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十字街道
大十字街道位于贵州省凯里市城区中心以南,沿北京路南侧:东起文化北路与洗马河街道相连,西至永乐路与一角城西街道相接,北面与西门街道毗邻,南部分别与开怀街道和鸭塘街道接壤,总面积7平方公里,辖苹果山社区、永乐社区、金泉社区、市府社区、凯棉社区等5个社区和1个行政村——金井村。截止2010年11月,街道总人口95498人,其中流动人口15129人,农业人口5620人。
中文名:大十字街道
行政代码:522601002
身份证前6位:522601
长途区号:0855
邮政编码:556000
隶属政区:凯里市
行政级别:街道
车牌号码:贵H
辖区面积:7km2
人口数量:约9.55万人
人口密度:13643人/km2
1、地方简介
大十字街道
大十字街道位于贵州省凯里市城区中心以南,沿北京路南侧:东起文化北路与洗马河街道相连,西至永乐路与一角城西街道相接,北面与西门街道毗邻,南部分别与开怀街道和鸭塘街道接壤,总面积7平方公里,辖苹果山社区、永乐社区、金泉社区、市府社区、凯棉社区等5个社区和1个行政村——金井村。截止2010年11月,街道总人口95498人,其中流动人口15129人,农业人口5620人。街道党委下设5个社区党总支、2个机关支部、1个离退休支部、6个非公有制企业支部、5个学校支部及1个村支部,共有党员864名。辖区驻有党政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174个,是凯里市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在市委、市*的坚强领导下,十二五期间,街道将始终坚持把保稳定促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帮助和引导金井村农民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和城中村的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失地农民收入,不断强化社区治安、环境建设,努力实现公益事业和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团结带领全街道*群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力争在城市管理、综治维稳、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取得更加突出的成效。
2、街道这职责
街道党务政务服务中心“窗口”部门有:党政办、党员服务站、财政所、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城管办、司法所、经济发展办、远程教育工作站、农技站、综治办、劳动保障事务所、社会事务办、武装部、信访办、慰问团委、妇联等15个站办所;办理事项有:出具相关证明、党员组织关系接转与服务、城市低保审查、农村养老保险审核、城镇医疗保险审核、农村养老保险审核、家电下乡、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服务、二孩生育证审核、婚育证办理、城市巷道和居民院落环境卫生管理、党员*及居民群众教育培训、农技服务指导、安全生产检查、司法调解等内容。本着“勤政、高效、务实、廉洁”的工作宗旨,街道党委、办事处在“服务城市发展、建设平安社区、保障改善民生、构建和谐街道”工作中,始终牢牢抓住发展这个中心,各项工作均取得突出成效。在“保民生,促和谐;保稳定,促发展”等工作中切实加强领导,科学决策,开拓创新,在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平安社区单位创建、人口计生服务、社区环境管理整治、居民劳动就业、城镇社保医保管理、失地农民就业帮扶等工作中,统筹兼顾出实招,狠抓落实抓出实效。2010年共获得综治平安建设一等奖、安全生产工作一等奖、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整脏治乱专项行动一等奖、党风廉政建设三等奖、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基层武装部先进单位、综合目标考核三等奖等多项好成绩。
3、街道建设
大十字街道
位于大十字街道办事处驻所以北约0.75公里的牛场坝坡(苹果山)西麓,昔日是耕牛、马匹等大牲畜交易之场所,夜市故名。自然寨为苗汉聚居,有李、陈、蒋、潘、文、赵、杨、刘、吴等10余姓。252户,931人,以前有木房瓦顶居半,现大部为砖房。坐东北、向西南、沿山脚聚落呈半月状,寨内房屋错落集中、阡陌纵横、巷道众多。寨前有金井河流过,村中有军民路横穿。寨边有企事业单位。寨南边是9组,北边为10组。与牛场坝路相连的州政协巷,是凯里特色小吃的聚集地之一,每当夜幕降临,这两条街巷人群熙熙攘攘,各类小吃飘香四溢,有凯里酸汤米豆腐、麻辣羊肉串、熏烤折耳根辣豆腐、串串香麻辣烫、黄焖炒田螺、卤味全鸭......各种小吃让人馋涎欲滴、欲罢不能。这里是各方游客到凯里游玩的小吃品尝目的地之一,打的时只要说“牛场坝”,没有司机不知道的,而且该街巷处于凯里闹市中心,交通、购物极为方便,是了解凯里、解读凯里、品位凯里的绝佳去处!
4、行政区划
大十字街道区划
522601002001111永乐社区
522601002002111市府社区
522601002003111苹果山社区
522601002004111金泉社区
522601002200112金井村
5、地方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58116
男29283
女28833
家庭户户数17258
家庭户总人口(总)52008
家庭户男25990
家庭户女26018
0-14岁(总)11647
0-14岁男6081
0-14岁女5566
15-64岁(总)43499
15-64岁男21545
15-64岁女21954
65岁及以上(总)2970
65岁及以上男1657
65岁及以上女131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40999
6、街道动态
凯里大十字变得“高大上”交通将变得更加便利
多年来,“大十字”就是凯里商业中心的代名词。历经几度变迁,大十字也几经“变脸”。直至今天,大十字人防工程的建设再一次吸引着凯里市民的目光。新大十字给市民带来的感觉又是怎样的呢?3月9日,记者再次走访了改造中的大十字。
路面基本完工
3月9日的凯里市大十字街头比起春节期间显然热闹多了,一切又恢复繁华的景象。
大十字人防工程总工程师周生宾说,春节前,大十字人防工程基本完成了路面工程的人行道铺砖、公共照明路灯安装以及园林绿化等工程。“接下来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地下空间部分的装修和实现地下通道的正常通行。”周生宾说。
据了解,元宵节以来,北京东、西路,韶山南、北路这四个路段的地下部分已经有4家施工单位进场,主要涉及墙面粉刷、空调安装、消防设施安装及通风口的装修,并计划在3个月内完成。除此之外,黔东南州5家通讯部门也将于近期对地下空间进行通讯设施的安装,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网络信号全覆盖。
市民直呼“高大上”
“这也太‘高大上’了吧!”这是除夕之夜记者参观凯里大十字的夜景时,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指着又高又亮的路灯发出的感叹。
其实,早在春节前的一段时间,就有不少网友在网络和微信朋友圈内,晒出了自己在大十字区域拍摄的街道绿化和路灯安装现场照片,感叹大十字新面貌带来的新感觉。
据凯里市公共照明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姚珍国介绍,以前大十字路段的路灯是高压钠灯,不仅耗电,而且也不美观。而现在出现在市中心及4条主干道上的115盏新路灯,是全新的LED玉兰灯,不仅高端大气,灯光明亮,而且节能减排。
记者从凯里市园林处了解到,截至目前,大十字人防工程已做了大规模的绿化,“接下来,我们还将在大十字区域投放多个花箱,让城市园林景观更加协调。”凯里市园林处王处长说。
交通将更便利
一位正在东方大厦门口绿化带上闲坐的邓大爷告诉记者,他是遵义人,今年68岁,3年前来凯里定居,“现在好啊,周边有树有花草,路面也铺得很平整,有点大城市的品位了。”邓大爷笑着说。
大十字的变化不仅仅是环境,交通状况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
在凯里开出租车已经整整10年的刘师傅说:“由环岛改成灯控路口后,特别是部分公交站台和斑马线重新设置后,大十字相比以前畅通多了。”
“大十字改造完后,市民可由四通八达的地下通道*进出,4条主干道的部分斑马线将被取消,市中心长期缓行甚至拥堵的状况将会大有改观。”凯里市交通警察大队副大队长吕少勇对大十字的变化充满期待。
7、附近景点
郎德上寨
西江千户苗寨是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被中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者认为是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比较完整的地方。
西江苗族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59年的蚩尤部落。据说西江苗族是蚩尤第三个儿子的后裔。江西苗族迁徙西江之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苗族文化体系,到西江后又长期处于*“管外”(管制之外)的状况,一直是自己管理自己,因而苗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保存和发展,再加上交通的不便,统治者欲同化也鞭长莫及。
雷山苗族银饰以其鲜明的特色在中国苗族银饰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最有影响的银饰制作村是雷山县大沟乡控拜,该村是中国苗乡闻名的银匠村。控拜几乎全村男人都掌握银饰制作技术,沿袭了若干代人。这里的银饰艺人除了满足本县的需要外,还走南闯北,云游四乡以银饰手艺为生。远在榕江乃至黔南的一些边远县份,还可以寻到这里银饰艺人的踪迹。
最负盛名的中国苗族银饰是雷山和台江,两地的苗族女子节日盛装的银冠,银角和银凤雀等头饰雍容华贵,连小姑娘都头戴华丽的银冠。
穿裙最短的是世居深山的雷山桥港苗族女子。6寸长的细褶裙,层层缠绕腰间,使臀围显得特别丰满,内穿青布紧身大襟衣,外穿深红缎对襟短衣,短裙,前围腰长及膝部,后围腰长至脚跟。系织花腰带,又垂8根花带于身后,如锦鸡羽毛。下着青布紧腿裤,脚穿翘尖绣花鞋,头绾大髻,戴凤雀银钗,身佩各种银饰。
郎德上寨
在很多介绍苗族风情的宣传册上往往能看到一个用卵石排列得很好看的芦笙场,图案模仿古代铜鼓上的十二道太阳光芒砌成,两头还有用石料铺的两匹飞奔的骏马,那就是在郎德上寨拍的。
郎德上寨是贵州省命名的民族文物村,也是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族起义领袖杨大六的出生地,当年打仗用的刀枪箭戟自是遗留了不少。那时清兵整整征战了18年才将其平定,大怒之下把寨子烧光,人口几乎被杀绝,侥幸有15人逃至深山野林才保住了性命。后来这15人组成了4户人家,在废墟上重建家园。至今全寨已经有118户,500多人。
郎德上寨依山傍水,背南面北,四面群山环抱,茂林修竹,衬托着古香古色的吊脚楼,蜿蜒的卵石路在屋檐间时隐时现,偶尔还能听到两嗓子苗民的歌声。寨内苗民的服饰以长裙为特征,所以又称“长裙苗”。寨前有一条小河逶迤如龙蛇,小水车三三两两,南面有松杉茂密的“护寨林”,山上有当年杨大六起义时筑起的碉堡、战壕;北面有杨大六桥—风雨桥横跨于河上,过桥后还能看到杨大六练兵场。还有南、中、北三个不大的寨门,-“郎德上寨”几个字。寨中芦笙堂后就是“杨大六文物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当年杨大六起义时用过的刀、叉、头盔、铁炮等物品。
从江
从江县城被都柳江一分为二,两边都只有1条街道,东岸为老城,西岸则被新建筑统治。县内基本没什么看头,惟一可看的是端午节的赛龙舟和大集市,不过从江管辖的民族村寨中青石小道交错纵横,花桥鼓楼交相辉映,吊脚木楼鳞次栉比,水车水碾悠然转动,鸡鸣狗吠此起彼伏,置身其间,自是别有一番风味。所以从江县绝对是参观周边民寨的大本营。
8、地方特产
苗家鸡稀饭
主料:白条母鸡1.5千克,糯米300克,大米200克
辅料:食盐8克,姜块50克
制作过程:将母鸡砍成大块,净锅加水,放入鸡块、姜块,用大火烧沸,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炖,鸡块捞起另用;在原汤中放进淘洗干净的糯米、大米,用小火熬煮,边煮边用勺不停地搅拌,待米汤汁稠糊时加盐拌匀即成。
味型:咸鲜
特点:鲜香软糯,汁稠色亮
凯里红酸汤
红酸汤是凯里地区苗族人民的传统食品,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所独具的色(鲜红)、香(清香)、味(醇酸、回甜)等特点具有开胃的作用。凯里红酸汤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红酸汤是凯里地区苗族人民的传统食品,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所独具的色(鲜红)、香(清香)、味(醇酸、回甜)等特点具有开胃的作用,食用后能令消化不良、厌食等患者胃口大开。凯里人素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翩翩”的民间俗语,可见,红酸汤在凯里人饮食链上的重要地位。
由凯里经济开发区明洋食品厂隆重出品的“玉梦”牌凯里红酸汤不仅保留了传统红酸汤特有的色、香、味等特点,而且经科学处理后口感更纯正、营养更丰富。“玉梦”牌凯里红酸汤系沿用贵州山区苗家酸汤酿制良方、结合现代科技,采用贵州山区优质红辣椒、西红柿、生姜、糯米等农副产品经二次酿造自然发酵精致而成。经科学检测:本品中含有丰富的有益有机酸——乳酸(有天然乳酸菌自然发酵而成)和维生素C等有机物,还富含有人体所必须的钙、磷、铁等矿物质,它对保持人体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以及维持肌体的酸碱平衡和增强食欲具有其他食物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下司狗肉
下司狗肉是仅次于下司酸汤鱼的好菜,许多过路客人和朋友都喜欢来下司吃狗肉。下司狗肉肉质细嫩,味道纯正,准确地说,下司狗肉叫下司草烧狗肉,正因为采用草烧技术,即所谓的“天然”技术,所以它与其他地方的喷灯烧、煤烧煮起来的味道有所区别。另外,下司人在选狗的时候也比较讲究,只要农村人养的土狗,不要0狗和饲养狗,并且一般都只要重十多斤的,既不要老狗,也不要太小的狗,故味道与其他地方的有所区别。
下司狗肉又叫下司草烧狗肉,正因为采用草烧技术,即所谓的"天然"技术,所以它与其他地方的喷灯烧、煤烧煮起来的味道有所区别。另外,下司人在选狗的时候也比较讲究,只要农村人养的土狗,不要饲养狗,并且一般都只要重十多斤的,既不要老狗,也不要太小的狗,故味道与其他地方的有所区别。
下司狗肉汤锅堪称黔东南美食中一绝。所谓汤锅,通俗说就是大口的锅煮大块的肉喝大碗的酒以达大快。狗为十多斤的本地小黄狗,肉嫩皮薄;宰杀后用稻草熏烧,色至微黄、皮脆;砌成大块放入大铁锅中,倒入清水(清水江河水),用木柴大中火煮到半成以上熟,肉香汤鲜皮脆骨剔;后用小铁锅架在炭炉上,舀入大铁锅中的原汤,放狗肉香(薄荷)、长葱、芫荽制汤,汤开放入砌成小块的狗肉;上好的蘸水(本地朝天辣、葱姜、狗肉香、芫荽,狗肉香必不可少)和米酒、时令新鲜蔬菜。
现下司有不少的狗肉店,但要吃上正宗的狗肉汤锅,只有赶集(每星期五)和看会(农历六月二十四等民间节日)才会遇上,同时要选名厨,如“谢六八”、“张老四”、“顾老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