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养心亭记

科普小知识2022-03-01 23:25:46
...

“莲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家喻户晓,它出自于北宋国学大师、著名文学家周敦颐之口。周敦颐曾任合州(今重庆市合川区)通判,并在嘉陵江畔修筑养心亭。此后,他写下了中国古代散文名篇《爱莲说》和宋代理学开山之作《养心亭记》,让后人景仰。

中文名:养心亭记

作者:周敦颐

创建时间:宋代

1、原文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多欲,虽有存焉者亦寡矣。予讲养心,不止于寡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则诚立明通。诚立贤也,明通圣也。是圣贤非性生,必养心而至之。养心之善有大焉如此,存乎其人而已。张子宗范有行有文,背山面水,山之麓构亭甚清净。余偶坐而爱之,因题曰“养心”,既对颐求说,故书以记之。

2、创作背景

八角亭建起来后,张宗范有心请周敦颐题写一块匾额,最好写“八角亭”三字。周敦颐捻着胡须,挥毫写下了“养心亭”。写毕,他意味深长地说:“人,贵在养心也。”

一时间,合州州学名声大振。周敦颐遂搬到养心亭内居住,时常去给学生讲学。他在亭外种植了一畦莲荷,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给予他后来挥笔写下《爱莲说》提供了灵感。他在此间潜心研究理学,写下了宋代理学的开山之作———《养心亭记》。

3、作者简介

周敦颐,生于公元1017年,卒于公元1073年,北宋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他家住庐山莲花峰脚下,门前有一条弯弯的濂溪,因此自号濂溪先生。他是一位文学家,平生最喜爱莲花,倾注满腔激情,写成一篇《爱莲说》,讴歌莲花的高尚情操。他是哲学家、思想家、国家大师———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著作。他率先提出了“太极”宇宙本原论和“无欲”道德修养论,对后来的程朱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是他的学生,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尊他为祖师。

4、景点介绍


养心亭

合川八角亭本名养心亭,坐落在重庆市合川市区嘉陵江东岸的学士山上。据明、清合州志记载,该亭建于北宋嘉祐元年(1056年).是名士张宗范的亭园。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濂溪)先生以太子中舍整书合州判官时,亲自为他题名“养心亭”,并在那里著书立说,养心亭后毁于兵燹。

明成化三年(1467年),合州知州唐珣循旧址重建,并以亭为祠,绘周敦颐、张宗范像于壁,“以耸景慕”;又在亭旁另建房三间,名曰“养心直”,并置廊垣以接待文人墨客。以后历代均有培修,现存八角亭为清代重建。

该亭系八角三级重檐盔顶式石木结构建筑,坐西面东,台基平面呈八边形,高1米,每边均长4.40米,亭内中空,楼层之间设有木梯连接,右旋至亭顶,八方均开通窗,供游人登楼观赏三江两岸及合阳城景,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八角亭造型精美独特,历为合川重要的风景名亭,同时又是通往*风景名胜区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钓鱼城的必经之路,隔江与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南津街文峰塔相望,三面环江,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民国初年,著名史学家张森楷先生在此编修了民国《合川县志》。1928年秋,先生在北京逝世,灵柩先葬于亭旁(后迁葬于合川安全乡故居),同时县人在亭旁还修建了张森楷先生纪念堂,1958年,纪念堂遭拆毁。1983年合川县文物保管所对八角亭进行了局部维修,并将张森楷先生故居遗下的(六十寿辰)木刻碑14幅由安全乡运至八角亭装嵌收藏于亭内第二层,供游人观览。

该亭系八角三级重檐盔顶式石木结构建筑,坐西面东,台基平面呈八边形,高1米,每边均长4.40米,总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通高17.4米。底层为十二边形石砌墙体,高6.5米,两面对称设门,门上横匾刻正书“养心亭”三字。亭身呈八边形,层层逐檐上收。第二至三层为木质结构,分设八只亭角,上下檐之角参差错落,不相对应,形态别具一格。亭内中空,楼层之间设有木梯连接,右旋至亭顶,八方均开通窗,供游人登楼观赏三江两岸及合阳城景.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解放后,养心亭被人民*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又将其维修,千年古亭,重放光彩,成为不可多得的名胜古迹。

上一篇:檄小卖部文

下一篇:耳食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