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三棵树火车站

科普小知识2021-12-21 20:23:53
...

三棵树站位于太平区,建于1932年12月,1934年6月竣工,9月1日正式营业。是办理客、货运及列车编组的一等站。

中文名:三棵树火车站

属性:一等站

建设时间:1932年12月

营业时间:1934年9月1日

名称来源:因其位于三棵树

1、发展


三棵树火车站

三棵树站建成营业时,站舍总面积为578平方米。站线11条,专用线6条,南、北信号楼各1处,扳道房3座。站内修建旅客站台2座,木制旅客天桥1座。由于客、货运量增加,1936年新建站线11条,专用线6条,共有站线22条,专用线12条。1937年将木造的运转室改建为二层砖瓦结构的楼房,之后又增加1条站线。

人民铁路时期,对车站行车、客、货运设备进行多次技术改造扩建和新建。1956年哈尔滨枢纽第一阶段技术改造完成之后,接着新建滨江至三棵树区间第三线;增设3条股道并延长股道有效长。1957年,又解决了影响调车作业的问题。1959年,按铁路局设计,扩建编组场。1961年因国家缩短基本建设战线而停建。同年为解决东直路道口经常发生堵塞,影响站内作业问题,经铁路局与哈尔滨市*协商,决定修建东直路跨线桥(桥长117米,跨度7.0米,是一座过渡性木桥)。同年10月1日动工,年末交付使用。该桥后来被拆除,由哈尔滨市*集资在原址修建了1座永久性钢筋混凝土跨线桥——太平区东直路铁路跨线桥。1963年对旅客候车室进行扩建,增加面积280平方米,并将木制天桥改建为钢铁框架天桥。1972年在南调车区修建1座土驼峰,增加3条站线,并拆除南、北信号楼,在站台中部建高3层的信号楼,接发列车全部集中控制。20世纪50—70年代,虽然进行多次技术改造,但仍不适应运量增长的需要。因此,在哈尔滨枢纽整体改造中,三棵树站仍为改造中的一部分,列入国家“七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具体有:新建三棵树站舍5000平方米。站场增建2条到发线,将原有的2个旅客站台变成3个站台。新建旅客天桥1座,1987年开工,1990年全部竣工投入使用。

1990年,三棵树站有站线28条,是日伪建站初期的2.4倍,专用线110条,是建站初期的18.3倍。调车机6台,是建站初期调车机2台的3倍。客运站舍面积8500平方米,是建站初期的14.71倍。货场总面积30000平方米,是建站初期的7.5倍。经过技术改造的三棵树站面貌焕然一新。各项设备的更新,新技术的应用,科学的管理,运输能力和编解能力均有提高。客货运量可以适应近期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客流量

日伪建站时开行舒兰、拉法、五常等3对旅客列车,每列挂7辆或8辆车厢。日均旅客发送量500人左右。1934年9月,滨北线松花江桥建成通车,连通了呼海铁路。增加了开行北部线和佳木斯方向旅客列车。每日共开行9对旅客列车,日均旅客发送量2000人,增长3倍。1938年,三棵树站与香坊站接轨,又连通了哈尔滨站。每日开行11对旅客列车,其中有1列国际联运的旅客列车,直接开往朝鲜的釜山。1943年,太平桥站建成通车,北部线与哈尔滨连通,三棵树站的旅客发送量和行包业务略有减少。新中国成立后,旅客发送量逐年增加。1980年旅客发送量141万人,1990年旅客发送量为196万人,是1980年的1.39倍。

3、货运量

东北沦陷时期,三棵树站货运量少,年货物发送量29万吨,日均装车11车,日均卸车9车。人民铁路时期,货运量增长很快。1990年货物发送量258万吨,日均装车84车,日均卸车246车,分别为东北沦陷时期货物发送的7.9倍,装车的6.6倍和卸车的26倍。三棵树站是哈尔滨市的一个重要物资交流集散地,担负着哈尔滨枢纽的客、货到发任务和列车编组任务,在完成哈尔滨枢纽区的运输任务中起着重要作用。

1990年,三棵树站有运转、客运、货运3个车间和10个科室,全站职工92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