了次品。邮展时间一般不应太长,原因之一就是邮票不能在强烈的日光灯下照射,否则邮票刷色会逐渐褪淡,纸张变黄发脆。

保持邮票的良好品相的方法:

(1)为了保持邮票的纸质色泽不变,刷色不褪,不让邮票直接受到日光照射;

(2)撕邮票时应先沿齿孔直线反复折叠几次后,再轻轻地撕开,不要用剪刀剪有齿孔的邮票;

(3)贴票时,不要直接用浆湖涂在邮票的北面,以免邮票纸变色或产生斑点,应使用护邮袋或胶水纸;

(4)从旧信封上取下邮票时,应将邮票连同信封纸剪下,浸入水中约数十分钟,便会自行分开,千万不要直接用手撕,以防揭薄或撕破。

处理有皱痕的邮票的方法:

先把有皱痕的邮票浸在水里,浸湿后,拿出来用吸水纸将其表面的水吸干,然后平放在洁净的平玻璃上,再在邮票盖一张玻璃纸,用大姆指甲背面轻轻在皱痕处摩擦,使皱痕展平,(不能用力过大,以免损伤邮票);展平后摊在平板上阴干,皱痕即可消失。

处理正面有残缺的邮票的方法:

邮票正面被揭落,图案颜色剥落可用相同的邮票贴补,其具体方法是:先将剪下的同图案的小片邮票的背面用刀片刮掉,剥落面也要适当刮去一些,使其能吻合,然后用毛尖蘸胶水将小片贴牢,再压平即可大至如原状。

变体票:变体票是邮票在印刷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一般在版模、版式、印色、齿孔、水印、加盖等方面有毛病,生产单位在印刷或检查邮票时,一旦出现废品,立即挑出销毁,但也有疏忽而将废品当正品出厂的现象。一般我们不提倡刻意收集变体票。

8、齿孔与背胶

邮票的齿孔

齿孔是邮票外观的一个重要特征。世界上最早的邮票没有齿孔,到1854年在英国首先出现有齿孔的邮票。早期邮票的齿孔基本可分为线齿和孔齿两类。线齿又细分为占线、弧线、蛇形、矩形几种孔齿则有圆形、菱形等区别。根据打孔设备和程序的不同,打孔方式主要有线式、梳式、整式三种。线式打孔在撕后,四角。不都吐四分之一的圆,每枚的票幅不一定完全相同,四方连的中心不一是完整的圆孔,边纸四面通天;梳式打孔在分撕后四角为四分之一圆,四方连的中心绝大多数为完整的圆孔,边纸有一边通天,整式,即棋盘式打孔,整版邮票一次打孔完成,分撕后的四角皆为四分之一圆,每枚票幅完成相同,四方连的中心一定是完整的圆孔,边纸四边不通天,我国邮票目前多为此种打孔。根据打孔外观效果,又可以分光齿、毛齿、盲齿三种。光齿:打孔后圆形纸悄未完全脱落,分撕后,齿孔光洁;毛齿:打孔后,圆形纸未完全脱落,分撕后齿孔毛糙;盲齿;打孔后,只打了一个圆形压痕,分撕后,无脱落的纸屑,无齿孔呈现。另外还有漏齿,因打孔疏漏造成,多见于线式打孔,属于变体。

异形齿孔

异形齿孔是指在邮票上打的齿孔并非圆形齿孔。异形齿孔有矩形齿孔、菱形齿孔或方形齿孔、针形齿孔并用的横、直异形齿孔等。

鉴别假无齿票和假有齿票

邮票伪造者不只是仿制邮票,有时还利用真邮票作假。有的邮票在发行时,同时发行有齿票和无齿票。无齿票一般发行少,售价高,于是伪造者便将有齿孔邮票的齿孔剪掉,伪造出假无齿票(如将《麋鹿》有齿示的齿孔剪去);这种假无齿票用高倍放大镜仔细观察,有可能发现剪去齿孔的蛛丝马迹,并且假无齿票的票边比真的无齿票窄许多。相反,当有齿票比无齿票售价高时,伪造者又会给无齿票打出齿孔。造出假有齿票,如将生肖鸡票中的邮票的无齿一边打出齿孔,这种邮票一般比较容易鉴别,假齿孔的齿边很齐,没有撕一时留下的毛纸茬狼,齿孔的齿距和排列也不均匀。另外,还有些作伪者在普22《祖国风光》邮票中8分“万里长城”一枚连邮票上打了三排齿孔伪造“变体票”的,多打的齿孔歪歪斜斜,大小不一,不难看其破绽。

复式齿孔度数的表示

(1)如邮票上、下两边三刀边齿孔度数一样,左、右两边齿孔度数也一样,则写成:上、下两边的度数*左、右两边的度数;如T.51《咕咚》邮票的齿孔度数是11*11.5;

(2)邮票四周的齿孔度数均不同,则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写出上、右、下、左各边的度数,中间用“*”相连;

(3)等腰三角形邮票的齿孔度数一样,应分别写出腰边和底边的度数;

(4)如整张邮票的齿孔度数很少有规则,则可按“最小度数至最大度数”表示。

目前广泛使用的量齿尺包括以下几种齿孔度

量齿尺中间是一排排20毫米宽的小圆点,每排由7个圆点开始至17个圆点止,共30排。包括度数有:7、8、8.5、9、9.5、10、10.25、10.5、10.75、11、11.25、11.5、11.75、12、12.25、12.5、12.75、13、13.25、13.5、13.75、14、14.25、14.5、14.75、15、15.2516、16.5、17。

度量邮票齿孔的方法

把邮票放在量齿尺上其中的一排,齿对齿,孔对孔完全吻合,看尺上横行注明的数字,就是该邮票的齿孔度数。

线式打孔与梳式打孔的区别

线式打孔是将打孔机的孔针排列成一条直线,每打一次只能打一横行或一直行齿孔,采用这种方法打的齿孔,在横直交叉处孔穴不整齐,且往往出现重叠的现象。而梳式打孔则是将打齿孔的孔针排列成梳子形状,即横向连一长行凿针,与纵向的许多短凿针构成直角,形成梳式凿孔方式,这种凿孔方式使横直交叉处凿孔整齐,也无重叠现象,早期邮票常用这两种打孔方法。

“鸳鸯齿”

“鸳鸯齿”亦称“混合齿”。是指在一个全张邮票上兼有两种齿孔,如点线孔和圆齿孔合用,一般只见于早期邮票。

邮票背胶

著名的“黑便士”邮票的背胶是用土豆粉、面粉和阿拉伯树胶合成的。当时邮局曾把它称为“粘固粉”。

1964年,塞拉利昂国发行的《纽约博览会》纪念邮票,是世界上第一套采用自粘胶的自动粘贴邮票。

1958年起我国邮票都采用糊精胶涂刷背胶,至1965年改用聚乙烯醇胶。

联邦德国首先发行了一种含有薄荷香味背胶的邮票,之后古巴也曾发行过香味背胶邮票。

目前,中国邮票用的背胶为化学胶,名日聚乙稀醇,无毒。

伪胶的特征

失去背胶的邮票又重新刷上背胶,这种背胶叫伪胶。伪胶有四个特征:胶水由齿孔透到邮票表面;邮票齿孔尖端被胶水包住;齿孔上胶水结晶长出齿孔经处;重新刷上的背胶厚薄、色泽等多不均匀。

世界上最早的任意形邮票和不干胶邮票

塞拉里昂于1964年2月10日为纪念在纽约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发行了一套任意形邮票,邮票形状为本国地图,实际这张地图是这枚邮票图案的背景。邮票由英国沃尔学尔市平版印刷公司用凹版和平版相结合的手法印制,图案采用维多利亚邮票残片的样式。这套邮票是世界上第一套任意形邮票,也是第一套不干胶邮票,以印张形式发行,每张30枚,底纹背面有造纸厂的蝶形组合字,是一种广告。1964年10月19日,汤如也发行了一套任意形邮票,它用金属箔片压凸而成,形状为心形,图为汤加塔布群岛轮廓形,后也发行过不干胶邮票。澳大利亚诺福克岛在1974——1978年也发行了几套不干胶邮票,均由英国沃尔学尔公司印制。因这类邮票实际用起来不是很方便,且造价高,邮政意义不大,塞拉利昂和汤加分别1972年和1980年先后停止发行这种邮票。

9、收集

邮票的收集方式主要有如下十种:

(一)收集未使用的新票

这是一种最普通采用的方式。比较方便,没有什么难度、经济负担不大。可以慢慢去收集。如果平时无时间在发行新邮票之日去买,可以每年买1本年册,这种装入定位册的邮票,既便于收藏保管,册子上又有邮票名称、发行日期、全套枚数、齿孔度数,以至邮票图案内容简介。

(二)收集盖销邮票

这是邮票公司为初集邮者发售的较廉价的邮票。是将未使用的新邮票,用邮票公司特备的邮戳盖销。其售价大约是新票的1/3左右。较高等的集邮家一般是不收集它的。这种盖销票在50和60年代广泛被人收集,目前发行的新邮票已很难见到盖销票了。

(三)收集实用过的旧票

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收集方式。它不用花太多钱,只是要费很多功夫去收集。其中有些高面值邮票在国内很难找到;到邮票市场去买,也不便宜。有人认为,实用旧票盖的戳越小越好。其实不然,首先应该要求邮戳盖得清晰,还要完整地包括时间、地点、便于以后研究邮史时使用。

(四)收集混合票

有一些初集邮者为欣赏邮票图案,收集时不管其是盖销票还是实用票,只要凑成一套便可以了。混合票又有几种方式;新盖混合、新旧混合、盖旧混合。不管是哪种方式,反正都凑成套了。这种方式不但在初集邮者的邮集中普遍存在,就是在某些集邮家的邮集中也存在。

(五)收集一新一旧

若只收集一套未使用的新邮票或实用旧票(盖销票)后,仍未满足收集者的爱好,可以新旧两者各集其一。因为有些邮票,其新票与旧票难度各不相同。

(六)收集四方连邮票

收集四方连邮票,又可分为收集新票四方连、盖销票四方连及实用旧票四方连。其中以新票四方连最易于获得。实用旧票四方连的收集难度最大。

(七)收集一个单枚票、一个方连票

这种方式又可分为收集新票和新方连、旧票和旧方连。目前日本邮票商还为这类收集者专门印制了贴票册。这种收集方式逐渐被更多的集邮者接受。

(八)收集一票一封

每收集一枚邮票,还同时收集一个贴有这枚邮票的实寄封(最好是首日实寄封)。

(九)收集一票、一方连、一首日封

就是收集一枚邮票、一个四方连邮票和一个首日封(实寄或不实寄)。

(十)收集整版票

有一些集邮者经济力量较强,专门喜欢收集整版的邮票。

10、设计

很多国家借用邮票宣传自己。邮票的内容从早期君主元首肖像到现在的多元化内容,如文化,植物,技术,运动,建筑,艺术,名人和盛事。

世界各国的邮票发行与设计工作都是极为严密的。1999年12月7日,中国国家邮政总局成立了第一届邮票选题咨询委员会,负责邮票的选题论证。在德国邮票是由德国财政局与一个名为“德国邮政艺术组”(DeutschePostAG)的计划顾问团合作发行。邮票设计者需要将设计图放大六倍,以显示其所有细节。邮票的设计也不是毫无禁忌的,在美国就规定不得为宗教人士发行纪念邮票,总统只有在去世后才能在其生日发行纪念邮票。

邮票的设计不属于官方作品,故受到版权的保护。该版权属于邮票发行的邮政局。但是临摹邮票内容却是可以的。如果临摹行为不涉及邮票全貌,而是明显抄袭其中的局部,是触及版权法的。

世界各国对在书籍或网站贴出邮票的行为反应有别。例如法罗群岛是容许他人作其邮票全貌的插图的,在德国这种行为则受到限制:其临摹需要比原图大25%或小10%以上,或者是在其一角印上一斜杠。后者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

为了让邮票不可再次使用,邮局会对邮票进行盖销。最常见的是盖戳。印(通常是黑色的)上会表明地址和日期。而特殊的纪念邮戳和首发日邮戳则是在特殊场合才会被用到,它们除了一般的地址日期外还会有对该事件的标示。收藏者对后者比较感兴趣。

普通邮戳现在都是机器打上的,在邮票上面画上数排直线或波浪线,既没有地点也没有日期。20世纪90年代在加拿大和英国等地,喷墨打印机技术使得机器盖戳更为普遍。

此外还有很多盖戳形式,特别是邮票诞生之初的19世纪。一些小邮局还没有自己专属的邮戳,他们会用删除线画过邮票并用人手写上地点和日期。

一些国家,如西班牙,邮票会被打洞注销。而在奥斯曼帝国很长一段时间内邮票都是靠“剪刀或纸刀消值”的。

一些国家在大批量运输邮件时会提前消去邮票的值。邮票会先用特殊的凸版印章或图章消值再送交运输商。这样就不需要逐张盖章,简化了程序。与此相对的是随后消值,这种方法时至今天还可见。邮票会由邮差用橡皮章或者是接受方邮局盖章注销。

11、珍稀邮票

物以稀为贵,一些邮票因为数量少而备受收藏家追捧。世上并没有最珍贵和最稀有的邮票,因为有很多孤本邮票在世。其中最有名的如下:

黑便士(英国-1840年)世界第一枚邮票

毛里求斯“邮局”邮票(毛里求斯-1847年)

1847年9月,毛里求斯总督夫人举行舞会,为邮寄请柬,当地邮局发行了两种邮票,面值分别为桔黄色1便士和蓝色2便士,图案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侧面头像,各500枚。这是英国殖民地最早发行的邮票。邮票由一位名叫约瑟夫·巴德纳的钟表匠雕刻,由于是第一次做而且他视力极差,结果将“postpaid”印刷成“postoffice”。但是当时没有人发现这错误。舞会结束后,大部分请柬都被丢掉,只有十几枚邮票被一班轮船运到了欧洲和印度。1869年后,人们才发现这枚邮票的错误。目前实寄封仅发现1个,1993年以500万美元的价格拍出。而1便士邮票新票存世15枚,2便士新票存世12枚。均为世界珍邮。

萨克森深红色变体票(萨克森-1850年)

萨克森在1850加入德奥邮政联盟后,发行了第一套无齿邮票,邮票面值3芬尼,凸版印刷,共印50万枚,实际售出463058枚,其余销毁。这些邮票专供寄杂志报纸等印刷品,在取出邮件后大部分都被弃毁,因此存世稀少。而错色变体票更加稀罕。一枚使用过的错色变体票四方连于1987年3月14日以50万马克的价格拍出。

传教士邮票(夏威夷-1850年)

夏威夷在1851年发行了第一套邮票,面值有2分、5分和13分。由于当时的邮政局长是传教士的儿子,且贴这类邮票的信件多为传教士,故有“传教士邮票”之名。现该票新票2分拍卖价为35000美元;5分为35000美元;13分为175000美元。曾经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

3斯基林邦科错色票(瑞典-1855年)

该邮票发行于1855年,由于印刷工人当时错把3斯基林邦科的子模错置在8先令邮票的印版中,使得原本绿色的邮票印成了黄色。1894年,邮王费拉里用400英镑买走。1922年又以694英镑卖出。1937年被罗马尼亚国王以5000英镑买走。1996年以227万美元的高价拍出,是迄今为止世界最贵的邮票。

英属圭亚那一分洋红(圭亚那-1856年)

1856年初,英属圭亚那当地的邮票短缺,新印刷的还未从英国送到,因此只能在当地报纸印刷厂内赶印了少量的洋红色1分和蓝色4分邮票。这些邮票印刷的非常粗糙。其中洋红色一分邮票主要用来贴用新闻报,因此非常罕见。1922年,美国集邮家海因德以32148美元的高价买走。海因德逝世后,该邮票又数易人手,1980年该邮票以93.5万美元的高价拍出,是迄今为止世界第二贵的邮票。

“钱五百文”中心倒印龙票:(日本-1871年)

1953年被一名名为J·C·林斯雷的美国集邮者购得,当时是夹在一本邮集中,“钱五百文”绿色龙票的中心文字印倒了。1973年被日本一名集邮者以75000美元的价格买走,目前已发现的仅一枚。

红印花小字当壹元邮票(满清-1897年)

1897年2月20日,大清邮政正式成立,邮费计量单位改为银元制,但是委外印刷的邮票未能及时运到,因此邮局采用上海海关库存的尚未使用的3分红印花加盖成当壹元邮票和当伍元邮票。但是最初加盖的一批当壹元邮票邮局嫌字太小,因此没有再加盖,但仍由少量流出。目前存世小红印花邮票仅发现31枚。在1944年曾以1000美元被集邮家马任全买走。

宫门倒印票(中华民国-1915年)

中华邮政于1915年发行的北京老版帆船普通邮票,其中以“元”为面值主图的邮票是以北京国子监牌坊作为主图的,通称“宫门票”。在印刷部分面值2元的邮票时,因套印的纸张倒置,造成图中宫门图案颠倒,因此称为“宫门倒印票”。被称为“民国四珍”之首,目前存世仅50枚。1996年5月20日在北京的一个拍卖会上以38万人民币成交。

倒置的珍妮(美国-1918年)

倒置的珍妮,俗称“倒飞机”,于1918年在美国发行。由于印刷错误,邮票中的“柯蒂斯·珍妮-4”飞机的图案上下倒置,估计大约有100张这样的错版邮票存世。印刷上的倒置使该邮票身价不菲,在2006年,一张“倒置的珍妮”大约价值50万美元。

蓝军邮(*-1953年)

1953年中国邮电部和军委通信部联合决定发行一套军用邮票,分三枚,图案相同,面值相同,底纹刷色则分别为桔红色、棕色和蓝色,在集邮界俗称为“红军邮”“黄军邮”“蓝军邮”。三种邮票印量分别为4250万枚;3250万枚;3250万枚。本来拟定于1953年9月开始下发使用,但是在下发过程中发现没有信箱代号的情况下容易泄露部队*,而且使用对象不易控制。因此最后决定停用。当时已有部分黄军邮下发,而蓝军邮在8月24日才印毕,因此流出极少,成为珍邮。1999年8月,一枚蓝军邮四方连以374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出。

全国山河一片红(*-1968年)

*期间,为庆祝*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成立革命委员会而在1968年11月25日发行的邮票,印刷数量3000万枚,但在发行前北京邮局已提前售出500余枚。由于该邮票的中国边境线不准,整个版图轮廓错误,且*是以白色处理,被地图出版社一名编辑检举,随后邮电部紧急宣布暂停发售,今后也不再发行,全部销毁。另外,还有“大全国山河一片红”的票样,没有正式印刷。大一片红曾在1999年8月以50万人民币的高价拍出。

12、世界之最

世界最早的纪念邮票:1871年由秘鲁发行,以纪念南美最早的铁路(从利马到列卡拉奥玛)通车二十周年。也有人认为,1893年美国纪念航海家哥仑布发行的十六枚邮票,才是世界上第一套纪念邮票。

世界最早的航空邮票:1917年由意大利发行,在普通邮票上加印了三行文字,意思是:“航邮试验,1917年5月,都灵—罗马—都灵”。

世界最早的宇航邮票:美国1948年11月5日发行,“布利斯堡火箭发射基地邮票”的票面图案为得克萨斯州布利斯堡火箭发射基地和著名的V-2运载火箭发射场景,是世界范围内首次披露宇航内容的邮票。

世界最早的欠资邮票:1945年由前荷属东鳊(即现在的印度尼西亚)发行,也有人认为1859年由法国最早发行。

世界最早的包裹邮票:1879年由比利时发行,也有人认为是1884年由意大利发行。

世界最早的快递邮票:1885年由美国发行。

世界最早的慈善邮票:1897年由新南威尔士(现澳大利亚的一个州)发行,面值为1便士和1.5便士,但以高出面值20倍的价格出售,收入全部用于慈善事业。也有人说1905年日俄战争时,俄国为救济阵亡战士遗孤而发行的邮票才是最早的慈善邮票。

世界最早的公事邮票:1854年由西班牙发行。

世界最早的新闻纸邮票:1851年由奥地利发行。票面上不标面值,只能根据颜色的不同加以区别。

世界最早的军事邮票:1898年由土耳其发行。也有人认为是法国1901年发行。

世界最早的挂号邮票:1865年由哥伦比亚发行,也有人认为是1888年由*发行。

世界最早的圣诞节邮票:1898年由加拿大发行。

世界最早的保价邮票:1865年由哥伦比亚发行。

世界最早的印刷品邮票:1879年由土耳其发行,在邮票上加盖“印刷品”字样,可同时作新闻纸邮票使用。

世界最早的汇兑邮票:1884年由荷兰发行。

世界最早的气压传输邮件邮票:1918年由意大利发行。

世界最早的海上邮政邮票:1850年由土耳其海军部发行,用于支付由海军舰只运送邮件的邮资,不标面值,只有“邮资已付”字样,金额必须在邮票上填写。

世界最早的电信邮票:1864年由普鲁士发行。

世界最早的亲启邮票:1937年由捷克斯洛伐克发行(两种),把它贴在邮件上,要求收信人亲收。

世界最早的盲文邮票:1979年由巴西发行,票面上有两种盲文,是作为慈善邮票发行的。

世界最早的星期天邮票:1925年由保加利亚发行,专用于星期天投寄的信件上,其收入作为邮政职工疗养院的维修费。

世界最早发行的无面值邮票:1901年至1903年由哥伦比亚的巴巴科斯发行,其面值是在出售时用钢笔填上去的。

世界最早的附言邮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由比利时发行,该票下端附有一副票,上面印有“星期天不要投递”的字样。

世界最早的无文字邮票:1874年由奥地利发行,票上只有一个“传信神”头像,该票专为寄递报纸时用。

上一篇: 众声

下一篇: 保和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