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瓷器的发明由来

科普小知识2022-02-21 06:20:13
...

中国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是公认的。瓷器的发明是基于陶瓷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商代的白陶是用烧制温度超过1000℃的瓷土(高岭土)制成的,这是原始瓷器出现的基础。

白陶的成功烧制在从陶器到瓷器的过渡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青釉瓷器”具有明显的瓷器基本特征。它们的质地比陶器更细腻坚硬,胚的颜色大多为灰色和白色,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胚基本烧结,吸水率较低,器皿表面涂有一层石灰釉。但是它们和瓷器不完全一样。被称为“原始瓷器”或“原始青瓷”。

从商朝到西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原始瓷器经历了从1600年到1700年的变化和发展,从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

从出土文物来看,东汉至魏晋时期的瓷器多为青瓷。这些青瓷加工精细,胎盘坚硬,不吸水。表面涂有一层青色玻璃釉。这种高水平的制瓷技术标志着中国陶瓷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中国的白釉瓷器萌芽于南北朝时期,至隋朝达到成熟阶段。唐朝有了新的发展。瓷器的烧成温度达到1200℃,白度达到70%以上,接近现代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代瓷器,在胎质、釉色和制造技术方面,都有了新的改进,烧成瓷器技术达到了完全成熟的程度。在技术方面,分工明确,这是中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宋代有许多国内外著名的窑。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窑和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窑、官窑、葛、钧窑、丁窑等产品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耀州窑(陕西铜川)产品精美,胎骨薄,釉色均匀。磁州窑(河北彭城)以磁泥为基础,所以瓷器也被称为瓷器。磁州窑主要生产白瓷和黑花瓷。景德镇窑产品色泽薄而润,光感细腻,白度和透明度高。它们被认为是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龙泉窑产品多为粉红色或青绿色,釉色亮丽。越窑烧成的瓷器体薄,镶嵌工巧细致,光泽亮丽。简瑶生产的黑瓷是宋代著名的瓷器之一,黑釉亮如漆。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冠。瓷器的釉色以淡绿色为主,色泽清润。官窑的存在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般学者认为官窑是汴京官窑,它位于汴京,为朝廷烧瓷。葛窑建在哪里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根据对各种资料的分析,葛窑最有可能与北宋官窑同时生产。钧窑制作的彩瓷很多,最好的是胭脂红、绿、墨。丁窑生产的瓷器造型精美,质薄质亮,色泽润泽,釉色洁白如粉。它被称为粉末或白色。

中国古代釉色的发展经历了从无釉到釉面,从单色釉到多色釉,再从釉下色到釉上色,并逐渐发展为多色、十字色釉和釉上色。

彩瓷一般分为釉下色和釉上色。图案先画在坯体上,上釉后在窑中烧制的彩瓷称为釉下色。釉瓷是放入窑中烧制和上漆,然后用火烘烤,称为釉上彩。明代著名的青花瓷器是釉下彩之一。明代细白釉的成功烧制和用铜作着色剂的单色釉瓷的成功烧制丰富了明代瓷器。明代瓷器上釉方法的多样化标志着中国制瓷技术的不断进步。成化年间,在釉下青花的轮廓上增加釉下色彩,创造出一种“斗彩”,嘉靖、万历时期直接用各种颜色描绘而不用青花钩的五彩缤纷的色彩,都是著名的珍品。清代瓷器在明代杰出成就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制瓷技术达到了辉煌的境界。康熙的素色三彩、雍正和甘龙的粉彩、珐琅都是国内外闻名的佳品。

在明代,釉下青花被添加到釉下青花的轮廓中,并被烧制。因为釉下青花与釉下彩画竞争,所以被称为“斗彩”。)

仿清代铜胎珐琅效果的瓷器。珐琅色也被称为“烹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