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巴箬竹
秆高约2米,径5-6毫米,节间圆筒形,近实心,无毛,具光泽,秆环较平。秆箨革质,绿色,具紫色脉纹,具光泽,幼时被细柔毛,旋脱落无毛,边缘密生纤毛;无箨耳和縫毛,或具少数縫毛;箨舌高约1毫米,先端平截或稍拱凸,无毛或有纤毛;箨叶带紫色,卵状披针形,几与箨鞘等长,基部宽而抱茎。每小枝多为3叶;叶鞘边缘密被纤毛,叶耳不发育,縫毛少数或无;叶舌极短;叶薄革质,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15-29厘米,宽2.5-5厘米,两面无毛,侧脉6-9对,网脉明显。花序轴和小穗柄无毛。
中文学名:粽巴箬竹
拉丁学名:IndocalamusherklotsiiMcClure
拼音:zongbaruozhu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属:箬竹属
1、形态特征
株:秆高约2米,径5-6毫米,节间圆筒形,近实心,无毛,具光泽,秆环较平。
茎:秆箨革质,绿色,具紫色脉纹,具光泽,幼时被细柔毛,旋脱落无毛,边缘密生纤毛;无箨耳和縫毛,或具少数縫毛;箨舌高约1毫米,先端平截或稍拱凸,无毛或有纤毛;箨叶带紫色,卵状披针形,几与箨鞘等长,基部宽而抱茎。
枝:每小枝多为3叶;叶鞘边缘密被纤毛,叶耳不发育,縫毛少数或无;叶舌极短;叶薄革质,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15-29厘米,宽2.5-5厘米,两面无毛,侧脉6-9对,网脉明显。
花:花序轴和小穗柄无毛。
秆高约2米,径5-6毫米,节间圆筒形,近实心,无毛,具光泽,秆环较平。秆箨革质,绿色,具紫色脉纹,具光泽,幼时被细柔毛,旋脱落无毛,边缘密生纤毛;无箨耳和縫毛,或具少数縫毛;箨舌高约1毫米,先端平截或稍拱凸,无毛或有纤毛;箨叶带紫色,卵状披针形,几与箨鞘等长,基部宽而抱茎。每小枝多为3叶;叶鞘边缘密被纤毛,叶耳不发育,縫毛少数或无;叶舌极短;叶薄革质,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15-29厘米,宽2.5-5厘米,两面无毛,侧脉6-9对,网脉明显。花序轴和小穗柄无毛。
2、产地分布
产地:广东南部及香港
生境:疏林或灌丛中
海拔:500米
3、分类文献
IndocalamusherklotsiiMcClureinLingnanUniv.Sci.Bull.No.9:22.1940;香港竹谱63页.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