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

科普小知识2022-05-20 16:31:27
...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前身为北京地质学院博物馆,始建1952年。建馆初期,标本主要继承了北京大学地质系、清华大学地质系、天津大学(北洋大学)地质系和唐山铁道学院地质科的收藏,历史己逾百年。博物馆主要展出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地质标本,其藏品乃是由几代地质学者、本校师生自上个世纪以来在各种艰苦的野外环境下采集、积累起来的,也包括了校友和国际友人等馈赠的标本、以及部分购置的标本。

中文名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

前身:北京地质学院博物馆

建馆时间:1952年

所属地区:北京市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实验楼10-12层

展厅面积:约2400平方米

开放时间: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800-1145,下午14:30-17:30

门票:免费

1、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馆藏的地质标本系统齐全,现馆藏标本总量55000余件,其中公开展出4000余件。藏品除了采自国内各地之外,还有来自世界四十多个国家的标本。

馆藏和展示标本中除了一批精美的矿物标本和包括恐龙化石在内的珍贵化石标本外,还有一些稀有的标本,如:重达100多公斤的的铁陨石、采自地球之颠-珠穆朗玛峰顶的奥陶纪灰岩、采自太平洋洋底的多金属结核、来自南极大陆的岩石和地表苔藓等等。

1999年,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确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成为科普教育的课堂。

2008年博物馆迁至学校新建的逸夫实验楼的10-12层,并进行了重新布展,于2010年正式开放。重新布展的博物馆展厅面积约为2400m2,分为地球科学厅、恐龙厅、地球与生命演化历史厅和地球物质厅四个展厅。新馆布展注重了陈列形式与展示内容的统一。在扩充展厅面积、重新设计展示内容、增添了包括恐龙等珍贵古生物化石和大型精美的矿物标本等重要标本的同时,还采用了声、光、电技术等高新科技手段,以提高布展的科技含量,烘托展示气氛;在展厅中精心设计和制作典型的地质景观模型,用直观、形象的手段展示深奥的地学内容。展厅布展充分考虑了长远发展的需要和多功能发挥的需要,努力将博物馆建成教学、科研的重要辅助部门,良好的科普教育基地。

2、建馆目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

博物馆建馆的主要目的是为地质类专业的教学服务,因此在展室的划分、展品的选择和陈列方式上基本遵循高等教育地质专业课程和教科书的内容体系。目前拥有与地球科学概论、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古生物学、地史学等地质课程教学配套的较为完整和系统的标本和展示体系。

3、展厅介绍

展厅分布

10层:地球科学展厅、恐龙展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

11层:地球与生命演化历史展厅

12层:地球物质展厅

地球科学厅

地球科学厅以地球动力学和地球系统科学为主线,重点展示地球的内外动力。地球科学厅展品主要包括:石上晶花、电动旋转地球仪、精美的矿物标本、冰川地貌景观、喀斯特溶洞景观及钟乳石、石笋标本、岩石的构造变形。

恐龙厅

恐龙厅以标本、展板、触摸屏、影像、静态景观、互动景观等多种形式展示。恐龙厅分为2层,一层为恐龙与中生代地史;二层为新生代地史。展示主题包括:三叠纪的地球与生物、三叠纪的地球与生物的关岭动物群化石墙、白垩纪的地球与生物等

地球与生命历史厅

球与生命演化历史厅分为两大部分,其一为前中生代地球与生命的演化历。地球与生命的演化历史展厅分为2部分,外围主展线是地史学部分,*为古生物学部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

地球物质厅

系统展示矿物、岩石、矿床标本,多媒体触摸屏检索演示系统,电子翻书系统,展示标本的图片及其在显微镜下的特点,三大岩类相互转化模型及其电子图版,以及特色展品大型方解石晶簇,“沙漠玫瑰”(石膏晶簇)等。

4、参观指南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实验楼10-12层

开放时间: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8:00-11:45,下午14:30-17:30

说 明:1、上午仅接待教学实习和预约的团体参观,不对个人开放;

    2、下午免费对校内外开放(持本人有效证件参观);团体参观需提前3个工作日预约。

讲解服务:仅对预约的团体提供大学生志愿者讲解服务

乘车路线:26、331、375、478、490、562、632、656、753、810、836路和运通103路公共汽车在成府路东口(成府路口南)站下车,或城铁13号线五道口站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