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川头镇
大川头镇位于宽甸县北部,距县城15千米。面积236平方千米,人口1.05万人(2009年)。辖龙头、长虹、头道沟、红光、大川头、新丰、圈场子7个行政村,镇*驻鹤大路12号。201国道、铁长线公路过境。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在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四周群山环抱,清幽怡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交通便利,利于人们的出行,经济在不断地发展,环境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农作物的产量也在不断上升,旅游业也在呈上升趋势。
中文名:大川头镇
行政代码:210624111
身份证前6位:210624
长途区号:0415
邮政编码:118000
隶属政区:宽甸满族自治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辽F
辖区面积:236km2
人口数量:约1.05万人
人口密度:44人/km2
1、地方简介
大川头镇
大川头镇位于宽甸县北部,距县城15千米。面积236平方千米,人口1.05万人(2009年)。辖龙头、长虹、头道沟、红光、大川头、新丰、圈场子7个行政村,镇*驻鹤大路12号。201国道、铁长线公路过境。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在境内。
2、历史沿革
1956年设乡,1961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7年,面积273.3平方千米,人口1.1万,辖新丰、头道沟、大川头、圈场、红光、龙头、红日、长岭8个村委会。
3、行政区划
210624111200121大川头村
210624111201220新丰村
210624111202220头道沟村
210624111203220圈场子村
210624111204220龙头村
210624111205220红光村
210624111206220长虹村
4、地方人口
大川头镇
大川头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0164
男:5320
女:4844
家庭户户数:2799
家庭户总人口(总):10098
家庭户男:5273
家庭户女:4825
0-14岁(总):1923
0-14岁男:987
0-14岁女:936
15-64岁(总):7450
15-64岁男:3911
15-64岁女:3539
65岁及以上(总):791
65岁及以上男:422
65岁及以上女:36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9392
5、物产资源
大川头镇林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85%,林业用地面积31万亩,特产有林蛙、滑香菇、中药材(人参、细辛、五味子)山野菜(大叶芹、刺嫩芽、蕨菜)、林果、浆果(树莓、草莓)、鹿茸等,钼矿资源较为丰富。大川头镇境内,玄武岩矿储量为16亿吨,为玄武岩石材加工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证。玄武岩为火山岩浆石,无放射性元素。玄武岩石材是诸多石材中的绿色建筑材料,质地坚硬、色泽均匀、物理力学性好、化学成份稳定、具有抗冲击、折光、保温、防滑、隔音、抗抵温及耐久性等特点,其本身充满蜂窝,外观朴实凝重、体轻、附着力强、不易剥落、物美价廉。玄武岩可加工为轻体保温、隔音、吸光的新型建筑材料,国内国际市场前景广阔
6、经济发展
2006年,大川头镇实现社会总产值30610万元,农业生产总值实现561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实现25000万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438.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10%、15%、57%,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140元。
7、农业发展
在加强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合理利用土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坚持“一个主导,两个骨干,四项辅助”的产业发展思路,各项产业齐头并进,并取得了可喜的收获。2006年,全镇烟叶种植面积1300亩,创产值186万元,增加农民收入120万元,税金37万元;食用菌接种量达到212万盘(袋)增加农民收入860万元;畜牧业以养殖业为主,实现产值400万元,农民可增收180万元;山野菜种植面积达到430亩,农民可增收12万元;干鲜果面积达到2000多亩,增加农民收入50万元;中药材发展到3800亩,可增加农民收入70万元。林业上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强化保护管理,优化林木结构,2006年,植树造林5348亩,并在全镇全面铺开林权制度改革,完成了全镇林改面积的60%。农田水利上,以小流域治理为重点,治理面积2600亩,闸沟1条,修建谷坊1座,疏通河道700延长米,砌铁丝笼坝200延长米。
8、工业发展
在工业经济发展中,大川头镇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坚持“放宽路子,鼓励发展;放活政策,保护发展。放松环境,引导发展;放胆扶持,加快发展”的工作策略,2006年,大川头镇重点引资的企业有:营口广利源冶炼总厂在新丰村一组建成的广利源铁选厂,投资1700万元;在头道沟村建成的丹东红星兽药厂,投资350万元。招商引资实现205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46%。现在镇内有东柏木业、龙圣合铁选厂、广利源铁选厂、双林钼矿等规模企业,有力的推动了大川头镇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迈出新步伐 向上争取资金10万元,为圈场子村桥头至大川头村街道两侧架设路灯55盏,总长3000米;投入资金9万元,对镇烈士陵园进行了维修改造;省农电局投资1000万元的1万千伏安变电所项目竣工,并正式投入运营;认真落实国家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资金,2006年,兑现粮食直补资金20.4万元,发放社会救济对象补助资金26.7万元,最低生活保障资金3万元,帮助特困户建房5户,全镇91%的农民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
9、地方特产
宽甸石柱人参
宽甸石柱人参
宽甸石柱人参,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振江镇石柱子村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石柱参也称柱参,是中国人参中的优良品种,因产地而得名。该村位于鸭绿江北岸,属于长白山余脉,山多水多、山高林密、湿度较大,是盛产山参的地方。石柱参具有芦长、体灵、皮老纹深、皮条须、须根上生有较多的珍珠疙瘩,体形酷似野山参等优点而驰名中外,体形千姿百态,深受用户欢迎。石柱参药性较强,栽培15年以上的石柱参药用价值近似山参,人参总皂甙含量远远高于一般园参。
石柱人参产于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宽甸县)振江镇石柱子村境宽甸县石柱人参种植基地
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25°21′~125°28′,北纬40°43′~40°50′,海拔350~810m。石柱子村位于宽甸县东部丘陵区,属长白山余脉,平均海拔500m,最高海拔800m,东部和南部与鸭绿江相邻,东距鸭绿江12.6km,南距鸭绿江15.82km,与朝鲜人民*主义*隔江相望,西部和北部与内陆接壤。
土壤条件方面,境内土壤属棕壤土,pH5.5~6.0,由花岗岩、片麻岩、混合岩等岩石风化而成,表层颜色为暗棕色、棕灰色,中层为棕黄色,下层为黄白色。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49%、微量元素主要含量有铜、锌、铁、锰、硼、钼,表层土速效磷含量平均为1.35mg/kg。土壤上层较薄,一般20~30cm厚,质地较粗,含有较多的粗砂、砾石。
水分条件方面,石柱子村东临鸭绿江,水资源极为丰富,石柱子河和滚子沟河于村中心交汇并贯穿全村,河流总长6km。
气候条件方面,石柱子村属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受季风影响,石柱子村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为6.5℃,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00小时,阴雾天气多达150多天,无霜期135天。石柱人参生长季(5~8月)的平均气温为21℃,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石柱人参体内养分的累积。降水丰富,日照少,阴雾多,湿度大,空气相对湿度平均为75%,加之受地理纬度和云雾、地形、植被等影响,极易形成散射光,经常出现“露水阳”天气。石柱子村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土壤地貌,有利于石柱人参的生长发育,并造就了石柱人参独特的品质。石柱人参对土壤、水分、气候、光照及栽培管理技术等要求极其严格,非石柱子之山、之土、之水、之气、之特殊栽培而不可得。经实验,异地栽培则会劣变,其形体和药理作用都与正宗的石柱人参相差甚远。2011年宽甸石柱人参农产品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由于石柱人参生长期一般为13年以上,生长周期长,为保护该物种,经辽宁省林业部门批准,每年只限增加参地50亩,同时退下来的参地还林,达到林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历史渊源相传在明朝万历年间,石柱子村还是个山高林密、荒无人烟的地方,山石柱村石柱人参原产地东有7翁结伴到辽东鸭绿江畔的深山老林里采参,在石柱子村一带发现了许多上等人参,他们把长成的人参带走,小参与参籽则埋在林下栽培,为了以后采参能找到这个地方,就在石柱子村上屯街西的三岔路口,竖起一块2m多高的石柱,同时,在石柱旁还栽了1株榆树,石柱人参由此得名(亦被简称为柱参)。后来,随着采参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人安家在此,逐渐形成了石柱子村。
丹东焖子
焖子是丹东的地方特色,原料是淀粉,用特殊的方法制成象凉粉一样的东西。切成二、三厘米见方的小块,呈半透明状,把这些小块在平底煎锅里煎熟,稍微有点焦,再淋上酱油、醋、麻油、香油、芝麻酱等调料,撒上葱末、蒜末等调味品……一盘香喷喷、热乎乎的焖子就做成了,1.5元一盘,好吃不贵(注意,一定要煎的时间长一点,芝麻酱、辣酱要多放)。
10、附近景点
丹东白鹭自然保护区
丹东白鹭自然保护区
红铜沟白鹭自然保护区位于宽甸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4°20′至125°43′之间。北纬41°10′。占地面积3360.4公顷,其中,有林面积1089.4公顷,水域面积2271公顷。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植物资源有地衣植物2目16科146种;种子植物有2门91科386属848种,浮游植物有5门46种。动物资源:鸟类13目33科126种;两栖类有2目5科9种;鱼类有4目6科13种等等。
2000年2月经县*批准建立县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1月被市*批准晋升为市级自然保护区。
上一篇: 区教育局长个人整改方案
下一篇: 建议书保护环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