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肠炎知识大全
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放射治疗已经成为许多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辐射损伤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放射性肠炎是盆腔和腹膜后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常见的损伤。它可以发生在肠道的任何部分,其临床表现包括反复腹痛、腹泻、粘液血便,甚至肠梗阻、肠穿孔、肠瘘等。在严重的情况下。在接受盆腔肿瘤放射治疗的患者中,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可高达20%。如何在放射治疗中预防放射性肠炎是临床关注的焦点。一旦症状出现,仍然缺乏统一的策略。
1.放射治疗的预防
1.1放射治疗技术
近年来,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强度调制放射治疗(IMRT)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相比,它在靶区适形性和对正常组织的保护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该技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器官,提高放射治疗效果,减少放射损伤。在英国,8%的医疗中心采用了IMRT技术。
1.2放射治疗位置
盆腔和腹部放射治疗中肠道损伤的发生率与不同剂量照射的肠道容积密切相关。一些学者认为,患者在放疗过程中体位的改变会直接影响被照射肠道的大小。此外,它还可能影响急性肠道辐射反应和晚期辐射损伤的发生率。应用特殊的放射治疗固定装置,改变放射治疗姿势,减少肠道受照体积,可作为减少肠道辐射损伤的有效措施。
1.3放射治疗时间
动物研究表明,当老鼠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接受放射治疗时。肠隐窝中凋亡细胞的数量也有一定的日变化。基于这一研究基础,一些学者提出了时间放射治疗的概念,即选择最佳时间放射治疗以减少辐射损伤。放射治疗的昼夜节律可以直接影响小肠的粘膜反应。通过调整放射治疗时间可以减少肠道的辐射损伤。然而,事实上,在大型放射治疗中心很难完全实现严格的放射治疗时间限制。
2.药物的预防和治疗
2.1肠道益生菌制剂
益生菌是一种活菌制剂,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肠道上皮,可改善肠道菌群,增强肠道屏障功能,调节免疫系统,缓解腹泻等症状。一些研究者认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放射性肠病的致病因素之一。放疗前预防性口服益生菌可有效减少放疗期间患者腹泻的发生。肠道益生菌易于服用。在放射性肠炎的防治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
2.2辐射防护剂
氨磷汀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种辐射防护剂。它是一种有机硫代磷酸化合物,在体内被去磷酸化并转化为代谢物WR-1065。它能消除放疗和化疗引起的氧*基,从而起到保护作用。由于氨磷汀在正常组织细胞中的浓度高于在肿瘤细胞中的浓度,因此它可以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保护正常组织。氨磷汀对急性放射性肠炎的预防作用相对明确,但对慢性放射性肠炎的预防作用尚不明确,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
2.3氨基水杨酸药物
氨基水杨酸盐是一种富含5-氨基水杨酸(5- ASA)的化合物,在肠道中发挥局部粘膜抗炎作用。近年来,氨基水杨酸盐在急性放射性肠炎治疗中的作用逐渐被研究。柳氮磺胺吡啶有两种:①柳氮磺胺吡啶被人体吸收后,被肠道微生物分解成5种氨基水杨酸和柳氮磺胺吡啶。几项临床研究证实,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可减少放射治疗期间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因此,国际口腔肿瘤学(MASCC)组织目前建议患者在骨盆放疗期间每天两次口服柳氮磺胺吡啶,以降低放射性肠炎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2)巴柳氮:口服后,5-ASA和4-氨基甲酰基-B-丙氨酸在结肠微生物的作用下释放。巴柳氮能有效降低放疗患者直肠乙状结肠炎的发生率。上述两种药物对急性放射性肠损伤有预防作用,但对其是否对慢性放射性肠炎有效仍缺乏相关研究。
2.4肠粘膜保护剂
肠粘膜保护剂有多种。蒙脱石散制剂是从天然蒙脱石中提取的,常用于肠道疾病。蒙脱石散能促进肠粘膜上皮细胞的修复,减少放疗对肠上皮细胞的损伤。调节肠道菌群,提高肠道局部免疫力和止血。另一种药物是硫糖铝,其机制是在肠粘膜表面形成保护膜,促进肠粘膜血管生成,从而促进肠粘膜愈合。
2.5谷氨酰胺
谷氨酰胺是肠粘膜细胞代谢的必需营养素,也是肠上皮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的重要能量物质。能保持肠粘膜上皮结构的完整性。当体内谷氨酰胺缺乏时,肠粘膜将萎缩,通透性增加,肠道免疫功能将受损。
2.6生长抑素
在放射性肠炎的应用中,生长抑素可减少消化液的分泌和流失,维持体内平衡,减少肠道负荷,减少局部炎症反应,加速组织愈合,对放射性肠炎引起的出血、肠瘘、腹泻和肠梗阻也有明显的疗效。生长抑素对放射性肠炎的疗效优于预防。
2.7小檗碱
小檗碱是小檗碱的有效成分。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小檗碱能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动物实验发现,黄连素还具有拮抗平滑肌细胞通道的作用,通过抑制钙内流和松弛肠平滑肌来减轻腹痛。
3.营养支持治疗
营养支持在放射性肠炎的治疗中非常重要。它可以分为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当出现严重腹泻、消化道出血、肠梗阻、肠瘘等症状时。通常需要禁食和充足的胃肠外营养支持,这有利于肠道恢复,并能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能量需求。然而,长期禁食和胃肠外营养也有一定的缺点,这可能导致肠粘膜萎缩,从而损害肠粘膜的屏障功能,还会引起肝功能障碍。因此,当患者的肠道症状得到改善时,应及时过渡到肠内营养,这有利于肠道生理功能的早期恢复。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在伴有肠梗阻的放射性肠炎患者中非常常见。改善此类患者的术前营养状况是降低手术风险的重要环节。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减少放射性肠炎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对放射性肠损伤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是刺激局部辐射损伤区域的血管生成,增加该区域肠道的供氧,从而促进损伤组织的恢复。盆腔放疗后肠道损伤患者的高压氧治疗。临床症状如急性内、后重力、直肠出血和溃疡均有明显改善。
5.干细胞移植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成体干细胞,具有很强的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并具有免疫调节功能。近年来,有学者报道自体或异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是安全有效的。
6、中医治疗
放射性肠炎属于中医“腹泻”、“痢疾”、“腹痛”等疾病范畴。中医认为辐射是一种热毒。辐射容易消耗体液,损伤气血,损伤内脏。在疾病的早期,以实证为主,从长远来看,气血不足,导致脾肾两虚。此外,肿瘤患者自身也有气虚、阴虚、热毒、血瘀兼毒的特点,因此其病机多为虚实夹杂。治疗的重点是增强身体抵抗力,消除致病因素,并在紧急情况下治疗症状。根据不同的患者和临床症状,临床上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中医辨证施治、针灸、中药灌肠等。
7.结论
近年来放射性肠炎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一旦症状出现,将严重影响肿瘤治疗进度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该病的预防措施逐渐受到重视。在放射治疗技术方面,IMRT的推广和放射治疗设备体位的改变可以有效减少肠道辐射损伤。同时,放疗期间预防性使用相应药物保护肠道损伤也取得了一定效果。然而,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策略,综合治疗仍是主要方法。因此,如何规范治疗,如何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需要进一步探索。
上一篇:白带黑色有血丝是怎么啦?
下一篇:“雨水”节气养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