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中国交通报

科普小知识 2023-11-19 13:57:57
...

《中国交通报》是国家交通运输部主管的一份产业经济类报纸,其67.8%的读者是有决策权、话语权的*交通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高中层人士。

中文名:中国交通报

语种:中文

创刊时间:1984年11月7日

国内刊号:CN11—0122

邮发代号:1-72

1、行业定位

它被交通运输部明确定位为“全国交通行业新闻宣传的主渠道”,是一份具有高权威性、高影响力、高公信力的报纸。

2、发展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交通报》也在这二十几年的成长历程中不断的发展壮大。

《中国交通报》自1984年11月7日创刊以来从周一刊、每周4版,发展到1985年--1990年的周二刊、每周8版,1991年--1994年的周三刊、每周12版,1995年--1999年的周四刊、每周16版,2000年--2001年的周五刊、每周32版(2000年每周21版),再到2002年--2005年的五周刊、每周40版(2004年每周44版)。

从2006年1月1日开始,《中国交通报》以崭新的面貌服务于广大读者。

3、读者分析

人们的社会生活离不开交通,《中国交通报》还是一张极具社会性的报纸。她广泛传播交通知识,介绍交通发展趋势,提供车辆、船舶供求等实用信息,是引导您合理选择交通方式的参谋与益友。

4、版面

报纸每周五期,每期八版,周一至周五出版。新闻A1、A4版彩印,周刊(及专刊)B1、B4版套红印刷。新闻版主要以动态新闻为主,追求报道的时效性、权威性和丰富性;对重大新闻的报道做到及时、准确、深刻。周刊设置覆盖交通产业链的各领域,包括公路、水运、汽车、运输、城市交通、交通信息化、区域交通等,突出内容的实用性、服务性、新闻性和深度、广度。

5、覆盖发行

《中国交通报》覆盖面宽,深受读者欢迎。为沟通产销渠道,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本报承办广告业务,愿为社会各界架桥铺路,提供信息。

作为一份全国发行独特的主流媒体,报纸主要刊登国内交通信息消息。其日发行量几十万份左右,全国发行。

覆盖多层面的读者,其中25-34岁和35-44岁读者占到的比例较大,读者相对成熟、理性,是社会中坚力量,他们正处于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已具备一定得经济基础和决策能力。

6、手机客户端

《中国交通报》已开通手机客户端,您可以看到当天最新出炉的《中国交通报》!

在这里,您可以读到当天出版的《中国交通报》电子版

在这里,您可以获取最新鲜的行业资讯

在这里,您还可以享受到百本杂志、小说和评书等增值服务

可登陆相关应用商城下载订阅。

7、中国交通新闻网

中国交通新闻网是经国务院新闻办批准的、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唯一的行业新闻网站,网站由交通部主管、中国交通报社主办,是面向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及社会公众的权威新闻网站。网站前身是《中国交通报》电子版。中国交通新闻网依靠中国交通报社的深厚行业资源,可为用户提供最权威的交通运输行业新闻信息大数据服务、舆情分析决策咨询服务等。

8、相关信息

国内统一刊号:CN11-0122

邮发代号:1-72

出刊日期: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

出版周期:周五报

报刊版式:对开4-8版

地址:北京市安外安华西里3区13号楼中国交通报社

邮编:100011

9、附:《中国交通报》创刊三十周年大事记

1984年4月13日交通部政治部宣传部根据部党组和政治部领导同志关于创办报纸的意见,提出了筹办中国交通报初步方案。方案提出:报纸定名为中国交通报,对开、四版,每星期三、六出版。中国交通报为交通部党组机关报,受党组直接领导。要充分发挥报纸的舆论阵地作用,使其成为部党组指导、推动各方面工作的有力工具。中国交通报面向全国交通战线,在全国公开发行,读者对象为广大职工群众。中国交通报社为部属局一级事业单位,是独立的工作实体。报社正副社长、正副总编辑为局级和副局级,各部室正、副主任为处级和副处级。编制暂定为50人。

1984年4月20日交通部部长李清在部政治部宣传部报送的《关于创办报纸的几点意见》上签署意见;“拟同意办份报,先成立筹备小组,研究办报的具体事宜。请党组同志传阅,如无不同意见,即可筹备。”

1984年7月11日国务院副总理*为《中国交通报》创刊题辞:“立志改革,勇于开拓交通运输事业的新局面。”

1984年10月1日《中国交通报》试刊号第一期出刊。

1984年11月7日中国交通报创刊号正式出刊。

1985年1月《中国交通报》从周一刊内部发行,改出周二刊公开发行。

1985年1月12日本报第一个记者站——山西记者站成立。

1985年4月15日《中国交通报通讯》第一期出版,为16开张,4页老5号铅字印刷。

1985年5月27日报社党支部召开大会,讨论通过李淑兰、李咏梅、刘文杰入党问题,这是报社成立后,发展的第一批中*员。

1985年8月28日报社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报社招聘等有关工作情况。最后决定试用5人。这是本报创刊以来进行的一次社会招聘。

1985年10月7-11日中国交通报社第一次全国记者站工作会议在四川召开。

1986年5月8日《交通内参》第一期编发,属内部发送的资料。

1988年1月《中国交通报》改胶版印刷,对开、四版,每周三、六出版。

1990年2月15日《中国交通报通讯》改名为《新闻写作窗》,由32开本改为16开本,对外公开发行。

1990年5月10日本报摄影部与交通部政策法规司共同举办“首届全国交通系统摄影比赛”。

1990年5月11日交通部党组作出“关于进一步办好中国交通报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报纸的性质、任务以及在办好报纸的前提下可开展适度的有偿经营活动,逐步提高经费自给程度。

1991年1月《中国交通报》从周二刊改为周三刊;由书版电子照排改为报版电子照排。

1992年7月15日首届全国交通好新闻评选揭晓,本报《安徽有条救命路》(作者倪玮刘文杰)获一等奖。

1993年11月4日《中国交通报》推出交通系统先进典型包起帆、“华铜海”轮先进事迹系列报道。

1993年12月4日中国交通报刊协会成立。

1994年11月7-8日《中国交通报社》举办创刊1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国务院总理*、副总理邹家华分别为本报创刊10周年题词。*同志的题词是:畅谈交通事,报道交通人。邹家华同志的题词是:辛勤笔耕,神州畅通。交通部*东部长给本报创刊发来了贺信。

1995年9月10-20日应挪威外交部邀请,由人民日报、新华社、*电视台和本报等8家新闻单位组成的中国新闻代表团到挪威采访。挪威首相格罗·布伦特兰13日接见了代表团并回答记者提问。本报副总编辑杜迈驰任代表团副团长,并报道了挪威的公路和航运业发展状况。

1996年10月26日本报副总编辑杜迈驰出席中国记协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受到*等**接见。

1997年3月中国交通报荣获第二届*部委产业经济报编校质量评比优胜奖。

1997年6月26日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评选揭晓,本报副总编辑杜迈驰当选。

1998年1月1日中国交通报出版日期改为周四刊(周二、三、五、六出版)。

1999年8月11日国家新闻出版署致函交通部:经研究,同意中国交通报从2000年1月1日起,由周四刊改为周五刊,其他登记项目不变。

2000年3月3日交通部批复:同意投资428万元用于报社综合业务用房改造工程;同意投资395万元用于报社综合新闻业务信息系统工程。这项工程包括计算机局域网、新闻采编、资料检索、电子报主版、排版照排、广告管理等6个子系统。实现了采编一体化、信息共享、远程检索及电子报纸的制作与发布等现代化编排方式。

2000年10月10日交通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复,同意中国交通报从2001年1月1日起,每周一、三、五出版,报纸由对开四版变更为对开八版(二、四仍为四版)。

2000年11月2日部人劳司对《中国交通报社改革方案》正式批复,原则同意中国交通报社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方案。至此,中国交通报社第一轮改革正式启动。

2000年11月24-25日报社首次召开竞争上岗演讲大会。共有37人,64人次参加了25人中层职位的竞聘。

2000年11月29日书法家李铎提写中国交通报报头,从2001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至今。

2001年1月1日中国交通报出版《世纪金版》(24版),这是报社成立以来日出版量最大、印制最精美的一期。金版的内容以百年交通为主线,贯穿了汽车、飞机、火车、轮船、公路、水运发展的演变历程。

2001年1月1日起,交通部取消对报社的事业单位财政拨款。

2001年3月30日本报电子版暨卫星远程传版开通仪式在交通部机关大楼隆重举行。本报电子版是我报网站建设一期工程,实现了“报网一体化”的第一步,基本满足广大交通职工特别是边远地区交通职工在线阅读中国交通报及查阅相关交通信息的需求。

2002年3月10-13日由交通报社主办的中国交通建设博览会在北京锦绣大地展览馆隆重开幕。

2002年5月15日报社为对口扶贫县—洛阳市宜阳县送去了12台电脑捐赠希望小学,捐助2万元现金帮助失学儿童。

2003年10月21日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本报驻地记者柯营之、石斌采写的《60公里国道设8道关卡》获消息类三等奖。本报副总编辑、副社长杜迈驰的论文《报纸的两次销售及其策略》获新闻论文类三等奖。

2004年4月9日本报头版推出长篇人物通讯《新时代产业工人法人楷模——许振超》。

2005年5月24日交通部下发《关于中国交通报头版要闻报道的意见》,明确提出本报头版新闻宣传的具体方针和要求。

2006年3月21日印发《中国交通报社2006年-2010年发展规划》,确定了报社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

2006年6月6日印发《中国交通报社2006-2010年人才发展规划》。

2006年9月13日印发《中国交通报社2006年——2010年文化建设纲要》。

2006年10月24日由中国桥梁文化周组委会和中国交通报社主办的行业文化创新活动——“中国首届中国桥梁文化周”活动在浙江绍兴举行。活动期间,举办了“十大桥梁人物暨桥梁英雄团队评选”、“桥梁文化传承与交通创新发展主题论坛”、“桥梁文化征文比赛”和“桥梁摄影作品大赛”,活动得到了部机关各司局、各省交通厅及行业内外的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

2006年10月26日杜迈驰总编辑参加中国记协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时,受到胡*等**接见。

2007年12月27日《中国交通报社信息汇总及编辑管理办法》发布。

2008年2月29日中国交通报社获得“全国交通行业抗灾保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刘兴增、康继民、柯营之、邹立新等同志获得“全国交通行业抗灾保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08年5月15日《关于中国交通报社网络新闻发布审核规定》发布。

2008年6月23日2007年度(第四届)全国行业报质检结果揭晓。在检查的84家行业报中,《中国交通报》排名第四,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2008年7月2日中国交通报社获得“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田翔获得“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08年11月10日本报收到广电总局关于同意中国交通报社开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复函。

2008年11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交通报社主办的《第四届西部道路运输新概念论坛》在北京召开,形成了“12+1”即西部12省区加报社的合作机制。

2010年12月30日经报社党委会审议通过,印发《中国交通报社“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年6月30日,交通运输部新闻办公室新闻中心正式在中国交通报社挂牌。

2011年7月10日报社印发《关于成立交通报社转企改制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通知》。

2012年7月16日非时政报刊出版单位*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关于同意中国交通报社转制工作实施方案的批复》。

2013年4月26日全国专业报新闻摄影学会在北京举行“长城润滑油杯”第26届全国专业报新闻摄影作品年赛颁奖会,《中国交通报》共获11个奖项。

2013年7月19日交通运输部发出关于核销中国交通报社事业编制有关事宜的通知。

2013年7月22日报社印发《*中国交通报社党委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2013年8月由中国产业报协会组织的第二十七届(2012年度)中国产经新闻奖各类奖项的评选结果日前揭晓,本报驻地记者有3篇新闻作品获奖。

2013年10月18日交通报社安华西里三区13号办公楼取得土地所有权证。

2013年11月报社向在*办公地*机关赠阅《中国交通报》。2013年12月16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中国交通报社清产核资结果的批复。

2014年1月发布《中国交通报社2014年竞争上岗实施方案》。

2014年3月印发《中国交通报社完善基层通联网络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2014年4月公布交通报社新一届编委会组成人员及《中国交通报社编委会工作章程》。

2014年5月全国专业报新闻摄影协会在北京举行“2013年度”全国专业报新闻摄影作品年赛颁奖会,《中国交通报》共获12个奖项。

2014年6月印发《中国交通报社记者站经费管理办法》、《中国交通报社记者站经费拨付执行办法》及《中国交通报社记者站工作考核细则》的通知。

2014年7月由中国产业报协会组织的第二十八届(2013年度)中国产经新闻奖各类奖项的评选结果日前揭晓,《中国交通报》共获11个奖项。

上一篇: 泰瑞·诺塔里

下一篇: 贾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