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郭泰

科普小知识2022-03-13 11:06:32
...

郭泰(128年—169年)(范晔为避父范泰讳于《后汉书》作郭太),字林宗。太原郡介休县(今属山西)人。东汉时期名士,与许劭并称“许郭”,被誉为“介休三贤”之一。郭泰出身寒微,年轻时师从屈伯彦,博通群书,擅长说词,口若悬河,声音嘹亮。他身长八尺,相貌魁伟。与李膺等交游,名重洛阳,被太学生推为领袖。第一次党锢之祸后,被士人誉为党人“八顾”之一。最初被太常赵典举为有道,故后世称“郭有道”。官府辟召,都不应命。他虽褒贬人物,却不危言骇论,所以不在禁锢之列。后为避祸而闭门教授,弟子达千人,提拔“英彦”六十多人。建宁元年(168年),郭泰闻知陈蕃谋诛宦官事败而遇害,哀恸不止,于次年正月逝世,终年四十二岁。史称当时“自弘农函谷关以西,河内汤阴以北,二千里负笈荷担弥路,柴车苇装塞涂”,有近万人前来会葬。蔡邕亲为其撰碑文。

中文名:郭泰

别名:郭太、郭林宗、郭有道、郭隐君

国籍:东汉

民族:汉族

籍贯:太原郡介休县(今属山西)

出生日期:公元128年

逝世日期:公元169年

职业:学者、名士

主要成就:东汉太学生领袖

代表作品:《答友勒仁进者》《苏不韦方伍员论》

地位:“八顾”之一

特征:身长八尺,仪貌魁岸

1、历史背景

东汉中叶之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也日趋表面化。从和帝刘肇始,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的局面。桓帝刘志临朝,借宦官之力,将长期把持朝政的外威*打了下去,然而,朝政大权并没有掌在皇帝的手中,取而代之的又是操纵朝廷大权达30年之久的宦官*。宦官们把持东汉朝政后,广树党羽,安插亲信,以致“兄弟姻戚,皆案州临郡”。他们在搜刮百姓,霸占土地方面的贪残横暴,较之外戚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激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反抗,而且亦引起一批官僚和士人的不满。这些官僚、土人和他们的后备队伍太学生,结成了广泛的土人集团。他们以宦官“虐偏天下,民不堪命’”为由,同宦官集团展开猛烈的斗争,这就是发生在桓、灵二帝时期的“宦官士人之争”。在这场斗争中,郭泰则成为土人集团代表和太学生的领袖人物。

2、人物生平


郭泰像

郭泰家世贫穷,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度日。成人后,身高八尺,容貌魁伟。母亲想让他到县廷做事,但他认为“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于是向亲友借钱,长途跋涉到河南成皋屈伯彦处求学。求学期间,他虽常陷入衣衫褴褛,两日一餐的窘况,但经过3年刻苦学习,终于博通《三坟》、《五典》等古籍,并“善谈论,美音制。”

郭泰学成后,游学于京师洛阳。最初,众人对他都不甚了解。他后来名噪京师,主要借助于符融、牵膺。符融初见郭泰,就为他的仪表、学识所折服。当即把他介绍给学者李膺。李膺对郭泰亦大表惊叹,认为他是少见的聪明、高雅、博学之人。年轻的郭泰能受到李膺的如此青睐,众儒生自然对他刮目相视。郭泰一时间名震京师。然郭泰无意迹入仕途,后来还是向李膺辞行还乡。当时,黄河边上送行的车马竟有好几千辆。郭泰曾在河南陈、梁间闲走遇雨,头巾被淋湿,一角下垂。人们见他戴的头巾两角高低不一,也争相效仿,一时竞被誉为“林宗巾”。

汉和帝建和(147年一149年)年间,太常赵典举荐郭泰,郭泰坚辞不受。永兴(153年一l54年)年间,司徒黄琼征召,他又不受。有朋友劝他应召入仕途,他婉言谢绝,立志要“优游卒岁”,“淡泊终生”。被同郡人宋冲赞为“自汉元以来,未见匹敌者。”

郭泰虽淡于利禄,不求仕进,却有较明确的政治见解。东汉后期,桓帝即位后,借用宦官之力将长期把持朝政的外戚梁冀诛灭。此后,宦官集团操纵朝廷大权30余年。宦官残暴黑暗的统治加深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严重威胁封建秩序。郭泰清楚地认识到这—政治局势,于游太学时通过交游,会友等方式,发动组织耿直官僚、名士,太学生等共同与作恶多端的宦官集团做斗争。当时,首都洛阳的太学有太学生3万人,是反对宦官集田的重要阵地。太学生们以郭泰等人为首,对宦官集团口诛笔伐,甚至编顺口溜畅清激浊,褒贬朝政,造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当时被称为“清议”,致使公卿以下无不惧怕太学生的贬议。郭泰等领导的太学生活动,得到朝野上下的官僚、士人的支持,官僚也借重太学生的力量反对宦官。宦官们对此恨之入骨,诬称这些官僚与太学生结为朋党,图谋不轨,造出了震惊古今的“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致使太学生—千人多人被捕,李膺、范滂、杜密等百余人死于获中,各地被诬为“党人”而“死、徒、废、禁”者达六、七百人。郭泰虽为太学生首领之一,因没有公开批评朝廷或得罪宦官,故能在这场灾难中幸免于难,“党锢之祸”起后,郭泰罢游归家,从此闭门讲学,有弟子数千人。

乐于奖进才德之士,是郭泰一生中极其突出的一个方面。郭泰奖进的对象以才德为标准,从不拘泥于门第出身。因此,他不仅同官僚、太学生频繁往来,而且能与漆工、邮役、屠沽、士卒、垄亩、刍牧等人结交。只要才德兼优,便极力奖进,引导其成名。


郭泰讲学

茅容,字季伟、陈留(今河南开封)人。一天,郭泰到陈留,途中遇雨。在大树下避雨时,见一农夫坐姿端正,猜想可能是种地的读书人,通报姓名后,故意请求在他家借宿。茅容把他接到家中过夜,第二天一早,郭泰见茅容杀鸡做饭,认为是招待自己。但吃饭时,茅容却先将鸡肉服侍母亲吃了,然后和郭泰同食素菜粗食。饭后,郭泰向茅容作揖,说他是一名贤士,应该出去游学。茅容依照郭泰的指点,外出游学,成了名士。

漆工申屠蟠,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喜欢读书,很有义气。但因家道贫穷,只能给人做佣工,干些油漆活。郭泰亲自去看望他,同他亲切交谈,使申屠蟠顿开茅塞,迫切想去求学。郭泰于是资助他游学,后来成为东汉的经石学家。

对一些犯有严重错而受人歧视的“不仁之人”,郭泰也总是尽己所能,劝其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一个名叫左原的郡学生因犯法被斥,心情不畅,抑郁寡合。一天,郭泰与他相遇,当即设酒肴款待他,席间好言相抚,并以古贤哲为喻,劝其自省,痛改前愆。左原深为感动。事后,有人讥笑郭泰与恶人往来。郭泰却认为对犯错误的人应该热情帮助,劝其从善。不然,无异于使他继续作恶。

宋果,字仲乙,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人。性浅薄、蛮横,喜欢报复,被当地人痛恨。郭泰用规矩法度教导他,使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惧怕,于是改过自新。以后宋果以刚烈之气闻名于世,被公府征召,先后做过侍御史、并州刺史。

贾淑,字子原,郭泰同乡人。为人奸险,是乡里一大患。郭泰母亲去世,贾淑前去凭吊。前来凭吊的钜鹿孙威直看到郭泰这样的大贤士接受恶人的凭吊,心中责怪他,不入而去。郭泰追出,以“孔子不拒互乡”向孙威直解释。贾淑听到后,决心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个善士。同乡人但有忧患,贾淑便竭尽全力相帮,为乡人称道。

郭泰亦极善品评人伦世事。济阳(今山东菏泽附近)人黄允,以俊才知名。郭泰见他后,认为他不能笃守正道。后黄允因欲作袁隗的女婿,休了妻子夏侯氏,被夏侯氏当众历数其隐匿秽恶之事15件,使黄允声名衰败。

谢甄,字子微,与陈留人边让都善谈论,有盛名。每共遇郭泰,二人对述常连日达夜。郭泰对门人说:“二子英才有余,而并不入道,惜乎:”果然,谢甄后因不拘小节被毁,边让因轻侮曹操被杀。

史家称郭泰的奖进人才为“雅俗无所失”,“恂恂善导,使士墓成名,虽墨,孟之徒,不能绝也,”

建宁二年(公元169年),郭泰卒于家中,时年42岁。四方之士赶来会葬者成千上万。郭泰的志同道合者,共同为他刻石立碑。大学士藜邕。亲自撰写碑文。书毕,他感慨地对涿郡人卢植说:“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于是后人称此碑为“无愧碑”。据《太平寰宇》记载:“周武帝时除天下碑,唯郭林宗碑诏特留。”

3、历史评价


郭泰像

郭泰一生博学多才,不墓高爵,安于退让,谈于仕途,视利禄如浮云,礼贤下士,乐与常人为伍。被称为东汉第一名士。有人曾问妆南太守范滂“郭林宗何如人?”范滂说: “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

符融:“ 高雅奇伟,达见清理,行不苟合,言不夸毗,此异士也。”

范滂:“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

韩卓:“此子神气冲和,言合规矩,高才妙识,罕见其伦。”

孙威直:“君天下名士,门无杂宾。”

宋子俊:“吾尝与杜周甫论林宗之德也,清高明雅,英达瑰玮,学问渊深,妙有俊才。然其恺悌玄澹,格量高俊,含弘博恕,忠粹笃诚,非今之人,三代士也。汉元以来,未见其匹也。周甫深以为然。此乃宋仲之师表也,子何言哉!”

蔡邕:“①於休先生,明德通玄。纯懿淑灵,受之自天。崇壮幽浚,如山如渊。礼乐是悦,《诗》《书》是敦。匪惟摭华,乃寻厥根。宫墙重仞。允得其门。懿乎其纯,确乎其操。洋洋缙绅,言观其高。栖迟泌丘,善诱能教。赫赫三事,几行其招。委辞召贡,保此清妙。降年不永,民斯悲悼。爰勒慈铭,摛其光耀。嗟尔来世,是则是效。”“②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皇甫谧:“少事父母以孝闻,身长八尺馀。。。从屈伯彦学《春秋》,博洽无不通。又审于人物。由是名著于陈梁之间。步行遇雨,巾一角垫,众人慕之,皆故折巾角。士争往从之,载策盈车,凡太知之于无名之中六十馀人,皆言后验。” 

山简:“是以郭泰、许劭之伦,明清议于草野;陈蕃、李固之徒,守忠节于朝廷。”

范晔《后汉书》:“①庄周有言,人情险于山川,以其动静可识,而沈阻难征。故深厚之性,诡于情貌;‘则哲’之鉴,惟帝所难。而林宗雅俗无所失,将其明性特有主乎?然而逊言危行,终享时晦,恂恂善导,使士慕成名,虽墨、孟之徒,不能绝也。” “②林宗怀宝,识深甄藻。明发周流,永言时道。”

葛洪《抱朴子》:“周旋清谈闾阎,无救于世道之陵迟。”

《世说》:“郭泰秀立高峙,澹然渊停。九州之士,悉凛凛宗仰,以为覆盖。”

司马光《资治通鉴》:“①泰虽好臧否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能处浊世而怨祸不及焉。”“②党人生昏乱之世,不在其位,四海横流,而欲以口舌救之,臧否人物,激浊扬清,撩虺蛇之头,践虎狼之属,以至身被淫刑,祸及朋友,士类歼灭而国随以亡,不亦悲乎!夫唯郭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申屠蟠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卓乎其不可及已!”

刘祁:“及桓、灵之世,朝政淆乱,奸臣擅权,士风激厉,以敢为敢言相尚,故争树名节,袁安、杨震、李固、杜乔、陈蕃之徒抗于朝,郭泰、范滂、岑晊、张俭之徒议于野,国势虽亡,而公议具存,犹能使乱臣贼子有所畏忌。”

杨文卿:“曾披汉史羡冥鸿,身脱虞罗汉已终。遥望仙舟悲逝水,独留荒冢泣寒蛩。碑欹有字腰垂断,树老无枝腹半空。不敢折巾强自附,为君沽酒酹秋风。”

4、史书记载

《东观汉记·卷十七》

《高士传·卷下》

《后汉纪·孝灵皇帝纪上·卷第二十三》

《后汉书·卷六十八·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

《资治通鉴》

5、轶事典故

李郭同船

郭泰拜访李膺完回到故乡时,士大夫及儒生都到河边送别,有几千辆车子。郭泰只与李膺同船过河,送行的众宾客望见二人,如神仙一般。

林宗巾 

郭泰曾经在陈国、梁国间游行,遇到大雨,他把头巾一角折垫起来,当时人也学着故意折巾一角,叫做“林宗巾”。

郭泰碑铭

郭泰碑铭,成语,典故名,典出《后汉书》卷六十八〈郭符许列传·郭太〉。汉郭泰去世,蔡邕蔡邕作碑文,说:“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后因以“郭泰碑铭”称内容真实、感情真挚的碑文。称颂人生前品行。亦省作“ 郭碑 ”。

6、个人作品

郭泰的著作没有流传。《全后汉文》收录有《答友勒仁进者》、《与陈留盛仲明书》、《苏不韦方伍员论》。

上一篇:郭汜

下一篇:也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