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芦笙音乐

科普小知识 2023-11-19 15:30:21
...

芦笙是苗族传统音乐文化中的核心乐器之一,在苗族音乐实践的历史长河中,其文化功能已不限于普遍的乐器,因承载社会文化功能的多样性,而形成独特的芦笙音乐。2008年6月14日,芦笙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历史渊源

芦笙侗语叫“伦”。芦笙音乐和侗族其它音乐艺术形式一样,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而滋生繁茂。关于芦笙的史载多在宋代以后。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载:“……辰、沅、靖州等地,友仡伶,仡赞……男未娶者,以金鸡插髻……农隙时,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数人吹笙在前导之”,明邝露《赤雅》载:“峒亦僚类……善音乐,弹胡琴,吹六管,长歌闭目,顿首摇足,为混沌舞。”

2、艺术特色

芦笙是苗、侗、水、瑶、仡佬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古称卢沙。苗、侗、水语都称梗。苗语又称嘎斗、嘎杰、嘎东、嘎正等。侗语又称梗览、梗览尼、梗劳等。瑶语称娄系。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四川等省区。历史悠久,形制多样,音色明亮、浑厚,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民间常用于芦笙舞伴奏和芦笙乐队合奏。经过改革,已在民族乐队中应用,可独奏、重奏或合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演奏时,笙管竖置,双手捧斗,手指按音孔,嘴含吹口,吹吸均可发音,站、坐、走、跳均可吹奏,形式活泼多样。芦笙演奏技巧与笙相同,多用单吐法吹奏。可奏出各种音程的双音或三音、四音和弦,能演奏C、F、G等调乐曲。可用于独奏、对奏、合奏或伴奏。独奏者常边奏边舞,既活泼又生动。苗族芦笙在大小、音色、音量和调试上有所差别,仅贵州一省,黔东南黄平、丹寨和榕江一带的芦笙高亢粗犷;黔西毕节、水城一带的柔和抒情;而黔南谷立的则雄浑健朗。

芦笙音乐属民族五声调式,在合声方面,随着演奏者的情绪变化,有时会出现不和谐音程。芦笙音乐的节奏较缓,旋律缠绵纤柔,*舒缓,具有较大的即兴性和随意性。芦笙曲调较长,内涵丰富,委婉飘逸,与苗族人祭祀活动时如泣如诉缠绵悱恻的气氛有关。除了芦笙,还有口弦和竖笛。

3、代表作品

《集合曲》、《进堂曲》、《踩堂曲》、《扫堂曲》、《同去曲》、《上路曲》、《比赛曲》、《走曲》、《圆圈曲》等

4、传承意义

由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卫星电视、VCD进入农舍,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文化生活观念。演奏芦笙,跳芦笙舞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生活,受到了现代文化强烈冲击。另外,通道侗族自治县是*贫困县,生产力低下,境内各乡镇人民群众的生产条件艰苦,生活水平不高。生活所迫,致使90%以上的中青年不得不远走沿海,打工挣钱。因此,在通道学习演奏芦笙,跳芦笙舞的年轻人几乎没有。人们对演奏芦笙,跳芦笙舞逐渐失去兴趣,侗族芦笙这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

上一篇: 潘兴旺

下一篇: 奇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