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地理学作为“人类与物理科学的桥梁”,有两大分支:人文地理学及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专注于地理学中的地球科学,其目标为了解大自然的岩石圈、水文圈、大气圈、土壤圈及生物圈。人文地理学专注于研究塑造人类与众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和过程。
1、词源
英语:geography的字根来自古希腊语:γεωγραφία(geographia),由geo(原意为大地)和graphein(意为“写”),字面意思为对大地的描述。最早使用geography的人为埃拉托斯特尼,他用此词来表示研究地表景物的学问。
中国古代称舆地,地理则是指风水学。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将英语:geography译为地理,之后传入中国。
1902年,光绪皇帝接受吏部尚书张百熙建议,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其中寻常小学课目中,有史学、舆地二项。张百熙派吴汝纶赴日本考察教育后,1903年,负责教育改革的张百熙、张之洞、容庆向皇帝建议重订学堂章程。在重订章程后,寻常小学依日本语改称初等小学,而史学、舆地二科,则改称历史、地理。之后,地理这个名词在中国流行。
2、研究范畴
传统上,地理学有四个基本的研究范畴:
自然及人文现象的空间分析,意即对分布的研究。
区域研究(areastudies),意即利用地方和区域去诠释地球的特性。
人地关系(man-landrelationship)研究,意即自然界各种现象对人类的影响。
相比之下,现代地理学则是作为一个全面涵盖的学科,其重点是要寻求理解世界、全部有关人类及自然的复杂性──不仅仅只是“知其然”,而要做到“知其所以然”。地理学作为“人类与物理科学的桥梁”,分为两大分支──人文地理学及自然地理学。中国古代最早的地理书籍包括《禹贡》和《山海经》等。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描述已知的地区和国家。
3、学科分支
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专注于地理学中的地球科学。其目标为了解大自然的岩石圈、水文圈、大气圈、土壤圈(pedosphere)及生物圈(全球植物相及动物相模式)。自然地理学利用生物学来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地理学、了解全球性植物群和动物区系样式,利用数学、物理学来研究地球本身的运动以及它和其他太阳系中星体的关系,是研究位置和空间上地球变化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塑造人类与众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和过程。她包含社会科学的成分如人类、政治、文化、社会及经济层面。虽然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焦点并不是地球的实质地貌(见自然地理学),但是由于各种人类活动均在实质地貌上发生,所以实际上不提及实质地貌去讨论人文地理学并不可能,而环境地理学正好出现用作两者的桥梁。
环境地理学
环境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门分支,从空间层面描述人类与凡自然世界的关系。环境地理学除了需要对人文地理学及自然地理学有认识外,亦需要对人类社会用作概念化环境的方法有所认知。
环境地理学出现作为人文地理学及自然地理学的桥梁的原因为以上两个学科的日益专门化。此外,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因为全球化及科技发展(technologicalchange)而有所改变,要去理解这个一个正在改变及动态的关系便需要一个新的方法。环境地理学的研究范畴的例子有灾害管理、环境管理(environmentalmanagement)、可持续性及生态政治学(politicalecology)。
地理资讯学
地理资讯学(geomatics)是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它在1950年代的地理学计量革命(quantitativerevolution)中首先出现。地理资讯学包含利用地图学及测绘学所使用的传统空间技术及电脑应用。地理资讯学与其他利用地理资讯系统及遥感方法的学科一起成为一门普遍的科目。地理资讯学亦引起部分地理部门的复兴,此现象特别在1950年代经历地理部门衰退的北美洲更为显著。
地理资讯学包含大范围的学科包括空间分析,例如地图学、地理资讯系统、遥感探测及全球定位系统。
区域地理学
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她研究地球上不同大小的区域。其主要目的是去理解或定义个别地区包含人类及自然因素的独特性或特色。区域地理学的注意力亦有放在区域化(regionalization)上,包括适合的的方法把空间分界成为区域。
区域地理学亦被认为是研究地理科学的必然方式(类似计量革命或批判地理学),详细参见地理学历史。
相关范畴
城市规划,区域规划(regionalplanning)及空间规划(spatialplanning):利用地理科学帮助决定如何发展(或是不发展)土地去满足特定条件,例如安全、美观、经济机会、保护建筑或自然遗产等等。城市、城镇及区域规划可以被视为应用地理学。
区域学(Regionalscience):区域学在1950年代由沃尔特•艾萨德(WalterIsard)带领而冒起,她提供一个更为以数据及分析作基础的方法去面对地理学问题,而不是传统地理学上以描述的趋向去面对。区域学包含的知识中空间向度(spatialdimension)扮演重要的角色,例如区域经济学、资源管理(resourcemanagement)、区位理论、城市规划、区域规划、交通运输、通讯、人文地理学、人口分布(populationdistribution)、景观生态学及环境质素。
行星学:虽然地理学通常关注地球,但亦有可能非正式地用作描述其他世界的研究,例如太阳系的其他行星,甚至更远。研究比地球更大的系统通常会形成部分天文学或宇宙学。其他行星的研究通常被称为行星学。
其他分支学科
地名学
方志学
理论地理学
4、著名地理学家
埃拉托斯特尼:计算地球大小。
托勒密:编译希腊及罗马知识而成著作《地理学》(Geographia)。
吉哈德斯•墨卡托(GerardusMercator)(1512-1594):创新的地图学家制作麦卡托投影法。
亚历山大•冯•洪堡:被视为现代地理学之父之一,出版《宇宙》(Kosmos)及创立地理学的分支。
卡尔•李特尔:被视为现代地理学之父之一。稳占柏林洪堡大学第一把交椅。
阿诺德•亨利•盖奥特(ArnoldHenryGuyot)(1807-1884):在冰川结构、冰川运动,特别是快速冰流(iceflow)的高度认识享誉盛名。
威廉•莫里斯•戴维斯:美国地理学之父及侵蚀循环(cycleoferosion)的发展者。
韦达‧白兰士(PaulVidaldelaBlache)(1845-1918):法国地质政治学学校创办人及提出人文地理学原则。
麦金德爵士(1861-1947):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共同创办人,之后帮助创立英国地理协会(GeographicalAssociation)、雷丁大学(ReadingUniversity),并成为英国地理协会会长,《历史的地理枢纽》(TheGeographicalPivotofHistory)及心脏地带(Heartland)理论作者。
瓦尔特•克里斯塔勒:人文地理学家及中心地理论发明者。
段义孚(Yi-FuTuan)(1930-):美籍华人学者,开展人本主义地理学(HumanisticGeography)作为一个学科。
大卫.哈维(DavidHarvey)(1935-):马克思主义地理学(Marxistgeography)家,空间及城市地理学理论作者。
迈克尔•弗兰克斯•古特柴尔德(MichaelFrankGoodchild)(1944-):著名地理信息系统学者及在2003年获颁皇家地理学会(RoyalGeographicalSociety)创会奖项。
奈杰尔‧思瑞夫特(NigelThrift)(1949-):非表象理论(non-representationaltheory)发起人。
5、国际地理大会
国际地理大会创办于1871年,是国际地理联合会主办的四年一次的全球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强的国际地理盛会。历经145年,国际地理大会于2016年第一次在中国举办,彰显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不断扩大,中国地理学快速提升的国际影响和国际地位,以及赢得的瞩目成就和国际认可。
2016年8月22日,第33届国际地理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0名专家学者参加大会。本届大会以“构建我们的和谐世界”为主题,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差异。旨在通过地理学领域各个方面的探讨,充分展示国际地理学近年来取得的成果,促进各国地理学家的交流,推动未来更长时间地理学界的合作和发展。
第33届国际地理大会由国际地理联合会主办,中国地理学会和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承办,全国20余家地理学术机构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