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风雨》周刊旧址

科普小知识2021-08-28 10:48:15
...

《风雨》周刊于1937年9月12日正式出版,至1938年5月开封沦陷前*停刊,前后共出版30期。

1、周刊历史


《风雨》周刊

七七事变爆发后,在上海、平津救亡运动的影响下,开封的救亡运动如火如荼。爱国知识分子和新闻界著名人士纷纷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号召团结救亡。在此形势下,*河南省工委负责文化宣传工作的王阑西,受组织委托,联络河南大学教授范文澜、嵇文甫,开封新闻检查所副主任方天逸(何定华、中*员),《民国日报》总编辑冯天宇等开封文化教育界和新闻界著名人士,准备在河南旅社组织“河南文化界救亡协会”,推动河南抗日救亡运动,因国民*阻挠,协会未能成立。经到会人士商议后,决定创办一个以宣传救亡图存为主的统一战线性质的刊物,争取合法存在。嵇文甫提议取“八方风雨会中州”中的“风雨”两字作为刊物名称,得到与会者赞同。会上还推举河南文化教育界名流胡石青、萧一山、范文澜、嵇文甫,新闻界著名人士冯新宇、方天逸、于赓、林孟平以及王阑西、姚雪垠等人组成《风雨》周刊编辑委员会(第3期之后,又增加王隐三、刘伯伦两人为编辑),并由嵇文甫、王阑西、姚雪垠3人担任周刊主编。

2、周刊介绍

《风雨》周刊于1937年9月12日正式出版,至1938年5月开封沦陷前*停刊,前后共出版30期。每期16开纸16页,每周出版1期,创刊号和第2期逢星期六出版,第3期至第14期逢星期日出版,第15期后,改为5*,篇幅缩减至16开纸8页。同时,新增加范文澜和方天逸为主编。


《风雨》周刊

周刊刊名开始由鲁迅先生遗墨集成,第15期后改用林伯渠为刊物题写的刊名。《风雨》周刊的政治、时事版由*员王阑西主编,文艺副刊由姚雪垠主编,稽文甫主要负责对外联络工作。1937年9月*河南省委成立后,先后派吴啬、杨庆生、时仲俭到《风雨》周刊社工作。省委书记朱理治和省委宣传部长刘子久、省委秘书长危拱之等在《风雨》周刊上连续发表动员工人、农民、妇女、青年参加抗战的文章,在全省产生了重大影响。1938年2月6日省委在《风雨》周刊上公开发表《*河南省委保卫河南宣言》,向全省人民和*当局郑重表明了合作抗日的态度。《风雨》周刊事实上成为*河南省委的机关刊物。

3、周刊影响

《风雨》周刊一出版,便受到读者的欢迎。后来最多发行到1万份,并流传到大后方兰州、重庆等地,有人在延安也见过《风雨》。


姚雪垠与《风雨》周刊

《风雨》周刊的出版发行,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推动了河南的抗日救亡运动,引起了*河南当局的嫉恨。

《风雨》周刊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在救亡宣传工作中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又加上该刊内容充实,形式活泼,从而使它很快成为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刊物,吸引了相当大的一批作者和读者。许多著名作家、戏剧家、音乐家都先后应约撰稿,及时地反映了抗战初期我国许多地区救亡运动的某些侧面。

*河南省党部不仅在出版前加以检查和监视,无理扣押他们认为不合时宜的文章,而且对编辑部自主发起的救亡活动,也以“扰乱社会秩序”的名义加以限制。*的倒行逆施,反倒提高了《风雨》周刊的知名度,扩大了它在群众中的影响。周刊由开始的三四千份发行量,逐渐扩大为1万多份,发行区逐渐由河南的几个主要城市扩大到江苏徐州、陕西西安、山西临汾、运城、湖北武汉和安徽蚌埠等城市。

4、周刊现状

《风雨》周刊旧址因城市改造,原有房屋已被拆除。

上一篇:王峰军

下一篇:股权质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