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吉林东北二人转博物馆

科普小知识2022-06-12 12:04:01
...

012年12月31日,由吉林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打造的、国内第一家二人转文化博物馆——“吉林省东北二人转博物馆”在长春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图文详实,集微缩场景、影像播放、舞台演出于一体,全馆展厅面积1300平方米向观众生动展现了二人转300余年传承演变的历史脉络和生生不息的民间活力。

开馆时间:2012年12月31日

动工时间:2012年6月19日

首任馆长:孙桂林

主管单位:吉林省文化厅

承办单位:吉林省艺术研究院

地址:长春市二道区浦东路22号

1、博物馆简介


国内首个单项“非遗”博物馆,国内首家二人转文化博物馆,国内民间艺术的第一家专题博物馆。

吉林省的东北二人转博物馆于2012年6月19日开工,历时5个月,11月28日竣工。该馆位于长春市二道区的省群众艺术馆一楼,展厅面积1300平方米,由序厅、5个展区和一个“二人转传习所”构成,通过图文、景观复原、多媒体等手段,再现了东北二人转300年的历史,充分体现了二人转博物馆的固态展示功能、交流研究功能、互动体验功能、活态传播功能。

博物馆不仅收录了吉林省二人转的发展情况,也囊括了辽、黑等省的二人转艺人和相关活动,因此是一个综合全面反映东北整体二人转发展的平台和窗口。而且“吉林省东北二人转博物馆”也是目前国内第一家二人转文化博物馆。该馆的建立确立了吉林省在东北二人转界的“祖庙”地位,在东北地域文化建设中具有战略意义,对提升二人转艺术水平、发展二人转文化产业以及对于二人转艺术的传承和研究都会起到助推作用。

二人转博物馆除进行常态的展示,免费对观众开放外,还将与吉林省吉剧院进行合作,在馆里的展演舞台上恢复演出多部传统二人转剧目;同时,还将把吉林省内60余所民间二人转小班、学校的二人转学生和学员们分期分批地邀请到舞台上来,为其搭建一个展示提高的平台。

2、展馆内容

二人转道具融入室内设计


走进博物馆正门,就是‘东北二人转文化展厅’的序厅。

序厅右前方,是一面由手绢手绢构成的别致景观墙。沿着手绢组成的造型,抬头向上看,天花板的造型是一只硕大的唢呐口。在室内的装修设计当中,融入了二人转的传统道具。

展厅中第一个板块,以图文和文物展示二人转的起源。现在图文部分基本已经布置好,文物也很快就能到位,文物主要是早期的二人转演出行头。这些古老的行头包括服装、头饰以及大板、花棍等道具。

大车店有“演员”有“观众”


走完第一板块向右转,眼前是一扇古朴的景观门。青砖泥墙、木头门框,左右各有精巧的石礅,两只红灯笼挂在门梁上,这里就是景观区。观众通过对景观区的体验,能够更直观地感受传统二人转艺术。

踏过高高的门槛,向里走,大车店的演出场景宛如现实。铺着草席的土炕上,坐满了“观众”,炕前的泥土空地上,一男一女两名二人转“演员”正在表演,旁边是一唢呐一拉弦两位“伴奏”,乍一看,还以为他们是真人。其实不然,这个‘戏班子’是硅胶像,制作得非常精细,造价也十分昂贵。

仔细观察这几个硅胶像,果然细致逼真,尤其是“女演员”,连手上的皮肤、面颊的腮红都制作得入木三分。这个‘女演员’其实是个男的。这个模拟的大车店的演出场景,大约是在清朝晚期,当时二人转的旦角,都是由男性扮演的,所以这位‘女演员’的长相不是很漂亮,身高也比‘男演员’高。大车店景观的“后院”,是地窨子场景。地窨子也是东北最传统的二人转演出场景之一,“过几天,这里也会有‘演员’和‘观众’。

小剧场由参观者“点戏”


走过景观区,再向里走,来到“东北二人转文化展厅”的第三板块,展示大量二人转资料和素材,多媒体是这一板块的主要形式。墙上的液晶电视,除了用电视播放二人转题材的纪录片之外,馆内还设置了电子书,观众们可以通过电子书查阅与二人转相关的资料。

展馆中心,就是“活态传承小剧场”。这里将定期举办二人转活态展演,演员们要使用传统唱腔,表演特定的传统剧目,还要用最简单、原始的乐队伴奏方式,还将制作“戏单”,由参观者“点戏”。演出只是小剧场的职能之一,这里还要作为一个传统二人转的传习所。开馆后,老一辈二人转艺术家就要经常来坐镇,传授技艺,研讨二人转艺术。

3、传承传统艺术

位于展馆中心的二人转传习所中,传来嘹亮的演唱声和掌声。这是《扎花帐》在上演,讲述女帅出征的故事,距今已经有百余年历史,是老一辈二人转人口口相传的珍贵曲目。东北民间艺术研究专家那炳晨听得入神,眼眶湿润,随着演员的表演轻轻地和。“这里的资料,很详实,把东北二人转的发展道路体现得很充分。唱、扮、说、舞、绝……通过演出、实物、小电影的形式,展现得淋漓尽致。”吉林省东北二人转博物馆的建成开馆,使炳晨感慨良多,“我从1951年大学毕业之后,就开始研究二人转,到现在60多年了。”他说,如今,吉林省东北二人转博物馆把东北二人转这种“无形”的精神“物化”和“活化”,并且鲜活、立体地展现出来,对于二人转艺术来说,是一笔珍贵的财富。“为了庆祝开馆,吉林省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人转项目传承人王忠堂老先生,特地率领得意弟子登台献艺。”站在二人转传习所古色古香的木门外,吉林省东北二人转博物馆二人转传承项目组负责人魏韶丰,拿起门口桌子上的道具大板,他说,“今天的演出当中,演员们会根据所要演绎的人物的特点,分别展示这些最传统的二人转道具,现在台上的演员,手里拿着的就是手玉子。而且,乐队的伴奏方式也是最简单、最原始的,演员们的唱腔、服装也都是最传统的。”“今后,二人转传习所会不定期地有老二人转艺术家演出、培训、讲座。”孙桂林说,二人转传习所与展区互为补充,体现“互动体验、活态传承”的艺术博物馆特质,所演出的作品都具有代表性,唱腔、绝技绝活、故事情节等各个方面,都完全传承传统二人转的老腔调、老形式,不只如此,还制作了“戏单”,像最初的二人转演出一样,由参观者“点戏”,让观众们观赏到原汁原味的演出。

2012年12月31日,吉林省东北二人转博物馆在寒冬中向世人敞开了胸怀。这个年根岁尾的日子,仿佛是对过去的回首与致敬,又好似要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近几年的时间过去了,博物馆里发生着怎样的故事?吸引着哪些人?带着这些待解的谜团,在吉林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吉林省东北二人转博物馆馆长孙桂林的带领下,走进了这座底蕴厚重的“宫殿”,重新深入感受东北二人转“千军万马、全凭咱俩”的夺人魄力。

4、立馆为“穷人艺术”

馆长孙桂林介绍到:”每天有三五十人参观吧,挺踊跃的!愿意花费大半天时间进入二人转博物馆,每一幅图片、每一个场景、每一件道具逐一端详琢磨的,一般都是研究二人转的学者、老艺人,或是对东北民间文化有独特兴趣的人士。”“有二人转厅长”之称的原省文化厅老厅长吴景春,二人转界响当当的人物王兆一、那炳晨等,都曾几度踏访博物馆。仅88岁高龄的王兆一老人,就到馆三次。老人与已过世的王肯老先生一起出席吉林省民间艺术团成立大会那天的照片,他本人手里都没有,特意叫家人赶到博物馆翻拍了这宝贵的瞬间。“资料丰富性令人吃惊”、“内容含量超过预期”、“将过去‘穷人的艺术’物化为一间博物馆,想不到”……一份份饱含感动与惊讶的反馈,在两个月间纷至沓来。

除了这些将二人转视为生命中最重要一部分的“特殊群体”,也有许多老百姓慕名而来。家住农村的李老汉便是其中一位。李老汉是著名二人转表演艺术家韩子平的“转迷”,几十年了,他已经忘记在农村的田间地头听韩子平唱过多少出二人转,但他却清晰地记得韩子平当年风华正茂的模样,看过他的什么戏,在哪里看的,老人如数家珍。可能连韩子平自己都想不到,老“转迷”对他的戏痴到如此地步。李老汉说到,在农村,像他一样迷二人转的还有许许多多。如今岁数大了,他住进了省城长春的儿子家,正当他为看不到传统二人转而失落时,听说长春开了二人转博物馆,孝顺的儿子立马带他来参观。“过去生活不像现在这么丰富,我们对二人转最有感情,因为感觉就是我们身边的艺术!”李老汉感叹道。

放寒假了,考取中国传媒大学的大一新生赵同学回家了。他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二人转博物馆里瞧一瞧。虽说乡野文化对年轻人的熏染渐少,但赵同学对二人转发展脉络却格外感兴趣。“我们现在接触更多的是赵本山、小沈阳等明星表演的二人转,同学们知道我是从东北来的,都说想看看正宗二人转啥样。我正好来学习学习,回去给他们讲讲‘故事’。以后有机会,我还会邀请他们到这儿来看看我们东北特有的文化符号。”

5、固态、活态互动兼具

300年历史,使得东北二人转这一绽放于乡野间的绚丽之花显得颇具神秘感,许多不了解东北二人转的外地人或当下的年轻人往往将其误读。而吉林省委、吉林省*、吉林省文化厅倾力打造国内首个二人转博物馆的重要意义便在于,为二人转寻祖溯源。

走在博物馆的回廊里,建馆之初构想的固态展示、交流研究、互动体验、活态传播等功能,活灵活现地将二人转的发展历程呈现于人前。300年,三个历史阶段,东北二人转已然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形态:始创初期到上个世纪30年代,农村民间传统二人转;新中国成立后专业队伍组建的专业团体二人转;目前活跃于大中城市各种小剧场演出的民间二人转。如何将历史浓缩于方寸之间,让它焕发出艺术的光华?这是设计者和参与论证的专家学者们的共同诉求。在如今的东北二人转文化展厅里,陈列着文物、手稿、图片、景观、多媒体等,巧花心思之处比比皆是。

站在二人转传播路线图前,孙桂林介绍到,二人转过去是“农闲时奔粮路,农忙时奔钱路”,它是东北大秧歌与河北莲花落的融合。孙桂林形象地比喻说:“俗话不是说嘛,‘喇叭一响,啥事不想;秧歌一扭,愁事没有’,早年二人转艺人大都白天跑秧歌,晚上唱二人转。二人转的‘上装’(旦)与‘下装’(丑)、小曲小帽、舞蹈和扇子手绢的运用都来自秧歌。”莲花落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说唱艺术,二人转的竹板、一些剧目和唱腔都来自莲花落,它为二人转增添了不可或缺的说唱元素。

6、二人转传习所


实惠嗑、骨头话、扎心段、喜兴词、活动篇、优美句……东北二人转可谓将生活演“活”了!开办博物馆,许多久远的资料都是口口相传,落实到文字上,未免有误差。开馆前后,吉林省文化厅林君厅长八次到馆指导工作,提出修改意见,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开馆一周后,孙桂林带着工作人员走访了二人转的专家学者,广泛征求意见,为的就是“回避争议”。孙桂林介绍到,现在博物馆已经着手按照领导和专家的意见进行微调。当然,比起这些,许多人对于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传承重任更投以特别关注,而对策正在于活态传承!所谓活态传承,孙桂林指的是二人转传习所。元宵佳节过后,博物馆将不定期举办传承演出,条件成熟时,力求定期演出。“馆里目前有珍贵的照片、道具、服装,这些有形的东西,并不足以令博物馆“动”起来,真正能再现东北文化精神的,非活态传承莫属。”目前,吉林省有60余所二人转学校,请专业演员来唱传统二人转,请学生们走进小剧场来听一段正宗二人转,有机会再露两手,唱段正戏,这些举措将对观众形成传播效应,也对接班者产生传承作用。“更好的保护方式应该是传承和利用。用博物馆这一形式,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有效途径。”孙桂林说。

博物馆建起来了,获得了各方好评,但传承二人转之路显然才刚刚开始。在展示柜台出售二人转演出道具,请二人转艺人现场表演、教授手绢功夫,编写一部《解读东北二人转博物馆》的书籍,揭开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为了缩短二人转与观众之间的跨度,吉林省东北二人转博物馆正在进行可贵的探索。

上一篇:七级浮屠塔

下一篇:高密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