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
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西夏,本名是大夏,简称夏,源于地名,又自称邦泥定国或白高大夏国、西朝。同时亦有河西之称,是因位于中国地区的西北部,史称西夏。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038年,李元昊建国时便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公元1227年亡于蒙古。
1、简述
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西夏,本名是大夏,简称夏,源于地名,又自称邦泥定国或白高大夏国、西朝。同时亦有河西之称,是因位于中国地区的西北部,史称西夏。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唐朝中和元年(公元881年),拓跋思恭占据夏州(今陕北地区的横山县),封定难节度使、夏国公,世代割据相袭。1038年,李元昊建国时便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1115年金朝兴起,三国鼎立的局面被破坏,辽朝、北宋先后被灭,西夏经济被金朝掌控。漠北的蒙古国崛起,六次入侵西夏后拆散金夏同盟,让西夏与金朝自相残杀。西夏内部也多次发生弑君、内乱之事,经济也因战争而趋于崩溃。最后于公元1227年亡于蒙古。
2、历代君王
李继迁李德明李元昊李谅祚李秉常李乾顺李仁孝李纯佑李安全李遵顼李德旺李睍
3、朝代名人
李元儒、野利仁荣、野利旺荣、任得敬、斡道冲、梁德养、王佥、焦景颜、骨勒茂才、没藏皇后、刘志直、张浦、没藏讹庞
4、历史
西夏建国
西夏的祖先党项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朝时迁居陕北。唐僖宗时,党项部首领拓跋思恭被朝廷封为夏州节度使,因平黄巢起义有功,一度收复长安,再次被赐姓李,封夏国公。从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后代以夏国公成为当地的藩镇*。五代十国时期,不管中原是何人当政,李氏(拓跋氏)皆“俯首称臣”,换来该地的统治地位和大量的赏赐。宋朝建立后,宋太宗削弱藩镇,准备根除李氏,李继迁借机逃跑。雍熙二年(公元985年),李继迁会同族弟李继冲诱杀宋将曹光实,并
李德明
庆历和议
宋廷上下极为愤怒,双方关系正式破裂。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三年)至庆历二年(1042)
李元昊
内忧外患
李元昊死后,其子谅祚继承大位,其死后又由子秉常即位,此时西夏政局内部动荡,宋神宗以为有机可趁,派兵五路攻夏,准备收复灵武。但败多胜少,特别是灵州、永乐城两战,损失士兵民夫达60余万人,耗费军费无计。西夏方面国力也大亏。后女真崛起,西夏攻占宋朝定边军,并向金国称臣。夏毅宗与夏惠宗时期时,夏廷对内进一步巩固统治,对外常与宋、辽两国处于战争与议和的状态。夏毅宗亲政后,夏毅宗对内整治军队使地方军政分立,文武官员互相牵制,提倡汉文化与技术,废行蕃礼,改用汉仪,并于公元1063年改姓为李。对外方面,与宋重新划定边界,恢复榷场,贸易正常化。此后,夏惠宗继位。由于夏惠宗年幼,由其母梁太后掌握大权。此时宋朝正值宋神宗王安石变法而国力增强,双方爆发多次战争。公元1086年夏惠宗去世,李乾顺即位,即夏崇宗。此时西夏政权又落入小梁太后及梁乞逋手中。公元1099年夏崇宗亲政在即,但“梁氏专恣,不许主国事”。辽朝辽道宗派使至西夏,用毒药毒死小梁太后。至此长期的太后*终止,西夏皇帝得以亲政。
走向衰亡
公元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即成吉思汗,后被尊称元太祖。成吉思汗为了要攻灭敌国金朝,势必要切断金夏联盟,所以西夏成为他的目标之一。隔年夏襄宗夺位不久,成吉思汗率大军攻破西夏要塞斡罗孩城(内蒙古乌拉特中后旗西境),因各路夏军奋力抵抗而击退之。公元1209年蒙古降服高昌回鹘,河西地区也暴露在蒙古威胁之下。蒙古第三次征夏即自河西入侵,出黑水城,围攻斡罗孩关口。公元1216年因为西夏因不肯帮助成吉思汗西征,次年成吉思汗率军第四次进攻西夏。夏神宗以太子李德旺守中兴府,自己逃至西京灵州。最后李德旺派使向蒙古和谈才终战。公元1223年由于夏神宗不愿做亡国之君,便让位给太子李德旺,即夏献宗。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兵分东西向西夏夹攻,此即蒙古灭西夏之战。公元1227年李睍投降蒙古,西夏终于全部沦陷。
5、疆域
公元1038年西夏立国时,疆域范围在今宁夏,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以及陕西北部地区。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接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占地两万余里。西夏东北与辽朝西京道相邻,东面与东南面与宋朝为邻。金朝灭辽宋后,西夏的东北、东与南都与金朝相邻。西夏南部和西部是吐蕃诸部、黄头回鹘与西州回鹘相邻。李继迁将*扩展到黄河河套地区与河西走廊。夏景宗继位后持续巩固河西走廊,并且开国称帝,疆域扩大到二十个州。到夏仁宗时期大约有22个州,这是西夏版图最后稳固的状态。
6、政治
西夏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模仿北宋。*行政机构有:中书省、枢密院、三司、御史台、开封府、翊卫司、官计司、受纳司、农田司、群牧司、飞龙院、磨勘司、文思院、蕃学、汉学等。地方行政编制分州、县两级,在特殊的政治中心和军事国防要地有时也设郡、府。西夏政治是蕃汉联合政治,党项族为主要统治民族,并且联合汉族、吐蕃族、回鹘族共同统治。法律方面,因为夏仁宗在“尚文重法”的主张下颁布《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又称《天盛律令》、《开盛律令》。
7、军事
西夏的军事制度是在党项的部落兵制的基础上吸取宋制而发展起来的。枢密院是西夏最高的军事统御机构,下设诸司。军队由*侍*、擒生军和地方军三部分组成。*侍*包括“质子军”、皇帝卫队和京师卫戍部队。擒生军人数约十万,是西夏的精锐部队。主要任务是承担攻坚和机动作战。西夏的地方军由各监军司所辖,共有50万人,军兵种主要是骑兵和步兵两种。西夏兵役制度是全民皆兵制,平时不脱离生产,战时参加战斗。最小单位是“抄”,每抄由三人组成,主力一人,辅主一人,负担一人。
8、经济
西夏的经济是以畜牧业与商业为主,对外贸易易受中原王朝的影响,垄断河西走廊与北宋的岁币为西夏经济带来很大的帮
西夏货币
9、文化
在思想与教育方面,西夏诸位君主提倡儒学,设立了蕃学和汉学。以博学多才的野利仁荣主持蕃学以重视蕃学,并于各州蕃学里设置教授,进行教学。西夏大致设立了五种学校:蕃学、国学、小学、宫学、太学。西夏建立学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人才的需要,尊孔子为文宣帝。西夏在中后期还发展科举制度,夏崇宗后期开始设童子科实行科举考试,公元1147年夏仁宗策举人,立唱名法,复设童子科。夏仁宗时还设置翰林学士院,命王佥、焦景颜参照宋朝编修实录的办法纂修国史,负责修《李氏实录》。1225年南院宣徽使罗世昌罢官后,撰写《夏国世次》。夏景宗派野利仁荣仿照汉字结构创建西夏文。礼仪方面,定仪服、制礼乐、建蕃学。在宗教方面,
西夏人大致上以佛教为主要信仰。在艺术方面,绘画、书法、雕刻、舞蹈与音乐都有成就。在科学技术方面,西夏设置司天监以观察天文,并列有分析、解释天文的“太史”“司天”和“占者”以分析天文。在医学方面,积极吸收宋朝的医学与药学,并且出版《治疗恶疮要论》等医学著作。《千金方》、《神农本草》等汉人医书传入夏国。西夏武器制作十分精实,其中以夏国剑最有名,在宋朝被誉为“天下第一”。
10、对外政策
对宋关系
西夏早在夏州政权时期(定难军)就奉唐朝、五代诸国与北宋为宗主国,以维持自身*。后来北宋并吞夏州政权,李继迁举兵再起。此时他采取事奉辽朝、连辽抗宋的策略,多次击退宋军,并且扩张*。并且于990年被辽朝辽圣宗册封为夏国王。到李德明时,为了巩固新领地,对北宋和谈,于公元1006年签署景德和议。然而李德明依旧维持与辽朝的关系。夏景宗时正式称帝建国,自称邦泥定国,称男不称臣,并且多次入侵宋朝边疆。宋仁宗不满西夏独立,派兵攻打之,至此宋夏战争爆发。夏景宗在三大战役战胜宋朝后,双方于1044年签订庆历和约。宋朝给予“夏国主”名号,西夏皇帝对宋朝称臣,但实际上西夏皇帝在国内仍以君王自称。宋神宗时期,为了击败西夏,趁西夏内乱之际发动五路伐夏与永乐城之战,最后都以西夏战胜作收。然而西夏国力渐衰,横山地区又被北宋占领,此后有赖辽朝周旋方能稳定宋、辽、西夏三国鼎立的关系。
对金关系
金朝崛起后灭辽朝与北宋,西夏为了自保,放弃辽夏同盟,臣服于金朝。金朝包围西夏的东方与南方,掌握西夏的经济力,所以夏廷对金朝不敢轻举妄动,最多只有小规模的战事。蒙古崛起后,多次入侵西夏,破坏金夏同盟。夏襄宗与夏神宗改采取联蒙攻金的策略,多次与金朝发生战争,然而此为错误的方针。到夏献宗时才改连金抗蒙,但不久就在蒙夏战争中于公元1227年亡国。
对西域关系
西夏对于回鹘、吐蕃等少数民族采取怀柔与招抚的方式,似乎比宋朝还要好。例如西使城(今甘肃定西西南)吐蕃首领禹藏花麻不愿降宋朝,又受到宋军王韶的攻掠。夏毅宗立即派兵支援,将宗女嫁给他。禹藏花麻遂把西使城及兰州献给西夏。
11、帝陵
西夏陵又称西夏王陵、西夏帝陵,是西夏历代帝王陵墓所在地,有“东方金字塔”之称。坐落在银川市西郊贺兰山东麓,距市区大约35公里,营建年代约自11世纪初至13世纪初。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迹保存最为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是我国最大的西夏文化遗址,也是宁夏最重要的一处历史遗产和最具神秘色彩的文化景观。西夏王陵受到佛教建筑的影响,使汉族文化、佛教文化、党项族文化有机结合,构成了我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形式。西夏陵区坐落在贺兰山东麓,东西约五公里,南北约十公里,在50余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随着岗丘垄阜的自然起落,布列着9座帝王陵墓和200多座王侯勋戚的陪葬墓。西夏王陵内现存9座帝陵,为裕陵、嘉陵、泰陵、安陵、献陵、显陵、寿陵、庄陵、康陵,坐北面南,按昭穆(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次序。左为昭,右为穆;父曰昭,子曰穆)葬制排列,形成东西两行。
12、帝王世系
庙号 |
谥号与城号 |
西夏名 |
常用名称 |
在位时间 |
年号 |
|
夏太祖(夏景宗追尊) |
神武皇帝(夏景宗追尊) |
─ |
李继迁 |
991年-1004年 |
||
夏太宗(夏景宗追尊) |
光圣皇帝(夏景宗追尊) |
─ |
李德明 |
1004年-1031年 |
||
夏景宗 |
武烈皇帝(城号)风角城皇帝 |
嵬名曩霄 |
李元昊 |
1032年-1048年 |
显道1032年-1033年开运1034年-1034年广运1034年-1035年大庆1036年-1037年天授礼法延祚1038年-1048年 |
|
夏毅宗 |
昭英皇帝(城号)平城皇帝 |
宁令两岔 |
李谅祚 |
1048年-1067年 |
延嗣宁国1049年-1049年天祐垂圣1050年-1052年福圣承道1053年-1056年奲都1057年-1062年拱化1063年-1068年 |
|
夏惠宗 |
康靖皇帝(城号)白城皇帝 |
─ |
李秉常 |
1067年-1086年 |
乾道1069年-1070年天赐礼盛国庆1071年-1075年大安1076年-1085年天安礼定1086年-1086年 |
|
夏崇宗 |
圣文皇帝(城号)明城皇帝 |
─ |
李乾顺 |
1086年-1139年 |
天仪治平1087年-1089年天祐民安1090年-1098年永安1099年-1101年贞观1102年-1114年雍宁1115年-1119年元德1120年-1126年正德1127年-1134年大德1135年-1138年 |
|
夏仁宗 |
圣德皇帝(城号)珠城皇帝 |
─ |
李仁孝 |
1139年-1193年 |
大庆1139年-1143年人庆1144年-1148年天盛1149年-1170年乾祐1171年-1193年 |
|
夏桓宗 |
昭简皇帝(城号)护城皇帝 |
─ |
李纯祐 |
1193年-1206年 |
天庆1194年-1205年 |
|
夏襄宗 |
敬穆皇帝 |
─ |
李安全 |
1206年-1211年 |
应天1135年-1137年皇建1206年-1209年 |
|
夏神宗 |
英文皇帝 |
─ |
李遵顼 |
1211年-1223年 |
光定1210年-1210年 |
|
夏献宗 |
─ |
─ |
李德旺 |
1223年-1226年 |
乾定1223年-1225年 |
|
─ |
─ |
─ |
李睍 |
1226年-1227年 |
宝义1226年-122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