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天
周振天,1946年出生,祖籍湖北省新州市,海军政治部文工团艺术指导,海军文职将军,中国国家一级编剧、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会员。作家、艺术家、制片人。
1、早年经历
周振天从小在天津长大,从小就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那时,母亲常从图书馆带书回来,周振天和几个兄弟都抢着看,他为了能抢先拿到书,常常跑到路口去等着母亲下班回来。从那时起,周振天就开始写打油诗、小文章寄到报社,可是从未得到回复,但他并不灰心,因为这时的周振天对文学的热爱已到了痴迷的地步。后来,他还混进区图书馆当义务服务员,读了不少的书。
周振天的父母都是普通的**,他们曾尝试过写小说,但都没有成功,冥冥之中他们的文学梦想也就传承到了周振天的身上。周振天14岁时考上了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学员班,1963年国家经济困难,大批精简人员,周振天又到音乐学院学吹小号。也就是在那时,周振天接触了大量的文学书籍,并对文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了业余写作生涯。1976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斗争在继续》终于出版,后来这部小说被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成了电影,由田华主演,这也是周振天的第一部影视作品。
2、主要作品
小说作品
长篇小说《玉碎》
中篇小说《涅盘变》
舞台剧
《赤道雨》
《海军世家》
《天边有群男子汉》
《为了祖国》
《赤道雨》
电视剧编剧
1992年《潮起潮落》
1998年《驱逐舰舰长》
2003年《神医喜来乐》
2005年《张伯苓》
2006年《玉碎》
2007年《旗舰》
2010年《孟来财传奇小站风云》
2010年《小站风云》
2010年《洪湖赤卫队》
2010年《闯天下》
2010年《护国大将军》
2012年《我的故乡晋察冀》
电影编剧
《老少爷们上法场》
《蓝鲸紧急出动》
《孤岛日记》
电视专题片
《香港沧桑》
《国魂》
《壮士行》
3、获奖记录
飞天奖 |
·2009第27届“飞天奖”突出贡献编剧。(获奖) ·1996第14届“飞天奖”最佳编剧奖《潮起潮落》(获奖) |
全国文联 |
·1998首届“德艺双馨百家艺术工作者”的称号(获奖) |
中国电视金鹰奖 |
·2002第20届中国电视金鹰二十年突出贡献奖(获奖) |
金星奖 |
·2014第27届“金星奖”优秀编剧《舰在亚丁湾》(获奖) ·2014第27届“金星奖”电视剧一等奖《舰在亚丁湾》(获奖) ·2008第20届金星奖军事题材电视剧“突出贡献奖”(获奖) |
4、人物评价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郭运德:
周振天是新时期以来在荧屏、银幕上最活跃、也是最资深的金牌编剧之一。他从事编剧40年来,写过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多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星奖”、“金鹰奖”,为新时期中国电视艺术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研讨他的作品,对于进一步推动电视创作繁荣,特别是推动军事题材电视创作的繁荣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周振天编剧艺术是一个特别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他的创作一直保持着活力,久盛不衰,而且每个作品都有突破,每一部作品都有自己的特色,研究他的创作,对我们探讨今后电视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周振天作品一直充满着积极的格调,且恢弘大气,高昂时代精神。展示军人牺牲和奉献的神圣使命感,一直是他军事题材创作的重要主题,如《潮起潮落》、《驱逐舰舰长》、《舰在亚丁湾》、《蓝色国门》等。周振天的剧作,始终充满着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的底色。在他的作品中,家庭、个人的命运始终与我们民族兴衰和国家的命运连接在一起,如《玉碎》、《张伯苓》、《小站风云》、《闯天下》等。剧作家始终把自己对历史进程的理解,对民族命运的思考和对人生人性的开掘有机地融合到自己的创作之中艺术、形象化地传导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怀和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高尚品德,始终是他作品主人公的精神基调。这正是践行*总书记所倡导的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增强中国人做人的骨气和底气的教导。作为编剧,周振天有着清醒自觉的文化使命担当,在浮躁盛行的当下文坛,这是一种稀缺的精神资源,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艺术守望,值得为之激赏。
周振天的剧作,十分讲究编剧的技巧。他的作品通常都是宏大的时代主题,但他都善于小切口、大视野,以小见大,以小人物来折射大历史,作品中没有简单的观念标签,这样就让他的剧作少了一些教化,多了一些人间的烟火和世俗的情怀,更真实感人。他十分讲究叙事的策略,精心策划叙事的角度,构思一波三折的传奇故事和细节,从而让作品有了更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大大地提高了其主旋律创作的观赏效果,凸显一个剧作家高超的编剧技艺和丰厚的创造智慧。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文化处处长段海:
周振天同志是军事电视艺术创作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部队正是由于有着一批与周振天同志一样的有志者,积极投身到军事题材的电视剧创作中,创作拍摄了一大批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优秀军事题材影视剧,从而给全国主旋律电视剧创作带来了一股新风。时至今日,军事题材电视剧在全国电视剧创作中始终保持着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在由大向强迈进的过程中,人民军队的建设发展受到了老百姓的关注和关心,而军事题材电视剧就是人民军队展示自身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主席曾经专门过问和关心八一电影制片厂军事题材影视创作的问题,他要求我们创作更多更好的军事题材影视剧,凝聚广大官兵的强军力量,激发他们的战斗精神。在这里,祝愿周振天同志能够笔耕不辍,继续为繁荣军事题材影视创作,打造强军文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宣部文艺局影视处处长马佳:
我们文艺局汤恒局长专门委托我代表中宣部文艺局,对周振天老师艺术研讨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中国视协作为电视文艺工作者之家,能够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不仅在平常对电视剧进行创作研讨,这次更专门对军旅编剧的作品进行研讨,这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也会有力地推动相关题材电视剧的创作。
今天上午*总书记在朱日和沙场阅兵,我们则在这里召开军旅编剧的艺术作品研讨会,这也是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来迎接建军90周年。周振天剧作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四个字:情怀、坚守!不管是军旅题材的作品还是历史剧的作品,都充满着浓浓的情怀,不管是家国情怀还是英雄主义,都是对民族兴衰存亡的一种忧患,一种责任,这就是他那么多电视剧能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常年深入生活,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实的编剧功底,这是一种坚守。他的创作态度也是一种坚守,在现在相对浮躁的社会,能够坚持自己的境界和追求,就像他在创作感言中说的:“坚持走自己的路,写不掉价的电视剧,写不让后人耻笑的电视剧,让观众看着有嚼头的作品。”这正是我们现在需要呼吁、倡导的,也是我们目前电视剧领域所急需的创作态度。
海军政治工作部电视艺术中心主任唐静:
我代表海政电视中心,感谢中国文联,感谢视协的领导,感谢今天的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对海政电视中心老主任周振天一直以来的支持。周主任是海政电视中心的创始人,他的作品一部一部推出,可以说就是海政电视中心的发展史。他对我们电视中心作出了突出贡献。实际上我们的压力很大,周主任把这么优秀的一个团队,那么多优秀的作品放在了我们面前,对我们这些后来人来讲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同时也是一个动力,他促使我们去学习、去探讨。今天的研讨会尤其对我们这些后来人来说,太重要了。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王伟国:
一个时期以来,电视剧创作很少有人提及现实主义问题,在当今的电视剧创作当中现实主义还有没有价值?人民群众喜不喜欢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周振天的作品给我们作出了明确的回答。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导向,体现在周振天全部的剧作过程中,无论是《潮起潮落》、《驱逐舰舰长》,还是近年创作的《我的故乡晋察冀》、《楼外楼》等,都十分鲜明地表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中国精神,这是周振天全部作品的魂和精神的制高点。他把坚持真善美,作为自己创作的使命。他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玉碎》中王刚扮演的文物店老板赵如圭,还有《我的故乡晋察冀》中的耿三七,更有《神医喜来乐》的喜来乐等一系列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
近些年来,电视屏幕上充斥着婆媳恶斗剧、宫斗剧、抗日雷剧、神剧以及玄幻剧等,都偏离了电视剧的现实主义道路。周振天写文章大声疾呼电视剧不能被资本“绑架”,他坚守文化信仰,坚守文化自觉,不做资本的奴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周振天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上的一种文化信仰和文化立场,他的作品始终表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文化信仰。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剧本策划中心副主任苏毅:
周老师是一位创作颇丰的编剧,他既有创作上的坚持,又有作品的创新。时代呼唤优秀的编剧更多地涌现出来,现实也需要优秀的编剧艺术家们来发扬“传帮带”的作用。我个人有三点体会:
第一,不忘初心,勇于担当。周老师有着丰厚的积淀和积累,有很多独到的探索,创作题材广泛,既有《我的故乡晋察冀》、《洪湖赤卫队》、《我的青春在延安》这样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也有《神医喜来乐》、《护国大将军》、《闯天下》等这些历史传奇题材作品。这些作品都有很高的艺术质量,体现出创作者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对自我创作上的不断超越,体现出创作者的现实担当和历史担当。
第二是坚守底线,春风化雨。周老师坚守艺术理想,坚守艺术良知,多年来坚持深入生活,深入部队基层。他的作品跟观众没有距离,深受大家喜欢。他的作品虽然通俗,但是绝不低俗,绝不媚俗,就像周老师自己在谈创作感言时说到的:“无论带有时尚桂冠的物欲横流和无限放大的私欲机心在屏幕上怎样宠爱有加;无论在利益驱动下那些肆意膨化的低俗、庸俗的展现怎样大行其道、怎样覆盖和蚕食艺术道德良知,作为编剧,还是不能丢掉那个念想:我们这一代究竟想给后代子孙们描绘怎样的一个历史景观和未来世界?给那些精神、文化、知识都嗷嗷待哺的孩子们营造出怎样的一方道德环境和精神天地?”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艺术道德良知,令我钦佩。
第三,捍卫真理,观照情怀。周老师很多作品都大气磅礴,虽然是主旋律作品,但是有丰富的生活质感,体现出一种家国情怀,体现出对人生和民族命运的思考;同时充满细致入微的情感刻画,细腻温润的情感描写,丝毫不会给人空洞虚无的感觉。注重情感叙事是周老师作品的鲜明特色,有嚼头,有回味,贯穿了充盈的情感主线。总之,周老师的作品始终与观众心脉相通,与时代同频共振,真正为人民群众和观众所喜闻乐见。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李京盛:
启蒙时期的法国文学家布封讲过一句话:风格就是人,翻译成“风格即人”。在我跟周老师接触的过程当中,我觉得他的为人与他的作品是一致的。比如他勤奋谦虚,40部作品,40年的创作,整个贯穿了中国电视剧发展的重要时期的全过程。他对人非常朴素和热情,从他的作品当中也可以找到对应的形象。这么多年他的风格基本是一贯的,作品质量也是基本稳定的。他多年来坚持自己最初选定的那样一种艺术主张、艺术立场和艺术风格,并且保持这种艺术信仰,这在我们今天这样一个多元多变的情况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一种为文之风和为人之风。他的故事叙事风格是民族化的,是中国化的,是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也是中国电视剧基本的一种常规叙事风格,这跟周老师本人的文化修养、对艺术的理解,还有他对艺术的坚守精神有很大关系。革命历史题材当中那种热血信仰始终是主题,年代剧那样一种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主题,非常鲜明,是非判断、价值判断不含糊。正是一身戎装,一支健笔,一腔豪情。
《中国电视》执行主编李跃森:
过去三十几年里,军旅作家是中国电视剧创作当中一个非常活跃的群体,周振天老师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的作品取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不管他是写当代军人,写伟人、名人,还是写虚构的历史人物,其中都蕴含了探索民族之魂的自觉意识。作为军旅编剧,周振天没有把军营作为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来写,也不是把社会作为军营的陪衬,在他的作品里面军营与社会是相通的,军营是社会的一部分,他写的是军营,但思想的触角却伸展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作品的主人公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得非常紧密,比如《玉碎》、《李大钊》、《张伯苓》、《护国大将军》都比较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点,在这些人物身上,在他们为国家民族命运献身的过程中,体现了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一种伟大的生命追求。
著名军事文艺评论家汪守德:
时代镜像、民族良心—这八个字是我对振天剧作的概括。他的作品系列—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这些历史时段的人们的精神轨迹,人们的心灵历史,都能在他的作品里找到。我甚至相信有些东西在历史当中是没有的,是他艺术化地虚构出来了,这就是一个编剧家的功夫。对周振天作品进行概括还要用八个字,就是经典风范、大家气派。在中国电视界有一批可以称为有代表性的人物,周振天在这样一支队伍里面是毫不逊色的。他的素质很全面,积累很深厚,且很善于学习。尽管有那么多成就了,但他的思想仍然不会故步自封,而是随时随地吸取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第二点印象,历史题材也好,现实题材也好,军事题材也好,他都善于结构撰写。几乎每部作品都是能拿得出手的,这可是要有充分的自信和能力的。他的作品给人感觉就是堂堂正正,而且有传奇色彩的东西,很吸引人。第三点,在他的创作当中,体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正义感、道德感,体现了一种深厚的、深刻的对历史和现实的洞察力,还有作品当中体现出来的一种思辨的力量,这些都体现了编剧的智慧。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理论部原主任张东:
对周振天同志,我有两句话:一名好海军,一个好编剧。他的作品中有一种军人的职守,从他最早的作品《潮起潮落》,一直到后面的《驱逐舰舰长》、《波涛汹涌》、《舰在亚丁湾》,海军的重大时刻、重大事件,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展现。他的海军作品还具有当代感和现代感,比如《驱逐舰舰长》,比如《舰在亚丁湾》。当下大家都十分关心的南海问题,16年前在他的《波涛汹涌》中就已经涉及海洋安全、海洋资源、海洋经济利益的内容了。现在看来,这些观念都是非常超前的。一是因他对生活有真实的感触,再则就是他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有提炼素材、编好故事的能力。
《当代电视》主编张德祥:
近四十年来伴随着电视艺术的发展,周振天老师始终坚守在创作一线。他创作了40部影视剧,还有专题片、话剧、小说等,涉猎的题材领域和其他艺术门类非常丰富,这在一个编剧身上能够同时兼顾是不多见的。
周振天电视剧首先是具有阳刚正气。《潮起潮落》、《驱逐舰舰长》、《波涛汹涌》、《舰在亚丁湾》、《励剑》等作品,基本上反映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海军建设的历程,使观众看到一代又一代的军人在忠心耿耿守卫着海防和他们军人的情怀、精神。他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像《我的故乡晋察冀》、《洪湖赤卫队》、《我的青春在延安》等也很精彩。这样,他的作品把军人的过去和现在就联系起来了,这在电视艺术创作领域里是很珍贵的,尤其这些年来流行的“小鲜肉”,脂粉气非常浓重,但我觉得当下最需要的是阳刚正气。我看到他引用美学家钟惦讲的“美学,是美的力学”很好,没有阳刚正气,就很难有力量。
第二就是文化自信。不是说今天提出文化自信,我就把这个标签贴到周振天的作品上。在前些年我就看到他的作品里面充满了民族文化的自信。《张伯苓》里张伯苓说过一句话:“有我,中国不亡!”这种民族自信在周振天作品里,是从精神上、从心理上长出来的。比如《我的故乡晋察冀》、《洪湖赤卫队》、《我的青春在延安》、《李大钊》等,是在他心里头能够激起一种共振。周振天的作品是没有那种“隔”的感觉的,从《神医喜来乐》就可以充分体现出来。作为一个土郎中,喜来乐的人格,对医者仁心的坚守,包括他的人生智慧,都体现了文化自信。这些年来我们也看到一些对中华文化妄自菲薄的作品,正如*总书记批评的:以洋为美,唯洋是尊。遗憾的是像《玉碎》、《神医喜来乐》、《张伯苓》这样一些作品现在却少见多了。
著名军事文艺评论家陈先义:
周振天同志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小说、报告文学、电影、电视剧、话剧、音乐剧、专题片、大型综合晚会等他几乎无不涉猎,并都很有成就。比如《玉碎》,被陈建功称为“九·一八”之后荡气回肠的民族命运史,抗战时代中国老百姓的心灵史。在他的作品中可以发现虚构的人物和故事占据了很大成分,这是因为他始终坚持真正意义上的创作,而不是从资料到资料的演绎。从史料摘录成为剧本,成为当下影视创作的一个通病,实在没得编了,便开始拿“小鲜肉”做卖点,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进行“转基因”般的演绎。而振天始终坚持自己的创作原则,毫不含糊地声明自己的创作宣言:走自己的路,写不掉价的电视剧,写不让后人耻笑的电视剧,写让观众有嚼头、有回味,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的作品。他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可歌可泣的人物。
《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
在周振天老师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军队不断的发展与强大以及经过审美化的海军人物形象。从上世纪90年代的《潮起潮落》到2015年的《舰在亚丁湾》,这两个作品是有可比性的。比出来我们中国军队的发展与强大,还有中国军人的成长。在没有去跟风、去找所谓卖点的情况下,周振天老师始终坚持军人之所以是军人的这种叙事的核心价值,他长期深入部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成就了他作品中真实精彩的故事和令人信服的人物。
周振天的电视剧作品文学性很强,他的几部最成功的作品,就成功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神医喜来乐》的喜来乐这个小人物简直写绝了,《玉碎》中精明而不失信义,圆滑而有爱国情怀的商人赵如圭,以及蔡锷、韩英形象的再创作等,都是以人物性格逻辑、人物的精神脉络、人物命运的起伏迭代来结构故事的,这与周老师骨子里的文学情愫是有关的。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曾庆瑞:
振天是一个多产的剧作家。他这么多年的创作在干什么呢?说到底他是为人民发现美,给人民展示美。这是我们文学家、艺术家一个最优秀的传统。要把生活的美,用文学家、剧作家锐利的眼光发现出来,挖掘出来,对观众进行美的熏陶。振天创作的剧本就是要把中国人的人性美充分给发掘出来。振天在一个相对高的层次上把中华民族那种精神,那种美展示出来。再有,他在发现美、展示美的过程中,还不断地追求创新,不吃老本儿。他总是追求给观众奉献新的作品,让观众有一种新的审美感受,享受一种精神的愉悦。比如《舰在亚丁湾》,那个编队护航很新鲜,我们的军嫂一个个长的漂亮、穿的时髦,言谈举止都那么时尚,跟着时代一起同步。
中国视协理论部主任赵彤: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同志因为有重要会议不能参会,由我代他书面发言:“在我国当代影视艺术尤其是电视剧的发展中,周振天的名字是响亮的,他编剧的作品是一道多彩的贯彻始终的风景线,既有坚实文化功力,又有编剧主导意识。他是一位全能型的高产剧作家,也是整个电视剧编剧队伍中一棵激情四射的长青树。他的编剧艺术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全能多产,与时俱进。在我国电视剧和电视艺术发展的每个阶段,他都能推出引人瞩目的作品。他的创作既立足现实,激情拥抱现实,又能深情回望历史,自觉打通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内在联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既有雄鹰般在天空俯视和翱翔,又有小鸟在美丽的枝桠上吟唱。二是发自内心的当代军人的情结。他一个人的影视作品就形成了当代我国军人形象的百科全书和人物画廊。三是他的代表性作品致力于彰显充满人情味和人性美的崇高。在周振天作品中,不管是英雄人物还是那些看似平凡实则心中也有一份对人生终极意义仰望的普通人都是如此,《神医喜来乐》中的喜来乐和《玉碎》中的赵如圭就是很精彩的例证。四是他依托坚实的生活积累和文学修养,在人物形象塑造的个性化追求上作出了可喜探索,同时又能赋予人物以鲜明的行业、地域、历史、文化信息与特色,体现了他的艺术追求和作品的社会文化含量。综观周振天的影视艺术,特别是电视剧作品,既能唱响时代主旋律,又好看耐看;既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并不断获奖,又有相当好的经济效益。40年长青不衰,从不断档,这种现象很值得研究总结,我对周振天此后的发展充满希望和期待。”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
周振天同志是中国电视剧界的一棵长青树,他有几个第一,我觉得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他的作品不仅数量大,质量总是保持在一流水平。他第一个利用电视剧形式把他所在的海军的生活搬上荧屏,在全军乃至全国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他的《潮起潮落》的问世,催发了空军的《壮志凌云》、总后的《红十字方队》⋯⋯一石激起千层浪,带动中国电视剧界军旅创作出现了一个胸中有全军、有大局的现象,一时间军旅题材电视剧在*电视台三分天下有其一,成为弘扬主旋律电视剧创作的主力军,对此他功不可没。第二,在创作艺术探求上,周振天是第一个成功地学习借鉴了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成功经验,《潮起潮落》就是典型的例子。他写这个剧,把握这段历史,注入的美学观和历史观,显然都从十九世纪俄国代表性作家那里吸取了营养,使中国军旅长篇电视剧别开生面,具有了更大的历史容量和更高的美学品味。第三,他在其他题材上也不断地作出探索,《神医喜来乐》在中国长篇电视喜剧史上应该是最重要的作品。此外,他在天津长大,他的几部天津题材与河北题材的作品对人们了解近代史的中国有着重要意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