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自然科普

无线充电行业的深度报告

科普小知识2021-11-04 05:22:13
...

无线充电技术其实并不新鲜,但自2012年以来,这一历史性的技术逐渐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市场对其商业化进程的预期也逐渐上升。不同于市场理解

无线充电技术其实并不新鲜,但自2012年以来,这一历史性的技术逐渐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市场对其商业化进程的预期也逐渐上升。在2013年的消费电子展上,无线充电在智能终端,尤其是智能手机中的应用,让各方对此更加热情。然而,在过去的2013年,无线充电并没有像许多人预期的那样在智能手机上普及。尽管无线充电的长期前景已经得到几乎所有人的认可,但在诸如2013年其表现为何低于预期以及2014年将如何发展等核心问题上,市场尚未达成共识,本报告将对这些问题给出明确的答案。

在这份报告中,我们首次系统地分析了无线充电对消费电子行业的重要性,并指出2013年无线充电技术性能低于预期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无线充电行业的现状,我们认为无线充电行业有望在2014年迎来一个拐点,行业巨头纷纷加入进来。

报告的要点和逻辑如下:

首先,我们认为应该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无线充电对消费电子行业的重要性。无线充电实际上是整个电子产品“无尾”过程的一部分。从有线到无线是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移动互联时代的必然要求。包括3G/4G在内的无线通信技术主要解决无线数据交互的问题。作为无尾发展趋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线能量传输必须通过无线充电技术来实现。在当今无线数据传输的高潮中,无线能量传输将受到更多的关注。然而,“无尾”趋势的最终发展方向是无线数据传输和无线能量传输的融合。

其次,我们认为2013年制约无线充电技术推广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1.成本因素。高昂的价格阻碍了无线充电技术在低端消费电子市场的渗透。

2.标准因素。多种标准并存使得终端巨头在使用这项技术时面临巨大的兼容性风险,因此无线充电技术在高端市场的渗透也受到极大阻碍。

3.技术因素。由于充电效率的问题,采用无线充电产品所需的充电时间大大增加,这无疑会大大损害产品的用户体验。

2014年,随着技术进步和多模式方案的成熟,上述制约无线充电行业发展的瓶颈逐步突破,无线充电技术推广的市场环境得到大幅改善。

第三,我们相信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善,行业巨头的态度将直接决定何时以及如何启动无线充电行业。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大巨头已经开始对无线充电技术给予实质性的关注,相关产品纷纷出现,这让我们对2014年无线充电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最后,根据相关投资机会的判断,我们认为目前电子行业几乎没有上市公司真正涉足无线充电行业,因此相应的投资机会可能是专题性的。然而,考虑到无线充电行业的巨大发展前景和国内电子产业链的成熟,a股相关公司进入这一领域只是时间问题,所以我们建议投资者可以做一些前瞻性的布局。根据对无线充电产业链的分析,我们认为天线和模块制造是国内企业最有前景的两个领域,建议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

无线充电是无尾电子产品的一部分

数据流和能量流是电子产品完成特定功能的基础。电子产品通过网络电缆等电缆实现与外界的数据交互,并通过电力电缆从外界获取能量。电子信息产业进入相对成熟时期后,电子产品的设计重点逐渐向改善用户体验的目标之一倾斜。在能量流和数据流的交互方面,这一趋势的具体表现是电子产品正逐渐摆脱有线电缆对用户体验的束缚。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变成“无尾”设计,包括无尾能量传输和无尾数据传输。

“无尾”数据传输已经达到高潮。

在数据传输部分,近年来由蓝牙到无线技术进步带来的无线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尤其是3G/4G,使得电子产品的数据传输迅速实现无尾化。人机交互可以通过无线鼠标和无线键盘来完成,而机器之间的交互可以通过无处不在的无线互联网来实现。

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彻底颠覆了消费电子产品的产品形式和设计理念。对产品移动性、便携性和耐用性等用户体验的关注已经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随时随地实现数据互联是消费电子产品对数据流的最终需求。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无线通信网络的支持,还需要改变通过电缆传输能量的传统,这为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土壤。

能量传输的“无尾”开始了。

通过各种无线通信网络和技术,电子产品之间无尾的数据交互过程正在全面展开。在这个过程中,创造了许多大规模的工业投资机会。相比之下,电子产品的能量传输仍然受到电缆的限制。

事实上,使用无线技术传输能量在技术上并不新鲜。从2000年初香港城市大学徐淑媛教授开发的接触式无线充电平台到2007年麻省理工学院的非接触式无线充电技术,无线充电技术一直是近年来业界的热点之一。尽管各种制造商应用的技术在细节上有许多不同,但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即通过发射线圈将功率转换成无线电波,通过接收线圈将接收到的无线电波转换成功率。

图4:无线充电的基本原理

在短短的几年里,无线充电这一并非新技术的技术已经从实验室迅速进入商业应用,其下游覆盖了家电、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诸多领域。在许多现有的无线充电应用案例中,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消费电子市场是第一个大规模无线充电应用的最有前景的下游市场,无论从市场容量、技术成熟度还是制造商动机来看都是如此。

无线充电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消费电子产品的数量可以为无线充电带来巨大的潜在市场。

根据isuppli的数据,2013年全球无线充电设备的出货量预计将达到约1.6亿台,其中约20%用于以智能手机为主的消费电子产品。在此基础上,2013年无线充电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不到4%。然而,基于目前的情况,isuppli的预测数据可能过于乐观,并且无线充电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渗透水平低于预期。

事实上,与其他领域相比,无线充电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相对成熟。从无线充电手机,到无线充电移动电源,到无线充电手表,有多种消费电子产品支持无线充电功能。技术的成熟和大量的商业应用案例为无线充电技术在消费电子领域的进一步渗透提供了先决条件。

图5:无线充电在消费电子领域有许多成熟的应用实例

此外,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巨大。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超过9亿部,平板电脑出货量也将超过3亿部。与个人用户关系密切的消费电子行业积极创新,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高于其他相关行业。此外,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进入成熟期后,竞争日益激烈,制造商对产品差异化的追求被提升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所有这些因素为无线充电产品率先实现消费电子领域的产业突破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接下来,我们将从消费者和制造商的角度分析无线充电技术对消费电子行业的意义,以增强投资者在该领域推广和推广无线充电的信心。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无线充电可以改善产品的用户体验

有线充电的最大问题是它会干扰移动性,并且接口不兼容。

近几十年来,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各种电子产品迅速融入人们的生活。当我们感受到这些产品带来的新用户体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太多种类产品带来的麻烦。这种麻烦反映在各种电源线带来的不便和充电器上电源接口的不兼容上,这两个缺点与移动计算的大趋势完全不合拍。

在移动互联的背景下,设备的移动性是电子产品的核心要素,目前电池寿命已经成为影响电子产品移动性的主要瓶颈。在蓄电材料的研发没有重大突破之前,电子产品必须通过外部电源定期充电,而现有的有线充电器是产品移动性的主要障碍。

此外,由于电源接口目前在包括手机在内的许多电子产品中也是数据接口,一些大型国际工厂希望通过控制数据接口来维护自己的硬件生态系统,以利于自己,因此电源接口标准不能长期统一,这直接导致消费者不得不面对各种电源产品。

我们相信,无线充电技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并通过进一步增强消费电子产品的移动性来增强用户体验。

无线充电技术是电子产品移动互联的又一次解放

由于不需要通过电缆传输能量,无线充电产品直接将用户从众多复杂的电力电缆中解放出来。更重要的是,无线充电标准比有线充电标准更容易统一,因为无线能量传输可以与无线信息传输分开。技术成熟后,几乎所有的电子产品都可以通过同一个无线充电节点进行充电,大大方便了消费者,同时提高了移动产品的耐用性。当人们可以使用无线充电产品,如连接wifi热点时,电子终端的移动互联将再次得到解放。

从这个角度来看,无线充电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确实可以极大地提升消费者对各种智能产品的使用体验。

从制造商的角度来看:无线充电功能是不可避免的产品创新

智能化趋势始于智能手机,并迅速扩展到各种电子产品。到目前为止,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基本上已经成为消费电子行业的三大基石。在这三个下游市场的支持下,尤其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整个消费电子行业呈现出一片辉煌。然而,在发货量激增的背后,行业中仍存在各种令人担忧的现象。

经过几年的快速增长,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已经接近70%以上,为智能手机制造商在未来逐渐萎缩留下了空间。与此同时,智能手机的设计范式越来越固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制造商不太可能给出基于现有产品的颠覆性创新设计。

图10:继iPhone4之后,苹果的创新空间越来越小

一方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另一方面,不同制造商的产品之间的差异正在逐渐缩小。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每个制造商只能通过改进细节来尽力实现产品差异化。从历代iphone的变化来看,苹果对iPhone的设计主要集中在屏幕、体重和厚度、相机像素和处理器上。

然而,随着屏幕分辨率和材料的提高以及接近极限,很难突破机身的厚度。然而,相机和处理器性能改善对用户体验的边际效用相对较小。在过去两年中,苹果的主要产品更新集中在系统和服务上。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能够在市场上掀起波澜的创新都将成为所有主要制造商的必备之物。事实上,包括苹果、三星、LG和诺基亚在内的主要终端制造商从未停止过他们的无线充电布局。

无线充电产业发展现状:广阔前景与危险道路

无论从制造商还是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无线充电都是一项值得期待的技术创新。该行业对这项技术的长期前景持乐观态度。根据isuppli的预测,到2015年,全球无线充电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超过240亿美元,未来几年的平均年增长率将超过50%。

事实上,从长期来看,无线充电产品的潜在市场规模可能比这大得多。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成熟后,无线充电可能完全取代有线充电产品。从长远来看,其市场潜力难以估计。

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到,从2013年消费电子展开始,资本市场和行业舆论都对2013年无线充电的市场前景寄予厚望。更普遍的观点是,无线充电将在2013年实现突破。然而,实际情况是,2013年无线充电行业的发展处于一种“多哭少雨”的尴尬状态。此前一直被期待的无线充电智能手机也远未达到市场预期。

对此,我们认为无线充电行业目前面临的尴尬局面并不影响其光明的市场前景。相比之下,行业和技术本身,以下三个因素是制约无线充电行业突破增长瓶颈的主要原因。

三大因素阻碍无线充电行业突破增长瓶颈

高成本是限制无线充电行业启动的直接因素

事实上,配备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动牙刷早在10年前就已经上市,但由于潜在市场空间有限,它们还没有受到市场的重视。业界内外对无线充电器的真正广泛关注应该从移动电话领域的应用开始。然而,自从第一款无线充电手机发布以来,已经过去两年多了。其普及率仍不理想,成本因素是限制其普及的直接原因。

近年来,智能手机的价格一直在持续下降。尽管无线充电模块的价格中心也在向下移动,但价格仍然相对较高,占智能手机总价格的近15%。在中低端智能手机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大多数手机制造商的净利润率一般在10%以内,甚至更低。在中低端市场,消费者价格非常敏感,这部分成本很难转移给消费者,因此中低端智能手机很难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为无线充电提供市场土壤。

图13:无线充电器和智能手机的价格变化(单位:元)

相比之下,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对无线充电行业更具现实意义。然而,以苹果和三星为代表的高端品牌厂商引入无线充电功能,必须综合考虑产品性能、未来生产线的兼容性等诸多因素。然而,充电效率和统一标准不能满足这些制造商。

标准竞争阻碍无线充电产品的渗透

目前,市场上没有统一的无线充电标准。现有的三个标准各有特点和阵营,短期内没有统一的趋势。从技术特点来看,齐、、各有优势,也有明显的不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难判断哪个标准能赢。对于大型品牌工厂,必须考虑产品附件的未来兼容性。在无线充电标准的明确趋势出现之前,他们不会冒险在其产品线中大规模推广某一技术标准的产品。因此,无线充电行业悬而未决的标准争议已成为制约无线充电产品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快速渗透的关键因素之一。

充电效率阻碍产品的用户体验

从2010年到2013年,随着手机硬件配置的不断完善,用电量也在快速增加,导致手机电池容量快速增加。目前主流厂商的关键型号电池容量一般在2500毫安以上,这意味着充电效率和充电功率普遍较低的无线充电产品的充电时间大幅增加。

图14:智能手机电池容量增加

目前,由于技术和工艺的原因,市场上无线充电产品的整体充电效率只有70%左右,而普通产品的充电效率一般在60%以下,而有线充电设备的充电效率一般在90%以上。充电效率低意味着充电时间更长。因此,目前三大标准阵营的无线充电产品无法满足用户在这方面的需求。

开创这个行业的冰正在逐渐融化。

尽管受到三个主要因素的限制,但今年以来该行业的一些趋势表明,阻碍无线充电行业启动的坚冰正在融化。

无线充电模块的成本持续下降

技术的进步和越来越多的制造商的加入,使得无线充电模块产品的价格中心迅速下降。目前,100元以内的模块产品已经出现在市场上。根据我们从产业链上得到的信息,手机无线充电模块的价格中心预计在2014年下降到100元左右,而低端产品的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下降到50元左右。

事实上,另一方面,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成本因素可能成为限制无线充电产品应用的主要因素。对于价格超过3000元的高端智能手机市场,无论是制造商还是消费者,只要能真正带来产品的附加值和用户体验的改善,200元左右的价格涨幅都不会被拒绝。

打破标准死锁的多模单芯片解决方案

我们之前分析过,对于处于行业金字塔顶端的高端品牌终端制造商来说,产品组件的选择必须考虑它们与未来产品的兼容性。就无线充电而言,现有的三种主流标准各有特点和爱好。很难判断哪个标准会在短期内胜出。就大概率而言,多种标准共存可能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无线充电领域的常态。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终端制造商选择哪种标准,他们都可能面临未来标准取消带来的产品兼容性风险,这也是终端巨头对无线充电不确定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法是使无线充电模块能够同时支持多种标准解决方案。按照这种思路,大多数供应商的早期做法是在发送端嵌入多个控制集成电路,以支持不同的标准。该解决方案在解决标准兼容性的同时带来了两个新问题:一方面,多模多芯片解决方案将大大增加模块的整体成本,从而降低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另一方面,多模式多芯片方案也要求制造商为新添加的芯片预留更多空间。

2014年,这个行业的僵局有望通过多模式芯片方案打破。2013年5月,IDT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兼容WPCQi和PMA的多模集成电路。此外,恩智浦、ti和高通等集成电路巨头也表示有意推动多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事实上,像TI、高通和IDT这样的上游芯片供应商,以及像三星、LG和诺基亚这样的终端制造商,都同时加入了几个技术标准阵营。

在2014年的消费电子展上,各大巨头已经将多模式集成电路计划作为其无线充电产品的主要推动力。因此,我们相信今年会有越来越多的多模集成电路产品投放市场,价格会进一步下降。在多模集成电路的支持下,终端企业对无线充电产品标准的疑虑将大大消除。

技术进步与中高功率方案突破充电效率瓶颈

2013年,无线充电技术在充电效率方面取得了快速进步。以IDT产品为例,IDT9020系列产品的整体充电效率达到80%以上。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到无线充电的发展趋势中,市场上无线充电产品的整体性能,尤其是充电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目前,主流厂商的无线充电模块的整体充电效率在70%左右,有些在深圳甚至更高。

此外,7.5w大功率方案的引入和成熟,为加快解决无线充电瓶颈和充电时间提供了有利条件。2013年6月,无线电源联盟(WPC)在台北电脑展上发布了15W的中功率方案,PMA和A4WP相应的中高功率方案也相继推出。正常情况下,中高功率方案主要用于扩展无线充电在个人电脑、家用电器、厨房、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应用。然而,通过适当的电路设计调整,它也可以用于智能手机领域。在相同的充电效率下,更高的功率意味着更短的充电时间。

因此,总的来说,充电效率和充电时间的问题将不再是2014年无线充电产品在智能手机领域普及的障碍。

无线充电行业预计于2014年启动

短期内,多种标准共存将成为无线充电行业的标准。

我们之前提到,缺乏统一的标准是阻碍无线充电行业启动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市场上有近10种大大小小的无线充电标准并存。这些标准包括齐、和,它们有许多支持者,还有少数标准,如,它们是由像英特尔这样的大企业单独推广的。虽然在过去的一年里,关于统一标准的争论和期待从未停止过,但我们相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无线充电行业仍将处于多种标准并存的状态。有两个主要原因支持我们的判断:

首先,现有的每一个标准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在技术指标和性能方面都没有绝对的优势。以支持最多制造商的Qi标准为例,采用Qi标准的无线充电产品可以轻松实现线圈的小型化设计,满足消费电子产品小型化和便携性的设计要求。此外,由于Qi标准中采用了电感耦合技术,因此可以获得更高的充电效率。然而,齐标准也有明显的缺陷,主要是由于其空间*度小。一般来说,使用Qi标准的无线充电产品的有效充电距离只有几厘米,只能实现一对一充电。类似于齐标准,其他标准,包括和,也有优点和缺点。

第二,各大标准阵营都有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这些企业处于一个阵营,他们不会因为各种原因轻易放弃支持。因此,每当他们营地的标准明显较低时,他们往往会通过各种手段来弥补。在各种力量联合起来进行斗争的情况下,争取各种标准的长期斗争的僵局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打破。

表4:每个频段的无线充电特性

由于未来一段时间内许多无线充电行业标准将无法统一,多模集成电路方案将成为突破标准争议的唯一途径。事实上,我们可以从主要工业巨头最近的行动中看到一两件事。首先,三星在参与建立后,宣布其GalaxyS4采用齐标准无线充电器。随后,的元老之一高通公司加入了齐和阵营,同时公开表达了对的赞赏。从这个角度来看,2014年主流无线充电产品将专注于多模式解决方案。虽然多模式方案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无线充电产品的成本降低,但这也是一种无奈的行业妥协。更重要的是,多模式方案将提高无线充电集成电路的技术门槛,不利于国内企业进入这一领域。

行业巨头的态度直接决定了无线充电行业的启动

无线充电产品突破临界点并实现爆炸式增长的关键因素在于市场上领先的明星产品。对比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市场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在其他市场条件相对成熟的情况下,具有示范效应的明星产品是行业爆发的必要条件。

回顾过去十年中个人电脑市场的发展,我们很难回忆起曾经让许多型号的人兴奋不已的革命性产品。我们花了近10年的时间在全球范围内运送了1.5亿到3亿台电脑。另一方面,在智能手机行业,整个行业仅用了4年左右的时间就几乎完成了功能手机的完全替代,我们可以清楚地记得iPhone和GalaxyS3的发布在推动行业增长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

然而,无论从技术实力还是市场影响力来看,只有处于行业金字塔顶端的行业巨头工厂才有能力推出具有强大市场驱动力的明星产品。因此,巨头们对无线充电的态度直接决定了这个行业何时以及如何开始。

无线充电行业巨头俱乐部前景光明

在今年的消费电子展上,各大巨头加大了对无线充电技术的投资和推广。三大集成电路巨头英特尔、高通和博通都在本届消费电子展上高调推出了最新的无线充电产品。因此,包括德州仪器和IDT在内的电力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几乎所有主要制造商都推出了无线充电产品。

此次消费电子展进一步明确了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趋势。该行业对2014年的市场前景普遍持乐观态度。可穿戴设备比智能手机需要更长的电池寿命,因此无线充电技术的接受度也很高。此外,智能家电的概念今年得到了加强,智能设备在汽车电子中的应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因此,无线充电行业的应用市场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相应的市场前景更加确定。因此,巨头们对无线充电技术的观望态度今年可能会有所改变,他们将对这项技术采取更加务实的态度。

此外,根据来自产业链的消息,苹果正在开发的可穿戴设备也可能使用无线充电作为标准设备。巨人对无线充电的积极态度使得打破行业僵局成为可能,并有望在产业链中形成强大的推动力。

图19:在消费电子展上,各大巨头推出了他们自己的无线充电设备。

理清a股无线投资目标:主题机遇

事实上,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只有舒博德参与无线充电。大多数其他公司都有可能进入产业链。因此,我们认为2014年电子行业与无线充电相关的投资机会将主要是专题投资机会。

然而,考虑到无线充电行业的巨大潜力和国内电子产业链的成熟,a股相关公司最终进入只是时间问题。因此,我们认为投资者有必要对相关公司给予前瞻性的关注。

天线设计和模块制造是国内电子企业的最佳切入点。

无线充电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包括功率芯片、传输线圈、电感材料和模块制造。其中,功率芯片、电感材料和传输线圈是整个无线充电产品最关键的三个组成部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高。相比之下,模块制造过程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这与其他电子元件的制造过程没有太大不同。一旦行业启动,国内相关企业可以迅速介入。接下来,我们将具体分析无线充电各产业链环节的相关情况。

电源芯片技术壁垒高,国内企业难以渗透:目前无线充电模块中有两个芯片:充电管理芯片和身份识别芯片。充电管理芯片的主控电路将输入功率转换成一定频带的无线电信号,并将电能传输给发电机。身份识别芯片的主要功能是识别接收终端的身份和状态,从而安全高效地完成计费过程。电源芯片对尺寸、控制精度和稳定性有很高的要求。目前,只有包括高通、德州仪器、英特尔和IDT在内的传统集成电路巨头推出了商用芯片解决方案。国内企业仍然无法开发出在技术实力上可以与之竞争的产品。此外,与无线充电相关的核心专利和标准主要由一些外国企业控制,这也增加了国内制造商进入这一领域的难度。

对于线圈设计和制造,国内企业有望切入高附加值环节:无线充电产品的充电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与线圈设计和制造密切相关。通常,线圈设计需要上游和下游之间的密切合作,并且具有非常高的定制特性,因此毛利率通常很高。进入的主要障碍在于制造商的精密加工水平及其与上游和下游的联系能力。在这方面,包括李勋精密、德润电子、常颖精密、安捷科技、金盛有限公司和硕博德在内的国内企业在金属零件的精密加工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同时与许多下游终端制造商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虽然目前只有舒博德推出了无线充电线圈产品,但我们相信这些企业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下有实力和机会进入这一领域。

国内企业短期内难以进入感应材料市场。电感材料的特性也直接影响线圈的充电效率和电感。无线充电线圈中使用的感应材料必须具有高磁通量,并且必须精确设置电磁特性,这需要高技术要求。目前,只有TDK和村田等传统领先公司才能生产符合要求的电感材料。国内企业很难在短期内大规模渗透到这一领域。

模块制造是国内企业产业链中最容易进入的环节。无线充电模块在封装和制造过程中的进入壁垒相对较低,与其他高端和中端消费电子设备模块的封装和制造过程差别不大。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国内企业可以直接参与竞争。包括万达、德赛电池、比亚迪电子、卓一科技和徐欢电子在内的a股上市公司在模块制造方面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优势。这些企业不仅在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和合同制造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同时还与苹果、三星、联想、华为等众多终端制造商密切合作。因此,它有望率先受益于无线充电行业的启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