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西坑畲族镇

科普小知识 2023-11-21 18:29:03
...

西坑畲族镇位于文成县西部,西与景宁畲族自治县接壤。辖27个行政村。镇*驻西坑村政前路1号,距县城32千米。瑞东公路穿境。全镇总面积48.29平方千米,平均海拔350米。2003年经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现下辖11个行政村。全镇总人口1.16万人,其中畲族人口2680人,是浙江省四个少数民族镇之一。

中文名称:西坑畲族镇

行政代码:330328103

身份证前6位:330328

长途区号:0577

邮政编码:325000

隶属政区:文成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浙C

辖区面积:48.29km2

人口数量:约1.16万人

人口密度:240人/km2

1、地方简介


西坑畲族镇

西坑畲族镇建于1992年6月,位于文成县西北部,距县城32千米,是*风景名胜旅游景区刘基故里、铜铃山峡、百丈飞瀑和岩门大峡谷等四大旅游景区的中心地带。全镇总面积48.29平方千米,平均海拔350米。2003年经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现下辖11个行政村。全镇总人口12000多人,其中畲族人口2680人,是浙江省四个少数民族镇之一。该镇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蕴藏着畲族语言、畲族山歌、畲族舞蹈、畲族婚俗、畲族药膳等民族传统文化。

2、历史沿革

1958年分别称西坑、敖里管理区。1961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87年敖里乡改为敖里畲族乡,1992年6月撤销西坑、敖里乡置西坑畲族镇。1997年,面积45平方千米,人口1.1万,其中20%为畲族人,辖西坑、塘垟、田寮、黄坑、梧溪、孙山、溪后、葛绳塆、三星、龙丘 、旁边垟、五星、赤水垟、让川、敖里、双田、*、南坑垟、双山、前垟20个行政村。2002年,辖区海拔在350~650米之间,面积48.29平方千米,辖20个行政村,116个自然村,共有人口12189人,其中有8个畲族村,畲族人口2680人。2003年,原20个行政村调整为11个行政村:西坑民族村由原西坑村、龙丘降民族村、溪后民族村、孙山民族村、葛绳湾村和原三星村的岗背自然村组成;叶岸村由原叶岸村、赤水垟村组成;塘垟村由原塘垟村、黄坑村、田寮村组成;南坑垟村由原南坑垟村和原前垟民族村的前垟、麦垄等2个自然村组成;旁边垟民族村由原旁边垟民族村和原三星村的垟源头、火棍垄、山头等3个自然村组成;双前民族村由原双山民族村和原前垟民族村的上堂自然村组成;梧溪、让川、敖里、双田、*民族村等5个村保持不变;年底,辖11个行政村,116个自然村,总人口12189人,其中畲族人口2680人。2008年末,面积45平方千米,人口1.16万人,辖西坑民族、叶岸、塘垟、南坑垟、旁边垟民族、双前民族、梧溪、让川、敖里、双田、*民族11个行政村。2011年,撤销石垟乡、岭后乡、下垟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西坑畲族镇;调整后,西坑畲族镇辖27个行政村。

原石垟乡

位于文成县西部,东临西坑镇,东南连岭后乡,南界叶胜林场、泰顺县黄桥乡,西南邻景宁东坑镇,北界南田镇。面积30平方千米,人口0.41万人(2008年末)。辖中垟、上垟、吴坳、石门、枫龙、岗山、上斜(石垟林场)7个行政村。乡*驻上垟村,距县城45千米。瑞东公路通过乡境。【沿革】1958年置石垟管理区。1961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30平方千米,人口0.4万,辖上垟、吴坳、枫龙、石门、坑下、岗山、东山、上斜8个行政村。2002年,全乡面积46.8平方千米,总人口4200人,辖7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2003年,原7个行政村村调整为6个行政村:中垟村由原坑下、东山等2个村组成;上垟、吴坳、石门、丰龙、岗山等5个村暂时保持不变;年底辖6个行政村,34个自然村,总人口2860人。2011年撤乡并入西坑畲族镇。

原下垟乡

位于文成县西部山区,东连石垟森林公园,南接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坑镇,西北与景宁畲族自治县梅歧乡毗邻。面积17平方千米,人口0.17万人(2008年末)。辖下垟、都铺、桂竹、半坑4个行政村。乡*驻下垟村,海拔840米,直线距县城29千米。【沿革】1958年建下垟管理区。1961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17平方千米,人口0.2万,辖下垟、都铺、桂竹、半坑4个行政村。2002年,面积22平方千米,辖4个行政村,11个自然村,1651人。2003年总人口1663人。2011年撤乡并入西坑畲族镇。

原岭后乡

位于文成县西部,地处文成、泰顺、景宁三县交界处,平均海拔550米。面积27平方千米,人口0.27万人(2008年末)。辖岭垟、富垟、三合、下庄、苍降5个行政村。乡*驻岭垟村,距县城56千米。【沿革】1958年建岭后管理区。1961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27平方千米,人口0.3万,辖岭后、光垟、烂井湖、杨山底、三合、下庄7个行政村,乡*驻岭后村。2002年,辖7个行政村,39个自然村,总人口2132人。2003年,原7个行政村调整为5个行政村:岭垟村由原岭后、杨山底等2个村组成;富垟村由原光垟、烂井湖等2个村组成;三合、下庄、苍降等3个村保持不变;年底,全乡辖5个行政村,39个自然村,总人口2780人。2011年撤乡并入西坑畲族镇。

3、行政区划

西坑畲族镇区划

330328103200121西坑村

330328103201220塘垟村

330328103203220梧溪村

330328103210220旁边垟村

330328103212220让川村

330328103213220敖里村

330328103214220双田村

330328103215220*村

330328103218220南坑垟村

330328103220122叶岸村

330328103221220双前村

330328103222121上垟村

330328103223220吴坳村

330328103224220丰龙村

330328103225220石门村

330328103226220岗山村

330328103227220上斜村

330328103228220中垟村

330328103229220三合村

330328103230220苍降村

330328103231220下庄村

330328103232121岭垟村

330328103233220富垟村

330328103234121下垟村

330328103235220都铺村

330328103236220桂竹村

330328103237220半坑村

330328103501220苗圃生活区

330328103502220种羊场生活区

330328103503220石垟林场生活区

330328103504220叶胜林场生活区

4、农业发展

效益农业稳步发展。西坑畲族镇积极引导农民按照市场导向调西坑畲族镇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兔业、生姜、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全镇现有獭兔养殖场7个,年出栏兔子8万多只,年收入200多万元;梅花鹿养殖场1个;有生姜、中药材、板栗、雪梨、迎庆桃、杨梅等种植基地20多个,种植面积近4000亩。效益农业正朝着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先后成立了神农姜业有限公司、百龙中药材有限公司、西坑农产品供销合作社、兔业协会等中介组织。

西坑镇主导产业示范村5个,分别是旁边垟村,特色主导产业是野兔养殖,田寮塘垟村的特色主导产业是野兔养殖和生姜种植,南坑垟村的特色主导产业是水果种植。*村的特色主导产业是中药材种植,双前村的特色主导产业是水果。

西坑畲族镇山地田园广阔,土壤、气候等适合种植生姜,种植生姜的自然基础好。田寮、塘垟、梧溪等村村民又有30多年的种姜历史,经验丰富。因此,该镇把土壤、气候、经验等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作为西坑农民脱贫致富的捷径。西坑镇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的,调整优化生姜品种,从山东、福建等地引进市场非常看好的“山东大白姜、山东黄姜、*肉姜”等优良品种种植。生姜基地以田寮村为中心,辐射到塘洋、黄坑、梧溪等村,全镇种植生姜面积达600多亩,总产量达90万公斤,总产值达120多万元。最高亩产值5000多斤,平均亩产量3100斤,亩产值3000多元,亩纯收入达2460元,人均收入增加500元,生姜种植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行业。

5、社会事业

西坑畲族镇社会事业发展较快。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全镇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投资200多万元建设了西坑中心校的教学楼、宿舍楼、综合楼。西坑畲族镇积极实施“东海明珠”工程和全民健身行动,建成了西坑文化中心和健身广场。投资210万元建成了西坑中心卫生院综合楼,改善了卫生医疗条件。注重发挥畲乡特色,挖掘民间艺术和发展区域文化,引导广大群众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畲族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弘扬了畲族文化。

6、基础设施

西坑畲族镇完成了城镇总体规划和西坑等5个中心村的规划编制;投资1000万元开发了后垟小区;启动了新车站、供电所办公楼、农民知识培训中心、农贸市场等项目建设;投资20多万元建成了集镇垃圾填埋场和垃圾中转站;深入实施“百村整治、十村示范”工程、“康庄工程”、乡道硬化工程和引用水工程;完成了西坑、叶岸、梧溪、南坑垟等四个村的村庄整治工作;行政村通车率达100%、路面硬化达90%;建成梧溪、黄坑、塘垟、田寮等4个村的饮用水工程;梧溪、南坑垟两村被列为市级生态村、申报市级生态镇,城乡面貌得到较大改善。2007年着力建设省级生态镇和叶岸、塘垟两个市级生态村。

7、重点项目

獭兔养殖业

西坑畲族镇草山丰富,饲料资源充足,同时具有悠久的养兔历史。经过镇委、镇府的多年努力,从2001年开始全镇先后发展了8个皮肉兔养殖总场,其分布在旁边垟、田寮、拓坑、塘湾、竹坑岗、让川、南坑垟、双山等村,共有养殖大户30户,固定投资200多万元,建造笼位25000笼,正常存栏40000多只,年出栏100000多只,年收入近500万元。带动周边村民散户养殖户(30只以上)200多户。

特色农产品

充分利用的有利气候和地理条件,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开发,目前已开发了生姜、中药材基地,出产的生姜块大、味辣、色鲜,在温州、瑞安、平阳等地小有名声。去年,从外地引进*肉姜,很受日商青睐。去年首批*肉姜出口日本,产品供不应求。今年,基地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全镇种植生姜达1200亩。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800亩,包括浙贝、太子参、元胡、白术、桔梗等品种,其中大户(10亩—100亩)有5户,带动散户100多户,种植户年收入达上千元,总投资100万元。

下山脱贫生态移民工程投资500万

优化人口布局,将边远山区、重点林区内人口迁移出来,减轻山区环境压力,推进城镇化步伐,实现社会良性循环,实施创建以来,实施了龙口降、葛绳湾自然村扶贫迁村。

8、附近景点


刘基墓

铜铃山

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位于浙江省文成县,位于岩门大峡谷上游的叶胜林场境内,长约5公里,面积2755公顷。境内拥有上万亩的原始次生林,为浙南保存最好的原始阔叶林。其中以铜铃山峡中经万年激流旋冲而成的壶穴奇观最为著名,峡内瀑连瀑,潭叠潭,湍流雷轰,震心慑憾,峡谷摩幻,称为“华夏一绝”。

铜铃山森林公园位于百丈祭风景名胜区西部,分别由铜铃山峡、小瑶池、铜玲寨三大景区组成。

境内山峦叠翠、峡谷幽深、溪瀑潺潺、修竹茂林、奇花异草,野生动物群多。尤以“壶穴”景观名闻天下,国内罕见,堪称“绝景”。森林覆盖率达95%,空气清新,富含负离子及多种植物杀菌素、萜烯芳植物,十分有益于人身健康,达到建脑又健身的功效。

铜铃山森林公园是一处旅游观光、探险猎奇、休闲避暑、“森林浴”的理想胜地,她正展开迷人的胸怀,欢迎各界人士的到来。

峡谷景廊

即铜铃山峡,地处被原始森林覆盖的铜岭山林场中。北宋《太平寰宇记》称:“天下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万山深处忽辟平畴,高旷绝尘,风景如画,桃源世外无多让焉。”今有诗赞六里峡谷风光之美:“疑在巫峡望巫山,又从灵峰到灵岩。林泉壑瀑两廊画,天开画图绝人寰。”故称峡谷为景廊。行走在悬崖峭壁中辅好的木板云梯上,望着脚下由于地质运动、大自然鬼斧神工般造就的万年古河床,其景、其美无法用文字描述。峡谷景廊距文成县城4公里,步步是景,美不胜收。主要景点有山坑三瀑、石林飞瀑、三仙岩、枫岭石林、白龙潭、三叠瀑、通天峡、阴阳瀑、日月双峰、金牛潭、青龙潭、天际瀑、金龟潭、观音崖、锁龙谷、西天屏等。

刘基墓

史称诚意伯墓,位于浙江文成县南田区西湖乡西陵村夏山。《明史·刘基传》载:"明洪武八年(1375)三月,明太祖制文遣使护归故里。抵家疾笃,四月十六日薨。六月,由其子刘琏、刘璟葬于夏山之原"。墓为简朴之土茔,用鹅卵石依山筑为扶椅式,墓前立有民国时期竖的石碑1方,上刻"明敕开国太师刘文成公墓"。1985年3月,墓四周筑成斗形围墙,随植松柏。1980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12月12日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基,汉族,名伯温,晚号犁眉公。明朝开国功臣。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六月十五日,卒于明洪武八年(1375),终年64岁,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人(旧属处州府青田县),明代政治家、诗文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9、地方特产

文成粉丝

文成粉丝,得益于文成的独特环境和天然气候,出产的番薯块根肥大,淀粉含量丰富。通过当地传统工艺制作而成的番薯粉丝,便具有耐煮、耐炒、不糊不断的独特品质。“文成粉丝”通过浙南薯业产销合作社这个平台,既拓宽了销售渠道,又提高了市场知明度,使文成山区的农家货成为现代城市餐桌上的佳肴。

文成特产蕃薯粉丝采用千岛湖深山淀粉精制而成,无农药、化肥污染,不含色素,保持天然本色,具有晶莹纯净、营养丰富、经久耐煮、不浑汤、不断条、柔软可口的特点。属低粮、低热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文成番薯粉丝始于清代,距今百余年,因制作方式独特,别具风味,久负盛名。

文成特产蕃薯粉丝采用番薯经洗净水磨,去薯渣和杂质,取其淀粉调水,一层一层炊透,至冷却转硬后,采用独特传统生产工艺精制而成的番薯粉丝,具有色泽晶莹、口感韧滑、耐煮、耐炒、味美质佳、营养丰富等特点。其经营方式,采用专卖和代理相结合,内销和出口相结合。不但在温州、杭州、上海、广州等国内大中城市销势非常看好,而且通过全县10万华侨,使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成粉丝”,也在欧盟、东南亚以及非洲等国外52个国家走俏,享誉海外。


文成杨梅

文成杨梅

文成杨梅是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的特产。文成杨梅素以个头硕大、入口舒爽闻名,不仅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还跻身“浙江省精品杨梅”行列。

自1995年文成县委、县*提出“兴山富民”,建设“山水乐园”战略目标以来,文成县大力发展水果产业,浙江省财政也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文成县水果生产的发展,特别是杨梅生产面积、产量逐年快速增长。2000年,文成县杨梅面积达1312hm2,其中投产面积661.5hm2,总产量2661.7t,面积和产量分别是1994年的2.17倍和2.76倍。栽培品种以名优品种荸荠种和东魁杨梅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56.6%和35.7%。到2008年,文成县杨梅种植面积达2513.3hm2,其中投产面积1466.7hm2,年产量约5490t,产值3400万元,已初具产业规模。已形成以珊溪、仰山、上林、大峃、樟台为主的飞云江沿岸杨梅种植产业带,以黄坦、金炉、周壤、里阳为主的中山杨梅产业带。尤其是在珊溪南林及仰山的2个“千亩优质杨梅示范基地”,品种还是以荸荠种杨梅和东魁杨梅为主。文成县杨梅生产、加工已初步形成,由温州帝师杨梅酿酒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上林、仰山、珊溪等三大杨梅基地,引导文成县果农按市场需求种植鲜食、加工绿色无污染产品的产业格局。

文成索面

文成索面为订婚走亲不可缺之礼品。以花园、马村垟、珊溪等地产品最有名。制法是将面粉加适量食盐(春冬含3-5%、夏秋为9-12%),做好面坯置面柜中“走透”后,拉成线晒燥,理成线绞状。索面讲究细匀为佳,吃时放开水锅中一煮,去掉咸汤,拌点佐料即可。索面富营养易消化,为群众喜爱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