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绍兴市柯桥区

科普小知识2021-07-20 11:34:46
...

柯桥镇是前绍兴县(现绍兴市柯桥区)区域中心城区,地处浙江省东部富庶的宁绍平原,是绍兴中心城市三大组团之一,绍兴地区经济中心。东距绍兴市区13公里、东方大港宁波市106公里,西距人间天堂杭州50公里,北至东方明珠上海185公里。二OO一年八月,经省、市人民*批准,设立柯桥街道,为绍兴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柯桥街道南屏会稽山,北为平原水乡,山清水秀,气候温和湿润,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素有"金柯桥"之美称,极具"东方威尼斯"之特色。文化底蕴厚重,千年历史,物竞风流,古街、纤道、雨廊,勾勒出浓郁的水乡风情。2013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浙江省调整绍兴市部分行政区划。同意撤销绍兴县,设立绍兴市柯桥区,以原绍兴县(不含孙端镇、陶堰镇、富盛镇)的行政区域为柯桥区的行政区域,柯桥区人民*驻柯桥街道群贤路1661号。

中文名称:柯桥区

外文名称:KeqiaoDistrict

别名:会稽、大越、山阴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浙江省绍兴市

下辖地区:4个街道、12个镇

*驻地:柯桥街道

电话区号:0575

邮政区码:312030

地理位置:绍兴市西部

面积:1040平方公里

人口:2013年户籍人口64.29万

方言:绍兴话吴语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龙华寺、兜率天宫、大香林、香雪梅海、舜皇庙、玫瑰山庄、安昌

机场:绍兴滨海通用机场

火车站:绍兴北站

车牌代码:浙D

GDP:1103.05亿(2013年)

行政代码:330603

1、柯桥简介

柯桥区地处浙江省绍兴市北部富庶的宁绍平原,东距东方大港宁波106公里,西距人间天堂杭州50公里,北至东方明珠上海185公里。柯桥南屏会稽山,北为平原水乡,气候温和湿润,山清水秀,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之美誉,是全国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戏曲之乡和名士之乡。柯桥凭着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有利条件,现已发展成为浙江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亚洲最大的布匹集散中心--中国轻纺城,可谓"赤橙黄绿紫五彩缤纷,东西南北中万商云集"。全区面积约1040平方公里,下辖4个街道、12个镇,2013年户籍人口64.29万,暂住人口65.29万人。

2、旅游指南


柯桥区

柯桥区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被称为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和名士之乡。区内风景既有体现江南特色的山水景区,也有反映宗教文化的寺院景点;既有蕴含悠久历史的王陵古墓,又有体现民俗风情的古镇古屋。到目前,全区有*风景名胜区1处,区级风景名胜区8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文保点26处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处。柯岩风景区、羊山石佛景区、兰亭国家森林公园、平水江风景区、印山越国王陵、越王峥、舜王庙和安昌古镇均开放接待游客。古纤道、夏履桥等人文景点亦可控寻访古。这些风景区及文物古迹,与兰亭、大禹陵、鲁迅纪念馆等串线连片,构成了绍兴半小时汽车"旅游圈"。

柯桥区旅游事业快速发展。2012年,全区接待国内游客985.0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2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5.07%和16.16%,完成全年指标的103.16%和105.26%。其中“十一”黄金周接待国内外游客105.86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1.71%;旅游总收入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18%,出现火爆场面,各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

3、经济建设


柯桥区

2013年,是柯桥区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之年,也是加快融入绍兴中心城市发展的承启之年。一年来,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撤县设区的区划调整,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上级党委、*和区委的领导下,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全力抓好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各项工作,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103.1亿元,增长8.5%;财政总收入135.8亿元,增长6.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7.6亿元,增长10.1%;预计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为2%;固定资产投资503.3亿元,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6亿元,增长18.6%;自营出口108.5亿美元,增长1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82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173元,分别增长9.8%和10.8%;城镇登记失业率2.9%;人口自然增长率0.47‰。各项指标中,生产总值增幅低于预期目标0.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均低于预期目标0.2个百分点,其他目标如期完成。第五次被评为“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连续八年创建为省“平安县”。

2013年柯桥区经济建设注重质量效益,经济转型有新速度: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3.4︰57.1︰39.5。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86万亩、现代农业园区20个,完成农业产值55.7亿元,增长4.8%。加快建设工业强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508.9亿元,增长5.3%,工业增加值578.1亿元,增长7.5%;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累计40只项目动工建设,8家企业建成;新型建筑工业化等新兴产业培育取得新的进展,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136.2亿元,增长7%;实质性启动“*-柯桥山海协作产业园”共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00亿元,增长16.6%。积极推动服务业兴区,完成服务业增加值436.2亿元,增长10.2%,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实现旅游总收入121.8亿元,增长21.5%;轻纺城市场群成交额1105亿元,增长13.6%,网上轻纺城成交额59.4亿元;制订出台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培育政策。

发展潜能不断蓄积。完成工业投资254.9亿元,增长15.8%,服务业投资245.7亿元,增长18.1%,金沙•东方山水、大香林二期、宝业住宅产业化等项目建设如期推进。落实越商回归项目75只,到位资金62亿元,青旅绍兴项目等签约落户。新增建设用地指标4334亩,争取到省重大产业项目配套指标207亩,消化转而未供土地4590亩,土地“二次开发”盘整用地1321亩。新增贷款120亿元,新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各1家,成为全省首批民间融资管理创新试点区。新引进省级以上“千人计划”人才5人。

自主创新持续增强。切实抓好F5创意园、科技园、中国轻纺城创意园以及纺织工业设计基地建设,纺织创意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5亿元。积极培育6家试点企业研究院和20家创新型企业,新增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8家,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制订和参与修订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7项,新增国家授权发明专利97项。完成“机器换人”项目487只、“个转企”2614家、“小升规”137家。连续第七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规上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7.2%。淘汰落后印染产能7.9亿米、化纤产能7.3万吨、织造产能5.2亿米。积极开展印染行业整治提升省级试点,加强重点污染源的实时监测和科技监管,对72家偷漏排企业实施停产整治。开展新一轮“蓝天行动”,完成定型机“静电”二级废气处理装置改造1795台、“煤改气”194台,实施热电企业脱硫脱硝改造35台。建立工业污泥“六统一”运输处置机制,龙德环保等污泥处置项目顺利投用。

4、城乡建设


柯桥区

城乡建设有力实施。完成战略性空间资源保护利用、交通治堵、社区建设等专项规划编制。中纺CBD、体育中心、柯桥客运中心等项目顺利推进,萧甬铁路柯桥城区段高架建成通车,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104国道柯桥城区段高架、钱滨线等项目启动建设。加快“两湖”景观改造,瓜渚湖东岸公园建成开放,坂湖公园开工建设。提档改造城区老小区19个、完工8个;完成城区500家企事业单位的生活污水纳管整治、35个居民老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和夏履等6个集镇的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建设。加强小城市、中心镇培育,省、市级小城市培育建设继续走在前列。

城乡管理不断加强。积极开展交通治堵,调整完善交通信号系统建设管理,改造完成一批城市道路与重点路口,建成公共自行车系统一期工程、投放自行车1500辆。加强城市精细管理,城市管理扩面至柯西等区域,专项整治城区防盗窗加工店、夜市、夜排挡和主要道路广告牌。实施“河长制”、“路长制”、“村(居)长制”管理工作,强化建筑工地文明施工、规范管理,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清洁直运和建筑泥浆、渣土统一清运。

城乡环境日益改善。深入推进“清水工程”,城区活水工程一期建成,清养关停畜禽养殖场394家,完成河道清淤146万立方米,南运河、瓜渚湖直江等整治工程相继完工,城区河道连通疏浚、防洪排涝河道整治一期等工程积极推进,全区40个断面水质达标率提高5个百分点。完成旧住宅区、旧厂区和城中村改造216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130万平方米,完成拆迁151万平方米、交地2546亩。以“四边三化”为重点推进平原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1.1万亩,新创建省森林城镇3个,成功创建省“森林城市”。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新增土地流转6200亩,流转率累计达65.6%;新启动“空心村”改造17个,面积229.6亩;新建农民公寓项目6个,完成宅基地置换870户;漓渚镇棠棣村被评为首届“浙江最美村庄”。

5、社会事业

教育科技

2012年,柯桥区有各类学校251所,其中普通高中(以下简称高中)6所、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初中)23所、小学76所、幼儿园120所、职业学校4所、体校1所,成校19所、电大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5.34万人。在编教职工7073人。全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99.7%,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均达100%,初中升高中段达99.8%。柯桥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教育经费总投入166183万元,比上年增加8.66%。

2012年,柯桥区注重加强宣传、深入辅导,引导企业加强科技成果管理,优化科技成果登记和各级科学技术奖申报服务。2012年共有2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7个项目获省级科技奖,14个项目获市级科技奖,25个项目获县级科学技术奖。

文化卫生

2012年,柯桥区有县级专业表演团体1个,专业培训机构1个,直属演出场馆1个。从业人员9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人、副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22人。全年演出150余场,观众逾30万人次。越剧电视剧《一钱太守》获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参加2012年全国优秀剧目大展演,获中国戏曲学会奖。

2012年,柯桥区有医疗卫生机构442个。其中县级公立综合性医院2家,挂牌县级公立综合性医院分院2家,中医院1家,皮肤病专科医院1家,皮肤病防治所1家,民营综合性医院1家,民营口腔医院1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1家,卫生进修学校1所,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95个,村卫生室169个,门诊部4个,企事业单位、社团医务室29个,个人诊所12家。全区有床位3397张,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47张;卫生技术人员4856人,其中医生2190人,每万人拥有医生30人。

精神文明建设

连续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双字号”(双改、双清、双治、双建)工程,被*文明委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县”,省“创建文明县城先进县”,省“双整治先进县(市)”(设区前)。

环境保护

柯桥区十分重视环境保护,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2012年区环保保护部门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强化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效维护了区域环境安全。2012年全年累积削减化学需氧量(COD)5.2%、氨氮(NH3-N)7.4%、二氧化硫(SO2)6.4%、氮氧化物(NOX)5.8%。2012年城市生活区污水处理率85.1%,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0天,优良率90.4%。完成热点企业脱硫改造12台、脱硝改造2台,印染煤改气43台。实施清洁生产企业33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1.57吨标准煤,比2011年下降9.9%。完成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4.73%。

6、前景目标


柯桥区

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服务业兴区”战略,积极推进“四换三名”工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着力推进环境治理,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围绕“五水共治”总体部署,治水、治气、治泥有机结合、综合施策,不断改善优化生态环境。

着力融入中心城市,全面提升城乡一体水平。整合优化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各类资源与基础设施,加快融入绍兴中心城市,主动接轨环杭州湾城市群,努力构建功能互补、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

着力办好民生实事,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始终把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了解民情、回应民意、服务民需,努力让群众“圆梦”,提高群众满意度、幸福感。

着力深化改革创新,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再创新*机制新优势,开拓改革开放新路子。

7、柯桥地位

新石器时代,绍兴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传说时代,尚存舜、禹遗迹。春秋战国时期是越国基地。秦行郡县,始置山阴县。南朝陈时,析为山阴、会稽两县,同城而治。民国建元,撤府建县,合二而一,统名绍兴。因山阴、会稽、绍兴,自东汉永建四年(129)起,向为会稽郡治、越州州治、绍兴府(路)治、绍兴市(专署)治所在地,故“绍兴”既泛指郡、州、府、市,其辖区时有变动;亦专指越国都城和山阴、会稽及绍兴县。其基本地域和治所,历经近2500年基本不变。而文献史册中郡、县难分,县多以县显而名闻全国,远播世界。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绍兴为第一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复撤销绍兴县,设立绍兴市柯桥区,2013年11月8日举行挂牌仪式,柯桥区正式成立。

8、历史沿革


柯桥区

【历代的建置变迁】

绍兴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境内已有人类繁衍生息,马鞍山、壶瓶山等多处越族聚居遗址,距今约4~5千年。传说时代,有鲧建尧郭迎尧巡狩;舜生上浦姚丘,厄会诸侯于百官,因有余姚、上虞、舜江、百官等地;大禹治水,娶妻涂山,计功诸侯于茅山,改名会稽山,遂有会稽之称。后死葬会稽,今存大禹陵等18处遗迹尚历历在目。帝启袭位,史建夏朝,立庙南山,以奉禹祀。帝相失国,少康中兴,无余封国,始号于越。春秋战国,允常称王,僭称越国。句践继位,构筑小城、大城(统称蠡城)。遂有大越灭吴扩土,横行江淮之间,号称霸主。秦始皇统一中国,郡县天下,二十六年(公元前221),更名大越为山阴,县制同此而始。析山阴东部置会稽镇山为大。山阴在山之北为小,故多撤山阴而存会稽。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山、会并设才成定制,均以城河为界,东会稽,西山阴,且同城而治。千有余年而至民国(1912),废府并县,袭府名而为绍兴县。*建立(1949),10月,析绍兴县城区为绍兴市,驻城;析绍兴县东部为会稽县,驻皋埠;西部仍绍兴县,移驻柯桥,柯桥为县治始此。1950年5月9日,两县一市合并,仍绍兴县,治城区。9月15日又析城区复置绍兴市(县级),县、市同城而治。1958年2月21日,撤市并入绍兴县。1962年1月11日,再析城区置市(县属)。1963年1月3日又撤县属市建制,称绍兴县城关镇。1981年3月31日,撤绍兴县,建绍兴市,仍县级。1983年7月23日,国务院批准实行市管县*,撤绍兴专员公署,设绍兴市(地级),撤县级市,恢复为绍兴县,驻市。是年9月20日,省府办公厅通知,析绍兴县城区和周边亭山、禹陵、灵芝、城东,梅山5乡和东湖1镇建越城区(县级),隶绍兴市。市、县、区同城而治。至2000年7月,再析绍兴县之东浦、鉴湖、皋埠、马山、斗门(不含新马山村、新合作村、新皇甫村,新孙端村、新豆姜村和新斗门村)5镇以扩大越城区地域。是年10月,绍兴县行政中心搬迁柯桥试运行。2001年1月13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遂于3月23日举行绍兴县人民*驻地迁至柯桥揭牌仪式。2013年10月18日,国务院国批复浙江省人民*请示,同意撤销县级绍兴县,设立绍兴市柯桥区,行政区域不变(孙端,陶堰,富盛三镇除外)。2013年11月8日,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正式挂牌成立。

【各朝的隶属关系】

春秋战国为越国都城。秦时,山阴隶会稽郡。汉高祖五年(前202)封异姓王韩信王楚,属楚;六年封同姓王刘贾为荆隋开皇九年(589)改会稽郡为吴洲,大业无年(605)改越州,越二年复称郡,会稽县属之。唐武德四年(621)去郡复越州,天宝无年(742)去州复郡,乾元元年(758)仍改越州,山、会属焉,直至北宋末年。

南宋绍兴元年(1131)升越州为绍兴府,山、会属府。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府称路,山、会属绍兴路。至正二十六年(1366)改路复府,自此由明及清,山、会属绍兴府。

民国肇元(1912),废府设县,绍兴县直属省。三年6月,浮点、县间设道,属会稽道。十六年4月道废,直隶省。二十四年6月设绍兴行政督察区,次年4月改第三行政督察区,三十七年4月改名第二行政督察区,绍兴县属区。

1949年5月绍兴解放,6月设第十专区,绍兴县属之际。1952年1月撤绍兴专区,绍兴县直属省。1953年2月改属宁波专区。1964年9月,复绍兴专区,1968年5月改名绍兴地区,1978年9月改名绍兴地区行政公署,绍兴县属之。1983年7月撤地区建绍兴市,遂属市。201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复撤销绍兴县,设立绍兴市柯桥区。

9、柯桥文化

柯桥,历史悠久,地灵人杰,经济发达,人文荟萃。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代,勾践立国称霸。秦行郡县,始置山阴县。南朝陈时,析为山阴、会稽两县,同城而治,直至清末。民国建元,撤府建县,合二为一,统名绍兴。1983年国务院批准实行市管县*,市、县并设,同驻越城。2001年绍兴县遂新建县城,迁址柯桥。1982年,国务院公布绍兴市(县级,即绍兴县)为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复撤销绍兴县,设立绍兴市柯桥区。

改革开放以来,没有自然资源优势和国家投入的柯桥区(原绍兴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经济社会综合实力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分析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深沉原因,我们认为柯桥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由此产生的地域精神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地域文化包括: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治水文化。绍兴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几千年前,南有山洪之患,北有潮汐之害,人们为了生存,进行了数千年连续不断的治水斗争。古代的治水英雄大禹,他忧国忧民,以治水为己任,十三个春秋,披星戴月,“三过家门而不入”。东汉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领导绍兴人民开始围堤修筑鉴湖,鉴湖水利工程成为我国江南一带最古老的灌溉工程。东晋南朝时,会稽内史贺循主持疏凿西兴运河,既有利于灌溉,又有利于物资的集散。唐会稽县令李俊之主持增建海塘,长百余里;后又有汤绍恩主持兴建三江闸,抵御海潮,扩大耕地。至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围垦、90年代兴建标准海塘和本世纪初的围涂造田,更是谱写了励精图治、艰苦奋斗的新篇章。绍兴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治河流、抗海潮、战山洪、改沼泽,围滩涂,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历尽千辛万苦,使远古时代的蛮荒之地逐渐变成了山明水秀的鱼米之乡,在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中,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

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名士文化。*诗句中的“鉴湖越台名士乡”点出了绍兴地域特色文化中的最重要的标志,那就是名士文化。大禹、勾践、范蠡、马臻、王羲之、陆游、王阳明、徐文长、蔡元培、鲁迅、秋瑾等,在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历代各个领域的代表人物数不胜数,此文化之精粹,即历代名人名士为民族之复兴,为国家之强盛,敢于上下求索,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思想先驱。他们一生追求的是真理和光明,追求的是民族、社会的文明进步,他们留下的思想、文化遗产,引导和激励后人去实现新的理想追求。此特色文化中,也包括了“师爷文化”,“绍兴师爷”作为地域性很强的历史群体,其主持正义的精神,以及善用法典的智谋,同样闪耀着名士文化的思想光芒。在名士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是柯桥区人民重要的精神动力,也成为柯桥区域形象的重要标志。

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纺织文化。据有关专家研究认定,绍兴的纺织史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时代。至四五千年前的大禹时代,将丝绸用于贡品已很普遍;二千五百年前越王勾践时代,蚕织业已举国为事,首度昌盛;隋朝时珍品脱颖,名重朝野;唐宋时,品量俱旺,产品以越罗总其名而风靡天下。新中国成立以后,历经恢复期、发展期、徘徊期。改革开放后,绍兴的纺织业开始走上复兴之路:机杼之声遍及城乡,轻纺市场雄居亚洲,五洲商贾汇集越地,交易信息辐射全球。被称为“夕阳产业”的纺织业在柯桥区人民的努力下,做大做强,精益求精,在设计、生产、染整、营销等各个方面乃至整个纺织业都实行了新的跨越,成为推动柯桥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打造国际纺织品制造中心和国际纺织品贸易中心,更成为跨越式发展再上新台阶的战略目标。从纺织业的发展史可以看出柯桥区人民咬定目标不放松、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个性和精神。

外柔内刚、厚积薄发的酿酒文化。绍兴是中国黄酒的故乡,酿酒历史悠久,传说大禹时古越就有米酒,到春秋末期饮用米酒已很普及。到唐代,绍兴有“醉乡”之称;宋代绍兴已被形容为“城中酒垆千百所”之地;到清代已是“越酒行天下”了。在绍兴,不论山区和平原,不论城镇与乡村,在旧时,又无论官宦之家、缙绅达士,还是市井小民、贫困百姓,都与酒结缘,与酒为朋;酒成了柯桥人生产活动的重要内容,生活的必需之物,由此引发出的酒联、酒谜、酒舞、酒歌和酒乐,以及无数酒的传说、酒的诗文,形成了丰富浓厚的酒文化。绍兴黄酒最大的特点是越陈的酒越香,入口柔和温润,但其性又芳香醇烈,后劲十足,与柯桥区人民外柔内刚的个性十分相似。在黄酒文化的熏陶下,柯桥区人民形成了做事务实不事张扬的个性,体现出外柔内刚、厚积薄发的精神。

10、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柯桥区

绍兴地域,历来变动较多,土地面积又疏于记载。从明朝万历年开始,才有若干年份土地面积记录。

明万历《绍兴府志》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山、会两县合计土地面积2184279亩。万历十三年(1585),山、会两县合计2215007亩。

清乾隆《绍兴府志》载:康熙十年(1671),山、会两县合计2246859亩。乾隆四十九年(1784),山、会两县合计2263086亩。

民国时期,据《重修浙江通志稿》载:18年(1929),绍兴县陈报公私土地面积为2672558亩。24年(1935),《浙江省各县面积分析表》列绍兴县总面积为3124832.26亩。据宁波专署按浙江省统计局刊发《浙江省银行经济年鉴》反馈给县的资料:35年(1946)、36年(1947)、38年(1949),绍兴县土地面积(不含海湾)均为287.35万亩,折合1915.66平方公里。

*成立后,绍兴县域仅20世纪50年代就变动11次,与1949年比,净减土地面积474.6平方公里。1959年土地总面积为1441平方公里,合144100公顷(不含海湾面积)。1983年撤地建市,恢复绍兴县,土地面积减至1392平方公里,合139200公顷。据1991年土地资源详查资料,全县总面积为1492.51平方公里(含海湾面积),合149251公顷。2000年7月,行政区域又作调整,除去划给越城区的东浦、马山、斗门、皋埠、鉴湖5镇,计土地面积239.70平方公里后,全县土地面积减到1252.81平方公里,合125281公顷。2003年,齐贤镇划出15个村,计19.21平方公里,绍兴县土地面积减到1233.6平方公里,合123360公顷。201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复撤销绍兴县,设立绍兴市柯桥区,孙端,陶堰,富盛三镇除外划归越城区管辖,柯桥区土地面积缩减至约1040平方公里。区境内土地后备资源潜力不大。

【水资源】

柯桥区境内水资源的主要来源是雨水。常年雨量充沛,其年内时间分配随季节交替变换,差异明显。2012年全区按平均降雨量计算地表径流量为15.227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3.0597亿立方米,两者重复计算水量2.0565亿立方米,按年末户籍人口72.72万计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231.9立方米。

【生物资源】

据1998年新编《绍兴县志》载,1993年据本地科研单位、医药卫生部门、学校等有关单位征集的野生鸟兽、农作物、经济昆虫名录整理,全区载有主要野生动植物1521种。其中植物8门187科931种,动物9门2类12纲16目213科59种。在众多的生物中,属*保护的共24种,其中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鹅掌楸、杜仲、银杏、金钱松、天竺桂5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有凹叶厚朴1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虎1种,二级保护动物有穿山甲、水獭、豺、白鹇、小杓鹬、鸺鹠、东方蝾螈、虎纹蛙和5种鹰类、2种隼类共15种。属省级保护动物有眉锦蛇、眼镜蛇、蕲蛇、寿带、戴胜、大杜鹃、毛冠鹿7种。

【矿产资源】

境内矿藏资源丰富。自1958年陆续开展地质勘探以来,已探明32个矿种,85个矿点。内生矿有铁、铜、金、多金属、萤石等,是浙江省钢铁、冶金、化工、有色金属原材料及黄金的重要产地之一。外生矿有石煤、泥炭、磷、钾、石英、石灰石、白云石等。境北部第四系地层中有天然气。

金、铜、铁、铅、锌等多金属矿大都分布于元古界双溪坞变质火山岩中,石煤、磷、钾、石灰石、白云石等大多分布于西南部古生代地层中,萤石、墨曜石、珍珠岩则分布于上侏罗火山岩中。

11、行政区划

2013年10月,国务院国批复浙江省人民*请示,同意撤销县级绍兴县,设立绍兴市柯桥区,行政区域不变(孙端,陶堰,富盛三镇除外)。

2013年11月8日,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正式挂牌成立。

至此,柯桥区下辖4个街道、12个镇:柯桥街道、柯岩街道、华舍街道、湖塘街道;齐贤镇、钱清镇、福全镇、马鞍镇、平水镇、安昌镇、王坛镇、兰亭镇、稽东镇、漓渚镇、夏履镇、杨汛桥镇。区人民*驻柯桥街道群贤路1661号。

12、商业现状

自古以来,浙江绍兴就被称为丝绸之府,纺织业繁荣,而位于绍兴县的柯桥更是传统的经济贸易中心。在这里,不仅群集着众多家族式的小作坊企业,就连挤身全国500强的远东化纤,以及被誉为亚洲最大的面料批发市场的“中国轻纺城”也在坐落于此。柯桥——这个包容着各个阶层的中国服装纺织品贸易的商业区,在迎接国内商贸交易的同时,更与来自世界各国的采撷者慷慨对话。家族式的小作坊企业:在柯桥,有不少类似于家族式的小作坊企业,沿街而行,马路到还宽阔平整,只是建在街道两侧的单位看起来仿佛历经沧桑。经打探得知,有的因为管理不善或者缺乏技术改造,纷纷破产;有的早已迁徙到新建的经济开发区,这里留下的只是一个门面;个别一些厂门漂亮的也不过是挂了一个大气的招牌,里面却是由众多家同类小单位组成,比如印染公司、刺绣公司等等,他们各租一小块地方,进行着自己的低成本小商品交易。

中国轻纺城是柯桥一大亮点,也是目前全国乃至亚洲规模最大、设施齐全、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其纺织品的总销量占全国的1/3。中国轻纺城始建于1988年10月,其前身为绍兴轻纺市场。从80年代的一条“布街”起,历经十几年的发展,现已形成占地总面积为49.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0.5万平方米,营业房1.5万间,日客流量10万人次的大型纺织品专业市场,并拥有4大交易区19个专业市场,其中纺织品市场13个,轻纺原料市场1个,纺机及轻工类市场5个。1992年经国家工商局批准,正式冠名为“中国轻纺城”,这是全国首家冠名“中国”的专业市场。据相关人员介绍,在这里不同的区域所经营的产品不同,比如北区经营着各种面料,而新区多为时装面料,西区是一些裤装面料,在东升路老市场以高档西装面料为主。当然也有一些区域是经营低档布、衬衫布的,如此划分,是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更利于大家选购自己所需商品。1996年,“中国纺织城”迎来了空前繁荣阶段,全国各地的经营商拥向柯桥定货。到目前为止,除*外,全国各省在“中国轻纺城”都有经营者,省外以四川、湖北、安徽、福建、江苏、江西、山东为主,省内以温州的乐清、台州的温岭为主。2000年中国轻纺城成交额达188.44亿元,名列全国百强市场第二位,2003年,成交量24亿米,成交额246亿元,分别比前年上升7.8%和8.9%,外贸交易额达60.6亿元,同比增长21.2%。

上一篇:长兴县

下一篇:绍兴市上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