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剑锋
孟剑锋是北京工美集团的一名錾刻工艺师,他用纯银精雕细琢錾刻的“和美”纯银丝巾,在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作为国礼之一赠送给外国*及夫人。从业二十年来,他追求极致,对作品负责,对口碑负责,对自己的良心负责,将诚实劳动内化于心,这是大国工匠的立身之本,中国制造的品质保障。
1、人物事迹
纯手工国礼出自我手
錾刻是我国一项有近3000年历史的传统工艺,它使用的工具叫錾子,上面有圆形、细纹、半月行等不同形状的花纹,工匠敲击錾子,就会在金、银、铜等金属上錾刻出千变万化的浮雕图案。
在一个80年代的老厂房里,孟剑锋和其他技工一起,熔炼、掐丝、整形、錾刻,
匠心独运
北京APEC会议上送给外国*和夫人的国礼中有一件看起来是草藤编织的果盘,里面有一条柔软的银色丝巾,丝巾上的图案清晰自然,赏心悦目。为了分别作出果盘的粗糙感和丝巾的光感,孟剑锋反复琢磨、试验,亲手制作了近30把錾子,最小的一把在放大镜下做了5天。
上百万次錾刻无一疏漏
开好錾子仅仅完成了制作国礼的第一步,最难的是,在这个厚度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有无数条细密的经纬线相互交错,在光的折射下才形成了图案,而这需要进行上百万次的錾刻敲击。“一定是一次就錾到家,不能半途停,你停了再起錾子的时候跟上一次尾部的那个錾子印不太一样。”孟剑锋说。
下手时要稳准狠,同时又要特别留神,不能錾透了。上百万次錾刻,只要有一次失误,就前功尽弃。“赏心悦目这东西,所以说得把它做到极致,如果说做的不好,那干脆就不用做工艺美术行业了。”孟剑锋认真地说。
追求极致超越自我
追求极致,这是孟剑锋给自己提的标准。支撑果盘还需要4个中国结作为托儿,工艺标准并没有规定它们必须是手工加工。技师们准备用机械铸造出来,再焊接到果盘上,但是,铸造出来的银丝上有砂眼,尽管极其微小,孟剑锋心里却怎么也过不去这道坎。在他心目中,没有瑕疵,并且是纯手工,这才配得上做国礼。
倔强的他决定用银丝手工编织中国结,为此他的手上起了一层又一层大泡。“第二天(水泡)干了以后提溜起来用剪刀咔咔一绞,可能第二天又起一个泡。”孟剑锋对记者轻松地说,妻子却在一旁悄悄抹眼泪。
如今,已经是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的孟剑锋,对自己还有更高的要求,他觉得要干好工艺美术这行还应该懂绘画,现在有时间就和爱人一起出去写生、练素描。孟剑锋说,有一天,他一定会拿出一个像样的绘画作品,就像做錾刻那样,他就是要超越自己,追求极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