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腊鞭藤
攀援藤本,丛生,带鞘茎粗3-4厘米,裸茎粗约2.5-3厘米。叶羽状全裂,长达2.5米,顶端无纤鞭;羽片等距排列,阔剑形,长60-80厘米,宽3.5-4.5(-5.5)厘米,中脉粗壮,上面具少数近刺状刚毛,边缘具黑色微刺,先端多刚毛;叶轴背面具下弯的、基部淡褐色、上部黑色的2-3个合生的刺;叶柄粗壮,背面及边缘具不规则的直刺;托叶鞘不明显;叶鞘上密被长2.5-4厘米或更长的单生或合生的、片状、极渐尖的更明显成斜列的刺,其间混杂着许多头发状小刺,排列成拥挤的不规则的横列。雌雄花序同型,长约4米,二回分枝,顶端具长的爪状鞭;一级佛焰苞长管状或圆筒形,具爪状刺和纵条纹,顶端干枯撕裂成片状;有几个分枝花序,长30-45厘米或更长,顶端有长1-3厘米的尾状附属物,每侧有小穗状花序,5-8个;二级佛焰苞管状漏斗形,斜截,有条纹,一侧延伸为三角状的尖,小穗轴长10-12厘米,着生于二级佛焰苞口下面,小穗轴每侧着生10-22朵花(雄性小穗轴的花较多);小佛焰苞为不对称漏斗形,稍斜截,有条纹。雄花长圆形,长10毫米,直径3毫米,花萼裂至1/3处而成3裂片,花冠长约为花萼的2倍,几全裂成3裂片;雌花未见。总苞托为单侧杯状,截平,伸出于小佛焰苞;总苞杯状,截平,伸出于总苞托;中性花的小窠明显新月形。果被稍扁平;果实大,阔卵圆形或近球形,长2.5-2.6厘米,直径2-2.2厘米,两端等圆,顶端具突尖的柱头残留物,鳞片凸起,12纵列,淡黄色或草黄色,*具沟槽,边缘具狭窄干膜质和细啮蚀状,但不具暗色线,顶端钝。种子为不规则卵形,长16-20毫米,宽7-8毫米,厚6-7毫米,两端圆,横切面近圆形或稍钝的三棱形,种子表面有细洼点,胚乳稍深嚼烂状,胚基生。花果期同长鞭藤。
中文学名:勐腊鞭藤
拉丁学名:Calamuskarinensis(Becc.)S.JPeietS.Y.Chen
拼音:mengl*teng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棕榈目
科:棕榈科
属:省藤属
1、形态特征
攀援藤本,丛生,带鞘茎粗3-4厘米,裸茎粗约2.5-3厘米。叶羽状全裂,长达2.5米,顶端无纤鞭;羽片等距排列,阔剑形,长60-80厘米,宽3.5-4.5(-5.5)厘米,中脉粗壮,上面具少数近刺状刚毛,边缘具黑色微刺,先端多刚毛;叶轴背面具下弯的、基部淡褐色、上部黑色的2-3个合生的刺;叶柄粗壮,背面及边缘具不规则的直刺;托叶鞘不明显;叶鞘上密被长2.5-4厘米或更长的单生或合生的、片状、极渐尖的更明显成斜列的刺,其间混杂着许多头发状小刺,排列成拥挤的不规则的横列。雌雄花序同型,长约4米,二回分枝,顶端具长的爪状鞭;一级佛焰苞长管状或圆筒形,具爪状刺和纵条纹,顶端干枯撕裂成片状;有几个分枝花序,长30-45厘米或更长,顶端有长1-3厘米的尾状附属物,每侧有小穗状花序,5-8个;二级佛焰苞管状漏斗形,斜截,有条纹,一侧延伸为三角状的尖,小穗轴长10-12厘米,着生于二级佛焰苞口下面,小穗轴每侧着生10-22朵花(雄性小穗轴的花较多);小佛焰苞为不对称漏斗形,稍斜截,有条纹。雄花长圆形,长10毫米,直径3毫米,花萼裂至1/3处而成3裂片,花冠长约为花萼的2倍,几全裂成3裂片;雌花未见。总苞托为单侧杯状,截平,伸出于小佛焰苞;总苞杯状,截平,伸出于总苞托;中性花的小窠明显新月形。果被稍扁平;果实大,阔卵圆形或近球形,长2.5-2.6厘米,直径2-2.2厘米,两端等圆,顶端具突尖的柱头残留物,鳞片凸起,12纵列,淡黄色或草黄色,*具沟槽,边缘具狭窄干膜质和细啮蚀状,但不具暗色线,顶端钝。种子为不规则卵形,长16-20毫米,宽7-8毫米,厚6-7毫米,两端圆,横切面近圆形或稍钝的三棱形,种子表面有细洼点,胚乳稍深嚼烂状,胚基生。花果期同长鞭藤。
2、产地分布
分布:缅甸亦产
产地:产云南南部
生境:热带森林中
海拔:生于海拔800-1400米
3、分类文献
Calamuskarinensis(Becc.)S.J.PeietS.Y.CheninAct.Phytotax.Sin.27:133.1989.——C.flagellumGriff.var.karinensisBecc.inAnn.Roy.Bot.Gard.Calc.11(1):129.6.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