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

科普小知识2021-09-18 04:38:24
...

鄱阳湖水利枢纽是江西省委、省*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战略决策,项目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境内河段上,距上游的南昌88公里。它是鄱阳湖上第一座大型水电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流量、径流式发电以及航运、水产养殖等功能于一体的水利枢纽之一。项目将服务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1、简介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位于鄱阳湖入江水道,上距星子县城约12km,下至长江汇合口约27km,地理位置为东径116°07′,北纬29°32′,坝址控制鄱阳湖水系全部流域面积。坝址左岸为长岭山,山顶高程为129m;右岸为屏峰山,山顶高程为149.2m;两山之间湖面宽约2.8km。坝址处地形较对称,两岸均为岩质边坡,地形、地质条件较好;水道主泓靠右岸屏峰山,基岩埋深相对较浅。2008年,江西省委、省*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国务院批准。规划的批准与实施,使江西在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也将为鄱阳湖的治理保护探索新路子。

2、工程历史

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就提出要在鄱阳湖建坝,当时他提出的目的是为连通赣粤水路航运交通。1946年,当时的《赣江流域水利建设计划》提出建闸方案。新中国成立初期,时任江西省*主席的邵式平也提出在鄱阳湖建坝,他的想法是建坝挡长江洪水倒灌。1979年至1984年,着眼于抵御1954年规模洪水,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对湖控工程开展全面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江西省科学院牵头,17个厅局、39个科研单位组织了大型鄱阳湖科学考察,形成了《人工湖控综合报告》。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后,江西师范大学提出以满足长江及鄱阳湖区防洪调度需要为主,非汛期则考虑湖区生态环境建设需要的湖控方案。

3、工程提出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庐山区长岭与湖口县屏峰之间。在2002年全国“两会”上,江西省40位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要求开展鄱阳湖控制工程项目建议书加快立项进程的建议》的“一号议案”。这一方案随即遭到质疑,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工程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消极影响,长江下游省份对于这一方案可能影响长江下游流域取水安全也有担心。中国的腰带长江上系的宝葫芦鄱阳湖面临一道选择题。但是外界质疑并未因此平息,即使是在鄱阳湖遭遇严重干旱的当下,仍有观点认为该工程不仅将引发诸多生态环境问题,且不利于长江下游省市的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更是利用三峡大坝模式求解三峡“后遗症”。面对这些质疑,江西方面选择了低调,6月2日本报记者致电江西省水利厅,对方表示不便讨论这个话题。

4、工程布置

鄱阳湖水利枢纽由闸坝主体工程和自然保护区保护工程两部分组成。

闸坝主体工程

从左至右工程布置依次为:

土石连接坝段:长107m。

船闸:通航标准为2000t级,采用三线一级船闸,船闸规模按Ⅱ级航道标准通航1顶4驳8000t级船队配套,规划货运量6450万t。闸室有效尺寸采用240m×34m×4.5m船闸段总长396m。

船闸隔流堤:长60.7m。

泄水闸:轴线总长2191m,从左至右依次分为Ⅰ、Ⅱ、Ⅲ、Ⅳ四个区,共111孔,单孔净宽16m,总净宽1776m。其中Ⅰ、Ⅱ区67孔,底板顶高程5m;Ⅲ、Ⅳ区44孔,底板顶高程1m。泄水闸最大过流量32760m3/s。

电站厂房:共布置8台单机容量1.15万kw灯泡贯流式机组,总装机9.2万kw,厂房总长209.2m。

过鱼建筑物:设置在电站厂房右侧滩地上,采用阶梯式鱼道结合仿自然通道的综合形式,共设216级,其中过鱼池196级,休息室20级,轴线全长约910m。鱼道上口长22.27m。

闸坝轴线:总长2986m。

自然保护区保护工程

为使自然保护区内水位满足正常消落的需要,在闸坝主体工程建设的同时,设计安排对鄱阳湖、南矶两座*自然保护区湿地进行防护,防护工程措施为:结合区内各小湖泊自然形成的高地边滩等地形条件,修筑部分湿地生态低矮小土堤,使保护区形成相对独立的防护圈,在各独立防护圈内设节制闸、排涝站,控制防护圈内水位,以满足自然保护区湿地正常运行要求。两座*自然保护区的防护总面积445km2,防护堤总长38.11km,节制闸16座,电排站9座,电排站总装机11948kw,排水沟整治5km。

5、工程进度

如今,涉及这一项目的工程建设指挥部等部门都已成立,前期工作正在紧张推进之中。不仅如此,江西方面正在赣江上建设一个名为“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的项目,控制了赣江78%的流域面积,以防洪、发电、航运为主。公开数据显示,长江两岸在近50年内修建了近46000座水坝、7000多座涵闸,隔断了江湖联系,目前仅剩鄱阳湖、洞庭湖还与长江自然连通。到目前为止,包含大坝建设的《鄱阳湖区综合规划》尚未获批。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江西方面就曾提出鄱阳湖建坝的设想,但直到2002年,这一建议才提上官方日程。2011年2月14日,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在北京主持召开《鄱阳湖区综合规划》有关事项专题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官方指出,长江上游水库群调蓄已带来枯水期中下游水资源形势的重大变化等诸多连锁反应。因此,通过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来调整变化了的江湖关系,修复和改善鄱阳湖的生态承载力、经济承载力,是非常必要的。

工程进展时间表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省科学院牵头,我省17个厅局、39个科研单位组织了大型鄱阳湖科学考察,《鄱阳湖控制工程研究》被列为战略主课题,并最终形成了《人工湖控综合报告》。

2002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我省40位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要求开展鄱阳湖控制工程项目建议书加快立项进程的建议》的“一号议案”。

2008年初,省委、省*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战略决策,省水利厅随即提出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设计思路由此前的“调枯控洪”改为“调枯畅洪”。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并指出:重点研究、适时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

2010年1月6日,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揭牌,这是一个专门负责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立项、建设和管理的工作机构。

2010年1月19日,省委、省*邀请国内著名科研机构的有关院士、专家曹文宣、李文华、刘兴土等领衔承担鄱阳湖水利枢纽“六大研究课题”,标志着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相关研究工作全面启动。

2010年12月12日,在国务院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一周年之际,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湖区模型启用典礼在九江共青城开发区举行。

2011年1月6日,省*在北京举行鄱阳湖水利枢纽“六大课题”研究成果评审会,邀请国内著名院士与专家和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参加。鄱阳湖水利枢纽“六大研究课题”成果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

6、工程效益

生态环境效益

总体水质

据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专题研究成果,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枯水期(10月~次年3月),鄱阳湖水体面积和容积较天然状态下有较大增加,对鄱阳湖水体稀释与降解入湖污染物有利。出湖水量与天然相比基本不变,即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仅对出湖水量进行年内调节,基本不影响鄱阳湖水体的交换。因此本工程建成后有利于改善鄱阳湖枯水期水质,对平水期和丰水期的水质则基本没有影响。

湿地保护效益

工程的实施将使枯水季的湿地生态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改变因枯季湖泊干涸而导致的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使鄱阳湖湿地面积及环境得到充分的保护。同时由于自然保护区内的防护区的枯水期水位可根据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进行调度管理,对区内的动植物的繁衍和候鸟的栖息觅食提供了有利条件,对生物多样与湿地均能产生积极影响,使保护区内的水环境朝着好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方向发展。

血防效益

本工程建成后,为根治鄱阳湖区血吸虫病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中国目前灭螺实践经验,针对鄱阳湖区采用蓄水灭螺方法是目前最经济又不污染水体的有效灭螺方法。本工程减少湖区有螺洲滩面积72%以上,具有巨大的淹灭钉螺效益,辅以其它措施,可基本消灭鄱阳湖洲滩钉螺,基本消灭湖区血吸虫,改善湖区人民生活生产的环境,为保障湖区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水资源综合利用

农业灌溉

鄱阳湖区是江西省降水低值区(多年平均降水约1450mm),也是江西省蒸发高值区(多年平均蒸发量约1100mm,E601),流入鄱阳湖的过境水量是湖区农田灌溉的重要水源,而巨大的水位变幅制约了湖区的农田灌溉。由于8月份鄱阳湖就出现历史上同期水位最低的现象,已直接影响到沿湖主要农作物晚稻的灌溉用水。本工程建成后,将大大改善沿湖圩区的灌溉水源条件。沿湖圩区300多万亩农田的分布高程约为11~14m,较高且稳定的内湖水位为沿湖农田灌溉创造了有利的水源条件。

城乡供水

鄱阳湖区过境水量丰富,但天然状况下鄱阳湖水位变幅大,水资源利用困难。枯水位恶化和枯水期增长趋势明显,造成湖滨尾闾地区城乡取水不便,甚至出现供水困难。如南昌市2007年南昌站最低水位12.17m,比2003年最低水位(12.95m)低0.78m,比历年最低水位(2006年12.69m)低0.52m。南昌市各水厂均出现取水困难,严重影响了南昌市的生产生活用水,造成南昌市区域性停水现象;2009年1月26日,春节期间都昌站水位6.10m,再创历史新低,都昌县城自来水厂取水困难,影响县城10多万人生活用水。本工程建成后,枯水期湖水位将有一定的抬高,使沿湖城市、乡镇的工业和生活用水更加方便,也为我省规划的鄱阳湖城镇群的建设创造了条件。

长江干流补水作用

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按补偿三峡水库蓄水的调度原则,在10月份三峡水库蓄水期间,为长江下游补充枯水流量1000—1600m3/s。在满足自身供水、灌溉、通航等要求基础上,在枯水季节的特枯时段,可为长江下游增加约54亿m3的优质淡水资源,有利于增加长江下游遭遇突发水环境事件的水资源调度的灵活性。

水面资源利用方面

本工程建成后,鄱阳湖及五河尾闾区将拥有较大面积的水面资源,为湖区航运、水产养殖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航运效益

改善湖区航道条件,新增湖区Ⅲ级航道200km以上,使滨湖地区的各个县(市)都有Ⅲ航道贯通。由于本工程建成后湖水位变幅较小,为湖区和五河尾闾区的港口码头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由于水深大,落差小,便于货物装卸,提高了工作效率。这将为我省规划的环湖城市群的水运交通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水产养殖效益

该工程建成后,会使鄱阳湖多年平均新增浅层水面290万亩。由于内湖水位较为稳定,上百万亩被水淹没的堤外洲滩是发展水产养殖的良好场所。

其它资源利用效益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还为利用沿湖岸线、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发展湖区旅游事业、开发利用沿湖地区矿产资源等创造了条件,为湖区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枯水季较为稳定的湖泊水面为沿湖城镇提供了优美的水环境与景观水面,为城镇景观环境建设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水能利用效益

本工程建成后,可以利用鄱阳湖水系丰富的径流资源和本工程内湖、外江的水位差发电,达到水能利用的目的。根据上述初步拟定的特征水位和调度方式,经径流调节分析计算,鄱阳湖水利枢纽水电站装机9.2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2.85亿kwh,可缓解江西省枯水季节电力供应不足的矛盾。

7、相关事件

环境保护

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鄱阳湖拟建的水利枢纽工程,备受国人关注。2011年6月26日下午,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主任、江西省水利厅副厅长朱来友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回应社会各界的质疑。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每年7~9月,长江主汛期来临的时候,鄱阳湖承担着长江蓄滞洪区的角色,被称为长江的天然调节器。因此很多人担心,在鄱阳湖口建枢纽工程,会影响它的天然调节作用,威胁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对此,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主任、江西省水利厅副厅长朱来友解释说:鄱阳湖水利枢纽是在长江入江水道的地方建一个闸,不会影响鄱阳湖作为天然的调节器的作用的发挥,也绝对不会影响长江下游的防洪安全。

应对干旱

2011年5月,鄱阳湖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草原。可以在鄱阳湖水利枢纽坝址看到,江心洲长满了郁郁葱葱的野草,尚未有大规模动工的迹象。这个被地方列为江西头号工程的项目如今因为鄱阳湖干旱而再次受到了外界的关注。“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青山嘴不再是波浪滔天,超万亩裸露的湖底长满绿草,如同塞外的大草原。而在鄱阳湖西边几百公里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也因为旱灾,湖水面积大幅减少六成,洞庭湖腹地昔日烟波浩渺的地方,同样变成了辽阔的草地。截至2011年5月27日,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5省共有3483.3万人遭受旱灾,其中423.6万人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3705.1千公顷,其中绝收166.8千公顷。5月25日,江西省新建县南矶乡红卫村,鄱阳湖干涸湖底因前些天的一场雨略显湿润,这只螃蟹却没能幸存5月25日,江西省新建县南矶乡红卫村,村民万长柱承包的1万亩鄱阳湖水域干涸,湖草长到一尺多高,如同身处大草原5月25日,在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鄱阳湖区,小朋友在干涸开裂的湖床上捡贝壳。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丰水年份水域面积最大可达4000平方公里以上,如今却因持续干旱严重“瘦身”。


应对三峡工程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江西境内的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水系均汇聚到鄱阳湖,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约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每年7~9月长江主汛期来临时,鄱阳湖成为长江的一个蓄滞洪区,接受江水倒灌,堪称长江的天然调节器。许多人担心,在鄱阳湖口建个枢纽工程,会影响这个天然调节器作用的发挥,威胁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

八大认识

(1)鄱阳湖流域天然水资源情势未发生趋势性变化,湖区“高水湖相,低水河相”特征明显,制约了湖区水资源有效利用。

(2)鄱阳湖上游用水增加,“五河”入湖流量减少,枯水季节湖区用水困难,存在工程型缺水问题。

(3)三峡水库运用后,造成长江中下游河道冲刷、水位下降,鄱阳湖蓄水量减少。三峡水库蓄水期间出湖流量增加,加剧了枯水期湖区用水困难。枯水期三峡水库加大泄量对抬高湖区水位作用不明显。

(4)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可基本解决湖区枯水期缺水问题。采用合理的运行调度方式,对长江下游水资源利用没有明显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可补偿三峡及以上水库蓄水期对长江下游的影响。

(5)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基于“调枯不调洪”运行方式,对长江下游及湖区防洪影响较小。

(6)鄱阳湖区现状水质较好,但随着污染负荷增加,水质总体呈下降趋势。枢纽工程将改变湖区水动力和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枯水期部分尾闾河段污染物浓度较现状升高、水体富营养化风险增加,对湖区水环境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7)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将导致鱼类江湖交流减少,珍稀水生生物资源可能进一步衰退,但湖区经济鱼类总产量增加。修建过鱼设施、实施鱼类增殖放流等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工程对鱼类的不利影响。

(8)综合考虑生态、水资源利用、防洪等因素,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宜采用17.5——14.5——13.0m运行调度方式。为满足工程双向过流需求,可采用鼓型弧门的闸门型式。

上一篇:水利

下一篇:西电东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