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什刹海寺

科普小知识2021-10-05 13:23:27
...

什刹海寺位于后海西岸,寺前的街巷也因此得名。之后寺庙周边地带的胡同多有改动,现地址为糖房大院27号。2011年被公布为第三批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1、简介

什刹海寺位于后海西岸,寺前的街巷也因此得名。之后寺庙周边地带的胡同多有改动,现地址为糖房大院27号。2011年被公布为第三批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2、建筑特点

什刹海寺朝向独特,整体坐西朝东,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三间及左右朵殿各二间;前殿三间及南北配殿各三间,南北配庑各三间;中殿三间及南北配殿各三间;后殿五间及南北配殿各三间。今仅存山门及中殿和配殿,中殿檐高3.29米,配殿檐高2.83米,均为硬山筒瓦顶,前后檐已被拆改,原貌已不复见。有什刹海因什刹海寺得名之说。现存建筑仅三处,依次为山门、中殿、配殿。什刹海是首都一处重要的自然人文景观,而什刹海寺则是该地区内一处重要的地标性建筑。

3、修建历史

什刹海寺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寺始建时间一说为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与四十三年(1615)之间,为募建庙宇。清顺治六年(1649)由僧人徧融重修、康熙三十一年(1692)再修。在《乾隆京师全图》(1750)中,什刹海寺所在位置标注名“十岔海”。清光绪十一年(1885)出版的《京师坊巷志稿》记载:“有十刹海庵,在稻田西。”根据文献记载,可知什刹海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名称,如“十刹海”、“十刹海庵”、“十刹海庙”等,时为僧庙,时为尼庵。什刹海寺香火鼎盛期是在明末清初,民国后逐渐衰落。在1928年、1936年北平市民政局全市寺庙调查登记中,均有什刹海寺的档案记录,内容涉及建筑、占地面积、寺内供神、法器、僧侣以及香火布施等情况。抗战期间,什刹海寺内的铜佛、铁罄、铁钟等均被侵略者掠去,制造武器。此后什刹海寺内就只剩下泥塑释迦牟尼像和木雕观音像。至20世纪50年代,什刹海寺仍传香火。

什刹海寺内原有康熙三十一年(1692)所立《重修十刹海寺碑记》一通、《什刹海寺提名碑》一通以及“古刹什刹海”石匾一方,现均已无存。

4、什刹海

北京史地专家侯仁之先生经考证后指出:“可以断定现在的什刹海一名,实来源于明代什刹海寺,只是把“十”字又谐音写作“什”字而已。”另据《佛源语词词典》中对“十方刹海”条目的解释,十方指整个宇宙空间,而刹海则指无边的佛法世界。

上一篇:圣祚隆长寺

下一篇:福善寺