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学科评估,都是排名惹的祸?

科普小知识2021-07-15 09:10:09
...

学科评估,都是排名惹的祸?

来源:百度图片

评估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有关部门将评估结果与资源分配挂钩,这可能导致评估结果恶化。

这位是记者文彩飞

对于北京一所“985工程”大学的院长王元(化名)来说,这个五一节注定是一个“非常符合主题”的节日。他正忙于第四轮学科评估。

在此之前,为了研究和评估获胜策略,学院已经陷入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最后,他们决定“弃车保帅”——砍掉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努力确保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获得全国大学学科排名。

时间很紧,他们必须加班。会有一个会议,一堆材料,一个老师的举动,一个长江和洁清的战斗...在知道结果之前,谁高谁低都是未知的。只尽你最大努力倾听命运。

这种紧张的原因是王元告诉《中国科学》的记者,因为据说第四轮评估的结果将与“双一级”建设的资金分配挂钩,所以没有人敢懈怠。

就在最近,中国计算机联合会建议教育部取消排名,这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那么,这次排名和评估引起的资金争议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味觉变化的第四轮评价

中国计算机联合会在一封公开信中提到,“最近,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调动了大量资源。在许多场合,人们一直在谈论如何“排兵布阵”和如何写材料……”这正是王源几天前繁忙工作的写照。

中国计算机联合会秘书长杜子德告诉记者,如果按照前几轮的评估,每个科目都会有一个学校排名。实际上,这种排名将被主动或被动地用于各种场合,如招生宣传、资源分配等。因此,所有学校和部门都非常重视这一排名。

特别是今年是“双一流”建设的开始年。人们愿意有意或无意地将这种评估与建设项目的布局联系起来。因此,排名的竞争尤为重要,因此一些学校在学科排名中设定了“争夺X,保护Y”等目标。

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学术协会,中国计算机联合会没有附属单位,也没有资金分配限制。杜子德认为,“中国计算机联合会有责任和义务公开批评*的错误做法”。在他看来,中国计算机联合会不是一个公共机构,建议的正确与否将由社会来判断。“然而,目前的掌声很大,我们将继续关注教育部的处理。”杜子德简单地透露了一下。

回顾第四轮评估,我们不得不说它的发展背景。学科评估是基于自愿参与的原则,这在过去的三轮中并没有得到大学的重视。然而,有传言说,这次学科评估的结果将与*资助相结合,这使得原来的“自愿参与”变成了“必须参与”。这些传说并非没有根据。王元透露,第三轮评估的结果实际上对资助标准起到了指导作用,即最后一轮评估的结果成为“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的资助依据。

因此,第四轮评估引起了高校的高度重视,被列为所有高校的“第一工程”。校长和党委书记将亲自负责,并利用全校的力量讨论如何更好地参与学科评估。

“一般来说,高校并不从诊断学科问题、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的角度来考虑,而是主要争取一个更有利的排名,这就有以评促评的嫌疑。”在第四轮评估中,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毕敦荣指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排名还引发了什么

为了评价的目的,高校采取了一系列近乎疯狂的行动。例如,他们在没有进行充分论证的情况下,拆除了一些大学,暂停了一些课程,取消了一些学位。"这些行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暂时还很难说。"别邓荣说了。

毫无疑问,这一评估给高校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校长和秘书亲自召开动员大会,各学院召开会议讨论评估指标。各种学科为此疯狂地补充信息,并成为当时学校压倒一切的工作。在排名公布之前,评估是一个黑箱。在这个黑匣子里,没有人能看到谁在“奔跑”,对“奔跑”的恐惧也在增长。

不难理解,“匆忙”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和资源。那么“后*”更多的是关于高校的形象。“试想一下,当第一个到最后一个地方都宣布出来的时候,前面的人自然会没有问题。后面的那个不会相信。他们不仅会质疑排名,还会尽最大努力保持灵活性,尽量不要成为下一次评估的最后一名。”云南省高等教育评估中心副主任、云南大学高等教育学院副院长刘康宁说。

这也是*对高校的排名,这提醒记者,2009年,教育部直属研究机构国家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高校绩效评估报告》一经发布,就遭到了下级高校对其科学性、高校正式划分为369所等诸多质疑。

那么,*这样的排名应该继续下去吗?

杜子德认为,学科评价应该取消排名。原因是*的排名是非法的。没有法律授权,行政机关不能任意行事。第二,作为公共权利的持有者,评价排名很容易成为指挥棒,导致高校过于重视它。由于这门学科的复杂性,用尺子简单地测量它既不存在也不合适。总分排名理论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即兴创作”,它不能反映该学科长期积累的现实。“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一个*对其资助的大学进行排名,而*排名将对大学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造成极大的损害。”他说。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广利在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除教育部和其他*部门外,应鼓励各种中介组织参与评估。“教育部不能分配资金,教育部也必须对其进行评估。否则,管理和逃离教育部的现象将更加严重。”

在毕敦荣看来,任何人都可以对学科进行排名。*承担了行政问责和指导学校工作的责任。*部门的排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评估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有关部门将评估结果与资源分配挂钩,这可能导致评估结果恶化。”

应该如何进行评估

这个端午节,刘康宁也在组织老师写材料和组织事情。“这个过程确实很痛苦,但评估过程让大学更加注重学科建设的经验总结,挖掘自身的学术发展潜力。”

不可否认,学科评估的初衷是帮助高校了解发展中的不足,从而提高学科运行的水平和质量。事实上,前三轮学科评估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这一目标,其结果受到了高校的重视和借鉴。就连教育部也在尽最大努力通过实施“评估专家不得入内”的原则来减轻高校的负担

那么“陈旧评估”如何才能恢复正常呢?

这里我们不妨参考一下本科教学评估。刘康宁表示,本科评估不邀请专家对高校进行排名,也不需要给出“合格”和“不合格”的结论。相反,专家帮助学院和大学分析和诊断过程中的问题。刘康宁称之为“第四代共建评估”。

毕敦荣补充说,本科教学评估是正常和正常的,而这一轮基于研究生教育的学科评估已经失去了普通高校的心,因为其结果与财政援助挂钩。因此,评价必须对学科和专业本身进行评价,不能与资源挂钩,从而达到以评价促建设、以评价促改革的目的。

这一评价中的争议之一也是对“一刀切”评价标准所带来的学科特征发展的关注。

对此,刘康宁建议*应该在评估机制上“留白”高校。他认为,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应该注意需要什么级别的规划。“*应该注意底线,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行使管辖权,而不是用一个标准来指导整个国家。”具体来说,教育部应该把重点放在下属院校上。省属院校应留给省教育厅。必须给他们足够的自治空间。例如,应严格遵守自愿参与评价的原则。

毕敦荣认为,从评估的角度来看,*在制定标准时不应该采用僵化的标准,而应该采用开放灵活的标准来适应和引导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机构办学。从高校的角度来看,高校应该坚持自己的定位和发展目标,而不是跟随*的领导。

“虽然本科教学评估没有谈到标准,但实际上到处都有标准。全国的本科院校没有统一的教学评估标准。学校用自己的尺子来衡量自己的办学效益,这更有利于促进学校发展自己的特色和水平。”别邓荣说了。

专家建议

问题在于方向、时间限制和结果的使用。

科学研究取向仍然是第四轮评估中最大的批评。在本轮评价中,以往评价中存在的长江、解庆等几位院士的方法仍然存在。事实上,学科的发展离不开非量化指标,如人才培养。“如果我们按绝对数量分配资金,资源将永远集中在最好的大学。分配不应绝对受数量指标的指导,这样非数量因素自然会得到反映。”刘康宁建议道。

此外,排名有时间限制。刘康宁指出,学科发展强调基础,而不是短期的,有的甚至需要三到五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近三年”的统计时限可能不能反映学科的综合实力。大学中的一些学科可能在“近三年”期间处于重要成果的孕育期,而另一些学科可能处于生产期。与这样的时间段进行横向比较是有偏差的。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是评估结果的使用。如前所述,在“冲向顶峰”的同时,仍有一些人“不敢追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刘康宁打了个比方。当国家公布重点支持某一学科的前10名时,应充分发挥自愿参与的原则,以吸引那些能赢的人。对于没有获胜机会的大学来说,它不应该要求太高,更不要说公布他们的排名,也不应该“鼓励”他们采取灵活的方式来获得体面的排名。

同时,*要做好层层引导。“省里也可以开展学科评估,优先支持两三所大学参加全国竞赛。虽然还达不到国际竞争水平,但可以鼓励它参与国家竞争,使不同层次大学的学科发展不会失去势头。”刘康宁说。

《中国科学日报》(第五版《大学周刊》,2016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