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灵山县博物馆

科普小知识 2023-11-23 19:59:27
...

灵山县博物馆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灵城镇人民路6号。邮编535400。该馆成立于1984年8月11日。隶属灵山县文化局。灵山县的文物工作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由县文化馆派出一名*负责本县的文物工作。1981年11月1日成立灵山县文物管理所。灵山县博物馆成立的同时灵山县文物管理所撤销,该所原有的房产、人员由博物馆接收,文物管理所的业务也由博物馆履行。馆用房由旧房改建而成,主体建筑系钢筋水泥构架、砖砌墙壁,共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950平方米,有办公室、文物仓库、文物修复室、陈列厅等用房。

中文名:灵山县博物馆

创建时间:1984年8月11日

隶属单位:灵山县文化局

性质:*主导

1、简介


灵山县博物馆

灵山县博物馆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灵城镇人民路6号。邮编535400。该馆成立于1984年8月11日。隶属灵山县文化局。

灵山县的文物工作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由县文化馆派出一名*负责本县的文物工作。1981年11月1日成立灵山县文物管理所。灵山县博物馆成立的同时灵山县文物管理所撤销,该所原有的房产、人员由博物馆接收,文物管理所的业务也由博物馆履行。

该馆用房由旧房改建而成,主体建筑系钢筋水泥构架、砖砌墙壁,共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950平方米,有办公室、文物仓库、文物修复室、陈列厅等用房。

2、馆藏文物


灵山县博物馆

目前馆藏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18件、三级文物439件、一般文物368多件(组),另还有化石、未定级文物、标本一批。

馆藏文物时间跨度大,而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有更新世(距今约260万年至1万年)的动物骨骼化石,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凿、石锛、石楔、石铲、陶网垂、绳纹陶釜等生产生活用具;有战国以后历代的青铜器;有明清时期的铁器;有各个时代的陶器瓷器等。”县博物馆馆长宁勇对馆藏文物如数家珍。此外,灵山县还有不可移动文物点66处,其中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

3、馆内陈列


铜鼓

灵山县博物馆目前暂设有两个展区,各500平方米,一楼为临时展区,二楼是灵山历史文物展区。走进该博物馆的历史文物展区,珍贵的展品让人目不暇接,其中最耀眼的要数镇馆之宝——人首纹青铜剑。

历史文物展区另外一组令人称道的重量级藏品就是铜鼓,尤其是“灵山型铜鼓”格外引人注目。

铜鼓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是南方古代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物。根据铜鼓的型制、花纹,共分为八大类型: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遵义型、麻江型、北流型、灵山型、西盟型。灵山县是铜鼓出土的重点地区之一,有“铜鼓之乡”之称,灵山县出土的铜鼓有北流型、灵山型及冷水冲型,以灵山型居多。“灵山型铜鼓”以灵山县渌水村出土的铜鼓为代表器型而得名,该类型铜鼓流行于东汉至唐代,主要流行于两广地区。“灵山型铜鼓”型制接近北流型,外观上,体型凝重,形象精巧,是古代乌浒人和俚僚人创造的文明。目前,灵山县博物馆藏有铜鼓26面。县内以铜鼓命名的地名有铜鼓塘、铜鼓岭、铜鼓村等等共10多处,这些地名都因出土过铜鼓而得名。

陈列于灵山县博物馆的“四出”钱纹铜鼓就是灵山型铜鼓的典型代表。此铜鼓高42厘米,鼓面直径70厘米,重31公斤,造型精美。鼓面平展,边缘伸出,3只单蛙与3组累蹲蛙相间,逆时针方向环列,蛙背上饰划线纹和圆涡纹,装饰华丽;鼓面中心太阳纹圆突如饼,12道光芒细长如针;鼓胸以下逐渐收缩成腰,胸腰之际有带状叶脉纹扁耳两对,下开方形孔;鼓足处有一对头朝下的小鸟。鼓面和鼓身都有装饰花纹,二弦分晕,晕间饰连线纹、席纹、四瓣花纹、“四出”线纹、兽面纹、蝉纹等。该铜鼓是二级文物,2001年8月被区文化厅送往北京历史博物馆参加《声震神州——滇、黔、桂铜鼓大观》展览。

4、镇馆之宝


人首纹青铜剑

人首纹青铜剑

人首纹青铜剑1980年出土于灵山县石塘镇。剑身上部饰有人面图案,人面整体由凸线构成,眉、目、鼻、口均以阴线成形。这种剑格弯曲如弓形,剑身铸有人面纹图案的特殊短剑,只见于战国时代的岭南地区。此剑青铜质地,由剑身、剑把两部分组成,铸工精美,通长39厘米,属国家一级文物。该剑于1992年12月20日被选往桂林博物馆参加“广西文物精品展”;1993年9月选往上海博物馆参加“中国文物精华展”,该剑并被收载入《中国文物精华》一书;2003年,为庆祝中法建交40周年,中国文化年在法国巴黎举办,同年11月份该剑被送往法国参加展览。

5、研究成果


灵山县博物馆地图

在文物研究方面,灵山县博物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年来,该馆研究人员先后在《中国新闻》、《广西文物》、《中国古代铜鼓研究通讯》、《东南文化》、《中华名匾》、《考古》、《中国考古学年鉴》、《铜鼓和青铜文化的新探索》等书刊中发表文物介绍、考古调研报告、学术论文共10多篇。尤其是玉永琏副研究员,其应用考古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史、古代文化史等学科的理论和知识,着重研究了新石器时代文化和古代铜鼓两大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6、考古发现


灵山县博物馆

考古人员在广西灵山县发现一座遭盗挖的古墓葬,初步判断最早出现在三国两晋时期。灵山县博物馆馆长宁勇介绍,这座古墓长4.7米,高1.7米,内宽1.7米,两侧墓壁呈弧形,墓顶呈穹形,两侧和底部均为青砖,青砖高约3厘米、宽约18厘米、长约40厘米,墓砖的侧面有突出的“×”形纹路。

记者从广西考古部门获悉,近日考古人员在广西灵山县发现一座遭盗挖的古墓葬,初步判断最早出现在三国两晋时期。

这座古墓的墓址位于灵山县平山镇新庄小学的球场工地。今年4月初工人们在挖地基时发现了一个道坑和两侧砌着的青砖,意识到可能是古墓,工人们马上停工并报告了相关部门。考古人员随即赶到,指导对古墓的挖掘工作。

灵山县博物馆馆长宁勇介绍,这座古墓长4.7米,高1.7米,内宽1.7米,两侧墓壁呈弧形,墓顶呈穹形,两侧和底部均为青砖,青砖高约3厘米、宽约18厘米、长约40厘米,墓砖的侧面有突出的“×”形纹路。不过遗憾的是古墓已被盗挖一空,考古人员只在墓里发现一些不完整的陶片。

宁勇说,根据古墓的墓砖特征,初步判断这是三国两晋时期的古墓葬。经过考古人员的挖掘,这座古墓虽然是空墓,但对研究当时的墓葬文化很有价值。

近年来,灵山县坚持把文化建设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推进了灵山文化繁荣发展,与此同时,文化建设在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灵山的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该次画摄影文物展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本届春茶节系列展览中的一个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