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溪风景区
琵琶溪风景区是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又一道精彩的风景线。主要景点有九重仙阁、望郎峰、夫妻岩、朝天观等。其中望郎峰最为奇妙,从不同角度观看,望郎峰会呈现三种仪态,由天真烂漫的少女变成成熟稳重的中年妇女,再变成老态龙钟的老婆婆。
中文名称:琵琶溪风景区
地理位置:湖南省张家界市
著名景点:九重仙阁、望郎峰、夫妻岩、朝天观等
所属景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1、景点简介
琵琶溪风景区
景区以琵琶溪作中轴,为一狭长幽谷,景点在溪北成组展开,奇特古野。
另一段自琵琶界沿山脊至朝天观旧址,多山峦,沿线有夫妻岩、龙凤岩等绝佳景点。
2、故事传说
琵琶溪风景区
第二天他看到建亭不成,便只好留下“造亭待何日,清风洗山时”的诗句作罢。据山民说,不管是谁,要在这里修建凉亭,都只有等到清风洗清了群山之后才能建成。
到了清朝,浙江上虞监生马燧任大庸(今永定区)县令时,几次登山,都遇到青山丽日,这才在张家界的白沙井下面修建一座凉亭,名曰“清风亭”。
后来,他为了给自己树碑立传,又更名“马公亭”。河南汝宁府夹信阳县举人郭六宰对马燧修凉亭曾作诗赞曰:“五年暇日此凭栏,山寺楼台又改观。风拥翠兰江月晓,天开屏障画图看。兰深高阁三清远,林带泉声一径寒。”
马公亭建成以后,究竟毁于何时,何人所毁,已无史料所考。据民间传说,也是晴天一阵黄风,就连亭带碑一起吹走了。现在的清风亭,是民间老木匠覃远根精心建造的。
他活到60岁了,只修建3座凉亭。这清风亭便是他的晚年之作,说起来还真有些传奇色彩;这座凉亭,红柱绿瓦,上下三层,雕梁画栋,翅角入云。它宽一丈六尺,长四丈一尺,有24根柱头落地,64匹挑方上肩,20个翅角上翘,2排长橙下压,四方挂着铜铃。山风一吹,便叮当作响。修亭时,那么高的三层大梁就是架不上去。覃远根架起天车,架起楼梯,又是扯又是拉,可大梁仍然架不上去。后来,他又请来四面八方的木匠师傅共同商议,大梁柱仍然架不上去,立不起来。怎么办?有一天夜里,覃远根不吃饭,也不睡觉,一个人坐在火塘边冥思苦想。忽然得了一梦……
他梦见自己云游山东,参见鲁班,拜师学艺,请教凉亭修法。
鲁班当时正忙于修建“挂天吊脚楼”,没有给他口传,只丢给他一匹白绢。这白绢上一无字,二无画。覃远根见鲁班没有当面传艺,便苦苦哀求,他久跪不起,三拜高师。这时,只见鲁班在云头一抖长袖,那匹白绢就在覃远根的肩头呼呼起飞,载着他回到了张家界。
回到张家界以后,那匹白绢竟附在覃远根耳边念道:
天地自然,来云分散。
洞中悬虚,黄梁太弦。
八方神威,使我自然。
普告九天,凶煞消散。
斩妖除邪,杀鬼万千。
修造花桥,拜师鲁班。
穿凿下料,方整玉园。
喊立就立,立上永安!
说来也怪,覃远根在睡梦中大喊一声“立”!就这样三天三夜立不起来的凉亭一下子就立起来了。覃远根一觉醒来,跑到林碧桥上一看,果然那座凉亭稳稳当当立在上面。这时,只见那匹白绢在凉亭上面飘了三圈,传下话来:“
徒儿听着,张家界乃人间仙境,你在此修建凉亭,为的是替天行道,为民造福,修得好便是‘锦上添花’,而修得不好,就会‘海底翻沙’,因此,你要精心施工,修一件成功一件。”覃远根见高师在天上教化,便急忙蹲下说:“徒儿记下了,徒儿遵命行!”等他抬起头来一看,只见那匹白绢呼呼起飞,霎时就飞到天边不见了。
覃远根修起凉亭,心中甚喜。他在凉亭上摆起香案,敬师敬神,同时又摆起酒菜,招待宾朋。席散以后,覃远根飞起鲜花斧,舞起雕刻刀,一连三七二十一天,做了一块楠木匾,在上面刻下了那八行十六句六十四字口决,流传至今。如今来张家界的人都想来这里看一看。
3、主要景点
琵琶溪风景区
夫妻岩一景在田家台左边,修有观景台,以阳天观景台最佳。它是以岩石为骨架,以石峰为身躯,以植物为毛发,由两座巨大的山峰自然形成的一对男女形象。
有眉毛,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唇,就连牙齿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们站在高山,立在神地,他俩头挨头,身靠身,互相依偎在一起,长年累月,喜笑盈盈,无忧无虑,相亲相爱,永不分离。他们千百年来多少雷斧劈,承受过多少暴风聚雨,仍然忠贞不愈,如胶似漆。
*就有人烧香礼拜。相传,凡夫妻只要虔诚地到这里四礼八拜九叩首,拜上一拜,奇迹便立即出现:夫妻感情好的,好上加好;不好的,前仇消散,和好如初……
朝天观
朝天观,乃寺庙人文景观。它建在张家界的南面,地势险峻,两侧陡峭,前面临空,只有一边靠山。地势险要,来到这里,有“飘然若仙”之感。
这座庙宇为汉明帝时代所建,原来规模宏大,一年香火不断,庙内设有金殿、客堂、观音殿等15大间,两边还有耳房洞门48处。以前,朝天观还供“真武”菩萨,每年六月六有与九月九都有乡民上山敬神求雨。
解放初期几股土匪盘踞在庙里负隅顽抗,剿匪部队用大炮轰击,因而庙毁。现在,庙宇虽然不存,但文物古迹仍然不少。
龙凤庵
这一寺庙坐落在化香坡垭上,庙宇基本完整,周围古木参天,环境非常幽静。
龙凤庵,“石壁、棱蹭,拥有卧龙之势,山林翡翠,飞来凤凰之形,”故名唤“龙凤庵”。
据清代光绪年间《重修化香坡龙凤庵化功德序》记载:“龙凤庵,古刹也,脉自青岩山,苍苍莽莽,棱蹭而下,硝石千寻,适当山脊之中也。”
据碑文记载龙凤庵始建于明朝,距今已有五百多年了。这座庙宇原有三进两厅,一进供有关公像;二进为观音坐莲台,右有华佗,左有三仙姑娘。每年六月六和九月九,还举办庙会,香火兴盛。
如今,虽然佛像都在那“非常的年代里”毁于一旦,但到这里观光游览,不管是考古探胜,搜寻几百年来的递嬗之迹,还是摘抄碑文,欣赏古人的墨迹,都会增添不少游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