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资产
有毒资产计划就是在市场情况良好的时候,资产面临的多方面的不良影响都被暂时掩盖了起来,而当危机降临的时候,潜在的所有因素就会积聚在一起爆发出来,这样的暂时稳定资产就叫做"有毒资产"。美国目前万亿买入的"毒资产"即是"遗留贷款和证券。行业分析师们表示,美国的银行系统大约有近2万亿美元有毒资产,其中主要是住房和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资产。
中文名称:有毒资产
外文名称:legacyassets
领域:经济
国家:美国
1、相关背景
在等待近一个月之久以后,美国金融救援计划中的“剥离毒资产”方案细则最终出炉。昨日晚间,美国财政部宣布,将建立公私合作投资基金,出资750亿美元至1000亿美元资金购买市场上的5000亿美元甚至1万亿美元的不良资产。
从计划框架公布之初被指“空洞、无细节”,加之*行动迟缓,美国财长盖特纳饱受批评。因此,这次具体计划的公布能否给投资者带来惊喜备受关注。能否解决这次次贷危机中最核心的问题,也关乎美国经济能否走出危机恢复增长。
有毒资产
财政部和私人资本将成立一个“公共-私人投资项目”,用来收购“有毒贷款”和“有毒证券”。同时,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将为私人投资者提供担保,最高提供担保金为投资者所提供的资金或者股权的6倍。
根据计划,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将对不良贷款资产进行组合拍卖,这些资产将由私人投资者控制和管理,但需接受其监管。
受此消息影响,2009年3月23日日纽约股市开盘后,三大股指涨幅均超过3%。当天,亚太地区主要股市多数上涨。日本东京股市日经225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上涨269.57点,收于8215.53点,涨幅为3.39%。
“目前解决金融危机的惟一途径就是同私营机构合作,消除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问题资产。”盖特纳上周日在接受采访时坚定地表示,这是最好的办法了。但这一计划是否真的可行?金融救援计划又会造成什么负面影响?
2、有效举措
根据美国官方说法,银行的有毒资产应该被称之为“遗留资产”(legacyassets),
正是它们的存在制约了整个借贷市场,拖住了美国经济的后腿。
为了处理“有毒资产”,美国财政部的两项举措是:首先,计划扩大美联储的“定期资产抵押证券贷款机制”(TALF),支持投资者买入银行的“有毒资产”。TALF可向投资者提供贷款,并同意接受非流动性资产作为担保,使投资者能够获得购买汽车、房屋以及助学等方面的贷款。
另外,*还将通过援助基金设立一个公共-私有基金,用于支持私人投资者购买“有毒资产”。财政部将动用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资金,与私人投资者组成共同投资基金。这些基金将由私营投资公司管理,财政部担当合作投资者。在大多数情况下,私人投资者出1美元,财政部就出1美元。
整个计划的核心投资将由问题资产救助计划提供750到1000万亿美元的资产,与之配套的是投资者的投资——美国*希望这样的配套可以站到整个资本的5%或者以上。通过由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美联储提供的杠杆作用,巨大的有毒资产将得到认购。美*表示,它希望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及其他的长期投资者购买这些资产。
3、应对计划
借复苏苗头大印钞票
“近来,美国不惜动摇美元地位的系列举措,是看到了美国经济有了复苏的苗头,因此美国希望依托这个背景向市场大量注资,希望能成为刺激美国经济恢复的一剂强心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卫平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指出,美国市场近来频传捷报,一系列的利好数据刺激美国股市出现了一年来的首次连续两周上涨,如果在这种关键时刻继续出台更有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恢复则是非常有利的。上周,摩根大通、美国银行与花旗纷纷宣布前两个月盈利,美国股市出现戏剧性转机。此外,美国2月新屋开工数量剧增22%,也是8个月以来的首次回升。
这次收购“毒资产”方案也是美国回购国债之后又一重大举措。黄卫平表示,这种向市场放量投入货币的举措也再次符合了美国目前实施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因此势必将加剧美元贬值幅度。
金融救援计划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2009年3月23日上午公布了*第二阶段金融救援计划的细节,*和私人投资者将合作收购金融机构“有毒资产”,总额为5000亿至1万亿美元。市场反应积极,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应声而涨,花旗、美洲银行等金融类股票领涨。
公共—私人投资项目
有毒资产
私人投资者
计划中的私人投资者包括:对冲基金、私募基金、养老基金、总部设在美国的外国投资者等。与传统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同,它们在金融市场上被称为“影子银行系统”,但却拥有强大的能量,在金融危机之前,控制着美国金融市场上70%的信贷流动。
市场反应
市场反应积极,显示出华尔街对该计划的乐观情绪。但分析人士认为,该计划的成功取决于它吸引私人投资者的能力。尽管私人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很小,但在美国国际集团奖金事件之后,一些私人投资者可能还会犹豫观望,担心*可能会事后修改计划的条款。
4、存留问题
资产定价仍存问题
这一计划最大的看点是吸引私人投资者购买不良资产,但最终能否如盖特纳的心愿已经引来很大争议。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斌表示,“其中如何对这些‘不良资产’定价是关键中的关键,因为目前这些资产早已不在市场上流通。价格定得太高,私人投资者未必愿意承担那么大的风险;而价格定得太低了,也就失去了*救助的意义,造成纳税人资金的浪费。”张斌说,“对此,我并不是很乐观。价格的磨合将经历很长的过程,而市场并没有太多等待的耐心”。
市场机制仍处休眠状态
而张斌还有更不看好这一计划的原因。他表示:“这一计划根本不管用,它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这次即使能清理部分不良资产,但不能保障不再出现新的不良资产问题。因为,现在市场机制没有从根本上恢复,仍处在休眠状态”。美国金融机构的“有毒资产”主要是指住房和商业用房抵押贷款、贷款关联证券、金融衍生品。有数据显示,仅抵押贷款价值估计就超过2万亿美元。“目前金融市场上的不良资产远不止这些,因为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非常冗繁,造成的债务关系也非常混乱,金融机构自身也没有弄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不良资产。”他认为,美国要想真正走出金融危机,就要让这些金融危机公开自己的账面亏损,使银行交易更加透明化;其次,要允许金融机构该合并的尽快合并,该破产的也应该让其破产。只有这样,美国金融市场才能建立正常的秩序,美国经济也才能最终走出危机。
5、解决方案
不久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强调,其领导下的联储当前第一要务是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性,而求增长并不在今年议题范围之内。另外,尽管奥巴马*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措施,但这些救市措施,或说稳定人心的措施,并不会在短期内立竿见影。
早复苏预期中“毒”
对比前后官方及市场对复苏时机的预测,有很大不同。2009年1月,大部分分析师都期待市场最早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始复苏。然而,随着银行问题日渐突出,预期下半年经济好转的声音,几乎已经消弭了。
伯南克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金融环境较差,使得普通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刺激作用不明显。似乎还进入了一种死循环:日渐糟糕的金融环境,使得市场信心加速下挫,企业资金缺口也不断加大,这又恶化着信用市场,反过来又给金融环境改善增加了难度。
而问题真正化解之道,在于强有力的财政政策,这是纳税人不愿意但又不得不接受的现实。不过,即使*使用了更有力的财政手段,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完全修复也需要数年时间,也就是金融市场恢复至少需要两到三年。
如今,美国人的神经都系在了一些摇摇欲坠的大银行身上,需要获得足够融资。如果不行,美国*则会*增加持股比例,即开始所谓的国有化进程。
有毒资产处理方法
这个过程中,*如何帮助银行处理“有毒资产”极具争议。目前看来,*帮助银行有三种方式:*保险或担保甚至以贷款等方式注资,设立专门银行购买“有毒资产”,以及将银行国有化。
第一种方式现在已被证明不可行。我们看到,即使*能够并愿意拿出那么多资金为银行注资,但被注资银行并不会因此就放宽贷款条件。这对致力于扩大市场流动性和改善市场信贷环境的*来说,无异于拿一大笔钱打水漂。
有毒资产
第二种方案还有一大难点:对有毒资产定价。一方面,*不能以高价买入“有毒资产”,这相当于所有成本都转嫁到了纳税人头上;另一方面,*如果出价过低,就不能达到有效解救银行的初衷,而面临更大的偿付困境。
*到底该如何救银行呢?一方面*出于道德考量,另一方面*担心多出一个天文数字的负债来,因此,最可能的情况就是第三种方案,将银行国有化,*增加对银行的持股比例。
最近美国*披露的救市计划中,就包含一个规模为5000亿美元的*和私人共同出资的合作基金,专门用来吸收银行部门的“有毒资产”,该计划还可能最大扩至1万亿美元。这样做的好处是,直接可将“有毒资产”从银行资产负债表中抹去,增加银行间的互信,帮助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恢复,从而带动整个市场流动性的恢复。
然而,这可能只是眼下情形,未来银行被*接管可能无法避免。英国*将苏格兰皇家银行50亿英镑的优先股转为普通股后,持股比例达到了70%的绝对控股地位。相信,美国*离这一天也不会太远。
伯南克的反面信号
“尽管前景晦暗,但大银行还没有到‘zombies’的地步。”伯南克在2月24日谈到当前银行困境时说。“zombies”是指一些古老部落信奉的蛇神或巫毒,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失去的10年”中,人们开始用“zombies”来形容日本银行,这一用法流行于当今。
伯南克主动提到“zombies”表明“有毒资产”的“黑洞”实在太大,还难以衡量,因此*无法对症下药,对其定价就更天方夜谭了。因此,摆在监管层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就是国有化。
伯南克宣称,“我们不再单纯给予这些银行资金支持让它们做想做的事,它们必须接受*的指导,接受任何激烈的改变方式,最快找回盈利的感觉。”
拒绝国有化,却行国有化之实。伯南克一口咬定国有化得不偿失,认为国有化有损公民权并会滋长不公正现象,但却承认银行需要更强有力的监管。
部分分析师认为,联储以及*对接管银行如此避讳,从侧面恰恰反映了上述压力。如果他们能像法国当年在对银行国有化那样,危机之后,银行再重新私有化,也未尝不是一个解决困境的办法。
许多专家认为,国有化能够真正扭转当前市场的颓势。美国*已经为主要银行注资数百亿美元,光是美国银行和花旗银行两家,就通过购买非普通股形式注资900亿美元。
康涅狄格大学法律学院银行与证券系的教授帕特丽夏·麦考伊指出:“其实当*在买入股票时,国有化已经开始了。一旦情况超出控制范围,他们会实施更强硬的措施。在国有化模式中,联邦*在确定银行无法自主生存时开始接管银行,银行被接管和破产是两种唯一的结果,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不过,银行在被接管之后,*可以选择出售其不良贷款,也可以选择拆分银行并分别出售其业务。麦考伊强调,“当*决定接管一个银行时,他们也不可能管理太久,应该会很快又交还到私人手中。*还可以通过购入定向发行的股票,取得多数控股地位,类似英国*持有苏格兰皇家银行70%的股份一样。”*不会直接去管理公司,只不过是帮公司换一个管理团队而已。
国有化的反应
银行国有化,成了全球的焦点。股票市场、银行管理团队都产生强烈反应。因为国有化结果首先就是股票大幅贬值,然后引领金融股及其他相关板块集体跳水。所以,股市投资者并不希望银行实行国有化。而存款人并不受影响,因为有联邦存款保险作保障,银行分支机构也会照常运营。比较而言,企业借款人则会被严格限制。
银行家协会认为,国有化会损害金融部门,使信贷环境更加恶化,还会降低公众信心。如果*一味纠缠在是否国有化问题上,那么投资者只能冷眼旁观,对市场恢复同样没有好处。而美国银行则宣称,自己完全可以处理“有毒资产”问题,并声明,对国有化的猜测并不了解该行。
而高盛公司前银行家、新当选康州国会*吉姆·海姆斯认为,现在*插手银行事务已经刻不容缓。“无论我们喜欢与否,联邦*都已经成了金融体系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在干预的同时,注意不要把政治因素带入这些机构的管理当中就好了。”
6、最新方法
或许的确有美国人认为,作为财政部长并不需要太多的政治技巧。但随着银行危机不断攫住经济,而一场衰退又可能演变成萧条,盖特纳不得不站到了政治舞台的中心。
有毒资产
这牵扯到了盖特纳剥离这些资产的新方式。根据细则,美国财政部将采取措施(承担风险)“确保私人投资者参与进这个计划当中来”。而之所以要如此,是因为他们可以通过竞拍的方式给这些资产给出一个合适的价格。“这将借助市场的力量来避免*给出过高的价格,”美国财政部的一位官员表示。而一旦这些资产价格回升,纳税人、私人投资者都将获得收益。“现在的这种方法是一种折中,它既避免了渐进主义式的危险,也避免了让纳税人承担所有的风险。”美国财政部的声明说。的确有分析指出,这项新计划,将是一种阻止衰退继续侵蚀经济的有效方式。
抛开这是不是一种新的方式不谈,抛开这些资产“是不是真的有价值”也不谈,短短四十天多天,盖特纳财长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现在的确看不到太好效果的财政政策。虽然奥巴马依然在呼吁应该给予他更多的信心,“但是无效的政策和更加糟糕的实施使他表演了一场蹩脚的戏剧。在这次拯救银行的行动中,他的做法将会削弱奥巴马经济政策的合法性,使后者更加难以从国会获得足够的资金。”左翼杂志《新共和》已经在说。
美国经济和盖特纳的时间都已经不多。“试错的成本并不仅仅是浪费了一次宝贵的机会,它还会使美国人丧失更多的宝贵时间。”“一切还没终局,但已是为时不远。”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萧条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这样悲观地评价说。因为他认为,这是一项“现金换垃圾的新计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