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发镇
万发镇地处梨树县东北部,距县城25公里,东与东河镇接壤,西跟太平镇毗连,南同郭家店镇、蔡家镇交界,北和金山乡为邻。万发镇东西宽10公里,南北长15公里,总面积175.8平方公里,距四平市40公里,距高速公路(四平——长春)郭家店出口15公里,交通极为便利。
中文名称:万发镇
行政区类别:吉林省、吉林市、万发镇
人口:41598人
1、简介
万发镇地处梨树县东北部,距县城25公里。东与东河镇接壤,西跟太平镇毗连,南同郭家店镇、蔡家镇交界,北和金山乡为邻。万发镇东西宽10公里,南北长15公里,总面积175.8平方公里,距四平市40公里,距高速公路(四平——长春)郭家店出口15公里,交通极为便利。
全镇耕地面积6788公顷,林地面积465公顷,有林带380条,森林蓄积11000立方米。年产玉米6万吨。人口20120人,其中农业人口1.97万人,非农业人口0.15万人,有汉、蒙、回、朝、满5个民族,辖12个行政村,98个自然屯。镇*驻地西万发村一社。
2、历史沿革
由驻地万发街得名。1948年解放后为梨树县第四区,辖北太平等21个村。1956年改为万发街区,辖太平山等9个乡。1958年设立万发公社,1961年析置太平公社。1983年社改乡。1992年万发撤乡建镇,1992年太平撤乡建镇。
1996年,万发镇面积93平方千米,人口2万人,镇*驻万发街,辖西万发、朱家、吕家岗子、阎家堡、贾杂铺、关家岗、东万发、刘家岗、长胜、幸福、孙家店、李家店12个行政村和永发、永胜2个居委会;太平镇面积71平方千米,人口1.9万人,镇*驻田家洼子,辖田家洼子、南太平、榆树、青松、宋家围子、龙母届、牟家、北太平、前梁家、毕家堡子、李家、张家屯12个行政村和太平1个居委会。
2003年,万发镇面积117.18平方千米,人口21009人,代码220322113,邮编136514;太平镇面积89.23平方千米,人口18495人,代码220322112,邮编136513。2005年,撤销太平镇,并入万发镇。
3、行政区划
【2010年代码及城乡分类】220322110:
~001121永发社区
~200220长胜村
~201122东万发村
~202220关家岗子村
~203220贾杂铺村
~204220李家店村
~205220刘家岗子村
~206220吕家岗子村
~207220孙家店村
~208122西万发村
~209220幸福村
~210220朱家村
~211220闫家堡子村
~212220北太平村
~213220毕家堡子村
~214220李家村
~215220龙母庙村
~216220牟家村
~217220南太平村
~218220前梁家村
~219220青松村
~220220宋家围子村
~221220田家洼子村
~222220榆树村
~223220张家屯村
4、自然环境
本镇为典型亚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干寒刮西北风,春季常刮西北大风,无霜期在152天左右,适宜作物生长。
万发镇土质为黑钙土,呈中性或微碱性,有机质丰富,盛产玉米、高粱。
5、教育事业
万发教育事业也非常发达,今年,万发中学与万发中心校合并为万发镇学校,成立中学部、小学部。有教育100多人,通过合并,将更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学生的教育管理,同时也为教育制度改革树立了一个典范。
6、设立机构
万发境内有万发工商*、地税*、邮政局、电信局、微波站、农行办事处、客运站、运管站等驻镇单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方便。紧靠郭小线公路的镇集贸市场,逢五、逢十赶集,集市贸易有车、马、猪、牛等副产品,服装、鞋帽、布料等轻工业品近百种。上集人数四千人左右,每集成交额达四万余元。
7、附近景点
叶赫那拉古城
叶赫部族,在满语中意为“河边的太阳”,是满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明末元初的叶赫族先人征服了周围的弱小部落之后,在叶赫两岸的山头上选择险要之地筑起两座城堡。尽管叶赫部于619年初被清朝太祖皇帝努尔哈赤所灭,却无法掩埋其对清朝皇室史的重要而又微妙的作用:清太祖努尔哈赤夫人孝慈高皇后那拉氏及清末慈禧太后皆出生在此。故该城享有“两代皇后的家乡”的别称。直至今日,热情好客的叶赫人仍部分保留着传统的满族文化特色,并将以独特的满族礼节迎接慕名而去的海内外游客。
古城的建筑极有特点,每城有木、土、石三道城墙,城外有护城河环绕,登台而远眺,更觉朔风猎猎四野茫茫;内有八角时楼,古朴肃穆,巍峨雄俊,是我国北方少见的古建筑群体,极具考古及观赏价值。堡体及内部楼台等保存完整,散落着多处清朝历史中著名的遗迹,其中点将台、烽火台尤为引人注目。如今的叶赫那拉景区一分为二,分“古城文化区”和“转山湖风景游艺渡假区”,古城文化区内,有东西二城遗址、古驿站、伽蓝寺、娘娘庙、虫王庙等文化古迹可供游客参观游览;转山湖景区风光迤俪曼妙,湖面约5000亩的水域,再现了“山水共天一色”的诗意境界。
偏脸城遗址
从四平市梨树县城向北望去,天边有一道山岗,东西走向,绵延十余公里。在城北田间穿行三四公里。过招苏太河,一座古城遗址即在目前。古城顺山坡横下,四面高墙清晰可辨。全城地势不平,西北高而东南低,方向东斜,有如偏歪的人面。故人称偏脸城。
偏脸城的城墙为土墙,东墙与西墙,南墙与北墙,大体平行。每面长约千米,宽一米,高五六米左右。四墙有门,门外有瓮城,南北门与东西门,皆成对应。城墙四角,都有突出墙外,高于墙顶的圆形高台。这是角楼,站在上面可以嘹望全城。西墙与北墙外,都有护城壕遗址。偏脸古城在辽金时代最早叫九百奚营,归临津县管辖。统归于韩州统邻。因九百奚营地处交通要道,为南北往来的必经之地。故在辽金时代,九百奚营是相当重要的城镇。在此,曾幽囚过大宋的两朝君主:徽宗,钦宗两年之久。在历史上留下重要一笔。
二龙湖古城遗址
二龙湖古城遗址位于吉林省梨树县石岭乡二龙山村北崴子屯。城址平面呈方形,方向为南偏西30o,城址的西北部残缺,面积约35000余平方米。城墙由黄土夹砂石堆砌而成,残存高度1~5米,墙基宽12~15米。在南墙近中部保存有城门缺口。城址内出土有战国时期的铁镬、铁质马具,铜箭头及陶釜、罐、尊等器物,还有绳纹的板瓦和筒瓦等建筑构件。陶器的特点具有较明显的战国时期燕文化的风格特征,对研究战国时期燕文化与东北地区的密切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材料。这也是目前所知东北地区受燕文化影响最北的城址,因而具有较为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