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信》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03年3月。这部关注犯罪者家属生存的问题的作品,跳出类型、流派的格局限制,并兼得犯罪小说、成长小说、言情小说、社会问题小说之趣,因此被东野圭吾研究者认为是其集大成的作品。
1、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信
外文名称:手纸
文学体裁:长篇小说
作者:【日】东野圭吾
首版时间:2003年3月
2、内容简介
封皮
书中的主人公是一对父母死后相依为命的兄弟。因工作受伤而失业的哥哥武岛刚志,为了筹备弟弟的学费,艇而走险犯罪杀人;而原本成绩优异前途光明的弟弟武岛直贵,则因为哥哥突如其来的犯罪.不得不背负杀人犯的弟弟精神债务,从此堕入社会歧视的轮回。一封封寄自高墙之内的家信,寄托了哥哥对弟弟的无限牵挂,同时也为弟弟带来了无尽的噩运。因为周围的人知晓了哥哥的事,直贵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放弃了自己对音乐梦想的追求,失去理想的爱情。
就连最后整天提醒吊胆好不容易维持住的工作,只因为有一个杀人犯哥哥而被调至不必与人打交道的公司仓库。在周遭人对他的冷漠与歧视中,他对哥哥的兄弟情也由爱渐渐转化为恨,恨哥哥自作聪明,恨哥哥自以为是的轻率行动,只因为哥哥的愚蠢而冲动的行为,自己才被络下了“杀人犯弟弟”的烙印,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都要时时时刻刻担心自己的这一烙印被人发现。可是无论怎样小心翼翼,最终都逃不掉宿命,他的人生一次又一次因为哥哥而被摧毁。渐渐地直贵无法再体谅哥哥的用心,也不想再收到哥哥任何的来信,甚至于在看到哥哥刻意轻描淡写的描绘自己在狱中的生活时,滋生出一种“你倒是活得轻松,你又怎能体会我的艰辛呢”的心理。
于是他开始为了逃出歧视的魔掌而付诸行动,他搬家,不告诉哥哥新的地址,不再给哥哥写信,他想要断掉跟哥哥的联系,开始告诉周围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他不再有亲人。有那么一段时间,直贵坚信自己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有彼此深爱的妻子,能养活家人的工作,规律有序的生活,这份平凡的生活对别人来说也许唾手可得,对直贵却是来之不易的,所以他比任何人都更加珍惜这份难得的幸福。然而女儿实纪的诞生,他所经受的遭遇却在下一代继续上演。这一次直贵再也无法承受。他跟哥哥写了最后一封信,诉说了因为杀人犯哥哥的存在给他带来的困扰与艰辛。如果是一个人他或许能经受住周遭的不平等待遇。可是他不能让这些不平等延续到自己女儿的身上,妻子与女儿是无辜的,为了现在的家庭,他毫无选择,只有断绝与哥哥的关系。
3、创作背景
《信》早在“日本三大报”之一的《每日新闻》周日版上连载,于2003年3月由每日新闻社出版单行本,2008年底,与电影同期推出的文库本小说,一个月内即热卖100万册,创下了出版方“文艺春秋”旗下图书销量突破百万的最快纪录。
4、人物介绍
剪影
刚志对于罪犯刚志来说,弟弟是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也是他唯一的希望。直贵是他的整个世界。身陷图周的刚志,与直贵的通信是他了解这个世界变化的唯一渠道,也是他传达心意的唯一方式。除了亲情,读者看不到他存在的理由。犯罪前,他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弟弟。父母的过世,把家庭的责任留给了作为哥哥的刚志肩上,因为生前母亲的尝尽了生活的艰辛,深刻地了解在当时的社会没有文化所带来的生活的困扰,所以她所有的希望就是能让自己的孩子逃出自己的宿命,能够上大学,改变命运。
刚志延续母亲的使命,承担起家的重担,再苦再累也要完成母亲的心愿,让弟弟上大学。为了挣钱他拼命地工作,过度的劳累让年轻地他犯上了腰痛。身体的疼痛让他面临被搬运公司辞退的残酷现实。为了能让弟弟安心读书,他需要钱,需要一笔能支付大学学费的钱,但是马上就要被辞退,而毫无一技之长,只能凭借出卖劳力的他似乎已经被逼到了人生的死胡同,无路可走,他想要再找一份新的工作,可是几年来落下的腰痛病让他看不到希望,他觉得无论怎么努力也没办法找到一份能凑足大学学费的工作。所以他选择入室盗窃,盗窃的对象是以前的一个经济富裕的客户。他很轻易的找到了钱,如果不是回去倒回去拿屋子里的炒栗子,因为他觉得弟弟爱吃。他或许不会不抓住,更不会杀人。
最终的结果带给他的是15年的狱。牢狱的寂寞生活是无人能体会的。刚志没有在给直贵的信中提到他的寂寞,以及内心的煎熬。信的内容只是对弟弟的关心和对于以前生活的点滴回忆,他渴望收到弟弟的来信,哪怕只是只言片语。想要了解弟弟的现状。希望弟弟能够幸福开心快乐。因为那是他的希望。直贵的每一封来信都让刚志欣喜,在收不到弟弟的回信的时候,他单纯的以为弟弟工作太忙,没有时间。还劝弟弟不要太辛苦,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弟弟这个世界上他唯一的亲人成了他生活的希望和他精神的支柱。也只有亲情能温暖他的心。如果说刚志给弟弟的信是他自生存在的希望,那么从入狱连续几年以来每月给受害者家属的信件就是一种对于所犯下的罪自我灵魂救赎的希望。
他意识到了自己所犯下的罪行不可原谅,也不奢望得到受害者家属的谅解。他在信件中诉说着自己的忏悔,对死者的歉疚。还希望弟弟替他去参加死者的葬礼,每年替他去扫墓。替他去赔礼道歉。尽管受害者家属曾经给他回信让他不要再写信了,但是刚志依然不舍不弃地坚持每个月都写,每一封信都很短,但是对于刚志那是他对于自己所犯下的罪行表达歉意的真诚,更是他的一种忏悔方式。基督教徒犯了错,或者是犯了罪,都会去教堂,找牧师忏悔。忏悔与坦白让人得到心理安慰。在那个黑暗的小屋里,在跟牧师的交流中,人的诉说与忏悔在心理上是一种自我解脱。刚志这样的道歉虽然永远没有办法得到原谅,但是当事人对于歉意的表达通过信这种方式传递给对方,这对刚志来说是心理罪恶感的一次减法运算。这是刚志自我灵魂救赎的一种方式和希望。尽管无法原谅,但是能对受害者家属表达自己的负罪感就能给自己罪恶的灵魂减压。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到灵魂救赎的希望光芒。
直贵哥哥刚志的犯罪行为像挥不掉,逃不出的梦魔萦绕在直贵的头顶,犹如一块巨大的乌云将阳光挡在了他的世界之外。从此他陷入了被歧视的宿命般的轮回,所有的梦想都全部被击碎。如果说因为贫穷,至少可以在人前挺着胸膛做人,不必畏首畏尾的害怕别人的眼光。直贵至少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改变命运,可是他的命运在哥哥刚志杀人的那一瞬间完全扭转。哥哥杀人后,周围的人像是得到了统一的口令,对他的态度与之前截然相反。同学对他开始避而远之,他就像得了瘟疫的病人,没有人愿意靠近。房东也让他限时搬走。因为经济的原因,作为一名优等生他*放弃了学业。
从此开始他的另一个苦味人生之旅。直贵独自一人努力存活下来却举步维艰,因为他要承担哥哥刚志杀人后所产生的社会舆论的影响及后果。直贵对哥哥的感情是复杂的,且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刚开始,他为哥哥那飞蛾扑火的举动而震惊,内心中感动和心痛居多,尽管哥哥的行为遭到世人的唾骂,但在他心中,更多的却是一种对哥哥的怜惜和愧疚,因为他知道哥哥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然而随着他在社会上打拼时所遭受到的一连串不平等的对待及异样的眼光,他开始认识到哥哥看似感人的行为背后所隐藏着的可怕的影响力一社会歧视。这种影响力是如此根深蒂固,直贵无论怎么努力抗拒都是徒劳。为此直贵以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付出惨重代价。
5、作品鉴赏
小说中平野社长以仿佛在谈论天气一般的寻常口吻对直贵说:“歧视是理所当然的……我们需要对你区别对待,这也是为了让所有的犯罪者知道,自己要是犯了罪亲属也会痛苦。”他方始顿悟,原来自己现在的苦难,正是对刚志所犯罪行作出惩罚的一部分。犯罪者必须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就是自己犯罪的同时也抹杀了自己亲属在社会上的存在。为了显示这种客观事实,也需要存在歧视。这样的观点表达了作者对于歧视的思考。
6、作品影响
《信》是东野圭吾第四度入围直木奖的作品。最早在“日本三大报”之一的《每日新闻》周日版上连载,于2003年3月由每日新闻社出版单行本。三年后被搬上银幕,由偶像影星山田孝之、玉山铁二和泽尻英龙华担当主演。2006年底,与电影同期推出的文库本小说,一个月内即热卖100万册,创下了出版方“文艺春秋”旗下图书销量突破百万的最快纪录。这部关注犯罪者家属生存问题的作品,跳出类型、流派的格局限制,将谜团指向主人公的遭遇和命运,并兼得犯罪小说、成长小说、言情小说、社会问题小说之趣,因此被东野圭吾研究者认为是其集大成的作品。
7、作品评价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信》的技巧还是太故意了,让人读到就行了,但还是终结于了平庸。
8、作者简介
东野圭吾
东野圭吾(ひがしのけいご),日本作家,1958年2月4日出生于日本大阪。毕业于大阪府立大学电气工学专业,之后在公司担任生产技术工程师,并开始推理小说的创作。1985年,凭借《放学后》获得第31回江户川乱步奖,从此成为职业作家,开始专职写作。
1999年,《秘密》获得第52回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入围第120届直木奖;此后《白夜行》、《暗恋》、《信》、《幻夜》四度入围直木奖;2006年,《嫌疑人X的献身》史无前例地将第134届直木奖、第6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及当年度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第1名一并斩获。
早期作品多为精巧细致的本格推理,后期笔锋越发老辣,文字鲜加雕琢,叙述简练凶狠,情节跌宕诡异,故事架构几至匪夷所思的地步,擅长从极不合理之处写出极合理的故事,功力之深令世人骇然。代表作:《十一字杀人》《绑架游戏》《白夜行》《信》《侦探伽利略》等,多部作品已被改拍成电视剧或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