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的处于城镇体系最高位置的城镇层级。国家中心城市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城市,这种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多方面。国家中心城市是实现“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推动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五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定位。2016年5月,经国务院同意,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出,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成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中,第六章节明确提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媒体报道称,《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6-2030)》最终将确定4个全球城市(北京、广州、上海、深圳)和11个国家中心城市(天津、重庆、沈阳、南京、武汉、成都、西安、杭州、青岛、郑州、厦门)。
中文名:国家中心城市
外文名:NationalCentralCity
发布机构:国家住建部、国家发改委
发布时间:2010年、2016年
1、名称起源
北京
国家中心城市是现代化的发展范畴,是居于国家战略要津、体现国家意志、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跻身国际竞争领域、代表国家形象的特大型都市。2005年,当时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时,首次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一概念,它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的城镇体系格局,使“中心城市”成为全国城镇体系金字塔的“塔尖”。此后逐步进入国家中心城市视野的分别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在2010年2月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草案)》中,由国家层面肯定了国家中心城市在中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
2、城市建设
加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需要在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冲破传统思维定式。牢固树立国家中心城市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机遇意识,积极利用区域资源创造新优势,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做。二是提升国家中心城市综合功能,按照国际大都市标准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城市,不断提高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国际竞争能力、辐射带动能力、交通通达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健全城市综合管理*,完善城市应急机制,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着眼世界发展趋势,打造国际交流平台,加快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三是推进属地区域产业城镇集群发展。应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能动作用,大力发展城市功能全覆盖的中小城镇,形成国家中心城市—区域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等多层级功能的城市集群。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以产业技术链和物流链为纽带,合理布局区域产业基地,整体提升区域发展水平。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不能急于求成,是一个长期过程,要设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时点。
国家中心城市是逐步建成的,要设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步骤,发挥好国内市场枢纽和区域整合协调作用,成为国家发展重要增长极。
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经济总量规模的提档进位固然很重要,但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成国家自主创新中心、两型发展的科学发展先行区、地区对外开放中心、崛起战略支点也很重要。
中心城市的形成,最终是城市外部功能与城市内在价值统一的过程,要以挖掘、放大和实现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城市体系中的核心价值作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抓手。
3、城市定位
《*城乡规划法》规定,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其总体规划必须上报国务院批复。其中,“国务院确定的城市”一般是指计划单列市、历史文化名城、城市人口超过100万,以及国务院认为重要的城市。
城市 | 定位 |
---|---|
北京 | 中国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建设为世界城市。 |
天津 | 中国直辖市之一,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北方国际物流中心。 |
上海 | 中国直辖市之一,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大都市。 |
广州 | 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国际大都市。 |
重庆 | 中国直辖市之一,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
成都 | 四川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 |
郑州 | 河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国家发改委支持其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
武汉 | 湖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国家发改委支持其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
河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国家发改委支持其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从总体上看,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应当引领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重庆地处内陆腹地,居承东启西重要战略地位;郑州则承担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交通的枢纽作用。
北京:着眼建设世界型大都市,强化首都功能,发展首都经济,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影响力,联袂天津引领环渤海地区发展。
天津:提升国际港口城市、生态城市和北方经济中心功能,重点开发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先进制造业和技术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协同北京辐射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
上海:优化提升经济功能,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大都市,联袂南京、杭州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发展。
广州:形成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服务体系融合发展格局。建成功能完善、辐射全球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高端服务和综合服务等功能,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联袂深圳、香港、澳门推进珠三角地区现代化。
重庆:围绕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强化重庆大都市区西部开发开放战略支撑和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载体功能,充分发挥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航运中心的作用。
成都: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成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郑州: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一带一路”核心节点城市。发展成为国际化航空大都市,国际商都,国际物流中心,国际性工商业中心,全国区域性金融中心和现代服务业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际化旅游城市。
北京
北京(Beijing),简称“京",*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委员会、**人民*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办公所在地。
北京位于东经115.7°—117.4°,北纬39.4°—41.6°,中心位于北纬39°54′20″,东经116°25′29″,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毗邻天津市和河北省。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中国北京
北京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和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3060年的建城史孕育了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众多名胜古迹。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国都。1949年10月1日成为*首都。
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北京由此成为全球首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即将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天津
天津(Tianjin),简称“津”,*直辖市。
2006年3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明确提出:天津市是我国直辖市之一,中国北方经济中心、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中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国际航运融资中心、中国中医药研发中心、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
天津市的发展建设,要按照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滨海新区的发展为重点,不断增强城市功能,充分发挥北方中心城市作用,将天津市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型国际化大都市。
中国天津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汇流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天津滨海新区被誉为“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天津是夏季达沃斯论坛常驻举办城市。
2014年12月12日,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中国(天津)*贸易试验区正式获得国家批准设立。2015年4月21日,中国(天津)*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中国(天津)*贸易试验区为中国北方唯一的自贸区。
上海
上海(Shanghai),简称“沪”或“申”,*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地处长江入海口,隔东中国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
上海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江南传统吴越文化与西方传入的工业文化相融合形成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上海人多属*系使用吴语。早在宋代就有了“上海”之名,1843年后上海成为对外开放的商埠并迅速发展成为远东第一大城市,今日的上海已经成功举办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等大型国际活动。
中国上海
上海是中国重要的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会展和航运中心,是世界上规模和面积最大的都会区之一。2015年上海GDP总量居中国城市第一,亚洲第二。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一个良好的滨江滨海国际性港口。上海也是*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贸易试验区”所在地。上海与江苏、浙江、安徽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广州
广州(Guangzhou),简称“穗”,广东省省会,是国务院定位的国际大都市、国际商贸中心、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家中心城市、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广州从3世纪30年代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明初、清初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是世界上唯一两千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是“历久不衰的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发祥地”。
2016年2月,经*军委确定,广州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战区之一南部战区机关驻地。
各国驻广州总领事馆达到53个,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广州总部经济发展能力居全国前三位。在广州投资的外资企业达2万多家,世界500强企业236家。广州上市企业数量达11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54家。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66.77%,居全国前三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国第三位,人均消费品零售额居全国第一位。民生发展指数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位。
广州
2010年至2015年,广州五次被福布斯评为*最佳商业城市第一位。广州港口货物吞吐量居华南第一位、世界第五位。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中国三大国际航空枢纽之一。跨境电子商务规模居全国第一。正形成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服务体系融合发展格局。广州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汇聚了全省70%以上的科技人员、95%的博士、97%的国家重点学科、80%的高校,新型研发机构28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813家,重点实验室337家,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广州已建成华南规模最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7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被科技部评为优秀,数量居全国第一。广州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连续6次位居世界第一。
2008年12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广州市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优势,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建成珠江三角洲地区一小时城市圈的核心。优先发展高端服务业,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强化广州佛山同城效应,携领珠江三角洲地区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联系紧密的城市群。将广州建设成为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
重庆
重庆(Chongqing),简称巴和渝,别称巴渝、山城、渝都、桥都,雾都,是**直辖市、超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政治、文化、科技、教育、艺术等中心,国务院定位的国际大都市。中西部地区水、陆、空型综合交通枢纽。
“十三五”期间,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西部创新中心和内陆开放高地。重庆拥有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新区——两江新区、渝新欧国际铁路,以及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重庆铁路保税物流中心、重庆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万州保税物流中心,过境72小时内免签,进口整车、水果、肉类等口岸。
2009年1月,《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将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的建设,应进一步发挥市场与*合力。
2011年10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修订后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明确了重庆城市职能,强化了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
2011年,国务院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把重庆定位为国际大都市。
2017年,《中国新闻周刊》报道称,《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6-2030)》最终将确定4个全球城市(北京、广州、上海、深圳)和11个国家中心城市(天津、重庆、沈阳、南京、武汉、成都、西安、杭州、青岛、郑州、厦门)。
西安
2018年2月7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关于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规划〔2018〕220号)》,并同时发布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全文,明确了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
西安成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
2018年2月7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关于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规划〔2018〕220号)》,并同时发布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全文,明确了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
国家中心城市处于我国城镇体系的最高层级,是居于国家战略要津、体现国家意志、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现代化大都市。
《规划》明确,西安已发展为西北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核心引领作用在不断增强。要求加快西安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强西咸新区、西安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建设,强化面向西北地区的综合服务和对外交往门户功能,提升维护西北繁荣稳定的战略功能,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保护好古都风貌,统筹老城、新区发展,加快大西安都市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形成多轴线、多组团、多中心格局,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到2035年,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和功能完备的城镇体系要全面建成。西安综合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功能显著提升,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更加凸显。
明确中心城市重点任务
1.优化城市发展格局。完善阎良、临潼、兴平等外围组团功能,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按程序合理调整行政区划,保护好古都风貌,统筹老城、新区发展,加快大西安都市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
2.强化产业支撑作用。建设产业集聚平台,加快西安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建设。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抓住“一带一路”建设、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转移等机遇,依托面向西北的市场空间和较为丰富的资源优势,深度融入全球全国产业分工体系,积极承接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纺织等产业转移,打造以西安为核心,其他城市分工协作、合理布局的产业转移示范区。
3.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发挥西安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引领作用,带动西咸新区及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天水等开发区创新发展。
4.推进军民深度融合。以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牵引,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统筹推进军工、科研创新机制改革,加快军工、科技资源优势向创新优势、产业优势转化,建立多层次对接协调机制,加强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规划、任务、政策统筹,打造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5.强化服务引领功能。强化面向西北地区的综合服务和对外交往门户功能,提升维护西北繁荣稳定的战略功能。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和区域性重要节点城市建设为载体,以沟通西北主要经济区的综合性运输通道建设为支撑,加快人口、资本、科技等发展要素集聚,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辐射带动西北及周边地区发展。发挥西安医疗资源密集优势,推动医联体建设,共享优质医疗资源。鼓励医疗机构通过远程诊疗、派驻专家、交流进修等方式加大交流合作。
6.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西安北客站和西安国际港务区为依托,加快将西安打造成为以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为重点,具有更大辐射范围和集聚能力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高速共享信息网络,加快建设西安*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积极推进中国—中亚跨境陆缆建设,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完善西安国家重要的数据灾备中心功能,建设联合异地灾备数据基地。
4、影响意义
地区
国家中心城市侧重于对国内的影响,是《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位于中国城镇体系中最高位置的城市。其对外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及推动国际文化交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类城市有可能发展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金融、贸易、文化、管理的中心城市;而对内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城市,这种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
广州
国家中心城市所必须具有的五大特征:一是国家组织经济活动和配置资源的中枢;二是国家综合交通和信息网络枢纽;三是国家科教、文化、创新中心;四是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五是国家城市体系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塔尖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所必须具有的五大功能:综合服务功能、产业集群功能、物流枢纽功能、开放高地功能和人文凝聚功能。
中心城市的培育将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缩小地区间发展水平的差距。
政治
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与政治中心的设置相一致,城市是区域的政治中心。随着一批新兴工商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兴起,传统城市也步入了向近代转型的现代化启动阶段。区域政治中心地位为城市现代化的启动奠定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基础,但作为中国行政网络中的结点,城市的规划、管理、建设等方面都带有*强制性和目的性,缺乏充足的现代化启动动力。因而,区域政治中心地位在城市现代化启动中发挥了促进和制约的双重作用。
经济
中心城市作为等级位次高、能量强的经济中心,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基地,具有生产集中、分工细密、行业和部门比较齐全的特点,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复杂分工体系。其经济结构是区域经济结构的反映,其经济结构变化的方向、目标、重点、速度会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结构,是区域产业升级的先锋。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开始显现,城市间经济联系不断增强,中心城市开始逐渐发挥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而这种带动作用则源于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为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中心,是建立国际经济联系的纽带,也代表着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文化
文化力量是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如纽约、伦敦、东京,不仅是全球的经济中心城市,国际资本、商品、技术、信息的集散地,同时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中心城市,是世界各国多元文化交汇、融合、传播、扩散的网络终端。文化交流不仅能给城市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会带动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城市经济起飞的重要发动机和助推器。
国际
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具有全国性重要影响并能代表本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城市,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强、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最大的城市代表。从主要特征上说,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的代表,是国家或国家主要经济区域内经济活动组织和资源配置的中枢,是国家科技文化创新中心,也是国家综合交通和信息网络枢纽,起着配置国家资源、主导经济社会发展和连接国内外的重要作用。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发展状况,不仅关乎城市自身地位的巩固和提升,直接影响区域的协调发展,而且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上一篇:天津鼓楼商业旅游步行街
下一篇:中华白海豚资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