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圣公园
复圣公园,是一个集文化旅游、休闲观光、健身娱乐、美食购物于一体的儒家文化主题公园,是人文宁阳的新亮点,绿色宁阳的新名片。
中文名:复圣公园
特色景点:慧明楼、君子之泽等
景区等级:*AAA级风景区
地理位置:宁阳县东城新区
1、景区介绍:
景区位于宁阳县东城新区,属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景区面积0.40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0.01平方公里。景区依托宁阳县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工程,根据宁阳县城市总体规划和项目功能要求,由岭南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泰安分公司负责建设运营。园区标志性建筑为慧明楼,整个园区围绕慧明楼环形分布,栽培植物达216种、16000余株,植被与人文景观建设相互辉映,沿湖分布,与自然环境融合较好。公园运用传统园林手法形成以花木为主景,以亭廊为点景,形成各自不同的意境。亭台楼阁、湖湾栈道等相互渗透,呈现出优雅、恬静的自然景色;地貌起伏变化,山水环绕,空气清新,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旅游环境。
2015年被批准为第十二批省级水利风景区。
2、历史文化:
关于复圣颜回
复圣公园
颜回生平:颜回(公元前521——481)字渊,又称子渊,春秋末年鲁国人。十三岁拜孔子为师,后终生事之,是孔子的大弟子。颜回是孔子最为欣赏的弟子,在孔门中有突出地位。他以“德行”与“好学”著称,后世尊称为“颜子”
历史评价:孔子尊其为“明君子”“士圣”,认为“若回者,其至乎!虽上古圣人,亦如此而已。”自汉代开始,历代帝王在尊孔的同时,对颜回也尊崇有加。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十一月至曲阜,以太牢之礼祀孔子,以颜回配享(《陋巷志》);东汉明帝十五年,“祠仲尼”及颜回等弟子(《后汉书·明帝纪》);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封颜回谓“先师”;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封颜回为“太子少师”;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封颜回为“兖国公复圣”;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皆封颜回为“复圣”。因此,颜回也就成为历代文人士子的道德楷模。
关于颜回文化的研究
“复圣”颜回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圣”之一,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对其思想行为的研究,在颜回生前和死后不久就已经开始了。
战国时期,“孟氏之儒”的开创者孟轲,“孙氏之儒”的开创者荀卿都对颜回做出了高度评价。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第一次把“颜氏之儒”列为孔子之后“儒家八派”之一。
自秦代以后,特别是汉代“独尊儒术”之后,颜回获得了更高的社会地位,成为修德好学的典型。
自明代开始,对颜回及其文化的研究具有了初步的系统性。人们谈论孔子则必谈论颜回,研究孔门弟子,也不能少了颜回。在关于颜回文化的研究中,明正德年间成书的《陋巷志》成为颜回文化早期集成之作;明代包大爟(guàn)著《圣门通考》中有《颜回编年》篇;此外清代的《圣门十六子书》《颜子书》《孔子弟子考》《孔子师弟言表》等著作都对颜回及其文化思想作为重要的内容。
到近代,大思想家郭沫若、钱穆等都对颜回做了许多研究。至上世纪80年代之后,关于颜回及其文化的研究迎来繁荣时期,其中研究颜回的专注共有七部,颜回研究的论文集共有三部,单篇论文共有200余篇。
3、公园区域总体划分
复圣公园总体区域划分以南、北广场(孔颜乐处与复圣广场)为中轴线,分为东西两个文化主题和一个中心文化区。其中西侧为“尊”文化区域,东侧为“敬”文化区域,中间为“尊悟”区;西侧“尊”文化区域划分由南至北依次为“尊本区”“尊融区”“尊和区”,对应的景观依次为“君子之泽”“融昭园”“尊和坊”;东侧“敬”文化区域划分由南至北依次为“敬雅区”“敬乐区”“敬趣区”,对应的景观依次为“敬贤林听雅轩”“藏乐湾”“童趣园”;中心文化区“尊悟区”景观为“通慧桥”“慧明楼”,与*湖区“明心湖”相互呼应。整个园区文化体系独具特色,体现了宁阳复圣公园秉承传统文化又敢于开拓创新的文化建设思路。
【尊悟区+慧明楼】
“悟”是佛家的禅语。慧明楼是体现佛家文化的景观,因此以一个“悟”来体现。
复圣公园
【尊本区+君子之泽】
古人讲“本”的意思就是“本源、根本”,沼泽湿地为重要的自然生态景观,水源、植被都是大自然、生命的根本。这片湿地名字为“君子之泽”,在儒家的经典里面,“君子之泽”的意思是“圣贤的恩泽”的意思,传统的儒家文化讲究“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之泽”彰显了复圣公园的“圣贤气象”和“君子之德”。
【尊融区+融昭园】
“融”有长久、久远的意思。这座健身广场名叫“融昭园”,“融昭”意为“长久照耀”,表现出老人长寿延年之意。老人们可以在这里打太极、锻炼身体,体现一派生机向上的气象。
此处的石刻为四个大字:融昭德尊。引自唐代牛增孺《享太庙·和宁舞》:“湜湜(shí)颀颀(qí),融昭德辉”。“湜”是“水流修远清澈”的意思,而“颀”则是“长、高”的意思。“融昭德尊”这四个字表现出老年人长寿延年、德勋高拔,既能彰显出长者德高望尊的气势,又能表达对老年人身体康健的祝福和祈盼。
【尊和区+尊和坊】
此处为商业区,这里取“和”为主题,有三重意思“和气生财”“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体现一种儒学宽容温和的思想。在这里,我们还原了颜回生活时期的代表性商业场景,并将颜回朴素的处世思想应用到每一个场景元素中。
【敬趣区+童趣园】
这里主要是儿童游乐区,为孩子提供一个轻松快乐的娱乐场所。在“童趣园”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让孩子们在轻松娱乐的同时,能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趣”有三重意思,第一重是最直观的童趣,与本区域的儿童游乐区功能相合;第二重是意趣,表示此处由于孩子的游戏玩耍,与其他区域比而别有一番意味;第三重是志趣一方面小孩子要有志向,暗含教育意义,另一方面讲“志趣”也与颜回本人相符合。
【敬乐区+藏乐湾】
“乐”是中国古代圣贤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孔子形容颜回“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复圣”颜回一生不仕,居于贫贱、藏于陋巷而“自得其乐”。藏是智慧,乐是境界;藏是乐之道,乐是藏之义。在“藏乐湾”前欣赏湖面美景,心中藏乐,体验复圣颜回追求圣贤的“乐”之境界,感受做人“藏”的智慧,正所谓“人低为王,水低为海”,中国国学智慧的精髓一个“藏”字可谓淋漓尽致。
【敬雅区+听雅轩、敬贤林】
这一区域主要生态景观为色叶林带,色叶林带命名为“敬贤林”,以此表达对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人的敬意;旁边这座小茅亭名字为“听雅轩”。“听雅”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命题,孔子有“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于听雅轩中静心聆听鸟鸣林涛,感受一种古朴的历史文化韵味。
4、园区重点景观要素详解
【孔颜乐处】
“孔颜乐处”代表了中国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复圣”颜回一生克己复礼、安贫乐道,把追求“仁”和“礼”作为自己最高的人生追求;他一生追随孔子,孔子追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而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师徒二人这种自得其乐的境界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儒学到宋代发展为程朱理学,“孔颜之乐”的精神境界演变为“圣贤气象”。朱熹将“孔颜之乐”概括为三重境界:鸢飞鱼跃、无一夫不得其所、万物各得其所。体现了一种豁然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宇宙观。
内景
第一个层次“鸢飞鱼跃”的境界,是超越了个人的“私我”,心不再系于物,从而达到“无我”的境界。所以说“鸢飞鱼跃”境界是一种“小我”的境界,但是最高层次的“小我”境界。
第二个层次“无一夫不得其所”境界,是由原来的“小我”而进到整个人类的“大我”境界。如果说“鸢飞鱼跃”还只是个人“得其所”的、“独乐”的境界,是“独善其身”,那么“无一夫不得其所”境界便已经是整个人类“得其所”的、“同乐”的境界,是“为人”的道德境界。
第三个层次“万物各得其所”的境界,就不仅是“小我”、“大我”应该“得其所”、“遂其性”,而且宇宙中的万物都应该“各得其所”、“各遂其性”,是一种更为宏大的宇宙。
【圣贤气象】
“圣贤气象”所表现的是“孔颜乐处”的人格境界。宋初大儒学家周敦颐将“孔颜乐处”阐述为“化而齐”与天为一的境界,把自先秦以来对“君子人格”的崇尚转变成对“圣贤”理想的追求。儒学发展到到宋代理学家程颐、程颢那里,“圣贤气象”这一命题正式确立,二人从时代精神、审美境界等多个角度孜孜不倦的论述了“圣贤气象”的各个层面,使之成为“孔颜乐处”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因此“圣贤气象”这四个字是对“孔颜乐处”这一儒学命题的最高阐释。
【君子四道墙】
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
孔子说颜回有这四种道德,这四种道德分别是:“实行道义时很坚强,接受劝谏时很虚心,得到官禄时戒惧而警惕,立身行事时很谨慎。”看似简单的四个要求,却是君子修仁的最高境界。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是“尊”文化的至高境界:孔子的道德与人格越体会就越会觉得高尚超拔,孔子的学问理念越钻研就学会越觉得博大精深。
【“夫子之言,不可不思”】
是“敬”文化的至高境界:我们的老师孔子的话都非常有道理,一定要仔细地思考钻研。
【天下归仁】
这是孔子教诲颜回“何为仁”时说的一句话。天下归仁是孔子对于理想世界的一种完美想象,也是大同世界的重要特征。“仁”的思想是我们的国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周游列国,就是为了推行自己的“仁政”思想,虽然在当时并没有被列国所采纳,但在汉代以后,“仁”的思想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而影响了中国文化数千年之久,真正达到了“天下归仁”的境界。即使在今天,“仁”的思想对为政理国、为人处世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儒家文化对实现“中国梦”伟大理想的重要性,在新的历史潮流下,大力弘扬以“仁”为主体的儒家思想,即是继往开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发展力量的壮举,又是我们承担起展示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
【“善”始于足下】
“善”是中国文化中一个久远而又永恒的话题。《国风》中说:“善者,德之建也。”“善”是一个人道德品行至高境界的表现,儒家文化讲究“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善”是处世为人的根本。复圣颜回一生研习孔子的学问,服君子之道,讲仁义执业,实现自我修养的提升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本身就是对“善”之境界的不懈追求。
“勿以善小而不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千古名训,“善”是一种至高境界,但也需要从脚下开始一步一步地实现。北广场的这个地刻“善”字,就是要传达一种“善始于足下”的文化思想,从而使传统文化融入市民生活,使“善”的思想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种文化自觉。
【明心湖】
中国的儒家文化强调“明明德”,“明”是传统文化中士君子彰显自我修养与道德教化一种方法论,也是提升自我德行的一种极致追求。
佛家讲究的是“明心见性”的追求,也是佛家文化中自我修养的一种至高境界。湖取名为“明心湖”彰显了儒家文化与佛家文化的一种深层结合,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采众长与博大精深。
此外,明心湖与中心“尊悟”区其他人文景观相互配合,通慧桥,慧明楼,明心湖,各个景观一气呵成,体现出复圣公园独具特色的文国学化逻辑。
【颜回晒书处】
“晒书”是中国古代文人特有的读书文化,是文人墨客显示自身才学与志趣的一种特殊方式。传说有一次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到楚国,在乘船渡过一条河时,突然骤风大起将船吹翻了,师徒几人都落入水中,随身携带的书简也一同落水浸湿了。孔子大急,与众弟子们一起将书救起。上岸后,孔子心中焦急,想寻找一个晒书的地方。由于颜回目力极好,很快发现了远处的一座四面无倚、顶部平坦的山丘,于是就向孔子建议到那里晒书,孔子紧皱的眉头才终于舒展了,命颜回带领众弟子们将书搬到山顶铺开晾晒。
“晒书”展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魅力,是带有典型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雅事”。“颜回晒书处”是颜回做为“圣人”的经典阐释,既使得整个园区有了文韵书香之感,又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更加富有文人情调的颜回形象。
【春生塘】
“春生”体现的是一种盎然的生机。宋代的大理学家程颐、程颢曾经评论说:“仲尼,元气也。颜子,春生也。”是说孔子的儒家学问是开天辟地的,是博大精深而无所不包;颜回的儒家学问像春天新生的生命一样充满生机和自然的活力,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春生塘”体现出复圣公园生命朝气、灿烂生辉的景象。
【居敬亭】
体现复圣公园“敬”的主题。“居敬”取自《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表示“持身恭敬”的意思。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工作报告》中引发热议的“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做出详细解释,如何做到简,就要秉承“居敬而行简,无乃大简乎?”的大道至简的境界。
【奉尊亭】
“尊”既突出了复圣文化中“尊”的主题,又能够表现出对长者的尊敬之意,与旁边的“融昭园”相互呼应。
公园内桥的名字及解释
【正己桥】
“正己”是儒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传统文化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修身”就是“正己”的意思。“正己”是做人、做事的前提和基础,是君子言行的支撑,颜回曾说过“吾闻知诸孔子曰:言人之恶,非所以美己;言人之枉,非所以正己。故君子攻其恶,勿攻人恶。”君子为人做事不要说别人的坏话,这对增加自己的美德和端正自己的言行没有益处,所以君子“正己”的方法就是不要说别人的坏话,而要多寻找自己的不足。这体现了传统的儒家思想中推己及人的思想,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思勉桥】
“思”和“勉”是儒家自我修为的一种方式,要勤于思考,自我勉励。宋代理学家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过:“是圣人不思不勉,从容自中处。颜子必思而后得,勉而后中。”意思是说,像孔子这样的圣人已经达到了不思、不免就可以从容自处的境界;“复圣”颜回一生遵循孔子的教诲,勤于思考、自勉自励,最终使自己达到了“圣人”的境界。对我们来说有一种激励的积极意义。
【处一桥】
“处一”是儒家文化中为人行事的最高境界。颜回一生遵循孔子的儒家之教,从容自处,富贵贫贱处之如一。宋代的大儒学家周敦颐曾经发问:“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颜回“见其大而忘其小”。“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处之一则能化而齐,故颜子亚圣。”意思就是说颜回的心胸非常宽广,心宽广就会泰然自若,进而就不会感到不满足,没有不满足之感就没不会在乎贫贱富贵,任何的生活境况都能处之如一,所以他认为颜回是仅次于孔子的圣人。所以“处一”所讲究的是一种面对生活的内心境界,尤其是当我们面对商业区琳琅满目世俗气象时,能够提醒我们保持一种旷达、自若的心境。
【通慧桥】
此桥连接的是“尊悟”区,这座楼是一个佛家主题的建筑“慧明楼”,儒学与佛学具备国学中同等的包容特性,尤其以颜氏之儒为代表,兼容并包,提倡“君子和而不同”,复圣公园的慧明楼,则是至和至悟的代表,在这里一赏佛家的风华的同时,更能体验儒释合一的微妙,感悟“禅儒”的奇妙体验。
【语非桥】
“语非”讲的是对待朋友要敢于讲诤言。《孔子家语》中讲到:颜回问朋友之际如何。孔子曰:“君子之于朋友也,心必有非焉,而弗能谓吾不知,其仁人也。不忘久德,不思久怨,仁矣夫。”与人交朋友,如果觉得朋友说话、做事不对,那么不能说自己不知道,而要及时说出来,这才是仁德。真正的仁义之士,再久远的恩德也不会忘记,再深厚的仇怨也不要计较。这是一种“君子之交”的典范。
【预恕桥】
“预恕”讲的是仁者的言行问题,颜回认为,“一言而有益于智,莫如预;一言而有益于仁,莫如恕。”意思就是,预先做好准备是最大的智慧,懂得“宽恕”是最大的仁德。“预”和“恕”是儒家文化中君子圣人言行的准则,也是对我们现代社会中的言行提供了一种标准。
【退省桥】
“退省”是儒家文化中自我修养提升的一种方式。孔子在赞扬颜回好学时提到过,“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遇。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这个故事讲的是,孔子教导颜回一整天,颜回对于孔子的言传说教都表示非常的赞同,看起来好像很“愚笨”,但孔子“退而省其私”,回来私下自己想了想之后,又觉得颜回的言行也能给自己带来启发,才发现原来颜回并不愚笨。“退省桥”强调了一种自我修身、自我警醒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