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李邦琴
方李邦琴,湖北人,1935年4月4日生于北京,1960年随夫到美国旧金山落脚,以仅有的200美元开始做印刷起家。方李邦琴现任美国“泛亚公司”董事长,是美国著名的英文传媒大亨、方氏报业帝国掌门人,美国“十万强基金会”发起人、执行董事,美国华人公共外交协会名誉主席。是美国著名的华人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在美国商界、政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1、基本信息
- 中文名:方李邦琴
- 籍贯:湖北
- 出生地:北京
- 国籍:中国
- 职业:企业家
- 毕业院校:*政治大学
- 丈夫:方大川
- 职务:泛亚公司董事长
2、个人简介
方李邦琴现任美国“泛亚公司”董事长,是美国著名的华人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拥有的11家英文报纸发行量超过六百万份,全美发行量最大的非日报报系。名副其实的“女中豪杰”。美国媒体称她为“钢铁的木兰花”。也是美国著名的英文传媒大亨、方氏报业帝国掌门人。在她的公司旗下除了房地产、印刷业、贸易公司外,还主办了多个英文媒体:《亚洲人周刊>(《AsianWeek》)、《独立报》报系《Independent》等。
3、早期经历
方李邦琴原名李邦琴。现用姓名中的方姓,则是40多年前嫁给夫婿方大川时依照中国传统习俗而加的夫家姓。她祖籍湖北汉川,童年时代是在大陆度过的。1949年,她与全家一起,随干铁路工程的父亲去了*,在宝岛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李邦琴有过十分美好的青春时光。她热情开朗,很有理想,人也长得漂亮,从中学时代起就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高中毕业后,她考进了*政治大学边疆政治系,是全系唯一的女生,被誉为“校花”。她不但担任了大学的学生自治会主席,而且还被推举为全*庆祝青年节大会总主席,代表全*青年受到蒋介石先生的接见。
方李邦琴
1960年,她认识了留美的新闻学硕士方大川并与他结婚,然后随他移民美国。方李邦琴初到异邦,她的日子过得很艰难,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一下子“从天上掉到了地下”,“从一只孔雀变成了一只母鸡”。她生了三个儿子,为了抚养他们长大,为了维持生计,她与丈夫一起辛劳打拼,吃了不少苦。特别是其中有段时间,丈夫卧病三年,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都压到了她的肩上,为着家用,她最多时甚至要打三份工。她独自一人,孑然无援,又要忙孩子们的吃喝,又要去医院给丈夫送饭,虽然心里很苦,却忙得连坐下来哭一场的时间都没有。只有到夜里安顿好孩子们睡觉,抽空给自己下碗面条填肚子时,委屈的眼泪才会情不自禁地掉在碗里,和面汤一起咽下。即使这样,流泪的时间也不能太久,因为放下筷子,她还得赶到一个印刷厂打夜班……
尽管如此,方李邦琴依然咬紧牙关顶着,从来没有倒下。她对自己说:你可以弯着腰走,也可以趴着身子爬,但是绝对不能倒下;如果你一旦倒下,那就一辈子休想再站起来。她总是用这样的座右铭鼓励自己:“昨天已经过去了,今天活着是准备明天怎么过。”她相信总有一天还会从母鸡变成孔雀,用抬头昂胸的骄傲步姿走路。
她和丈夫一起,四处奔波,争取到一笔贷款,买了些旧机器,办了个小印刷厂。她既当老板,又当工人,什么重活都干,包括把一千多磅重的滚筒纸推上印刷机……就是用这样的方法起步,方家的产业逐渐得到发展,从印刷厂发展到后来蓬蓬勃勃的商业、房地产业。
4、创业历程
把握时机
方氏家族在美国办报的历史是在40年前。在那时,方李邦琴和她的夫婿方大川(留美的新闻学硕士)一直梦想自己有一份报纸。他们认为,中文报纸能够聚拢华人、传播乡情,增强海外华人的民族感,自豪感。但在一个英语社会中,中文报纸却永远无法成为主流声音。虽然中文报也经常刊载华人对美国*、社会的看法,但要使美国人明白,只有再通过翻译,这就有如隔靴搔痒。
1979年8月,时机成熟了,他们决定扩大服务的对象,除华人之外,把韩国、越南、日本等所有在美的亚裔都包括进去,一份《亚洲人周刊》(《AsianWeek》)就这样在旧金山诞生了。并且很快成为所有主流亚裔声音的政要们,希望参考的资料。
扩大规模
1987年,他们又买下社区报纸《独立报》(《Indenpentent》)。一年以后,旧金山另一份英文报纸《进步报》因营运不济而倒闭,方家抓住时机,集中力量,将原为四开的《独立报》改为对开大报出版,面向全市发行,以至涵盖了原《进步报》的基本读者。此后,《独立报》还出版了中半岛地区版。1993年春季,方家又一举收购了原在芝加哥报业集团名下的中半岛地区覆盖19个城市的11种英文报纸。前后不过11年,终于发展成为一个在湾区主流社会生根并有相当政治影响的庞大报系。据专门统计机构核数,整合后的《独立报》系每期总发行量为50余万份。《独立报》已发展成为涵盖旧金山湾区19个城市,也是全美国最大的非日报的英文报业集团,仅在旧金山一地就有85%的家庭成为他们的读者。
2000年3月17日,方李邦琴成功收购了美国的主流英文报《观察家》报,并成为这家英文报纸的第一位女性华人董事长。此事成为震动美国,新闻界的特大新闻,主流社会和华裔社区对此反映强烈,让美国主流社会刮目相看。3月18日,《华尔街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此事:“《观察家报》,一个世纪前,威廉·鲁道夫·赫斯特曾用办报的方法寻找出路,来抵御亚洲移民潮所带来的‘黄祸’,而今,一位美籍华人家族以其经营之道接管了它。该家族就是方氏家族,他们正驾驭着一个日益繁茂的商业集团。”
方李邦琴
此事源于1999年夏天。属于赫斯特报系的《观察家报》当年8月购并《旧金山纪事报》后,就有意将两报合并出版,以期形成旧金山地区大小通吃的垄断局面;但是鉴于两报合营分享利润的联邦合约未满,赫斯特报业作出将不赚钱的《观察家报》单独出售的姿态,并订出许多不合常情的条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赫斯特报系“心存不轨”。许多人担忧赫斯特报业会垄断旧金山的新闻市场,因为许多电视台的新闻都是根据日报的消息再加以追踪挖掘,旧金山如果只剩下一家主流英文日报,就会失去竞争,报道的公正性将会受到影响,亚裔社区的新闻见报率就可能更低。
所幸的是,旧金山布朗市长连任成功,加上市议会议长阿米亚诺及联邦司法部反托拉斯小组的监督与反对,使《观察家报》的求售表态调整为一项实际可行的商业行为,也使得方氏集团能够得尝所愿。从此创造了华人旅美150余年来首次主导美国主流媒体的破天荒纪录,演绎了一曲美国亚裔人想都不敢想的“天方夜谭”。
自从《独立报》收购《观察家报》的消息传出之后,来自亚裔社区的鼓励和支持非常热烈。但是,主流社会的反应却与亚裔社区的反应有天壤之别。方李邦琴说,过去一百年来都是由白人在主导,但是,21世纪中国人也要参与写历史。在美国,我们华人不能只坐在公共汽车的客位上,也要有勇气坐在掌握方向盘的驾驶座上。新的《观察家报》将会秉持该报一百多年来的传统办报风格,但对于亚裔社区的新闻也将会有更多的报导。
突破历史
方李邦琴在提升华人在美国的地位,对美国社会的繁荣进步,对促进中美友好关系等方面均做出巨大贡献,受到了在美华人和美国*及各界人士的肯定。方李邦琴曾获多项荣誉和奖励,她所在的旧金山市长布朗还宣布2000年9月18日为“方李邦琴纪念日”(ElorencefangDay)。
一百三十年第一次,这家老牌的英文大报有了一位女性华人董事长;一百五十年第一次,旅美的华人们有了主导美国主流媒体的破天荒纪录
不论在美国的新闻史上还是移民史上,2000年3月17日无疑都是一个值得大书一笔的日子。
这一天,已有135年历史的美国《旧金山观察家报》(SanFranciscoExaminer)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出一个特大字号的通栏:“SOLD(被出售)!”而且登载了一张大幅照片:报社的员工们聚集编辑部大厅,听老板宣布:该报已于当日被一个美籍华人家族——以方李邦琴女士为董事长的方氏企业集团买下!
犹如平地一声响雷,这个消息震动了美国的新闻界和主流社会。《旧金山观察家报》原本属于大名鼎鼎的传媒世家赫斯特家族,是旧金山地区两大英文报纸之一,也是一张在美国很有影响的主流报纸。正因为如此,一年前,当该报出于无奈决定“出让”时,立刻成了许多人争夺的目标。这场争夺战旷日持久,持续了将近一年时间,而且愈演愈烈,闹上了法庭。在这一年时间里,风云诡变,暗流阵阵,谁也不曾想到,方李邦琴——一位东方女性,竟然能够历经坎坷,挫败来自白人主流社会的阻挠和刁难,成了这家报纸的主人,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掌有英文主流媒体的华人!
对于方李邦琴的胜利,最感到扬眉吐气欢欣鼓舞的当是这里的华人和亚裔社区。原因很简单,因为那个赫斯特家族的老祖宗、《旧金山观察家报》的创办人威廉·鲁道夫·赫斯特100多年前曾率先将中国及亚洲移民叫做“黄祸”。他当年办报的目的之一,据称就是为了兜售这些破烂货色。令人振奋的是,这个开始于一个多世纪前的故事,如今终于有了一个很有戏剧性的结局——方李邦琴,这位杰出的华人,她用自己的成功,改写了这段历史。
为了表彰方李邦琴在促进美国繁荣进步和提高华人在美国的地位方面的贡献,2000年9月8日,旧金山市市长威利·布朗向她颁发“杰出华人奖”,并且宣布这一天为“方李邦琴日(FlorenceFangDay)"。
“方李邦琴日”的庆典气氛热烈,前往祝贺者竟然多达1500人,还有龙狮表演队。人太多了,只好分为两个会场。望着龙舞狮跃的欢腾场面,方李邦琴想起了一句话:“华人在美国不能仅仅只是坐在公共汽车的客位上,还要坐在方向盘后面的驾驶员位置上。”
那是她的先生方大川生前说的。如今,方李邦琴这么做了。另外一些杰出华人也这么做了。更有好多华人正在这么做。
5、个人荣誉
方李邦琴家庭基金会女主席
中国版《中国青年日报》《中国国际新闻》公司总裁
1990、2003年两次荣获年度美国加州妇女
北京大学荣誉理事
武汉大学名誉教授
6、社会活动
方女士非常热爱教育,致力于社会慈善事业。
2006年,她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捐赠了数百万美元。
2013年6月,北京大学将设立方李邦琴楼,将用于致力于汉语言教学的外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