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韩占文

科普小知识2022-04-23 13:58:27
...

韩占文,主要从事双星演化研究和大样本恒星演化研究。其多项理论预言已得到国际学者的观测证实,如预言的钡星丰度-轨道周期关系得到了Zacs的观测证实。2017年7月,入选为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2017年11月28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文名:韩占文

国籍:中国

职业:研究员

毕业院校:河北大学

性别:男

1、人物简介

韩占文,男,1984年在河北大学获学士学位,1987年在云南天文台获硕士学位,1995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天文研究所圣体学院)获博士学位,1998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后出站。

2012年8月3日,任云南天文台台长(任期5年)。

2015年10月19日,免去韩占文的云南天文台台长职务(保留副局级待遇)。

2017年11月28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学术兼职

韩占文是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大样本恒星演化研究团组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是国际天文联合会会员、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员、欧洲Ia型超新星计划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节点成员、云南天文台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天文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3、研究项目

参加了攀登计划和973计划,主持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一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

4、研究方向

传统恒星演化;


韩占文

恒星演化晚期外壳抛射判据;

双白矮星物质交流稳定性判据;

FGB/AGB核质量恒星光度半径关系;

情况B双星演化;

相接双星演化;

大样本恒星演化;

行星状星云的形成;

钡星、CH星的形成;

简并双星的形成;

B型亚矮星的形成;

Ia型超新星前身星研究;

AMCVn星的形成;

激变变星的形成;

脉冲星双星的形成;

黑洞双星的形成演化;

共生星的形成;

恒星演化理论在星系研究中的应用;

椭圆星系的UVupturn;

演化星族合成方法。

5、研究成果

1.恒星演化晚期外壳抛射判据:

提出了恒星演化晚期外壳抛射的判据和恒星的初始-终止质量关系。算出单星演化产生的碳氧白矮星最大质量为1.1M⊙,它低于公认的Chandrasekhar质量极限,这个结果将影响宇宙中重元素丰度的计算值。第一次从理论上证实了已有的行星状星云测距方法是可靠的。给出白矮星质量分布与星族年龄和化学丰度之间的关系。

2.百万颗双星同时演化—行星状星云:

系统地研究了行星状星云的形成、双星演化与行星状星云形成之间的关系,研究了白矮星双星(如激变星,双简并星,Ia型超新星的原星等)的形成机制。

3.百万颗双星同时演化—钡星、CH星:

系统地研究了钡星和CH星及相关天体的形成,提出了四种形成机制,成功地解释了钡星的轨道周期分布、质量函数分布和钡星的数量,指出钡星的化学丰度与其轨道周期强烈相关,并预测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4.百万颗双星同时演化—简并双星:

系统地研究了简并双星及相关天体的形成,提出了简并双星形成的三种形成机制。

5.射电脉冲星:

研究了射电脉冲星的轨道周期和白矮子星质量之间的关系。

6.主序恒星:

根据最新的恒星演化模型,给出了零龄主序恒星的光度和半径的解析表达式,为恒星、星团和星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工具。

7.核质量-恒星光度关系:

根据最新的恒星演化模型网格,系统地研究并给出了最新AGB/FGB星核质量-恒星光度唯一关系以及星族I和星族IIAGB/FGB星核质量-恒星半径关系。

6、获得荣誉

2016年10月21日,获得2016年何梁何利基金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7年11月28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