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科普

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区别

科普小知识2021-07-09 02:04:47
...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区别,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区别

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区别

一、功能不同

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寒食节也相随而至。现在,有些人把寒食与清明混为一谈,实际上是不对的。因为两者一个是农耕节气,一个是民俗节日,本来就不是一码事。清明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历四月四、五日前後。寒食是一个民俗节日,起源於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的大臣介之推宁被烧死山西介休的绵山上、也不肯下山受封的故事。两者一是农耕节气,一是典故民俗,本是两码事;但两节时间相距一、二天,甚至重合於一日,故有清明、寒食并称的说法。

二、文化内涵不同

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唐玄宗时,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

三、时间不同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

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清明节的注意事项

1、孕妇避免扫墓

孕妇最好避免清明的扫墓活动,这不仅仅是阴气重的影响。从别的方面来说,清明时节是非常拥挤的,为了胎儿的安全,并不建议孕妇去参加,再者扫墓的气象和周边的环境均不利孕妇的健康。此外是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类活动。

2、不可在墓地拍照

大家扫墓的目的都是为了祭祀祖宗,而非玩乐。举头三尺有神明,大家扫墓的时候,最好心怀敬意,专心谨慎,千万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随意拍照,否则引来了不好气场,就有阴阳失衡的可能,会损害个人的运势

3、忌穿大红大紫

清明节是不能穿大红大紫去上坟的,相信大家也不会穿这样的衣服去参加此类活动的。

4、外人不要参与他人的扫墓

清明的时候作为外人的身份去参与扫墓是比较忌讳的,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毕竟不是一家人,各自加持的气运也不同,可能会造成气场的紊乱,导致不协调而走霉运。

5、身体不佳者避免扫墓

一个身体正处于生病状态,或是虚弱状态的,的人最好不要去参加扫墓活动,因为此类人正处于总体运势低迷的状态,极易招致晦气。

6、坟头长草必须修整

坟墓上长植物的,必需要清除,万万不可使其长出气候。这一点最重要不过,要知道,所谓扫墓,就是让你清扫不利于墓地的东西,坟头的草木会对家族的成员造成伤害,包括了气运和健康,都是大大不利的。

7、忌嬉骂,非议先人

扫墓完毕后,有人带着孩子去的,可能刚开始还算肃穆,一结束就开始打打闹闹,嘻嘻哈哈了。这是要注意的,要知道坟地毕竟是阴灵沉睡之所,嬉笑怒骂会滋扰阴灵,是大不敬,可能会招致报复,非议先人就更不可取了,假如你路过他人的墓地,对逝者品头论足即是*的行为。

清明节有意义的事

知清明来历

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和道德情怀。清明节的“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春秋二祭,古已有之。

祭烈士先祖

爸妈可以提前问询下各个陵园的规定,在安全防疫的前提下,带孩子去扫一扫墓,给孩子讲讲先烈们的英雄故事,或是向已逝的亲人、祖先送上思念之情。

也许只是一枝白菊、一个鞠躬,但孩子可以感受到我们对已逝生命的尊敬敬仰和追思怀念。相信在祭奠中,家庭成员之间也会建立起更加深厚的亲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懂得敬畏生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踏青放纸鸢,迎风祈好运

除了缅怀先祖,清明自古就有踏青郊游、亲近自然的习俗。确实,春季万物复苏,有很多适合孩子的传统游戏,比如放风筝。当风筝飞上天,远眺风筝的千姿百态,还有利于消除眼睛疲劳,达到保护和增强孩子视力的目的。

古人把纸鸢放上蓝天后,会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寓意这些断了线的风筝能带着病痛和灾难远去,并给自己带来好运。

做清明团子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清明团子”是我国江南地区在寒食节制作的特色习俗美食。宝爸宝妈可以提前采摘或网购一些艾草,亲手自作“清明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