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聚焦北大清华等高校“双一流”路线图

科普小知识2022-01-05 07:37:59
...

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推进跨学科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聚焦北京大学清华等高校“双一流”路线图

新华社记者魏

最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全国人大、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北京大学密集宣布“双一流”建设计划,引起各方关注。如何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和学科?记者了解到,各学校在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规划中都做了详细规划,呈现出三个亮点。

亮点1:基于实际发展,建设目标明确。

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学科布局与国家战略不太一致,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数量不多,办学*和治理体系不完善。在这些公布的计划中,一些高校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多重挑战有了清晰的认识。

为了提高中国大学的办学水平、学术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中国开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2017年9月,公布了“双一流”名单,有42所一流大学和95个一流学科。

在主要大学最近宣布的计划中,未来学校发展的路线图清晰可见。例如,北京大学的计划提出到2020年将整个大学建设成为世界级大学,几个学科处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到2030年,学校的整体水平将处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一些学科将处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到2048年,学校将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主流学科水平处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清华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到2030年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到2050年左右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北方科技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大学的建设规划中也列出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

亮点2:建立“主题小组”和增加交叉整合

在学科布局方面,所有学校都加强了顶层设计。在保持传统优势学科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快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提升学科整体水平,优化布局。

北京大学提出了“30+6+2”学科建设项目布局,即面向2020年,重点建设30个优势学科,推动部分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沿;面向2030年,部署科学、信息与工程、人文与社会科学等6个综合性交叉学科群,着力提高重大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还将规划和建设以临床医学+X、区域和国家研究为代表的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以促进学科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清华将重点建设建筑、土木水利、核科技与安全、环境、计算机等20个学科群,建设电气工程、力学、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等8个极具竞争力的学科,形成合理的学科梯队。

全国人大提出建设“珠穆朗玛峰”学科,建设“高峰”和“高原”学科,增强一流学科的综合实力,建设有中国特色、有中国特色、有中国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其中,将大力推广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等优势学科,力争到2020年成为世界一流。

北方工学院将重点建设高效损伤与防护、新材料科学与技术、复杂系统的感知与控制等五个学科群,并计划建设特色科学、医务人员一体化、国防与民用技术战略与创新发展一体化三个学科群。

亮点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瞄准前沿技术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每所学校建设“双一流”的重中之重。

北京大学提出建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的建设,实现学生在系内*转专业和在全校*选课。同时,实施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全面实施博士生招生“应用评估”制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清华将全面实施本科专业招生和专业培养,通过新生指导计划、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指导课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学校还将探索建立新的普通教育模式,并在一些部门推广更完整的两年制普通教育体系。

全国人大将建设15个示范新生研讨班、200门普通核心课程、100门研究型教学建设课程、80个模块和400门跨学科学习课程,供全体学生选择。同时,还将升级10个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建设10个“本科学术拔尖人才培养支持项目”实施试点。

此外,面向国家需求、立足于国际前沿科技领域的重大科学研究也将成为学校未来努力提高科学研究原创性和竞争力的方向。

清华提出每年选择一批重大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重点部署在量子计算、脑科学、高温超导、新材料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以及重型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人工智能等应用研究领域。北方工学院将深化学术研究创新机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分类和评价体系,构建高效的交叉研究平台和团队,关注前瞻性的基础问题和前沿科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