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小儿流涎症

科普小知识 2023-11-24 19:34:45
...

小儿流涎也就是流口水,是指口中唾液不自觉从口内溢出的一种病症。一般而言,1岁以内的婴幼儿因口腔容积小、唾液分泌量大,又有出牙对牙龈的刺激,故正常小儿这时大多都会有流涎现象。随着儿童发育成长,在1岁左右流涎现象会逐渐消失。如果儿童2岁以后还在流口水,就可能是异常的病症表现,如脑瘫、先天性痴呆等。另外,小儿患口腔溃疡或脾胃功能弱,也会流涎不止。

1、概述

小儿流涎也就是流口水,是指口中唾液不自觉从口内溢出的一种病症。一般而言,1岁以内的婴幼儿因口腔容积小、唾液分泌量大,又有出牙对牙龈的刺激,故正常小儿这时大多都会有流涎现象。随着儿童发育成长,在1岁左右流涎现象会逐渐消失。如果儿童2岁以后还在流口水,就可能是异常的病症表现,如脑瘫、先天性痴呆等。另外,小儿患口腔溃疡或脾胃功能弱,也会流涎不止。

2、病因

如果2岁以上仍流口水应结合智力发育和动作发育来综合衡量。如果生长、智力和动作发育都落后,那么流口水便是智力发育落后的一种表现。口腔咬合不正,口部闭合不良,也会造成口水外溢。应请口腔科医生仔细诊治。

如果本来唾液不多,短期内突然增多,或已能吞咽过剩唾液,一度已不流涎,而以后又出现流涎,则要观察小儿有无哭吵、发热,再看看口颊黏膜是否充血,有无溃疡或白点。如果出现面部瘫痪,或有其他神经系统变化,造成脸部及口腔肌肉运动失调,影响孩子的吞咽、咀嚼就容易发生流口水。应请医生进一步检查病因,以便进行治疗。

咽喉中的腺样体肥大,或严重的过敏性鼻炎常须张口呼吸。吞咽口水的动作较少,口水外溢的情形较常发生。

3、临床表现

1.生理性流涎

婴幼儿时期流涎的原因很多,有的在出生后2~4个月开始流涎,以后越来越多,特别是在5~6个月时更加显著。这是因为初生时唾液腺还没有发育好,到3~4个月以后发育逐渐成熟,唾液分泌也就逐渐增加,到5~6个月出牙时又刺激了局部的神经,使唾液腺分泌更多,而这时小儿尚不习惯于吞咽唾液,再加上口腔又浅,所以唾液不断往外流,这是正常生理现象。随着年龄增长,这种现象会自行消失,不必治疗。

(1)食物刺激小儿生后4~6个月,多数以母乳为主要食物。这一时期的小儿口中没有牙齿,舌短而宽,两颊有较厚的脂肪层,面部肌肉发育良好,颌骨的黏膜增厚凸起,这些结构特点都对吃奶时捉住乳头和协调吸吮动作十分有利,此时唾液腺的功用不大,唾液分泌量少。4~6个月后,单纯母乳喂养已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开始添加辅食,食物对神经、唾液腺的刺激较强,使唾液腺分泌功能增强,唾液明显增多。

(2)乳牙萌生乳齿萌生时会对牙龈感觉神经产生机械性刺激,使唾液腺分泌更多唾液,而此时小儿口腔较浅,吞咽反射不灵敏,不能及时将过多的唾液吞下,导致唾液在口腔内不断蓄积而外溢。随着乳牙的萌出,唾液的分泌量会逐渐转为正常,同时牙突也逐渐形成,腭部慢慢增高,口腔底部逐渐加深,能够容纳更多唾液,加之吞咽动作逐渐训练成熟,能够将唾液及时咽下,流涎自然停止。

2.病理性流涎

(1)腮腺机械性损伤有些父母和亲友出于喜爱,经常捏压儿童的面颊部,这种做法容易造成腮腺的机械性损伤,导致唾液的分泌量大大超过正常小儿,从而出现流涎。

(2)口腔炎症很多口腔炎症如卡他性口炎、细菌感染性口炎、疱疹病毒引起的口炎等,均可刺激唾液腺分泌旺盛而导致流涎,此时流出的唾液多为黄色或血色,气味臭秽,常伴发热、烦躁不安、拒食等症状。

3.神经系统疾病

(1)中枢性神经系统疾病唾液腺由交感神经和舌咽神经支配,主管它们的神经中枢在丘脑,因此丘脑的各种损伤和病变都可能导致流涎,如一氧化碳(CO)中毒、脑炎等。

(2)周围性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的患儿由于局部神经功能减退或消失,影响到唾液腺的分泌调节能力,也会出现流涎。

4.先天性疾病

一些先天性疾病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也常有流涎现象,同时伴有智能低下、反应迟钝、目光呆滞、哭闹无常、舌头伸出口外等症状。这是因为唾液腺由交感、吞咽神经所支配,主管上述神经的中枢神经受损,故而造成流涎。

4、检查

可进行染色体及甲状腺功能检查和其他常规检查等。

5、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6、并发症

1.腮腺机械性损伤

有些父母和亲友经常捏压小儿的面颊部,容易造成腮腺的机械性损伤。

2.口腔炎症

很多口腔炎症如卡他性口炎、细菌感染性口炎、疱疹病毒引起的口炎等,均可刺激唾液腺分泌旺盛而导致流涎,此时流出的唾液多为黄色或血色,气味臭秽,常伴发热、烦躁不安、拒食等症状。

7、治疗

1.生理性流涎不需要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腔深度增加,婴儿能吞咽过多的唾液,流涎自然消失。

2.无论是生理性流涎还是病理性流涎,均应加强护理,保持口周、下颌、颈部等部位的干燥,可在颈部涂擦爽身粉,并要及时更换颌下垫物。积极治疗原发病。

上一篇: 周学东

下一篇: 歧茎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